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说话中勿忘优雅礼仪——谈吐得体的话别人最爱听

米卢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涵义颇广,于生活各个方面都可包含,这其中说话的礼仪亦是态度的一部分,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谈吐得体、举止谦恭而文雅的人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他们离事业的成功也就更近一点。

1 .言谈礼仪是彼此深入交谈的开始

即使你拥有了滔滔不绝的雄辩口才,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礼仪和修养,没有人会喜欢满嘴脏话粗俗不堪的人的。谈吐得体,言谈雅致的话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也能为彼此深入交谈打下基础。

人类用来沟通的工具或媒介,包括语言、文字、态度、表情和姿态。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为语言,它占所有的沟通流量百分之九十以上。良好的谈吐,不但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而且可以把彼此间的歧见,逐渐凝聚成为共同的意见。它代表一个人的精神、睿智和学识修养。更重要的是它能为你赢得别人的喜爱,能为你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创造机遇。

有位名叫亚诺?贝尔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此话说得颇有道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于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乃至人际关系的紧张恶化。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决定企业是否愿意聘请他工作、别人是否愿意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投他信任一票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被人低估他的能力。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熠熠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成功的机遇往往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也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可见良好的说吐对人生是多么重要,但要想拥有它就必须从最基本的言谈礼仪开始。

平常我们说话有许多口头“敬语”,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例如“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等委婉的用词。如果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记得使用这些词汇,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完全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你和别人相见,互道“你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其实,许多小小的日常生活用语都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忽略的。

日本人说话爱道“谢谢”。有人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一天平均要说571 次谢谢,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职员,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 571 次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即使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相信这位顾客下次更愿意光顾这样洋溢着温馨气氛的场所。

与日本人爱说谢谢不同的是,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话都爱用这个“请”字,如请坐、请讲、请转告。传闻美国人以前在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字,因此,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开口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您的时间了。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相形之下,中国人则大多以吵架为生。马路上,骑车者碰倒了行人,有的骑车者就会先发制人:“混蛋,你怎么不闪开?”,被撞者是受害方,自然也就不会让步,于是谩骂、厮打的事情就会时有发生。此时,如果骑车人开始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您没伤着吧”,被撞者如果再大度一些,那么结果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语言沟通与个人的人格特质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格是一个人恒常固定的行为模式。因而具有下列品格对一个人拥有高超的人际关系来说至关重要,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必须从最基本的言谈礼仪开始。

懂得赞扬别人,赞扬别人要对事赞扬,并表示真诚;

争辩是伤害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毒箭,多应用商量和协调,少逞强争辩;

说话不可武断,不说扫兴话。即使心有不快,亦不可借嘲弄来讽刺别人:

语气要温和客气,越是不满和激怒,越需要用温和与客气来处理,顶撞对你绝无好处;

避免采取教诫别人或碍于情面而勉强接受意见,那对彼此都无益处。要平心静气讨论问题的本身,而不能毛毛躁躁地攻击对方的自尊心;

要学会聆听,仔细的听,欣赏别人的意见,并测量它究竟与自己的意思相差多远。要常常提醒自己,一定有一个更好的答案,夹在两者的中间;

当你感觉到受激怒时,应该说“让我想想”,争取短短的十几秒钟,让自己不说话。你的心思会有时间和空间来做休息,激动的语言就不致脱口而出,出口伤人;

少使用批评的语句,多解析事情的真象,先谈彼此同感的事情,让对方一开始就说:“不错!不错!”接二连三地提出对方认为正确的部分,又次次赞同他的论点。最后,使对方不知不觉地同意几分钟前还坚决否定的结论。千万不要直接告诉他的错处,而要平心静气引导对方赞同自己的结论。

巧妙地运用一些人际交往及语言交谈的技巧,能为你的深入交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要知道谈话得体的话别人永远爱你,它能促使你在人际交往和事业中更成功一点。

