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

道经

可道 ,非常道 ;名 可名 ,非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 常无,欲以观 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说明,那么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名”,如果能够用语言来表述,那么就不是用来命名恒常之道的“名”。

“无”,是自然界天地万物的本始。“有”,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

所以要经常用“无”的状态,来观察万物之道,感悟其中道的奥妙。经常从“有”的角度思考万物,领悟其中道的诀窍。

“有”和“无”这两种状态同样都是来自于“道”,指的却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它们都是那么的微妙深远,不可测知。玄妙之中又隐藏着更深一层的玄妙之处,是自然界中微妙万物产生的源头啊。

天下皆知美 之为 美,斯 恶矣;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 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 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 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称为美是因为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被称作善是因为恶的存在。

有和无相互转换,难与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示,高与下相互映衬,音和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这是恒定不变的。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应对世事,实行不用政令的教导。放任万民的所作所为而不加干预,化生万物而不将它们据为己有,向万民施加恩惠却不自恃有恩,功成名就却不夸耀自己,正是因为圣人不夸耀自己,他的功名才不会泯灭。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 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 其心,实 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不标榜重用贤能的人,就不会使民众有争着做贤能之人的欲望;不珍爱难得稀有的财物,就不会使老百姓产生偷窃的欲望;不显耀能够使民众产生贪心的事,就不会使民心受到迷惑。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空虚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的饮食,削弱百姓的意志,强健百姓的筋骨。永远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顺应自然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太平的。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 。渊 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 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 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空虚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的。它是那么的渊远深邃啊!就好像是产生万物的源泉。挫磨掉它的锋锐,消除掉它的纠纷,使它的光辉得到收敛,与尘世混同。它清澈透明的像不存在一样,却又实际存在着。

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这样的世界,似乎是在人类之前就存在的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 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 数穷 ,不如守中

天地是没有仁爱的,也不会偏爱任何事物,任凭万物自然发展,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是没有偏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所有百姓,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是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屡次失败,倒不如保持坚守空虚无为。

谷神 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博大无边,变幻莫测,永恒不灭的。这是微妙的母体。玄妙母体的生育之门,就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绵延不绝好像永远存在,并从中获取源源不尽的养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永恒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的运作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够长久。

所以,有道的圣人把自己置身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身置于度外,却能保存自己。因为他无私,所以能成就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像水这样的善最接近“道”。

他居处在洼地,心胸像深渊一样沉静深不可测,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

正是因为不跟别人争夺名利,所以没有任何过失。

持而盈 之,不知其已;揣而锐 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 也。

执持盈满,不如在恰当的时候停止;显露锋芒,有利的形势难以长久保持。

金玉满堂,没有办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就会自己惹下祸端。

圆满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收敛隐藏自己的锋芒,这才符合自然规律。

载营魄 抱一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知乎?

天门 开阖,能无雌 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 德。

守护灵魂和坚持大道,能够不分离吗?

聚结精气而归于柔和温顺,可以像婴儿一样吗?

除去心中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够没有瑕疵吗?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够遵守自然无为的原则吗?

感觉器官与外界的变化相接触,能得到宁静吧?

内心清明而四通八达,能够自己认为无知吗?

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养育万物却不将其占为己有,统帅着他们却不把自己看做是他们的主宰,这就是境界最高的修养。

十一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一根毂中的中空之处,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子才会有作用。

把陶土揉和在一起做成器皿,因为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器皿才会有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房屋才会有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而“无”使它能够发挥作用。

十二

五色 令人目盲 ,五音 令人耳聋 ,五味 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混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失灵;各种各样的佳肴,会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会使人心情放荡纵情;稀缺的物品,会使人产生贪婪的欲望。

因此,圣人只追求能吃饱肚子而不去追逐声色之娱。所以,要摒弃物欲的诱惑而去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 天下。

得到宠爱和侮辱都会使人感到惊恐,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爱的人就感到十分震惊,如果失去宠爱则会惊慌不安。这样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使人感到惊恐。

什么叫做重视大的祸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呢?我们之所以感觉到重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的存在;如果我没有身体,我们又会有什么祸患呢?

因此,以珍贵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寄托;以爱惜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委托天下。

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绳绳 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 之象,是谓惚恍 。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 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看它看不见,把它称作“夷”;听它听不到,把它称作“希”;摸它摸不到,把它称作“微”。它们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一体。它的上面既不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阴暗晦涩,它无头无绪、延绵不绝而又不可名状,一切运动又都回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看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随着它,看不见它的后头。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之中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认识宇宙的初始,才能够认识到“道”的规律。

十五

古之善为道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 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那些善于行道的人,他们的见解微妙通达,深刻玄远,深不可测,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只能勉强地描述或者形容一下:

他很小心谨慎,就好像是在冬天时候渡河一样;他处处警觉戒备,就好像是在提防着邻国的进攻一样;他恭敬自律,就好像是在别人家里做客一样;

他胸襟洒脱,就好像是慢慢融化的冰块一样;他敦厚朴实,就好像是未经雕琢的璞玉;他旷远豁达,就好像山谷一样的深幽;

他混混沌沌,好像浑浊不清的污水。他宁静深沉,就像浩淼的大海一样;飘扬放逸啊,像永无止境。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是内心慢慢澄清,归于平静?谁能在安静祥和中变动起来,使升级慢慢凸现出来?

