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说一个人“学得少”,是说这个人学习时间花得少;“会得多”是指学习的效果好;综合起来就是花最少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学习者的终极梦想。

整体性学习是加拿大大学生斯科特·扬总结的一套学习理论,它没有学习心理学中各种流派传承的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理论的高效性,它来自作者及一批追随者的亲身学习实践。斯科特·扬算是一个学习达人,他在大学的专业是商业学,业余时间又自学了编程,参加各种演讲,开设自己的博客,写了几本颇有影响的电子书。这还没完,最近,他又完成了一项学习壮举, 10 天拿下线性代数, 12 个月内自学完成 4 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 33 门课程,网友纷纷惊呼,斯科特·扬到底有什么学习诀窍?斯科特·扬并不保守,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学习理论,早已经写在这本书中了。

整体性学习到底要怎样学习?简单地说,整体性学习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很多学习方法都是这么说的。不过,整体性学习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让你在学习导数时,想到的不是公式,而是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在学习公司管理时,想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要想走得更远,你就需要从学科内部跳出来,站在外面看学科。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旁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数学家华罗庚讲统筹方法时,没有说一堆数学符号,而是用了一个“怎样泡茶最省时间”的例子,工人一听就明白了。

大家觉得如何?站在外面看,知识是不是变得容易理解和学习了!其实我们每个人早就掌握了站在外面看知识的本领,这就是比喻。过去,我们轻视比喻,仅仅把它当作文学中的修辞手段,是文学家用来增强表达效果的点缀和修饰。 1980 年,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 George Lakoff )与马克·约翰逊( Mark Johnson )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吹响了隐喻(比喻)的号角,掀起了一场“隐喻革命”或“隐喻狂热”。比喻从此走向了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舞台中央,比喻不再局限于文学领域,它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的认知工具。莱考夫把隐喻定义为“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而这恰恰就是学习的本质!

比喻作为帮助人们理解的工具,由来已久。

耶稣解释“天国”: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入玉米粉,直到全部发酵完毕……天国就像寻求珍珠的商人……天国就像抛入大海中的网……

佛要说六相,就先在大众前把华巾次第绾叠,一共打了六个死结。佛告诉阿难:这个华巾本来只有一条,因为我绾了六次,就说他是六个结。六结虽然不同,回顾它的本因,却是一条华巾所造。现在你的六根也是这样的,没有打结之前,一相都不可得,哪里会有六处呢?等到从真起妄产生根结后,六相开始分明,并且次序严谨。

比喻就像金·凯瑞拥有了上帝的力量,将月亮(陌生)拉得靠近自己(熟悉),使学习者能更清楚地观察陌生的知识。科学家哈定曾说:“如果科学家一生注意细微的观察,训练自己注意寻求类比,使自己具备有关的知识,那么这个‘感觉工具’就将成为神通广大的仙杖。”开普勒说:“我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康德曾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苏联学者瓦赫罗夫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斯科特·扬不仅是比喻和类比的高手,而且善于吸收其他各种学习方法的可取之处,他创造性地将信息分为五种类型,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整体性学习理论更是站在学习之外看待学习,在第三部分,作者以“超越整体性学习”为题,介绍了每一位学习者都不可忽视的几个关键之处,即“能量管理”、“时间控制”、“习惯养成”、“批处理”和“自我教育”,让读者耳目一新,真正做到站在学习之外审视学习。读完这本书,学习者应该由学习战术家转变为学习战略家。

本书得以出版,离不开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慧眼。感谢赵艳君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反复审校,为本书顺利出版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大概早就半途而废,难以实现医者到译者的转变。最后,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经验欠缺,虽经多次修改,仍然存在很多疏漏甚至误译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crowncheng@163.com )。

程冕 Ajrc5pxlMb+1kPx4ccxXMbeDd4YVF1Te2TcPsxMlDD0YCJTWMfRwPSTxvS2orp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