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纳粹的幽灵与装甲师建立

历史上有关新事物的争论大多是这样的。一部分人看到了未来世界光彩夺目的美,便如夸父逐日一般尽力谋求,力图使它变成现实,他们极富行动力,一点一点地做,一点一点地积累,直到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另一部分人却看到了黎明前无尽的黑暗,以为黎明虽然美,但仍很遥远,他们从不会打开大门去迎接新世界的到来,他们善于做的只是在脚下放个梯子,好让他们的下一代或下几代能够绕过院墙的阻隔,更好地等待黎明的光从树缝中照射过来。

古德里安属于第一类人,他是一个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人,即使遭遇梯子阻碍了去路,也会一点一点地将它挪开,直至能够打开门,看到曙光的降临。虽然在盲人的国度里有远见卓识的人常常被冠以“纸上谈兵”的名号,而实际上古德里安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成果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前人。英法军事理论家们虽然已经看到装甲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但是并没有更细致地描绘出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如何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题。古德里安经过切身的实践和不断的理论总结,得出了必须组建装甲师,并将装甲兵和步兵、炮兵等其他兵种协同作战且将其置于核心地位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结论,这对于饱受经济危机之苦,并因战争赔款掏空国库的德国来说,不啻于是异想天开的大梦。然而,这位伟大的将军就是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将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慢慢地筹划,一点一滴积累,慢慢地变成可能,最终将它变成现实。他的理论是这样的: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对一种钢铁巨怪留下了难以消弭的恐惧印象。人们看见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就像稻草一样被一群密集的钢铁巨怪轧断,伴随着巨大的发动机的轰鸣声,士兵手中的机枪被碾碎,一切防御工事在顷刻间土崩瓦解,惊慌失措的士兵捂住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在一种巨大的恐惧中四下逃窜……

然而,这只是人们见到的坦克的性能之一——碾压效应。坦克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坦克能在浓雾和昏暗的视界里比较出色地观察敌情;加厚的装甲相比士兵的棉布军衣来说可以更有效地防护刚芯尖头弹的射击;在运动这个问题上,坦克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持续作战,并且坦克的火力在静止和运动的状态中都能保证较好的瞄准精度,这不但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节省弹药,最重要的是,如果进攻的条件是可以在比较适宜的地形实施突然袭击(闪击战),同时将坦克大量地密集使用,这就会使坦克作战具有战略的意义。

碾压效应和装甲的作用不言而喻,这里详细解说下古德里安提到的“运动”和“火力”的作用以及装甲兵作战能够取得胜利的三个先决条件,即:适宜的地形,突然袭击和大量密集使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胜利也只能来源于运动,如果只是被动地静止地寻求成功,成功不啻于黄粱美梦。两军作战的时候,运动的目的是取得敌方的阵地。而在靠近敌人的过程中,势必会遭遇敌方的火力,从而被迫停止运动。这个时候只有少数的几条路可以走:或将敌人消灭,或将其彻底压制住迫使其放弃阵地。顺着这样的思路思考下去我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必须拥有绝对优势于敌人的军队数量和火力才能达到目的。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如果你的军队数量和你的火力都不占优势,而这样的进攻又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你将如何取胜?当数量上占据优势的思路破产之后,取胜的捷径是什么呢?我们想到的词语是:低成本(节省兵力和火力)、差异化(在质上取胜)、集中使用。要在有限的力量下,以更快的速度,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各个击破敌人。要达成这样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地使用坦克,以较快的速度实施突袭。

传统的兵种实施突袭成功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了,因为进攻开始后,防御者可以借助汽车等交通工具迅速地实施补给,并将进攻者的退路切断,而且,借助于现代的工具,构筑新的防线已经比过去要容易很多,取胜何其难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突袭的胜利,所有的关键点就在于:速度要更快,在行进过程中要能保证在敌人构筑新防线的同时不惧怕敌军的防御火力冲锋陷阵,直至瓦解敌军的防御工事。只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敌人的防御武器面前,这些武器就会立刻变成哑巴!当然,任何的武器都不是万能的,地形、速度、地面建筑、尘土、烟雾等等都会降低坦克的使用效能,但这些毕竟不是决定性因素,不能构成拒绝一个新兵种诞生的理由,并且装甲兵种的诞生还基于这样一个坚挺的事实:步兵的进攻失败会导致全局进攻的失利,而装甲兵的进攻成功则会带来全局性的胜利!

