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谦受益,满招损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以告人的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让人家轻易知道。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蕴藏才华则是处世的准则。德才兼备的君子并不忌讳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自己的才华却不能炫耀,更不能持才傲物,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铭记它能令人终生受益。当然蕴藏才华并不是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否则每个人都空怀才学,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损失,要正确把握发挥才干和抓住时机的关系,才能永不消极颓废,脚踏实地的干出一番事业来。

圣人早就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太出风头,就会遭受打击;一个人过分分完美,反而会遭到挑剔和批评。大多数人能够同情弱者,却敌视比自己强的人,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能狂妄自大。

“满招损,谦受益”,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天地之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尚能不耻下问,何况侪辈凡夫俗子。“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汪洋;泰山不择尘土,故能成其崔嵬。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丹青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向住持释圆和尚诉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师傅,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要求其“现场直播”。绘画者问画什么,释圆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完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没想到和尚说他画错了,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年轻人说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哈哈大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战国时期,魏昭王求贤,高参郭隗似乎是这样建议的,你把别人当做老师,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朋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部属,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就会到来;如果颐指气使,怒吼呵斥,那么招来的只能是厮役和奴隶。

谦虚无论是于自身还是于一国一家的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毛泽东曾经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任何事情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

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总结,保持清醒的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于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反面。洪应明提醒世人,总想展示自己的才华,是缺乏见识的表现。一个真正学问广博的人,虽饱经学术,却表现甚少;学识贫乏的人却常常卖弄自己。

心理上的自满状态,会导致人丧失继续进取的兴趣,或者也会导致人疯狂地进取的冲动。不管是丧失了进取心还是异化了进取心,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忽视自我检点,忽视周围的危险。言行上的自满姿态,就表现为得意洋洋或者不可一世。这恰恰是招人厌恶、引人嫉恨的典型嘴脸。 RqaE+G1HunCAZegaV03SIYlAqYGhwZEGy/jUof+7YqcHaaLtPqHVqcA9z0wHe2L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