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管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必须从战略上考虑什么问题。

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3.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法规与微观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管理制度组成,会计软件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如果不注重全面建设和科学管理,将会事倍功半,尤其对于ERP之类的大型系统,甚至关系到成败。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战略思考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其实施绝不仅仅是某种会计软件或ERP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过程,而更多地包含着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规划、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调整、以及各类系统档案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因此,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实施会计电算化,即必须从整体战略上考虑以下问题:

一、信息共享与系统集成战略

信息共享是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之一。除了会计部门内部实行高度信息共享之外,还必须打破会计核算与产品购销存业务之间的分割,使信息在会计和业务部门之间得到一定程度的共享,甚至要借助大型企业管理软件进一步实现物流、资金、信息的三流合一,各子系统共用一本账以高度共享信息。会计部门可以直接在供销部门的业务票据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机制凭证,相关部门也可以从财务部门实时获取某些资金占用情况的变动,使会计不再是一个“信息孤岛”。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必须合理规划系统的集成。信息建设项目的系统集成主要包含硬件、软件、网络解决方法的集成,而具体则分以下三个层次:

(1)物理集成:指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集成,具体包括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连、互操作,形成实际的运行环境。

(2)信息集成:指通过数据分析和规范化,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构造全局数据结构,以便于信息系统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提供信息服务。

(3)应用集成:指从应用的目标出发合理选购或科学开发应用软件,各种软件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共同完成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的任务。

显然,应用集成是信息共享的最高境界,是大型企业信息建设的目标。

二、应用模式的选择战略

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有一个集中核算与分散核算的模式选择问题。其中,政府机构的上下级具有垂直管理关系,而且上级对下级单位具有财务控制权,适于采用会计集中核算。而对于设立有分公司的大型企业或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也可以考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政府机构的会计集中核算一般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三权不变”的管理模式。即:

(1)统一管理:改组下属单位的财务机构,成立财政结算中心,统一管理下属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

(2)集中核算:结算中心按原单位设立账套,分户核算,以单位的法定名称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实施“零户”或“非零户”的管理。

(3)三权不变:即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审批权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主权不变。单位仍然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单位负责人仍然是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心的职责是监督、管理和服务。

三、IT平台的选择战略

IT平台是会计软件或ERP的运行基础,只有选择一个合适而先进的平台,信息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会计软件或ERP的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 软件平台的选择

软件平台是指直接支持信息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其中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应根据网络服务器类型、数据处理和传递模式、会计软件等因素进行选择。由于目前较为流行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只有Unix、Windows、Linux,所以一般只能从它们当中作选择。

(2)工作站操作系统的选择。表面看工作站操作系统有较多的选择,但由于目前我国运行在OS/2、Macintosh和Unix上的会计软件几乎没有,不存在选择问题,而剩下来的就只有Windows系列。

(3)数据库系统的选择。主要从会计软件或ERP的需求出发选择数据库系统,例如,若采用金蝶K/3或用友ERP,则必须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

2. 硬件平台的选择

我国绝大多数会计软件对硬件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企业信息系统往往不限于会计软件,这就有一个如何根据企业需求选型和配置的问题,其中尤其是如何建设网络的问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配置方案

硬件系统的配置方案应该考虑计算机的机种、机型、处理方式以及外围设备。企业应该根据计算机应用的总体规划以及外部环境来配置相应的设备,确定硬件系统的配置。

①单用户结构。单用户结构是由一台微机运行单用户会计软件,同一时刻只能供一人进行操作,适用于业务量不大的小型企事业单位。

②主机系统(MS)结构。这种结构由一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作为主机,通过多用户卡及通信设备连接多个终端构成。其特点是同时供多个用户进行操作,实现数据分散输入集中处理,数据共享程度高,有良好的安全性。这种配置结构一般投入成本较高,而且这台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陷入瘫痪,所以现在企业很少应用选择MS结构。

③局域网络结构。局域网络一般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集线器以及其他网络互联设备等基本硬件组成。由于价格低廉而稳定可靠,局域网络结构是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硬件运行平台的主流,尤其对于一个规模不大、地理分布不广的企业,更应该采用微机局域网络结构。局域网络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图2-1是西樵财政结算中心采用的星型局域网络结构。