2 .恰当而得体的称呼,能为你的“亲和力”加分

称呼,就是对人的称谓。用什么称谓称呼人,既是礼貌问题,也是态度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说话人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恰当而得体的称呼不但能显示你的涵养,也能为你的“亲和力”加分不少。

称呼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藏着不少学问,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因而积淀起来的特殊文化使称呼颇为复杂多变,掌握好各种常见的称呼礼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只有称呼恰当,得体的话才能让别人满意。那么恰当的称呼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1 )日常惯用的称呼语

①亲属之间的称谓。亲属之间,对长辈应以亲属称谓相称,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等。称呼长辈的姓名、职务、身份、职业等都是非常不礼貌的。对于平辈,可相互用亲属称谓或加排行序列称谓相称,如哥哥、妹妹、二哥、三妹等;夫妻之间可以姓名相称,俩人在一起时,可用昵称,但不宜在父母面前,孩子面前,公开场合中使用;年长的平辈可直接称呼年少者的名字,若年少者已成年,则用亲属称谓较礼貌。对于晚辈,可称呼其亲属称谓,也可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但当晚辈有了他自己的成年晚辈时,直呼其名也就不是很妥当了。

②熟人之间的称谓。对于关系较密切的熟人,可大致仿照自己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相应的称呼,还可以“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称呼,如“王奶奶”、“李叔叔”等。

在一些比较正式、公开的场合,可以称呼熟人职务、职业,也可以“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相称。如“赵厂长”、“刘校长”等等。

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因为相处长了,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彭”、“小陈”等。在人的亲属、职称、身份等称谓前,加上“老”、“大”等词,是更为尊敬的称谓,如老厂长、大姐等。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后加“老”字,如“李老”、“张老”等,这种称呼是很恭敬的。

③对陌生人的称谓。对陌生人的称谓应该更加注意,因为稍不留意得罪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一般来说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通称。可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称“同志”、“朋友”、“师傅”、“先生”、“小姐”等。对男人一般可以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龄不是太大,可以叫“小姐”,对方也决不会反感。而称未婚女子为“夫人”就是极不尊重了。所以,宁肯把“太太”、“夫人”称作“小姐”,也决不要冒失地称对方为“夫人”、“太太”。一般说成年的女子都可称“女士”。二是可以亲属称谓相呼。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等情况,以父辈、祖辈、平辈的亲属称谓相称,如“大伯”、“阿姨”、“老爷爷”、“大娘”、“大嫂”、“大姐”等。称呼对方“大嫂”还是“大姐”时,必须谨慎从事,因为对方婚否不好确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称“大姐”相对来说比较妥当一点。

(2 )运用称呼语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民族、时代、地域的差异。各个不同的国家、民族对人的称呼都有一些独特的习惯,如在日本,对妇女也可不称“女士”、“太太”、“小姐”,而称“先生”。而汉民族语言中的称呼语相对于其他民族语言中的称呼语要复杂得多,不仅要看人的性别、辈分、年龄,还要分敬称和谦称。有的民族语言就没这么讲究,如英语中的“aunt ”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姨母、姑母、伯母、叔母”等等。所以各个民族有不同的称呼习惯,在实际运用中,要遵从各民族的习惯。

②要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相对于书面语言而言,显得通俗、随便,更为亲切。现代汉语中,同一个对象,可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称呼,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在口语中,如果面对称呼对象时,运用书面语中的称呼语就显得生硬、不自然、不亲切。但是,在口语中,书面语中的称呼语可以作为他称用语出现。如“我的祖父”、“你的母亲”等。

③要注意语言环境和称呼对象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我们对其称呼就可随便点,甚至可叫别人小名、绰号,夫妻、恋人之间私下里还可用昵称,这样显得较亲切、自然,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但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会场上、课堂上,叫别人的小名、绰号,就会显得非常之不严肃,太放肆,应当以“××同志”或“××同学”相称。对不太熟悉的人,对长辈、领导和老师,也都不宜用“小名”和“绰号”,否则的话,就会显得不尊敬。所以,运用称呼语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环境和称呼对象,灵活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对不同的称呼对象,应运用适当的符合人的身份、地位及体现与自己恰当关系的称呼语。

