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之一,流传2500余年,版本众多。
《诗经》是目前通用的称呼,在先秦古书中,仅称之《诗》或《诗三百》,据传由于孔子曾删定三千篇《诗经》成三百篇,所以称之《诗三百》,成了儒家的经典之一。但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包括《诗经》在内的六国诗书一起焚毁,以至《诗经》一度失传,直至汉朝复兴。
汉代传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诗。
其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鲁诗、齐诗和韩诗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这三家觉得《诗经》中的情诗不太雅观,加以各种附会的解释,以为是歌颂或讽刺之意。
毛诗是鲁人大毛公毛亨和赵人小毛公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至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而“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10卷,皆不存。《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内传》亡于北宋。
而至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并最终成为正统官学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