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对于大多数人如我一样的70、80后而言,一定会是某种程度上的集体回忆。
回忆什么呢?我还记得当时家里80年代末买第一台电视时候的情形。那时候日货是质量的象征,我爸妈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台三洋电视。那时候的电视跟现在的液晶不一样,是厚厚的CRT彩电,14寸就有几十斤重;如今都是机顶盒了,几百个频道随便搞,但那时候的电视,只有八个频道可以设置,多出来的只能自己拧,在雪花界面里慢慢调出来。
那时候电视上的节目也没现在这么多,其实除了CCTV之外,也就只有几个地方电视台。那时候电视台没那么多电视剧可以放,很多邵氏的老电影、国产老片还有一些引进版是电视里的常客。我看着很多打打杀杀的电影长大,而这里面的很多银幕英雄形象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第一批英雄的来源,就是《追捕》。
《追捕》的故事如今来看,是一个基本叙事模板:为人正直的男主角被污蔑有罪行,他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找到真正的凶手,而开始了逃亡与追凶的过程。这个故事日后有好莱坞的另一个经典版本《亡命天涯》,哈里森·福特扮演的医生和高仓健几乎同一命运。
但《追捕》和《亡命天涯》有所不同的是,《亡命天涯》里的哈里森·福特并没有什么过硬的身手,他在漫长的胜利大逃亡里,是凭借自己中产阶级的身份所积累的人脉关系和高智商来和敌人周旋,当然,还有那近似于上帝之手的好运气。而在《追捕》里,饰演主角的高仓健是铁血刑警,硬骨头,在查案的同时,还对日本当时的社会与不公的司法机关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的确我根本不懂这些,只是看完之后,就对那位执着的刑警深深地崇拜了,以致于记住了他的名字——高仓健。
那时候流行连环画,至今家里还存着那肯定没给版权就出版的一套《追捕》。因为《追捕》的关系,我还对其他同时期引进的日本影视剧都爱屋及乌,例如山口百惠的《血疑》。那个时候真好啊,不用受意识形态的控制,我们可以吸收到全球的艺术精华,不仅日本的影视剧,日本动漫也在中国大行其道,例如那本依然是刊登了无数盗版日漫的《画王》,以及一代人的明星出版社: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贡献的无数漫画书……
很多年后,再在银幕上看到高仓健,已经是2005年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工作,在银幕上看见高仓健,瞬间把我的记忆给击破了——那个坚硬铁血的汉子,一下子居然已经苍老成这样,变成了一个为了儿子远渡重洋的孤独老人。时光这个坏人,真是冷酷无情。
《千里走单骑》显然在高仓健的作品里并不算最好的那一类,但是它却是我难得在内地电影院里看到高仓健的一次体验。所以,尽管这部电影我并不是很喜欢,但高仓健的镜头我却一直记忆犹新,尤其是他在山谷里的那段戏,他落寞的眼神,成了我对这位老人最后的印象。
这些年来,拜托蓝光与DVD所赐,我在家里的家庭影院,认真地欣赏了高仓健过去的作品。早年的时代剧《宫本武藏》,远赴极地拍摄的《南极物语》,杀入欧美电影圈拍摄的《黑雨》,后期代表作《铁道员》……在我的脑海里,高仓健的印象愈发地立体起来。但不管是他演一个慈父,抑或是睿智的知识份子,高仓健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依然是他那坚毅的眼神。男人、硬汉……他是我联想到这些名词的第一个明星。
83岁的高仓健,因为癌症的关系,生命走到了尽头。我并没有觉得过分悲伤,因为他已步入耄耋之年,走得亦很安详。而且,以高仓健的艺术成就而言,人虽仙逝,却已不朽。我会永远记得杜丘,记得那句倔强地“我喜欢你”,也记得他对我世界观形象时期幼小的自己的深刻影响。
再见,孤独的硬汉杜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