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下篇

德经

三十八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 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前识者 ,道之华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 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三十九

昔之得一 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 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 、寡 、不穀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 如玉,珞珞 如石。

古来得道者,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榖”,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四十

者道之动,弱 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四十一

上士 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 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 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 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 若辱,大方 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 且成。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

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

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四十二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 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榖”,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

“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能够认识到做得到。

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 必厚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四十五

大成 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赢若绌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大的赢利好像亏本。

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 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 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 矣。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因此,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才会永远满足啊。

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 ,见天道。其出弥 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

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四十八

为学 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

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四十九

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为天下浑 其心。百姓皆注 其耳目,圣人皆孩 之。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

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

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

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 ,十有三;死之徒 ,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 者,陆行不遇兕 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五十一

道生 之,德畜 之,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 ,济 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 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 。是为袭常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

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

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五十三

使我 介然有知 ,行于大道,唯施 是畏。

大道甚夷 ,而人好径 。朝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 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

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 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 观身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

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

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五十五

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 ,猛兽不据 ,攫 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 ,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 曰祥,心使气 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充盈的缘故。

认识和气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 ,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

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

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五十七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 ,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所事事,而百姓自己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五十八

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 。正复为 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五十九

治人事天 ,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 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 之母 ,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

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柢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鮮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 ,故德交归 焉。

治理大国,就好像烹饪一条小鱼一样。

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 。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 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 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小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

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 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

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

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

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图 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回报怨恨。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六十四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 败之,执者 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贷 ;学 不学,复 众人之所过。以辅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 ,将以愚 之。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 者,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 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 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

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六十八

善为士 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 ,古之极 也。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 ,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 ,攘 无臂,扔无敌 。执 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 ,哀 者胜矣。

善于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

再也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祸患,轻敌几乎使我丧失了“三宝”。

所以,当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七十

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 ,是以我不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被褐怀玉

我的话很容易被理解,很容易付诸行动。但是天下竟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实行。

说话的时候有主旨,办事的时候有根据。正是因为人们都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不理解我。

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七十一

知不知 ,尚 矣,不知知,病 也。

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优点。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缺点。

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 至。

无狎 其所居,无厌 其所生。夫唯不厌 ,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故去彼 取此

当人民不害怕统治者的威压的时候,就会发生可怕的祸患。

不要逼迫人民,使他们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使他们无法谋生。只有不逼迫人民,人民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因此,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善于表现自己;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所以要舍弃自见与自贵而保持自知和自爱。

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 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 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不召 而自来。繟然 而善谋。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

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 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 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稀有 不伤其手矣。

百姓不怕死亡,为什么用死亡来使他们畏惧呢?如果百姓确实害怕死亡,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来说,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还有谁敢胡作非为呢?

经常有掌管杀人之权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掌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像是代替技术精湛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技术精湛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把自己的手指砍伤的。

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 食税 之多 ,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 ,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 者,是贤于贵生

百姓之所以遭受饥荒,就是因为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百姓才陷于饥饿。

百姓之所以不易统治,是因为统治者喜欢有所作为,政令繁多苛刻,所以百姓才难于统治。

百姓之所以轻生,是由于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以获取丰厚的俸禄,所以百姓冒死犯上。

只有生活淡泊清静的人,才比奉养奢华的人高明。

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的身体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了之后就会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枯了。因此,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活着的一类。

因此,强制用兵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被砍伐。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却能居于上位。

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 之,下者举 之;有余者损 之,不足者辅 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不就像拉开弓射箭一样吗?弦拉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就是减去多余的,把不足的补齐。可是社会上人的法则,却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那些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做到拿自己有余的去供奉天下的不足的呢?只有得道的圣人才能够做到这样吧。

因此,得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 其无 以易 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 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普天之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了,而没有什么在攻克坚强的时候能够胜过水,谁借助他自身的流动性改变着它们。

弱胜强,柔克刚,普天之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人能真正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经常说:“承担起国家的屈辱,才有资格统治这个国家;在国家危难之时勇于承担,才能够领导天下的子民。”正面的话就像是逆言一样。

七十九

和大怨 ,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 ,而不责 于人。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和解深重的仇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有道的圣人保留着债务的凭证记录,但是却不会用它去索取债务。有“德”的人像圣人一样保留着那些功过恩怨的凭证记录,没有“德”的人就经常主张将各种恩怨通通消除。

自然规律是没有私亲的,经常帮助善良的人。

八十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 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 结绳 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国家狭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人工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看重生死,却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它们;虽然有武器铠甲,却没有使用这些东西的机会;使人民再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国家治理得很好,使人民有香甜的食物,漂亮的衣服,安适的住所,快乐的生活。国与国之间互相可以看得见,鸡犬的叫声可以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的时候,也从不互相往来。

八十一

信言 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 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真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卖弄自己,卖弄自己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的心不会想着去占有别人的东西,而是尽自己所能去给别人帮助,而他自己也会活的很充实;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而不争夺。 KDFnu/TCdh0cxcDRH/A+B38lbZwmwg21GYaHshOWtt/PBoBl50nbS+PSypL8Eu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