坦克有以往兵种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在以往的战争中,在进攻之前必须利用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进行敌情的勘察,还要准备大量的弹药进行计划性的炮火集中射击,才能保证进攻的相对稳妥。可是这种方式有极大的弊端,一是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耗费大量的武器弹药,这对于一个弹药储量有限的国家来说,明显不堪重负。利用坦克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机动性作战,在运动中利用光学仪器进行直接瞄准,将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地摧毁,这样便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弹药,而且,坦克作战具有持续性的战斗力,在突破完成以后可以持续地攻入敌军的纵深,直至其瓦解。而其他兵种在实施进攻和追击时却不具备这种快速性和持续性的战斗力。从而,坦克应作为进攻的主要兵种,而不仅仅屈尊于其他兵种之后起辅助作用。

坦克之所以不只是一种辅助兵种的原因还基于以下的事实:火力是运动的先导,坦克可以凭借其火力及防御装甲在未经有计划地炮火射击准备的情况下将本部军队带至敌军阵前,使敌军的防御措施形同虚设,这本身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加上坦克的高速机动性,突击取胜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如果是在合宜的地形,将大量坦克密集使用,这种战果更会被无限放大,而一种兵器的效能取决于当时与之对抗的兵器效能,军队各兵种的协调组合是否具有优越性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各兵种的特性优势,如果将装甲兵仅仅作为步兵和其他兵种的辅助兵种,装甲兵的火力特征、机动性和持续快速运动的效能将被遏制,以致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对装甲兵来说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同时,关于是否应该把坦克配属给步兵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将红蓝双方作为对阵双方,各配置相同数量的步兵师和装甲营。红方将装甲配属给步兵,统编为步兵师,蓝方则统一组建为装甲师。在假设的战线上,有一部分战线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区域,一部分战线坦克虽然能通过但会遭遇到地形的困难,还有一部分是比较适宜坦克运动的地形。双方的配置一定是这样的,红方将相当一部分坦克配置在坦克无法通过和难以通过的地形,这样就将装甲兵的兵力分散,而蓝方则将所有坦克聚集在决定实施会战的地点,而将反坦克炮配置在只有少量敌军坦克的防御地形,这样在决战的时候,蓝方坦克数量就会具有数倍于敌方坦克的优势,而蓝方的反坦克炮也将在防御少量敌方坦克上面显得比敌方轻松得多,因此取得战争胜利便会容易很多。

古德里安正是这样建立了在装甲兵理论上的自信。在当时的世界军事理论界,这无疑是一种较新颖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当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脱离对传统兵种的尊敬与崇拜的时候。古德里安之所以能取得较前人更为伟大的理论成就,其关键点在于他比前人思考得更为深入,实践得也更为彻底。与他同时代的人,或者在装甲技术上有一技之长,但却缺乏理论的素养和战略的眼光,或者有理论思考和战略眼光,但未经亲历的实践,因而思考的结果很难得到检验,于是停留在表层之后便很难深入下去,或者已有技术积累和理论思考,但却缺乏将一种新思想贯彻下去使之成为现实的勇气和沟通技巧。这些人的缺点正是古德里安的优点,这正是他能够真正成事的原因,当然我们并不是致力于忽略时代的积累和古德里安得到的机会与帮助。时代的必然在古德里安偶然的经历中不断地积累,又在这个人必然的追求中变成了现实,这是德国的幸运,至于它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恶果,现在又何必去追究呢?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在不久之后召开的德国国会中通过了授权法案,此法案赋予希特勒独裁的权力。至此,纳粹党登上了德国的权力宝座,德国的军事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两位崇尚现代观念的国防军长官冯·布洛姆贝格将军和冯·赖歇瑙将军被分别任命为德国的国防部长和部长办公厅主任。同一时期,希特勒宣布废除汽车税,大力建造帝国高速公路,这对德国的现代技术发展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可是由于陆军总参谋部的阻滞态度,古德里安很难与陆军高层建立沟通渠道,此时装甲部队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专业人才和机器设备供应等方面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已有的机器设备常常不合标准,这成为横亘在古德里安面前的一道殊难跨越的鸿沟。