适当的称呼语在适当的场合用在合适的人身上会显得非常贴切,反之则会显得很生硬和尴尬,甚至会弄出许多笑话。掌握称呼时的各种习惯用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称呼别人准确恰当,再加上嘴巴适当的“甜”一点,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了。

3 .礼貌称呼,让你少走点弯路

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无礼的问话不但使别人感到厌烦,而且可能会使一些小绊子让你摔一跤。所以聪明的人会加强自己的涵养,能让自己少走点弯路,也能更多的得到别人的喜爱。

问路是人们出行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礼貌的问路方式能很快的获得别人正确的指点,从而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而缺乏教养的问路方式却会适得其反,裁了大跟头也只能说是自讨苦吃。

解放前有一个小伙子骑着毛驴去逛白马寺,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后迷路了,这时看见正前方有一老农正割青草,就想问问路如何走。这位小伙子骑在驴上问:“喂!老头!去白马寺怎么走啊?”

农夫没理小伙子,小伙又重复一遍那句话,老农抬头看了小伙子一眼还是没说话。小伙子气急了,明明听见了却不理,骑着驴来到老农身边嗓音提高“八度”大声地说:“老头!问你上白马寺如何走,干嘛不理我啊!”

这回老农连头都没抬,嘴里说话了:“没功夫,没见我正割草嘛!”

“那说句话也耽误不了你割草呀!”

“小伙子,你不知道,家里等着草去喂驴哪,昨天晚上,我家那头驴下了个骆驼!”

小伙子一愣,毛驴下了个骆驼,这可新鲜稀奇:“嗨,老头,驴哪能下骆驼呀,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乌龟生得王八蛋,驴应该下驴才对嘛!”

老汉这时冲才小伙子一笑:“哼!谁知道啊,这畜生他不下驴嘛!”

小伙子这时才醒悟过来,脸刷地胀成了猪肝色。

小伙子的无礼称呼自讨了个没趣,被人骂了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下面的一个故事则反映了无礼问候与礼貌待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看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5 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 10 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 5 里, 5 里,什么 5 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 5 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前方已没有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二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见了陌生的长者,一定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那位骑马的年轻人,只因少了一句尊称,便多走了不少弯路,而一句热情的称呼便为自己带来了莫大的方便,这便是礼貌称呼的魅力,说话谦和礼貌,不但在问路时能让你少走弯路,甚至你的人生也会少走许多弯路。

4 .说话要讲场合,要顾及他人感受

良好的口才固然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欣赏,但如果说话不讲场合,不分轻重,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厌烦。所以注意公共场合的礼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行20 余人参加了道奇夫人举行的家宴。

宴会不久就出现了一种让人尴尬情况:每个人都在跟自己身边的人谈话,慢慢地,大家的声音越来越高,整个会场乱糟糟的一片简直不像是在举行宴会,而是处在热闹异常的集贸市场之中。

道奇夫人面露不悦之色,但她也不能扫了大家的兴致,马克?吐温也觉察到了这些,但如果在这时要求大家安静下来,其结果肯定会惹人不快,甚至闹得不欢而散。怎么办呢?