遵守这个“道”的人,能够谦虚不自满。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够在陈旧中有所创新。

十六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

万物一起生长,我从而考察他们往复的规律。

那世间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其根源。返回到它的根源就叫清静,而清静就叫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做自然,了解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聪明。没有了解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引发乱子和灾凶。

了解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生没有危险。

十七

太上 ,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

最好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低一层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赞誉他;再低一层的统治者,人民害怕他;更低层次的统治者,人民蔑视他。统治者缺少诚信,普通百姓不会相信他。

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基本不用发号施令,事情就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十八

大道 废,有仁义;智慧 出,有大伪 ;六亲 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废弃了大道,才会有提倡仁义的需要;出现了聪明智巧的现象,伪诈才会盛行一时;家庭纠纷的出现,才能显示出孝顺与慈爱;国家陷于混乱之中,才能看出谁是忠臣。

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 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 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 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聪明智巧,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百姓可以回归孝顺与慈爱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也就没有盗贼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修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方法是不够的,所以要让百姓有归属之地:坚守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杂念与私欲,抛弃圣智礼法,才能免于忧患。

二十

之与阿 ,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未央 哉!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我独泊 兮,其未兆

沌沌 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 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 ,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 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

应诺与呵斥,相差有多少?美好和丑恶,又相距有多远?人们心中所害怕的,我不能不害怕。宇宙是如此宽阔啊,从古到今,世风流转,好像没有尽头!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就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会,又好像在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保持淡泊宁静,无动于衷的心态。

混混沌沌啊,像婴儿一样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惫闲散啊,好像是没有归宿的浪子。

大家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都不够。我真是仅仅有一颗愚人之心啊!

众人光辉自炫,只有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只有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一样汹涌;恍惚啊,像是在飘泊没有地方停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事,只有我愚昧而且笨拙。

我与人不同,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二十一

孔德 之容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德的形貌,唯有跟随着道而变化。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晰具体的固定实体。它是那么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存在具体的形象。它是那么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存在实物。它是那么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神;这精神非常真切,可以得到验证。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二十二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 。不自见 ,故明;不自是 ,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 全而归之。

委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陈旧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惑乱。

因此,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楷模。不夸赞自己,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能够是非彰明;不夸耀自己,反能取得功劳;不自我骄傲,所以才会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普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的。古时候所说的“委曲便会保全”的话,又哪里会是空话呢?它确确实实是能够做到的。

二十三

希言自然 。故飘风 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不言教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谁使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又何况是人呢?

因此,从事道的就等同于道,从事德的就等同于德,从事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二十四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 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倒是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更快,反倒是不能远行。自我表现的人,反而才能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智慧得不到凸显;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的头领。

从道的角度上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做法,只能说多余的饮食和行为。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

二十五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 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个东西混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仗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万物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把它的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止不息,运行不止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回归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共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效法自然。

二十六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锱重 。虽有荣观 ,燕处 超然。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做事,处处稳重,而不是轻举妄动。

虽然有华丽的生活诱惑着他,却能安然沉稳处之。为什么作为大国的君主,却要用轻率躁动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呢?

轻率就会失去稳固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导的地位。

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于行车的人,不留下车痕;善于说话的,不会留下瑕疵让别人追究;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门栓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不使用绳索别人也没有办法解开。

因此,圣人善于救助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利用所有的物体,所以不会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心之中藏着聪明与智慧。

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而恶人是善人借鉴的对象。对自己的老师不尊重的人,不爱护他的学生,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人。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 ,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怀揣着雄性强大刚进的朝气,却安守雌性温柔平和的心态,心甘情愿的做天底下一条潺潺的小溪。甘愿做天下的溪涧,就不会离失永恒的德,回归到婴儿般单纯的真性情。

深知什么是清白,却坚守着自身的暗昧,甘愿做天下的范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就不会出差错,回归到宇宙最初的状态。深知自身是荣耀,却安守卑下屈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山谷。甘愿做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性会充足,回归到自然本初朴素纯真的状态。

朴素本真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依靠它成为官长。所以,完美的制度是不会伤害百姓的。

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 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不可执 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 ,或强或羸 ,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有人想要夺取天下而治理它,我认为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自然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进行强制统治。使用强力手段违背人民意愿和本性,进行统治的人必定会失败,使用强力手段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就不会失败;不强制把持,所以就不会失去。

万事万物都有各自发展的规律,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除去极端,除去奢侈,除去过分。

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荊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 ,不敢以取强。果 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求取胜利罢了,不敢凭武力来取得称霸的地位。胜利了却不自我矜持,胜利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胜利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胜利却出于不得已,胜利了却不逞强。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三十一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 ,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 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 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连鬼神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万物出现后,就产生了各种名称,名称既然有了,也就知道各自的界限,知道界限就可以没有危险。就譬如道对于天下的关系,好像江海对于川谷的关系一样。

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 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 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死而精神不亡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三十四

大道汜 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成而不有 。衣被 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功成名就,却不据为己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三十五

执大象 ,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 ,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伤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

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三十六

将欲歙 之,必固张 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

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3u+Vd+VfjtJDql6jDtoUzP8x+QbBBz2D8Zx1CQijDoemhVmpR3uhl6OHVbqMi5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