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的隆美尔一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好学生,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常年病弱的身体使得隆美尔对今后的人生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大概就是年少的隆美尔最大的心愿了。他也从未对参军有过什么想法,在他眼里,军人的身份和他的距离非常遥远。家族未曾有过的军事基因,使得隆美尔对这个职业有着许多陌生感。
然而,造化就是弄人。由于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军队干部在社会中占有优越的地位,军人们也享有种种特权。道路上有军用车专行通道,歌舞厅的上座只有中校以上军衔的军官才有资格坐,零售市场内亦有军人优先通道……而且,德国政府还开出了种种优厚的报名政策来吸引人们参军,因此军人也成为了第一热门的职业。
虽然隆美尔本人并不太愿意从军,但是父亲希望儿子能改变家族的命运,不再只是踏踏实实地做个读书人。说起来,老隆美尔在学校也曾有过一段屈膝于军官的岁月,这使得他对军人身份的渴望又增添了一分。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没有机会了,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这一志向啊!
多年的从教经验,让老隆美尔阅人无数,在与军官们打过交道后,他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身上竟然有着许多军人的特征。果敢的眼神、对目标的渴望……他渐渐发现儿子身上是有军人潜质的,正所谓“知子莫若父”,隆美尔性格中的叛逆、不服输、严谨都是优秀军人所必备的素质。于是,他开始鼓励儿子投笔从戎,并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把儿子推荐给军队。
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让隆美尔总是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尽管当时的隆美尔对参军是没有丝毫兴趣的,即使是他的哥哥在他之前投笔从戎,也依旧没有激起他对参军的兴趣。如果说他想过,那也只是一个偶尔的念头,在隆美尔的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参军的,他那瘦弱的被人嘲笑惯了的身体,使得他也不曾有这个勇气去拥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他排斥父亲的劝诫,甚至对父亲的鼓励都开始有了抵触情绪。隆美尔是一个认真的人,他不会轻易作一个决定。当然,作了也不会轻易反悔。
隆美尔有着跟父亲一样的倔犟性格,不过在这件事情上,父亲似乎显得更为坚持一些。他是从俾斯麦时代走过来的人,德军强大的军威和胜利带给国民的冲击他仍历历在目。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当时的老隆美尔正是抱着这种想法,他早已厌倦了书匠生涯的平淡与教书先生的地位卑微,因此下定决心要让隆美尔参军。父亲相信自己的眼光,他认定了隆美尔是优秀军人的不二人选,誓要将隆美尔送入军队。
一天晚上,老隆美尔将儿子叫到书房,他把家族以前的旧画像一一拿出来给隆美尔看。曾经意气风发的祖父,家庭幸福的合影……老隆美尔告诉儿子,他的一生都在一种平稳的状态中度过,虽然实现了自己父亲对他的期望,然而也正是这种平稳,使得老隆美尔曾经极度厌倦生活,“孩子,当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只是为了求得一份安稳的工作度日,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老隆美尔长叹一口气,“你的父亲也曾有过其他理想,但是基于现实的一些原因,最终没能实现。父亲不希望你也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
老隆美尔语重心长,殷切地望着儿子,他知道要改变儿子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从画像册里找出来一幅画,这是年轻时候的他,英姿飒爽,然而那眉目间却有种难言的无奈。“当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了无生趣,甚至都曾经想过自杀。可是,后来我遇到了你的母亲。”老隆美尔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在孩子纯真的眼光里他读到了一种渴求,“答应我,别这样生活。你可以过得更精彩的。”
“可以吗?父亲。”隆美尔的声音有些颤抖,对父亲的信赖与内心深处的渴望使他开始动摇了。他想,如果不行,大不了不去了,回头也还来得及,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当然。”老隆美尔回答得那样情真意切。老隆美尔看到儿子眼里的感动,接着说道:“我已经写好了一封信,并给我的老朋友路奇寄去了,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接着,儿子给了父亲一个肯定的眼神,父亲立刻回应道:“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嗯。”隆美尔确认性地点了点头。
老隆美尔的智慧与坚持战胜了隆美尔,不过或许是隆美尔的心从来都不属于军队,所以即使是进入军营,他也着实经历了一番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