马克?吐温心生一计,便对邻座的一位太太说:要让他们安静下来有一个好办法:您把头歪到我这边来,仿佛对我讲的话听得非常起劲,我就压低声音讲话。这样,旁边的人就因为听不到我说的话,就特别想听我们交谈的内容了。我只要叽叽咕咕一阵子,你就会看到,谈话会一个个停下来,接着便会一片寂静,除了我的声音之外,不会再有其他任何声音。”

那位太太起初不相信,但她还是按马克?吐温的话做了。于是,马克?吐温低声讲了起来:

“11 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参加欢迎格兰特将军的庆祝活动,第一个晚上设了盛大的宴会,到场的退伍军人有 500 多人。坐在我旁边的是玻尔先生,他耳朵不是很灵便,有个聋子常有的习惯,不是好好说话,而是大声地吼叫。他有时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钟,然后会突然一声吼叫,吓你一跳。”

说到这里,道奇夫人那边桌子上的嘈杂声果然小了下来,人们开始好奇地看着马克?吐温,寂静沿着长桌,蔓延开来。马克?吐温用更轻的声音一本正经地讲了下去:

“在玻尔先生不作声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人对他邻座讲的故事快讲完了。在结尾的时候那位先生露出了身上的几处伤痕,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此时,餐厅里一片寂静,马克?吐温的目的已经达到。他见时机已到,便开口说明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他是想请大家记住:参加宴会的人要有素养,要注意必要的礼仪,还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在谈论的时候最好一个一个来,而其余人都要全神贯注地倾听。

人们愉快地接受了马克?吐温的建议,在晚上的其余的时间里,大家都过得很开心。而马克?吐温先生也很得意。

马克?吐温不但是个伟大的文学家,看来也能算得上个心理学家,知道怎么用人们的好奇心来表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人们在微笑中接受他关于礼仪的劝告。

谈话中的礼仪是有很大讲究的,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如果只顾自个的高谈阔论而不顾及他人感受,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厌烦和反感,那么即使你的口才再好,也只会增加一点别人鄙夷的眼光。说话要分场合,要注重礼仪,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才爱听。

5 .演讲之中勿忘优雅礼仪

演讲之中若想吸引住听众的注意,仅有涛涛不绝的口才,妙语连珠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演讲者还必须要有恰当而又得体的礼仪,才能真正打动听众,真正征服观众的心。

演讲者要想真正吸引观众,一定要有良好的气质风度和优雅礼仪。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和陶冶的。良好的礼仪和风度能够真正地从心里打动观众。

尼克松在其著作《领导者》一书中,有一段对1954 年 6 月英国首相邱吉尔访美的描写:“飞机机门打开了,过了一会儿,邱吉尔独自出现在舷梯顶部,头上戴着一顶珍珠灰的汉堡帽……他的助手们在他身后手忙脚乱地搀扶他,准备走下舷梯。他迅速地向下面扫视了一眼。当他看到欢迎的人群和许多照相机镜头时,便立即拒绝了任何人的帮助。他拄着手杖,开始缓慢地走下舷梯,径直朝着照相机镜头和话筒走去,开始发表抵达演说……演说结束,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亮了亮他那表示胜利的 V 字型手势,然后大步走向那辆黑色林肯牌敞篷汽车……”事后尼克松回忆道,他很惊奇这位不久前患了中风、刚刚从横跨大西洋飞了一夜的飞机上下来的 79 岁的老人竟能如此注重自己的礼仪和形象。

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来说更应该注意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人接受信息更多地来自视觉形象。一个人如果“形象”很糟,往往会让别人“以貌取人”,导致失败。

一般来说,演讲者的姿态和动作也代表着人的形象,它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它也能使听众形成一种动态的印象,从而引起注意,减少由于单调而带来的疲倦。

演讲中若想保持优雅的礼仪,一般来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从站立的姿势看,一般提倡丁字步:两腿略微分开,前后略有交叉,身体的重心放在一只腿上,另一只则起平衡作用。这样不显得呆板,既便于站稳,也便于移动。不少演说家讲究站姿。站立的姿势适当,演说者会觉得全身轻松、呼吸自然、发音畅快,特别有助于提高音量,作慷慨激昂的演说。也只有站姿,才能使身姿、手势自由地活动、“造型”把自己的形象充分地显露出来。

手势的运用在演说中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达到语言代替不了的效果。而手势的运用是否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演说的效果。手势在演讲中的运用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

