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百科全书式的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部体现人们审美情趣艺术总集,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关乎人的性情,这些山水既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又是传达人类情感,寄托感情的意象,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
《诗经》中有五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涉及山,山在这些篇章中传达出的主题内涵主要有家国情感、美好品德,也有反衬之诗。
《诗经》中的山意象分为泛指和特指。泛指的山意象多以“高冈、高山、陵”等形象出现,在诗中主要用来寄托感情,表达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感。例如《周南•卷耳》描绘道:“陟彼崔嵬,我马虺隤……”诗中妻子想象着丈夫骑着马越过高山,一路坎坷,马病了,人也疲劳,想飞到丈夫身边,这类诗篇中提到的山多有艰难险阻的意思,也多用于寄托感情。
“南山”、“终南”、“泰山”、“梁山”等等,这些特指的山,都有比、兴的意味。其中最以“南山”出现频次最高,“南山”或喻男女情事,如《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或喻长寿健康,如《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南山是颂祝之语,发展到现在的“寿比南山”祝福语;还有“南山”通过反兴的手法衬托出个人之不幸以及国家命运堪忧的感情,如《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以南山的高达来比喻师尹的地位的高贵显赫,而师尹的所作所为与其地位毫不相称,称得上是徒有虚名,以南山的高来反衬师尹的卑微。
《诗经》中的水意象多用于比兴婚姻、爱情这一永恒话题,在《国风》中尤为突出,或隔断爱情,或颂扬君子德行,或讽刺丑陋行径。
《诗经》中多以水起兴来引发情思,或阻断爱情,或眷恋故国,如《周南•关雎》中小伙子看中河那岸的善良的姑娘,因此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思念中。再如《邶风•泉水》中以“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来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诗经》中的水意象也与政治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与政治有关的诗篇大都出现在大雅和小雅中,既有以水意象来颂扬君子恩情和德行的诗篇,也有以水意象讽刺揭露丑恶行径的诗篇。如《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 有奭,以作六师。”是周王及诸侯于洛水,诸侯赞美天子能整军经武,保卫邦家,是周室有中兴气象的诗篇。以壮阔流淌的洛水起兴,暗喻周国君子霸气、睿智,这是以水意象来颂扬君子行径。
清冽甘甜的水无私奉献于人类,但不合时宜的水也能使人们遭受到残酷的打击。因此这些不合时宜的水意象在《诗经》中往往被形容成对统治者的怨恨和对敌人的憎恶。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周王朝日渐衰落,上层阶级的丑陋行径暴露无遗,比如《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水本来是清洁污秽的,而卫宣公却在河建筑新台纳世子之妻,以喝水的清洁反衬卫宣公的昏庸淫乱。
《诗经》中形态各异的山水意象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人类复杂的情感世界,极大丰富了《诗经》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也为我们解读《诗经》,研究当时的文化及习俗提供了较为可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