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构成

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是对竞争资源进行融合、渗透、整合,并与竞争能力相互作用产生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相对竞争优势。鉴于此,这里从资源维、能力维和时间维对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

从资源维而言,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可以被看做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性要素。研究型大学必然要以人力资源为动力,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国际声誉等无形资源为依托,来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竞争必然导致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问题,研究型大学之间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优势资源的竞争并进行合理运用来发挥其最大效益。

从能力维来看,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可以被看做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及关键,是研究型大学长期累积的结果,在竞争过程中体现为协调资源并将其发挥作用的技能。这种能力潜藏在研究型大学内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正确处理各种已知或未知的矛盾与复杂问题,其表现的形式和力度取决于自身需求和外界环境。

从时间维来看,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可以被看做竞争活力,分为效应层、临界层和潜力层。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潜力层是未来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起点;临界层实际上是一种过渡状态,如果作出适当的引导和扩展,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中的国际竞争力;效应层是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全面发挥功能,并能辐射到研究型大学的各个方面,全面给大学带来效益的状态。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是这三个层次循环往复的一个系统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就是竞争实力、竞争能力和竞争活力的外化与综合体现,可以通过一系列评价体系进行测量。但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系统,任何一个因素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到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水平。

价值链分析是确定组织竞争优势及寻找竞争途径以增强组织实力的分析过程,它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如何进行自身竞争优势分析的方法,并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决定国际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是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组织与战略性相关的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组织的竞争优势,从而确定组织的竞争力。

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价值链可以被分解为“投入——运行——产出”三个过程(见图1—2):在投入方面,研究型大学要聚集一流的学术大师,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吸纳充足的办学经费,购置先进的教学研究设施,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在运行方面,研究型大学要赋予科学研究以优先地位,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离不开一流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产出方面看,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促成高科技转移,促进产学研合作,具备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图1—2 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模型

纵观整个价值链,可以将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分解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物质资源、组织管理、大学校长、国际声誉八大要素。

人才培养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被选拔人才进行教育、培训,使其符合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大批精英人才,如政治领袖、经济泰斗、科技精英、学术大师、文学巨匠、企业总裁等。以美国为例,美国研究型大学占高等学校总数不足4%,但却授予占全国总数30%左右的学士学位以及40%左右的硕士学位和80%左右的博士学位,哈佛大学曾出过7位美国总统和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曾为美国培育出5位总统和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研究是不断探索未知、发现新现象和揭示新规律的过程,是产生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R&D”(即“研究与开发”)来表示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的过程通常是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向,组成科研团队,建立研究基地,争取各种科研项目进行的知识创新活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中心,是世界科学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作为探索的场所,研究型大学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任,其科学研究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同时,科研成果的取得也为研究型大学扩展社会服务这一功能提供了可能。

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等基本活动的前提下,依托高校的优势资源,将高校的智力资源直接地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向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 研究型大学不仅是重大科学发现的诞生地,也是发明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辐射源。 研究型大学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日益凸显,如出版物、学生、信息咨询、技术转移、衍生企业等。 事实上,研究型大学与社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表现是互动的,一方面,大学依据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许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增加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力度。

师资队伍不仅直接决定着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产出的质量,而且间接影响着研究型大学生源和财源的多寡。国际著名的研究型大学能培养杰出人才,产生重大科技发明与理论发现,关键是有一流的师资。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拥有一支“大师”级的教师队伍,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2人,菲尔兹奖获得者6人,科学院院士186人,工程院院士60人。 师资队伍状况也成为世界大学排行榜关注的焦点。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和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 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就把师资力量作为研究型大学水平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物质资源是为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要素资源,影响着大学对其他资源的引进吸收能力和输出扩张能力,对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或制约作用。雄厚的资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源、发达的网络资源,以及数字化的文献资料,不仅为人力资本智能和潜能的发挥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也为研究型大学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只有拥有充裕的物质资源,研究型大学才能吸引一流的教师,为优秀学生提供资助,并有效地支持大学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开展。

组织管理是以学校战略目标为指导,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依托,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管理机构的管理活动,使学校有机地高效运作。 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管理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和办学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以科学研究和精英人才为核心目标,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组织管理,实现学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的效用的综合能力。组织管理决定了研究型大学运营的模式和规范,设计精巧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证高校正常运营,更可以激励教师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并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校长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具有独特而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型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型大学的凝聚力和发展潜力。当无数的价值取向处在冲突中时,作为冲突的协调者,研究型大学校长需要在创新与传统、效益与公平中作出抉择,把冲突降低到最低点,实现学校利益的最优化。因此,研究型大学大学校长必须是集学术权威及行政权力于一身的著名教授 ,必须是懂得教育规律和科研规律的专家,这样才能具有国际视野、前沿意识以及学术前瞻性,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发挥研究型大学的国际竞争优势。

国际声誉是大学精神、办学条件、大学行为、社会贡献等大学身份识别要素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主观反映 ,它虽然是一个主观指标,但却本质地、准确地反映着一所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国际声誉已日益成为判断研究型大学综合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尺度,它既是大学绩效和有效运行机制的综合反映 ,又极大地影响着大学对教育资源的获取能力,如一流的师生、研究基金、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 比如,2000年,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分别获得5.8亿美元的年度社会捐助和188亿美元的累计社会捐助资产,位居全美大学榜首。 G6a6Nq4KlyR5JmfPwbAblxc47JWdf15KjEm1s7SiAfbusy2XkyrOQt8qM9Ur6+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