演说家的经验表明,手势的运用要注意适当有节。说话连着动手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多了就不好。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多数是无须用手势的。演说因为有鼓动性,根据需要可以多一些,但也不要滥用。有的演说者认为有手势比无手势好,手势多比手势少好。这实际上是误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只能显露出自己的慌乱,别无任何意义。不要以为把手呆板着不动是可笑的,世界上最可笑的是说话时无节制地挥动手臂。另外也有人认为,有说服力的手势是根据演说中带有情感的声音而定的,如果演说者一开始就频繁地运用手势,那就会使人厌烦,手势也就丧失了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演说者的服装衣饰对演说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人要衣裳马要鞍。演说者的服饰,对树立演说者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演说者的服饰应整洁大方、朴素端庄、轻便协调、色彩和谐。此外,演说者的服饰要与演说者的思想感情和演说内容协调一致。颜色给人的感觉是很敏感的。深色给人深沉、庄重之感;浅色让人觉得轻爽舒展;白色使人感到纯洁;蓝色使人感到恬静;红色、黄色则使人感到刺激、愉快。演说者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演说内容和演说对象来选择服装。服装过于随便,不仅会破坏演说者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是对听众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演说的效果也不会太好了。

演讲中注意适当的礼仪和细节对于演讲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适当的举止和良好的礼仪能为你的演讲增辉不少。

6 .推销礼仪:让顾客第一眼就记住你

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礼仪形象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良好的形象和举止能够吸引住顾客的注意,博得其好感,也就为一次成功的推销打下了基础。

商界中有一句名言,叫做“顾客就是上帝”,的确如此,推销员要做的事就是要向“上帝”推销自己的产品,来自于“上帝”的第一印象对推销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闯过了第一关,那么你的推销也就成功一半了。

当你上门推销时,门一开,你要神态自若地走进去,一副强健有力、正面积极而给人好感的形象。这才该是客户眼光所能看到的第一景象,这是他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印象,一个停留不变的印象,除非日后被你自己毁掉!

第二个重要的印象来自于目光相会。身为推销员,一定都举目直接望向客户的脸,并且要面露亲切微笑。这等于向客户表示:“你是个能体谅人的好人,我喜欢你。”这种眼神同时也是在表示:“我自信十足,敢直视任何人,我不怕你。”

第三个重要的印象是声音。如果是清晰道出自己的姓名,表示:这个名字是我的词汇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且是我最好的资产。

带着自信、果断的态度出现在客户面前,也就是差不多决定了客户对待你的态度。

当你初次见到一个人时,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通常都是靠第一眼的印象。如果你看到一个陌生人,你第一个反应可能是,看看这个人的穿着,他是否长得好看?或这个人的信仰和兴趣是否与你相似?假使这个人再随口赞美你一句,你可能会对他也留下更好的印象。

作为推销员来说你必须把同样的准则用到对顾客推销产品的任何事物上,辅助推销的器材、产品简介以及简报档案资料,都必须呈现专业形象。当这些物品开始显得又脏又旧时,就该注意要换新的了。许多生意的成交来自顾客心窝的感觉、情绪和第一印象。

7 .危急时刻,曲解、妙解也是“礼”

曲解一句话的意思能让彼此心领神会,付之一笑。这种找台阶下并且自圆其说的说话方式不但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运用得好时能让对方倾倒和赞叹。在尴尬和危机的时刻不妨一试。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经常有令人赞叹的急智口才表演,在“危急”时刻经常能化险为夷。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突然来到军机处。此时的纪晓岚正光着膀子和军机处的几个办事人员闲聊。其他人老远就看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驾。可见纪晓岚是高度近视,刚开始没看见走在最后面的乾隆,等他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乾隆就快到了。纪晓岚心中暗想:如果就这样光着膀子接驾,岂不是冒犯龙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纪晓岚趁着别人不注意钻到桌子底下躲了起来。

这一切,早被乾隆皇帝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心中一阵好笑,有心想“整整”纪晓岚。

乾隆在椅子上坐定,示意其他人都不许出声,很长时间过去了,纪晓岚在桌子底下再也呆不住了,正好是大热天,加上厚厚的桌布,把他给热得大汗漓淋。纪晓岚心中纳闷:怎么进来之后就没动静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走了吧!想到这里纪晓岚压低了嗓门,喊道:

“喂,老头子走了吗?”