图2-1 西樵财政结算中心的星型局域网络结构

④广域网络结构。对于跨地域或跨国的集团企业,应该考虑采用远程通讯网,尤其需要考虑选择Internet/Intranet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运行平台可以实现远程记账、协同电子商务、支持网上支付等等功能。目前国内主流会计信息系统或ERP已能支持这种网络结构。图2-2是南海会计结算中心采用的网络结构。

图2-2 南海会计结算中心采用的网络结构

(2)网络的选择

选择与建设网络需要考虑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标准性等原则,除了如何根据企业需求选型和配置计算机之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选择网络:

①网络类型的选择。

②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产品的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指网络中的通讯线路和节点所形成的几何结构,局域网络常用总线型、星型、环型和蜂窝形结构。

③网络服务器及网络产品的选择。

④传输介质和布线系统的选择。

⑤与Internet连接方式的选择。

⑥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的选择。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与应用系统集成后的系统结构。常见的有基于单台计算机的主机系统(MS)与基于网络的应用体系结构。后者也称网络计算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基于网络的体系结构,即文件/服务器结构(File/Server,F/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Server,B/S)。

四、应用软件类型与方式的选择战略

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必须对应用软件做出一个抉择,即根据需求分析,明确目标与需求,在以下几个涉及应用软件的问题上做出选择。

1. 开发与购买软件的选择

如前所述,由于商品化软件在功能、性能、成本、维护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加上即买即用,立竿见影成效快,一般企业没有理由去自行开发软件,而只是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才需要考虑开发软件的问题。

2. 国内国外软件的选择

外国会计软件一般具有管理先进、集成度高等诸多优点,所以同国外有较多联系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可以考虑选择外国软件。但由于费用较高以及制度、文化上的差异,国产软件能够满足需求的一般企业,没有必要盲目崇洋。

3. 会计软件与ERP的选择

这需要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做出选择。如果企业其他部门三两年内不准备实施全面的计算机管理,那么不妨先购买独立的会计软件以先推行会计电算化,等日后需要时再上ERP。因为ERP价钱昂贵,企业没有必要花钱为将来买软件,而且ERP本身较复杂,应用难度大,光靠会计部门不一定能将其用好用活。

4. 会计软件计算模式的选择

由于文件/服务器结构(F/S)已经过时,因此企业只能在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两种计算模式中作选择。

5. 购买软件与购买服务的选择

购买服务指用户无需购买与安装软件,就可以通过远程网络从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获得软件的应用。用户通过远程网络直接运行ASP提供的系统,就可以在本地录入自己的各种业务数据,并从ASP获得需要的结果,包括各种账簿、报表以及辅助决策信息。选择购买服务的应用方式,用户只用较少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功能全面的应用、全天候服务。对中小企业而言,购买服务比购买软件更有吸引力,但目前这种应用方式尚未十分成熟。

五、AIS与ERP的具体选择战略

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基础,一个合适的软件是成功的保证,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要面临一个如何选择商品化软件的问题。

1. 会计软件的选择

单位选购会计软件首先必须做一个简单的需求分析,明确自己的目标、计算机系统配置结构、会计软件的职能结构,然后根据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

(1)合法性。主要指会计软件应该符合国家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2)适应性。指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行业的会计软件。要考虑软件提供的功能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规划、能否满足企业核算与管理需要。

(3)正确性。会计软件必须能够正确处理会计业务,所输出的账簿与报表的内容与格式必须正确,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正确和完整。

(4)安全性。主要指会计软件防止信息被泄漏和破坏的能力,以及防错、查错和纠错的能力,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5)操作的方便性。操作是否方便将直接影响软件的使用和效率的发挥。一般从两个方面评价操作是否方便,一是会计软件的流程和操作是否容易理解和学习;二是会计软件的操作是否简单方便。

(6)售后服务的可靠性和软件公司的实力。会计软件的使用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软件开发和经销单位必须提供可靠的售后服务。其次会计软件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如果软件公司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那么软件就不可能推陈出新,软件寿命不可能长久。

