即使你对郫县豆瓣酱不算熟悉,但对于使用郫县豆瓣酱制作的这几道菜肴,你一定不会陌生。
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鱼、水煮牛肉、家常豆腐……其中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好滋味,无不是得益于这味神奇的调料品——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酱。
如果让豆瓣酱来代表整个川菜,的确有点难以承受这样的重担,但如果说豆瓣酱是川式家常菜中最灵魂的调料,那一定是众望所归。正如川菜之魂这个厚重的头衔,便是民间百姓口口相传出来的美誉。
在四川的每一个家庭厨房里搜索,必然都能找到一个胖胖的、红色盖子的塑料瓶,或者一口陶制的小缸,里面便是红彤彤的郫县豆瓣酱。对于四川的家庭煮妇煮夫,这味调料可以说是万能的,无论是制作炒菜、烧菜,或者蒸菜、凉拌菜,或是制作蘸碟,都可以入一些豆瓣酱,这样做出来菜肴,味道醇厚,鲜香微辣,色泽红艳,最能勾人垂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反映出郫县豆瓣酱受欢迎的程度。据统计,2013年一年生产的郫县豆瓣酱为43万吨,43万吨,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些豆瓣酱都用来制作回锅肉,可以做200亿盘左右,差不多可以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发三盘。而这么多的郫县豆瓣酱,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被四川百姓吃进口中。
那么,为什么郫县豆瓣酱会如此受欢迎呢。
这还要从郫县豆瓣酱的起源和制作方法说起。
作为改善食物滋味的利器,酱,自古便是广受百姓欢迎的调味品。古时的酱,多是以豆类、小麦等发酵而成,比如豆豉、甜面酱,以及用酱榨取而成的酱油,这一类的酱,味道醇厚、浓郁。早年间,四川的豆瓣酱也是如此,先将胡豆洗净蒸熟,然后拌上面粉,加入霉曲发酵而成。
到了明末清初,辣椒从海外被引入中国,渐渐在国内流行开来,于是,才开始有了各地的辣椒酱。四川地区的辣椒酱,使用四川特有的二荆条辣椒,待辣椒色红味浓的时候,摘下来,放入大量的盐腌制而成,也称为泡椒。
以上这两类酱,以胡豆制成的豆酱,和以辣椒制成的辣椒酱,都是当时四川百姓颇为喜爱的食品,并奠定了后来制作郫县豆瓣的基础。
当时在四川郫县,有一家名为益丰和的酱园,制作各种酱类售卖给百姓。郫县豆瓣酱便是由这家酱园的老板陈守信首先制作出来。当时,他每日研究各种酱类的口味和生产工艺,希望能够提升酱的品质。他发现用胡豆制成的豆酱味道虽醇厚、浓郁,但不够鲜爽。而腌制成的辣椒酱,虽然鲜辣爽口,但味道略单薄,不够厚重。于是,一个创新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不久后,他研发出了豆瓣酱的雏形。说来简单,其实便是将腌辣椒与发酵后的胡豆以7:3的比例混合,再次晾晒发酵,使辣椒的鲜爽味道与胡豆的醇厚口感相结合,释放出更充足的鲜美滋味。他也许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次偶然创新的成果,竟逐步成为了川式家常菜至今的主流味道。
不过,想要做出优质的郫县豆瓣酱,还是颇需要技术和精力的。辣椒一定要选择四川的二荆条,皮薄、肉厚,鲜辣味足,在阴暗的环境下用盐水腌制三四个月,碾成辣椒碎,再与发酵后的胡豆瓣混合,这时豆瓣酱的制作才算开了个头。紧接着,要把混合好的胡豆和辣椒放入陶制大缸里面,日晒夜露,让豆瓣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的精华。每隔两至三天,还需要用木杵在缸内进行翻搅,使缸内的豆瓣酱可以公平的享受阳光和空气。至少6个月后,一缸色香味十足的郫县豆瓣酱才算是做好了。而优质的老豆瓣酱,酿制的时间甚至可以长达三年。