满屋子的人都听到了,大家忍不住都想乐,一听纪晓岚喊“老头子”,心想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乾隆也听的真真切切,板起脸,厉声喝道:

“纪晓岚,你出来吧。”

纪晓岚一听是乾隆的声音,心想:完了,完了,这回可真完了,只好无可奈何地从桌子下钻出来见驾。

乾隆一看纪晓岚光着膀子,满身大汗,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一阵好笑:纪晓岚人称大清第一才子,居然这般模样。乾隆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大声喝道:

“大胆的纪晓岚,你不见驾也就罢了,居然还敢说朕是‘老头子’,你什么意思?今天你要讲不出个道理,朕要了你的脑袋!”

到了这种境地,纪晓岚反倒镇静了许多,一边擦汗,一边苦思对策。忽然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不紧不慢地说道:

“万岁爷请息怒,刚才臣称您为‘老头子’,只是出于对您老人家的尊敬,别无他意。”乾隆一听更来气了:“尊敬?好,你给朕说说怎么个尊敬法。”

“先说这‘老’字,天下臣民每天皆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您说这万岁、万万岁算不算‘老’啊?”

乾隆没作声,只是点点头。

“再说这‘头’字,如今皇上便是我大清国的主事之人,是天下万民之首,‘首’者,‘头’也。故此称您为‘头’。”

乾隆边听边眯着眼睛笑,很是满意。

“至于这‘子’嘛,意义更为明显。皇上您贵为天子,乃紫微星下凡。紫微星,天之子也,因此称您为‘子’。这便是我称您老人家为‘老头子’的原因。”

乾隆听完抚掌大笑:“好一个‘老头子’,纪晓岚你果然是个才子。”

在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不接驾是极大的失“礼”行为,而“老头子”一词明显带有“不敬”之意。好在纪晓岚才思敏捷,运用曲解的办法巧妙应对,最终让乾隆龙颜大悦,逢凶化吉。

8 .说话得体就要让语言富有弹性

说话要得体,在某些不必要或不便把话说的太死太绝的时候,就要善用模糊语言,使语言富有弹性。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百兽之王狮子想吃其它兽类,但得找借口。于是张开大口让百兽闻自己的口是香还是臭。首先轮到狗熊,它闻后如实地说:“有股肉的腥臭味。”

狮子怒道:“你不尊重我,留你何用。”将它吃掉了。

第二天,轮到猴子来闻。鉴于头天狗熊的教训,它乖巧地说:“哟,好一股肉的清香味啊!”

狮子又怒曰:“你溜须拍马,留你何用。”又将它吃掉了。

第三天,轮到兔子来闻。它知道,说臭要被吃掉,说香也要被吃掉,于是它凑到狮子嘴边,故意闻得十分认真,但却老不开口。

狮子急了,催它快说。

兔子便说道:“报告大王,我昨晚受了风寒,感冒鼻塞,闻了这么久,实在闻不出是臭还是香。等我好了,鼻子通了,再来闻吧。”狮子无奈,只好放了它。

兔子正是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难于答复的问题,才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为了保全自己的某种利益,你可以设法避开这类难于应付的问题。有时候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你也要学会避开别人的提问。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的回避问题的本领简直令了解他的人想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诃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去破坏融洽的谈话气氛?