2. ERP软件的选择

ERP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型软件,它的选择比会计软件更为困难。应该知道没有一个软件是完美的,ERP也不例外,所以只能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ERP软件。

(1)符合ERP标准模式。根据ERP的基本原理,判断它是不是一个标准的ERP系统。

(2)系统的集成度高。指ERP各功能的集成以及与其他软件产品的集成,以提高信息共享和减少系统接口的复杂性。

(3)功能满足企业需求。选择能够提供企业所需功能的ERP软件。

(4)产品的国际化。为了适应全球性竞争,应选择具有多种货币交易方式、采用多种语言交流、适用多国财政与税制的ERP软件。

(5)系统的开放性。选择一个能够在不同计算机、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上运行的ERP软件产品。

(6)用户化的工具。用户工具对系统应用与二次开发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选择那些CASE功能较强的ERP软件。

(7)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人机界面美观友好、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不仅管理人员乐于接受,而且直接影响ERP的使用和效率的发挥。

(8)良好的服务支持。ERP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购买软件时必须购买支持服务,这就应该选择有较强服务力量的ERP软件商。

(9)版本不断升级。版本升级是软件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升级换代的产品才不被淘汰,企业才不用担心购买的软件将会落伍。

(10)足够多的用户群。用户越多不仅软件越成熟、错误越少,而且市场占有率高,软件开发商才可以持续发展。

(11)性能价格比较优。在选择任何软件时性能价格比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选择ERP软件也不能例外。

(12)软件商发展前景好。要关注软件商的财务实力、赢利状况、员工素质、用户满意度,以免因软件公司倒闭而使ERP的实施夭折。

第二节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人、财、物管理的复杂系统,它的实施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可以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不是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就可以实现。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逐步实行,才能最终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显然,实施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对于ERP之类的大型系统,甚至关系到成败,因此近年来有“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之说。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制订规划、建设平台、选择会计软件、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基础。尤其会计电算化将构建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会计组织模型、业务流程、处理功能、信息流程等要素的集合。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之前必须通过需求分析,全面弄清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业务处理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共享以及其他需求。

(1)分析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即分析电算化的短期与中长期目标,明确电算化要解决什么问题,系统应具有什么功能,以及什么时候实现这些功能。

(2)分析企业对业务处理的需求。在分析会计以及相关部门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所期盼的业务、物资、资金和信息的流程,弄清各种业务处理的过程和方式,从而确定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或ERP的功能需求。

(3)分析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在分析输入、存储、输出数据的基础上,弄清企业的数据流程以及对信息的新需求。企业必须一一列出需求清单,并分析对输出信息的提供方式、格式、传送方法的要求。

(4)分析企业对数据接口的需求。如果打算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则必须分析这些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传输问题的需求。

(5)分析其他需求,包括可靠、安全、完整性等要求,内部控制的要求,输入方式与操作界面的要求,操作技术的要求,设备配置的需求。

二、制订总体规划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首先需要制订规划,然后按步实施,以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规划一般要按必要性、可行性、全局性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订。总体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总目标指在多长时间内实现会计电算化,即明确要实现哪些功能以及在什么时候实现这些功能。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知道这个目标,并且要清楚会计电算化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全面实现。

(2)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实施过程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重整业务流程、人员培训、测试运行环境、制订管理制度、系统初始化、系统试运行、正式运行,等等。对这些工作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日程计划,确定每一步的目标和任务。

(3)确定机构与人员分工。明确系统实施过程中和实施之后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既需要企业财务主管领导、全体会计人员的参与,还需要软件公司的参加。因此要确定每一个人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4)经费预算计划。实施过程所需经费除了设备购置费之外,主要包括人员培训费、咨询费、材料消耗费以及后期的系统维护费。

三、平台与会计软件的选择与建设

IT平台是会计软件或ERP的运行基础,只有选择一个合适而先进的平台,信息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其次,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所以购买或开发一个合适的软件是成功的保证,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要面临一个如何选择商品化软件的问题。有关平台与会计软件的选择与建设问题,在本章第一节已有详细介绍。