益丰和酱园的豆瓣酱秉持着优质、风味足的特点,上市不久,便开始广受欢迎。于是,其他大大小大的酱园,也纷纷模仿,生产混合了辣椒和胡豆的郫县豆瓣酱。也有许多家庭,模仿着在自家用简易的方法制作。据说,当时走在郫县的街头,到处都可以闻到豆瓣酱的鲜辣味。在那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郫县豆瓣酱逐渐成为了好友来往、拜访长辈时颇受欢迎的馈礼。就这样,郫县豆瓣酱渐渐在四川各地盛行开来。
郫县豆瓣为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中,还有这样一件,1915年,政府要从成都运送一些食物到西藏,来犒赏驻守当地的军队,要赏赐些什么呢,首先要耐存放,当时交通不便,从四川人工运到西藏去,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坏了可不行。而且要价廉物美,价格不能太贵,还的是驻军们喜爱的食物才行。想来想去,政府官员们就看上了郫县豆瓣酱这个特色美食。于是,他们找来益丰和和另外一家酱园,订购了三四万斤的豆瓣酱,全部用油纸和荷叶包好,请了一百来位挑夫,历时3个多月,终于将这些豆瓣酱运送到了西藏驻军地。果然,这些豆瓣酱广受当地驻军们的喜爱。为此,郫县豆瓣酱还得到了政府颁发的奖牌。想想如今川菜在西藏地区的流行程度,大概是从那时候就奠定了基础。
豆瓣酱如此受人们喜爱,除了直接食用就可以带来的口舌快感之外,豆瓣酱更多的作用,在用于制作川式菜肴。
豆瓣酱对于川菜来说,可以说是百搭的妙物。要使豆瓣酱好吃,通常需要先将豆瓣酱放入油中炒制一下,火大了不行,要糊,火小了也不行,没有香味,火候适中,不停地翻搅,豆瓣酱的鲜香味就会被激发出来,待空气中能闻到浓郁的香味、锅里的油色泽鲜艳红亮时,再加入其他原料,然后或炒、或烧、或蒸、或凉拌,都是极好的。
用豆瓣酱制作的菜肴,最著名的莫过于回锅肉了,肉需要煮熟了切片,标准的辅料是蒜苗,而豆瓣酱,则是为回锅肉赋予味道的灵魂调料,锅里放入肉片,待炒出油后,就放入豆瓣酱,遇到热油的豆瓣酱,很快就会发挥出特有的鲜香味,菜肴的色泽也迅速变得红亮起来。待成菜出锅,香味能飘出十几米外。这道回锅肉,在近百年来,一直都是四川乃至全国百姓都十分喜爱的菜肴,而它所得到的赞誉,它的搭档郫县豆瓣酱绝对是功不可没。
用豆瓣酱来制作烧菜,代表菜一定是久负盛名的麻婆豆腐。许多地方的人吃不了麻辣,所以麻婆豆腐到了其他省份或者国家,就加入了番茄酱、柱候酱等,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但最为正宗的麻婆豆腐,一定是用豆瓣酱来制作的。用热油将豆瓣酱和牛肉末炒香,再加入水、豆腐和其他调料烧熟,撒入葱花,并淋入芡汁勾芡,这一盘麻、辣、烫、香、鲜、嫩的麻婆豆腐便制成了。
其实不止是名菜,豆瓣酱在川式家常菜中的应用更为普遍,蒸一盘粉蒸肉,红烧一盆牛腩,或者做一碟豆花蘸碟,都离不开豆瓣酱。再普通、寡淡的食材,只有有了豆瓣酱的加盟,便美味可口起来。
说起来,我曾有幸参观过一家豆瓣厂,30亩的腌制池,60亩的自动化晒场,加起来将近有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一大片鲜艳的红色,着实壮观。不过,如今的豆瓣厂越来越智能化,用翻搅车取代了木杵来翻搅豆瓣,用运送通道取代了铁铲来运动豆瓣,已经很难看到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如此庞大的豆瓣厂,十余名工人便可以完成全部的工序。
随着川菜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以及郫县豆瓣酱生产工艺的日渐发展。在这个多数传统食物日渐没落的今天,鲜辣可口的郫县豆瓣酱却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