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大学中人的范畴。教师质量是决定学校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质量也决定了“学校其他所有投入的产出效能” 。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师资队伍更是其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研究型大学竞争力建设的研究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提高师资竞争力的口号。
对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的界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从绝对优势的角度,师资竞争力被定义为大学人力资本,即指大学对优秀人力资本吸引、培养、运用的能力。“大学人力资本的引进吸收能力构成了大学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基础,大学人力资本的最优化开发和运用能力构成了大学人力资本竞争力的核心。” 第二,从相对优势的角度,一所大学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所学校独有的、比兄弟学校强大的、具有持久力的师资优势” 。第三,综合前两者的观点,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对大学师资队伍取得竞争优势地位起关键作用的要素集合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
这些概念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师资竞争力是指师资的竞争优势。要更好地把握师资竞争力的内涵,还需要从师资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着手。
从实践方面看,评价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多见于大学排名和大学评价上。然而,这些排名和评价研究对师资的评价方法、内涵等也有不同诠释。例如,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排名(ARWU)指标体系和墨尔本大学墨尔本研究所澳大利亚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师质量都被分配了40%的权重。不同的是,ARWU排名用获奖教师和高引用教师数量来评定教师质量,而墨尔本研究所的排名用教师科研成果来评定(见表3—1和表3—2)。又如,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侧重用教师队伍的结果来评价教师质量,而美国康奈尔大学注重其他人的观点来对师资质量进行评估(见表3—3和表3—4)。
表3—1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排名中教师质量指标及权重
资料来源:http://www.arwu.org/Chinese/aboutARWU.jsp.
表3—2墨尔本研究所大学排名中教师质量指标及权重
资料来源:参见刘念才、Sadlak,J.:《世界一流大学:特征·评价·建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表3—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师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9/index.html.
表3—4康奈尔大学教学评价手册教师质量评价指标
资料来源:http://www.cte.cornell.edu/resources/teh/teh.html.
从理论研究方面看,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评价师资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但有的学者提出的评价标准比较模糊,认为教师队伍的质量应体现在大学的学术水平 或者是师资的学科分布状况、学科带头人和管理机制等方面 。有的将师资竞争力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宋东霞认为师资竞争力应该从大学人力资本规模竞争力(包括反映数量和结构的指标)、大学人力资本质量竞争力(包括反映学位结构和学术水平的指标)、大学人力资本效率竞争力(包括反映培养能力、教学实效和科研实效的指标)、大学人力资本吸引力竞争力(包括反映人才引进的指标)几个维度进行评价。 张卫良提出师资竞争力的评价应从师资的学术水平(包括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师资队伍的产出能力,教师的师德水准、治学态度、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创新精神,重大课题攻关能力,创新团队数等);队伍结构(包括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比例,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教学科研人员的比例,实验人员的比例,教辅人员的比例等)和师资培训(包括国外攻博人数、国外访问学者、国内攻博人数、国内访问学者、校内攻博人数、校内攻硕人数、参加短训班的人员、国内外合作科研人员等)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而邱均平等认为一流的师资队伍只是个定性指标,该指标可以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分解为两个定量指标:一个是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的比例,世界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的比例在20%以上;另一个是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一流大学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大学前30名。
无论是实践运用还是理论研究,对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质量和教师结构两方面。然而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是不断发展的。就师资而言,“对现代教师在学识上的修养,已经不可能要求他在职前就对自己所要教授的专门学科,一次性地达到完整把握……但是,有进行职后继续学习的能力等要求却显得更为重要了” 。终身教育的理念不应该只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在师资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尤为重要。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目的中的世界意识在不断增强,现在许多国家的教育制度已经开始面向当代世界性课题” 。培养国际化的学生成为许多国家和大学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作为教育目标的执行者——教师首先必须国际化,只有国际化的师资才有可能培养出国际化的学生。而且,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加剧,国际化的需要已经渗透到教师的教学、科研、职业培训各个方面,是反映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从师资队伍结构、师资队伍质量、师资队伍培训、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是其中最能反映竞争力的指标,同时其国际化的表现也渗透于其他三项指标中。也就是说,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从宏观上是指在国家和学校层面上与其他国家和大学在师资队伍国际化和吸引国际学术大师方面的竞争力,从微观上是指师资队伍对大学职能的执行力以及自身发展提升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师资是大学的主体,是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师资既是大学的竞争主体,也是大学的竞争客体。从大学竞争主体而言,“师资是大学竞争力的要素”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大学办学水平和各项职能的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是否具有竞争力或有多大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大学的水平就是人的水平,大学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大学的特色就是人的特色,大学的理念既来自于人也体现于人。教师是大学最核心的人力资源,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在每一个特定的领域,杰出学者和教师的供给数量都是不多的,因此聘用优秀教师的选择余地是相当有限的。 可见,从大学竞争客体角度来看,师资,特别是一流的师资,本身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大学建设的争夺对象,也是大学竞争力的支撑性要素。“师资队伍是大学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一流的师资队伍也是大学竞争力的发展动力所在,渗透在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每一环节之中,既是一种现存的状态,更是一种发展的方向。”
因此,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 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本身就是大学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决定了大学竞争力地位,同时极大影响着一国大学教育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所在 。而对于追求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强大的师资队伍更是关键和核心,“一流的大学取决于一流的学术水平,更取决于一流的师资队伍” 。
《辞海》对大师的解释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 刘道玉认为大师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学术上博大精深,博古通今;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其成果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必须是一个学派的首领;道德人品堪为人师。 崔平提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并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李忆华等认为学术大师是指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敬的人。 大学教师的最高境界是称为学术大师。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为师表”。大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还能做到文以载道,是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
可见,国际学术大师必定是在学术上进行原创性的学术工作和研究工作,并有国际领先的首创的科研成果,在行为上是世人的标杆。但在教师的选择中,难以对道德行为进行测量,因此,在本研究中对国际学术大师的确认主要以教师的学术工作为标准。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获奖教师、高引用的教师等是本研究中所指的国际学术大师,此外担任各学科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刊物的主编及编委的教师也是国际学术大师的代表。这是因为期刊编委及编委会成员一直被誉为期刊的“守门人”,在稿件评审及选拔体系的控制作用及科学的集体活动中占据着有利的战略位置。 作为期刊的学术领导机构,编委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增强期刊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由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极大影响着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
国际学术大师是师资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他们既是高层次人才特质的一种延续,更体现出他们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吸引、凝聚、感召、率领一个或多个科学家联合作战。 因此,拥有世界级学术权威和大师是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队伍。这是这些大学成功的重要秘诀,是大学发展的最核心资源。 所以,国际学术大师是师资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测量和评价师资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另外,目前对于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师资竞争力的界定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但缺少对师资本身竞争力的特征分析,对实际的师资招聘和建设缺乏指导意义。因此,本章节将采用国际学术大师这个视角,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作深入分析,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可行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