四、人员培训

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会计软件或ERP都是人-机系统,随着系统功能与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据关联越来越复杂,软件应用越来越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来造就系统实施与管理所需的人才。

目前培训有两种形式,一是财政部门组织的普及型社会培训,一是企业根据自己特殊需要组织的培训。普及型培训分初中高三个级别,其中初级培训操作员,对象是全部适龄的会计人员,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和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中级培训的目标是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性维护,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

企业培训的目标是让会计人员学会所选购的会计软件或ERP,内容主要包括:

(1)所用的软件功能。例如软件的模块结构、各模块的基本功能、业务处理流程、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软件反映的管理思想,等等。

(2)软件的操作方法。例如如何初始化、日常处理、系统维护。

(3)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以及打印机、UPS等机房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业务流程重整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 业务流程重整的必要性

业务流程重整(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美国Michael Hammer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改善”。

会计软件或ERP是以业务流程导向的,其设计就是通过整合全企业的信息与业务,将企业业务流程模式化。会计软件或ERP体现了先进的业务流程,因此企业在实施电算化时必须按它的流程行事,这就需要对现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即按照BPR的指导思想,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标,采用改进、优化、再造的策略,打破旧的管理结构,从数据到业务环节逐步规范业务流程,为会计软件或ERP的实施打下基础。

2. 会计业务流程的重整

会计业务流程重整的任务是:分析现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例如账务处理程序、固定资产核算程序、材料进出库程序等等,并与会计软件所设定的处理程序相比较,在此基础上重整会计业务流程。其中尤其要关注:

(1)会计数据采集流程。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一般以记账凭证为起点,但记账凭证既可以人工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还有内部转账凭证以及由其他系统生成的凭证。因此,必须分析会计软件的处理程序,确定各类凭证的产生方式与次序,形成相应的数据采集流程。

(2)会计期末处理流程。期末处理不仅涉及一个子系统内部业务处理程序,而且子系统之间往往互为因果,需要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例如,总账系统期末转账流程一般是:工资折旧费用分配计提→其他待摊预提费用摊提→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结转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此外,期末结账不仅内部有严格流程,而且各子系统之间的结账也有严格的先后次序。因此,会计期末处理流程必须按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重整。

3.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会计业务流程重整的另一个任务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与会计信息系统相适应。规范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根据软件系统的功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各种核算方法,例如确定材料用什么方法计价、固定资产用什么方法折旧、现金流量如何核算。

(2)会计数据的规范。主要规范需要输入系统的数据,包括初始设置涉及的数据与日常处理的输入数据。其中系统初始设置所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

●各种代码体系。例如,会计科目、客户、供应商、存货、仓库、固定资产、部门、人员、开户银行等代码体系以及相关信息。

●各种余额与发生额。例如,存货余额、科目余额与累计发生额。

●手工处理延续数据。例如,尚未结清的各种发票与单据、现有固定资产的卡片、现有库存材料和商品,等等。

●其他数据。整理常用摘要、操作人员的权限等等资料。

(3)会计账表的规范。根据会计制度规范各种账簿与报表的种类、内容与格式,并利用系统功能设置合格的账表。此外还要规范账簿与报表的输出时间、报送对象。

六、建立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全面设置会计软件所需的运行环境、安装会计或ERP软件、测试运行环境对软件的适应性等项工作。

(1)运行环境的设置。会计软件或ERP用户手册上一般都明确规定运行环境的要求。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除了设备机型、内存大小、硬盘空间、显示器及打印机等设备之外,还包括硬件组成结构,即单机还是网络结构。软件环境主要指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之后必须根据信息系统的要求设置各种参数。

(2)安装会计软件和测试运行环境。按用户手册的说明一般都能顺利完成系统安装工作,但大型软件最好请软件公司协助安装。系统安装之后要动态检查运行环境是否正常。许多软件系统都提供一套学习用的账套,用户可以利用它执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测试环境设置的完备性和正确性。