另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三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另外,当你想指出别人某些缺点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直接地说出来,而要避开问题的关键,换一种方式来表达。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技不佳,但兴致很大。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每画完一幅作品,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轻则挨打,重则流放他乡。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画,悬挂在厅堂,又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老爷,我有点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怕什么?”

来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来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来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来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来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来人:“风又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来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来人:“老鼠最怕它!”来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新来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从容周旋,借题发挥,绕弯子似的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说话得体,有时对于一些问题就不能直接回答,要善于含糊其词,退步引导,运用对方的方法,借助事实把话说出来,而不要把话说的在太直太死。

9 .朋友之间,客套话要尽量少讲

对于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来说,必要的客套话是必要的,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涵养,但是倘若对一个已是十分熟悉的朋友也来这一套,那就未免有点过于迂腐了,只是朋友之间适当的礼仪和距离还是需要注意的。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恰当的礼仪能增加彼此的好感和信任,但是礼仪过多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了。

假若你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只有“唯唯”而答,每和你说话时,总是满口客套,惟恐你不高兴,惟恐开罪于你。如此一来,你一定觉得如针芒刺背,坐立不安,最终还得早早告辞,如释重负。

虽然是客气,但这客气显然是给人痛苦的。开始会面时的几句客气话倒不成问题,倘若继续说个不停就太不妥当了。谈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情感,增加双方的兴趣。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阻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堵墙搬走,人们只能隔着墙,做极简单的敷衍酬答而已。

朋友初次见面,讲点客套话是必要和必需的,第二次第三次的见面就应竭力少用那些“阁下”、“府上”等名词,如果一直用下去,不在合适的时候省去,则真挚的友谊必无法建立。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就流于迂腐,流于浮滑,流于虚伪。有人替你做一点小小的事情,譬如说:倒一杯茶吧。你说“谢谢”,也就够了。要是在特殊的情形下,那么最多说:“对不起,这事情要麻烦你。”也就很够了。但是有些人却要说“呵,谢谢你,真对不起,我不该拿这些小事情麻烦你,真使我觉得难过,实在太感激了……”等一大串,你在旁边听见也会觉得不舒服的。

说客气话的时候要充满真诚。像背熟了的成语似的流水般泻出来的客气话,最易使人讨厌。说时态度要自然,不可出现急促紧张的状态。还有,说时要保持身体的均衡,过度的打躬作揖、摇头摆身作态来帮助你说客气话的表情,并不是一个“雅观”的动作。

把平时对朋友太客气的说话略改为坦率一点,你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谊之乐。对平时你从来不会表示客气的人们稍为说话客气一点,如家中的亲人、你的孩子、商店的伙计、计程车司机等,你一定会收到意外的好处。

要避免过分的客气话,在一个朋友家中,这是窘迫主人的最好的利器,而当你是主人的时候,那又是最好的最高明的逐客方法。这方法的奏效,更胜于把他大骂一顿,如果你怕朋友们到家里干扰你,拼命跟他说客气话好了,临走勿忘请他有空再来,你知道他就决不会再来的。

过多的客套话会使人生厌和尴尬,而谈吐得体的客套话则会使人舒坦,一般来说,说客套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二点:

第一,缺乏真诚的刻板的客气话,必不能引起听者的好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贵号生意一定发达兴隆。”“小弟才疏学浅,一切请阁下多多指教。”……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客套话,若从谈话的艺术观点看来,是非加以改正不可的。

第二,要言之有物,这是说一切话所必具的条件。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宁说“阁下上次主持的冬季救灾义演晚会成绩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话,直接提及他的著名工作。至于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推销产品的能力,或赞美他的经营手腕。请人“指教一切”是不行的,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如此他一定高兴得多。

恰当的谈吐得体的客套话对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和感情的加深是十分必要的,它能让你赢得更多的友谊和机会。 5qB8d4z8ICp7LleIkLPYHwNYSH9Lf/oUaFxniKb1C3zRH9Pm4Udqx3ma15JqTJ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