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真实的再现了周代社会的生活,政治面貌和周代人民的思想情感。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诗经》又是一幅反映周代民俗生活的画卷。
《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既有表现男女相慕相恋的情诗,如《关雎》;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
在周代,普遍的婚嫁都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步骤,也叫“婚姻六礼”。在《诗经》的婚恋诗中,有许多诗篇反映了纳彩、纳吉、亲迎等步骤,而问名、纳征、请期、却未提及。
婚嫁六礼中最初的一项是“纳彩”。纳彩也就是通过媒人上门提亲,纳彩的主要贽品是雁,也叫“委禽”。《齐风•南山》中说道:“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卫风•氓》中女子云:“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可见,媒人在婚嫁仪式中的重要性。
纳彩和问名虽分属两个必须的礼节,但纳彩的同时可以一并问取男女双方的姓名。《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男子通过占卜,得到神明“同意”可以前往女家迎娶女子。
亲迎指正式成婚礼仪。《卫风•氓》中女子回忆出嫁时,“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桃夭》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女子出嫁时为她唱的祝福之歌。
《诗经》中的祭祀诗很多,《诗经》中的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
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古人十分看重祭祀,祭祀也常常是古代君王德行的标准,比如周公把周代商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商纣不祭祀和无美德。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饮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在描述燕飨这一盛事时,多采用直抒其情、直写其事的写作手法。
如《小雅•鹿鸣》是为宴群臣嘉宾而作,表现了按礼待宾的殷勤厚意。“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反映了好礼从善的社会习俗。《小雅•湛露》写夜饮而突出赞美“令德”、“令仪”,即品德涵养、容止风度之美。其他的如《小雅•伐木》、《鱼丽》、《南有嘉鱼》等,或写酒肴丰盛,或写款待盛情,表现了周初社会的繁荣和谐,更表现了君主对天下的有效统治。
《诗经》中除了祭祀、婚姻、宴飨这种大规模的盛事活动之外,《诗经》中还涉及到很多岁时节日,如七夕、元旦、八蜡节、上巳节等。
上巳节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三月三”,是一个极被周代人民重视的节日,按传统说法,节庆在溱洧河水泛滥时举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节庆是在桃树开花。如《淇奥》就是在淇水岸边举行祭祀。《褰裳》中:“褰裳涉溱洧”就是在祓禊中涉河求吉的行为。《溱洧》中描写的是在河水两岸青年男女手执兰草拂除不祥的活动场面。“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