如前所述,在当时的德国,有一大批优秀的德国将领都在装甲问题上明目张胆地做了只在脚下放梯子的人,他们不但这样做了,还将梯子堵在门口不让别人出去,好像只要一开门,黎明就会被吓跑一样。在德国陆军高层,古德里安的道路一直不太平坦,新的阻力又源源不断地从新上任的总参谋长官贝克将军那里输送过来。贝克是这样一种人,第一次见时你一定会惊讶于他高雅的举止,多接触几次你会发现,他是个相当文静的人,做事小心谨慎。这个人同样符合文静的一类人常有的一些特点,做事犹豫不决,并且相当保守。在当时的德国,他总是力图建立毛奇风格的总参部,可是一直效果不理想,因为骨子里缺少毛奇的洒脱,过于拘谨又夹裹着极为传统的思想,以至于墨守成规,对当时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发展全当做没有看见,对航空、机械化和无线电等更是一窍不通,还时不时地扯一扯军事配备和军事指挥革命,是个不折不扣的顽固派,以这样的性格担当德国军事指挥的大任,给二战中的德国种下了不少军事上的恶果。

然而,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硬道理,事情的发展还是有了转机。1933年秋季,弗里茨将军被任命为陆军部的首脑,这个人同样气质高雅并有些骑士的风度,头脑比较灵活,处理事情也相对谨慎。虽然几年以后,他被希特勒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命给撵下台去,但自他上任以后,组建装甲师的事情便有了比较好的转机。弗里茨不大懂技术(这一点与贝克比较相似),但却对新事物的发展有着敏感的触觉,甚至还曾研究过机械化和坦克问题,并为了搞清这些东西专门作过考察旅行。他话语不多,但凡是经他口中说出的话一般都言简意赅,并且常有些机智和幽默的效果。于是,古德里安很快在陆军高层找到了同盟者,在组建装甲师的问题上,古德里安和弗里茨将军同贝克将军正式展开了拉锯战争,并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最能代表古德里安与两位将军交涉的对话方式通常是这样的:

古德里安:“将军,我要求立即组建三个装甲师,并改善装甲的内部构造,以使我们的指挥官能够尽量靠前指挥战斗!”

贝克将军:“不,不,您太超前了,我不想再跟您谈下去了,您的话我不能表示赞同,要知道,没有地图桌和电话,指挥是绝对不可能的!”

弗里茨将军:“嗯,也许您是对的。”

二比一,古德里安还是较原地迈出了一小步。

争论的最终结果是,贝克将军只同意组建两个装甲师,但是,这对于古德里安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可以想象此时这位实践派的将军是多么的热血翻涌和欣喜若狂!写到这里估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古德里安是深谙“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来源于运动”这些汗迹斑斑的道理啊!

1934年春,德国建立了汽车司令部,由鲁茨将军担任司令,古德里安任参谋长。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6月底,原总理和纳粹党内的一些异议分子被秘密枪决,8月初,总统兴登堡元帅也魂归故里。希特勒依授权法案将总统职权与总理职权合二为一,独裁统治自此变得毫无限制。1935年,希特勒宣布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此举一洗德军在《凡尔赛和约》中的诸多限制,走上了积极扩充军备的道路。

然而,此时的德国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武器性能方面均与邻国相去甚远,古德里安认为,唯一能弥补差距的办法即是在军队指挥和各兵种协调上面多做些文章(在质上取胜)。于是,在1935年夏天,由鲁茨将军带领举行了一场为期1个月的装甲师模拟演习,在这场演习中系统训练了4种战术计划,目的在于凸显当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与其他兵种协调作战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演习的结果使之前的种种质疑都变得哑然无声,事实是如此的确凿以至于辩驳似乎都已经令人费解了。演习结束后,在场的国防部长冯布洛姆贝格将军和冯弗里茨大将对古德里安表示出极大的肯定与赞赏,弗里茨将军开玩笑地说:“演习非常好,只是差了一件事。这个气球上似乎应该印上‘古德里安的坦克,真棒!’的字样啊!”

这年的10月15日,德国正式组建起了3个装甲师。

在这里,我们似乎有必要谈一谈希特勒对装甲兵的态度。关于这位独裁者的“光辉历史”想必是无人不知了,此人也确实是位奇人,绝顶聪明,有着超凡的记忆力,教育程度虽然不高,但通过后天阅读学习各种呈送给他的文件和资料竟然解决了当时德国的各种核心问题。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将历史上的日期、技术数据和国民经济的统计数字倒背如流,能将他听过的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这一点常常使他的手下感到手足无措。这个人具有一种非凡的演讲能力,能将他的思想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灌输给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个人的魅力和意志力更使无数的人折服并甘愿听候他的差遣,就连德国国家机器的核心高层领导在他面前都常常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可见这个人有多么大的魔力!然而就是这个人,对科技的发展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曾经在一次武器发展会上,在古德里安讲解了装甲运输部队的编制和发展状况后,他竟然反复地大声高呼起来:“这就是我要的东西!我有了我要的东西!”可见凡是能在历史中起些翻云覆雨的作用的人物一般都具有一些天赋异禀!

