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
时间闪回到一年前,5月12日,捷克首都布拉格。在米兰·昆德拉的旷世之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描绘的这座浪漫之都的庇佑下,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程马拉松。5小时的追逐与坚持中经历的痛苦与磨炼都成了我最为宝贵的财富,或许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个场景——站在终点线上回望着这座承载着波西米亚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置身于巴洛克风格与哥特式建筑林立的千塔之堡,倾听着静静流淌的沃尔塔瓦河对我的轻声诉说……因为我知道,我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超越,切实体验了一次“Finding Ultra”。
其实年少时分,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跑步“绝缘体”,甚至还发生过因为中考体育长跑这一项不及格,导致上不了清华附中的“惨痛经历”——这次经历对跑步之于我的关系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了2011年的冬季,我跟着以郁亮为队长的“菜鸟登山队”去三江源高原拉练,长期缺乏锻炼的体质使得我很快便体力透支,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郁亮和队友们,很多人一路轻松喜悦,兴奋前行。但奇妙的是,这次体验对我的打击与年少时的那次经历竟产生了一种“负负得正”的结果,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造自己。
锻炼伊始,由于不是运动达人,我一度犹豫从哪个项目着手,也曾为置办什么运动装备逡巡不前。但很快,我就体会到“大道至简”的道理,选择一种与自己最亲密的接触媒介,它可以不用器械,甚至不用过多借助外力,完全是自我心灵跟身体的一种关系(body fuels the mind),可以让你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最直接的对话,尤其当我读到米什卡·舒巴利在《长跑》里的描述:“跑步不是什么秘密,也不会创造奇迹,但可以帮助你在某一段时间内专注于自己的内在,开始反省并学习如何料理自己的人生。正是在跑步中,我开始领悟到,生命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长跑。漫长,不断犯错,没有固定答案,不一定以超过别人为评判标准,而在于你可以坚持到最后。”我选择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跑步这一项最原始,但也最为纯粹的运动中来,踏上了这条与身体的对话之旅。
凡事不可一蹴而就,所以我一开始与身体的通话时间只能维持在5公里以内,而且通话质量不高,信号时断时续(临床表现为走走停停)。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学着将目标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完成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当然,跑步可以是一个人的修行与体验,也可以是一群人的扶持与陪伴,让我十分庆幸的是,我不是一个人,我身边有一群热爱跑步的伙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他们的帮助与鼓励让我渐渐爱上了这一个考验耐力的运动,从2012年年中到2013年5月份,不管是工作日傍晚夕阳西下的朝阳公园,还是周六、周日迎着第一缕阳光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42.195公里的距离,也随着内啡肽带来的一次次快感,悄然成为我的一个越发“正向沉溺”的目标。
于是,就有了一年前的布拉格,它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和内心的前所未有的壮美风景。6月的圣彼得堡,8月的札幌,9月的柏林,10月的北京,12月的台北,再到今年1月的深圳, 2月的东京,3月的重庆,4月的波士顿、5月的新加坡……我一次次经历着突发事件带来的艰苦与磨砺,同时却又无比贪婪且无比兴奋的用双脚丈量着这一个个充满故事与积淀的城市。
正是这段独特的经历,使我在拿到里奇·罗尔这本书,读到他从严重超重以至一眼就能看到自己悲惨的未来,再到灵台清明,醍醐灌顶,专心致志地改造自己,最终不可思议的在一周内完成EPIC5——5个超级铁人三项运动时,脑海中便闪现出五个字——“海内存知已”!人无完人,里奇·罗尔也有过长时间的沉沦与放纵,任由自己的体重无节制地发展,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及时纠偏,从一度消沉的意志中振作了起来,鼓起正视缺点的勇气,怀着敢于追求的决心,坚决地向中年危机说“不”,抓住了浴火重生的机遇,迎接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而正是这种强烈的共鸣,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优秀的励志佳作分享给大家。我想,每一位想努力、努力着、以及经过努力已经过上健康生活、发现更加强大的那个自己的读者,都会从书中那一段段鲜活真实的体验与心理独白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心有戚戚、会心一笑,然后将这种充满追求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想,这就是每一个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应有的精神力量,是一种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望而却步的人类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和马拉松“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拨,永不放弃”的精神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也许就是“Finding Ultra”的另一重注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