七、系统试运行的组织

会计软件的使用一般要通过试运行(或称双轨运行),让新旧系统并行地运行一段较长的时期。在试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设置账套。在会计软件中一般以账套为单位管理会计资料,在试运行阶段就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会计账套,并为它设置参数。

(2)系统初始设置:初始设置的目的是将一个通用系统转化为满足具体企业实际需求的专用系统。例如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有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货币等等。

(3)日常处理:试运行必须同正式运行一样要求,即必须按软件规定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从实际出发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一切工作。

(4)审查与分析运行结果:关注计算机处理过程,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比较计算机与手工双方的处理结果,如果出现不一致则要分析原因。

八、系统的正式运行

系统的正式运行即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真正实现会计记账、算账、报账的自动化,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系统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必须满足若干基本条件,这些条件涉及人员、设备和制度。

新系统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之后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录入和审核各种记账凭证,完成各种核算处理,打印各种会计报表和账簿,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各项会计信息。要按时做好数据备份,认真详细地做好系统的运行记录,为系统评价和扩展准备数据资料。此外,要及时做好软硬件的维护工作。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替代手工记账后的工作提出许多要求,其中尤其对会计数据的输出和会计档案的保管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会计电算化需要管理。管理既有微观的,又有宏观的。微观管理是指单位自身对会计电算化所制订的管理办法、措施和制度;而宏观管理则指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所制订的办法、措施和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制订全国或地区性的法规制度实施的管理。我国政府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其进行宏观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度建设上都做了不少工作,促进立法程序,先后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

1. 会计法以及其他会计法规

我国政府首先通过会计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尤其在《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对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出了具体规范。其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1996年6月17日由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有多个条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具体规范,其中有:第十一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一条、第九十八条。例如,第六十一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

(3)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制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十二条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2. 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法规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还先后制定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制度,对单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做出了具体规范。这些制度对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确保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通过制订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的管理。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其中的岗位责任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有详细的论述,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

1.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提出了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的原则,明确指出“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1)会计电算化的岗位与责任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大中型企业和使用大规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单位,电算化会计可设立如下岗位:

①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②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③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④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维护员一般不对实际会计数据进行操作。

⑤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审查人员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位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⑥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上述电算化会计岗位中,软件操作岗位与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岗位为不相容岗位。此外,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中小型单位和使用小规模会计软件系统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情况,设立一些必要的电算化岗位,许多岗位可以由一个人担任。

(2)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的设置

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时完成,平时根据人员的变动可进行相应调整。电算主管负责定义各操作人员的权限。具体操作人员只有修改自己口令的权限,无权更改自己和他人的操作权限。

2. 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就是通过建立档案资料的立卷、归档、调阅和销毁等制度,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存储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2)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机内会计数据、软盘等备份的会计数据,以及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

(3)系统开发资料和会计软件系统也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并由专人负责。

(5)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

(6)对采用存储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存储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对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保管截止日期是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5年。

本章小结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实施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对于ERP之类的大型系统,甚至关系到成败。

本章先后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战略选择、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法规与内部微观管理制度。其中,尤其全面综述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内容包括需求分析、制订规划、软件选择、人员培训、重整业务流程、试运行和正式运行等等。

基本概念

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应用模式、会计集中核算、IT平台、购买服务、需求分析、会计业务流程重整、会计软件计算模式、宏观管理、电算主管。

练习题

1. 为什么说应用集成是信息共享的最高境界?

2. 会计集中核算一般实行什么管理模式?试解释其含义。

3. 如何选择信息系统的网络技术平台?

4. 试比较建设会计信息系统时购买软件与购买服务的优缺点。

5. 试述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选择会计软件。

6. 试述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选择ERP软件。

7. 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为什么要进行需求分析?

8. 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包括什么内容?

9. 人员培训有哪几种形式?企业培训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 什么是业务流程重整?会计业务流程重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1. 实施会计信息系统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12. 会计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工作?

13. 哪些法规或制度涉及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

14. 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有哪些主要制度?

15.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可设哪些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a8GTo7q1wmhHIb4e6LhJ7jiAlIE3PjOOopgIJ5ujg9D3+2dT4eVh/0dgev/Usw7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