我们也由此可以猜想到,古德里安对于装甲的种种建立之功,依着某种因缘,却成了历史送给希特勒的最好礼物。估计在希特勒高呼呐喊的时候也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知音感慨吧。这正是天意如此!当然,这个幽灵似的纳粹党魁并不仅限于了解有装甲这么回事,实际上在那次武器发展会之后,希特勒对于机械化和装甲方面的技术问题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并曾公开表示过对古德里安的战略和战术观点的支持,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称希特勒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嘛!

在1935年10月所建立起来的3个装甲师中,古德里安担任第2装甲师的师长,驻守在维尔茨堡,他的工作就是训练新组建的部队。这时,古德里安已经萌生组建装甲军的想法了,只可惜,这个构想因为贝克将军的反对而暂时搁浅。装甲师主要是由原来的骑兵团组建起来的,这些热情奔放的骑兵离开马匹时表现得异常痛苦,不过事后的结果证明,他们日后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威风凛凛的一瞥。

1936年对于古德里安来说过得还算平静,他在伯尔克大街买下了一所房子,周围满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透过这个寓所,他可以有很好的视野观赏远方美丽的小城,空气清新,闭上眼可以舒适地享受生命中平凡的馈赠——惬意的微风和温暖的阳光。这一年8月,古德里安晋升为少将。

也是在这一年,希特勒宣布军事占领莱茵河地区。事情是这样的,根据《凡尔赛和约》,莱茵河以东50公里宽的区域为非军事区,德军不得在这一区域集结军队,而希特勒却全然不顾这些,赫然派出2.2万德国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这一地区。要知道,此时法国在边境上驻军有100个师之多,根据相关规定,法国有权对德国的驻军行为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因此这对德军来说是一次军事冒险。由于占领莱茵河地区只是一种军事姿态,为了避免营造一种紧张的局势,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国装甲部队仍然停留在后方,韬光养晦只为锋芒毕露的一刻。这次军事行动因法国政府的犹豫不决而最终取得胜利,希特勒也因此信心大涨,感到了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

转眼到了1937年秋季,在这个枫叶凋零的时节,德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国防军演习。希特勒、墨索里尼,还有英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军事统帅均列席参加。这场演习对古德里安来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使他对他已有的那些信条坚信不疑。同时也暴露出了后勤供应和维修等方面的不足。以师为建制的装甲兵团作为一种新型的兵种给外国那些辅助兵种理论的追随者以巨大的震撼!然而,当他们参观完演习后似乎一切已经涛声依旧了,装甲兵作为核心兵种的重要性很快从他们的记忆中消散,留下的只是宏大的场面和越来越淡的激动,他们思考的还是如何让这些装甲更好地配合传统兵种作战。这些固执的想法让他们日后吃了不少苦头。此时的古德里安在装甲兵理论上的思考已经相当成熟,他写了一本名为《注意!坦克!》的书,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装甲兵组建的历史和有关战略战术方面的一些基本思想,借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此时的他已经逐步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装甲理论专家,这个帽子他已然当之无愧!

现在我们来回头仔细瞧瞧这位将军,此时他已是少将军衔。从中尉这一路走来,已然22年的光阴逝去。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度量,他算不上是一位天才。然而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那种厚重,磨砺在他身上留下的那种对于方向的坚定不移,都成就了这个人。这个人在山雨来袭时的那种淡定和从容,似乎用了22年的光阴雕琢。他什么都干过,跑腿的、打杂的、技术员、教书先生、理论家、实践派、激进潮中的先锋、保守派眼里的愣头青……这一路走来,真是十八般武艺学了个遍。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古德里安再也难觅那种观景时才有的惬意了,纳粹的幽灵像无处不在的阴影已经笼罩多时,只等着爆发的一刻安然到来。1937年在一片安宁的气氛中平安地度过,也许那个时候平凡的人们谁也想象不到,一声闷雷正毫无踪迹地在德国军界高层中炸开,此时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z8V/gFYO8Z/1k8EukTyTYu46VqbsjsHZv2IzYW34KmbUvVujR8S7VOrW6Mr8du7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