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语言表达很重要——措辞清晰准确的话别人最爱听

语言表达是口才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善于表达的人,能惜言如金却又能恰到妙处;亦能口若悬河使听者如痴如醉,语言的魅力在准确而又巧妙的表达中得到升华,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最爱听。

1 .提问有讲究,措词要准确清晰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离不开提问,恰当的提问不仅能让你获得信息和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需要和追求,从而达到与别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促进事业的成功。

提问几乎人人都会,但事实上提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恰当合适的提问方式能够收到别人良好的回应,反之则有可能遭到别人的拒绝,那么用什么样的语言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1 )注意因人而异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提问也应见什么人发什么问。这是因为:

首先,人有男女老幼之分,该由老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该向男性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叫女性来回答。如果对一位正感年华已逝的女士提出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您今年多大年龄?”尽管你毫无恶意,也定会惹得她恼怒不已。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色彩。有人性格外向、性情直率,对任何问题几乎都能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有人寡言好思,情绪不外露,态度比较严肃;也有人讷于言辞,孤僻自卑,对任何问题都很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对性格外向的人,尽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必须注意问得明白,不要把问题提得不着边际,否则很容易使谈话“走题”;对寡言好思的人,要开门见山,简捷明了,提问要富有逻辑性,尽量提那种“连锁式”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呢?”等等。这样可以促使他源源不断、步步深入地谈下去;对那种敏感而又讷于言辞的人,要善于引导,不宜一开始就提冗长、棘手的问题,通常以他喜欢的话题,由浅入深据实发问,启发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但必须注意,决不能向他提出令人发窘的问题。

再次,人的知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必须仔细观察、了解对方身份,把问题提得得体,不唐突、莽撞。如果你跑去问一名并不熟悉烹饪技术的宇航飞行员,应该如何烹制才能使做出的菜美味可口?就肯定不会如愿以偿。所以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职业情况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合理分配,该问甲的不要问乙,该问乙的不要问丙。

(2 )要掌握最佳时机

提问并不像逛大街那样随时都可进行,有些问题时机掌握得好,发问的效果才会更佳。有两个过去很要好的朋友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互相询问:“你们单位待遇怎样?你工资多高?谈恋爱了吗?”显得既亲热自然,又在情理当中。但是,如果一位姑娘经人介绍与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小伙子谈恋爱,公园门口两人准时赴约了,沉默了一会儿,姑娘抬起头来问:“你谈过恋爱吗?工作轻松吗?工资多少?”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3 )问题提得具体

那种大而泛的问题,往往叫对方摸不着头脑,因而也就不可能回答好。相反,问题具体了,反而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从而得到满意的回答。

(4 )讲究逻辑顺序

如果你要就某一专题性问题去请教别人,则必须按事物的规律,先从最表面、最易回答的问题问起,或者先从对方熟悉的事问起,口子开得小些,然后逐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提出问题,并注意前后问题间的逻辑性。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逐步深入,并便于对方回答,不至于一开口便为难卡壳。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理解对方的谈话,便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5 )保持灵活态度

发问不仅仅是口才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你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并注意观察对方谈话中的一切细节,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立即抓住,追问下去,弄个水落石出。此外,你还要注意对方回答问题的态度,一旦发现他避开某些东西,你可以打断他的话,试探他的反应,也可以用眼睛带着双关的意义盯住他,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使他变得不安为止。这时,他往往会在无意中脱口说出你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6 )措辞要得体

为了表达明确,避免造成麻烦和误解,提问时仔细选词择句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须要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诸如“你有什么理由可说?”这类问题,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但如果换一种措辞:“你对此事有何感想?”就可以使谈话继续下去。

(7 )语气和语调亲切自然

必须时刻记住:对任何人提任何问题都要努力制造一种亲切友好、轻松自然的气氛,绝对不可以用生硬的或审讯性的语气和语调。否则,不但容易影响对方的情绪,还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导致提问的失败。

掌握好了提问的种种技巧,便能方便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也能为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并能为你的事业注入一些活力。

2 .说话要讲艺术,不要口不择言

汉语的魅力在于一字之差,可能意义刚好相反,语调的轻微变化可能造成多种解读。所以说话提问时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如果口不择言,那么极有可能闹出笑话,造成尴尬和误会,以至难于收场。

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说话方式被人们所熟知,但不得要领的提出问题常常洋相百出,闹出笑话。

有一次,一些领导到某地开会,当地习惯早餐是馒头、稀饭、每人一个鸡蛋。这天早晨,一个领导剥开鸡蛋,发现是坏的,就跟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回来了,可是忘了想换蛋的是哪个人了。就高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

众领导沉默不语。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

结果还是没人答应。

这时,餐厅主任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真没礼貌,应该这样问:哪位领导的蛋坏了?”忽然,餐厅主任觉得这话不对劲,赶紧又改口又高声喊了一句:“哪位领导是坏蛋?”

这个故事中的服务小姐和餐厅主任都没有注意问话的分寸,措辞不准确闹出了笑话。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恰当的提问,才能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使交谈的局势和结果对自己有利。即使初次见面的人也不例外。有的人问话一出,便立即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双方相见恨晚,成了好朋友;有的人问话一出,却使对方无言以对,使场面变得很尴尬,双方只得以说“再见”收场。

可见,发问也是一种说话艺术,对“拉近”双方的距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发话准确恰当的话别人最爱听,也乐于接受。

一家饭店招聘服务员,有两位年轻人前来应征。

第一位应征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您吃鸡蛋吗?”

顾客摆了摆手,似乎答不出来,对话就此结束了。

第二位应征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请问您吃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顾客笑着回答:“一个鸡蛋。”

可见,第二位应征者的发话策略相当成功。短短几个字的对话,凸显了世大的差异和效果。说话有分寸、有讲究,措辞一定要清晰准确,不要口不择言,这样才能不至闹出笑话,从而赢得别人的喜爱。

3 .说话只说一半,吊人胃口让听者欲罢不能

设置悬念是说话技巧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技巧一般是把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的思维轨道,然后来个急转弯,把对方置入困惑之地,让对方“着了你的道”,然后再来用一句话点破,让听者恍然大悟,从而达到你的既定目的。

美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去做生意。一天,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他大谈特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个老人,径直走到台前,那位商人吃了一惊。

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3 大好处哩!”

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连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老先生,看您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那就请你把抽烟的3 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第一,狗害怕抽烟的人,一见就逃。”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去偷抽烟者的东西。”台下连连称奇,商人更加高兴。“第三,抽烟者永远不老。“台下听众惊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要求解释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老人把手一摆,说:“请安静,我给大家解释。”

商人格外振奋地说:“老先生,那就请您快讲。”

“第一,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能不害怕吗?”台下笑出了声,商人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所以不敢去偷。”台下一阵大笑,商人大汗直冒。“第三,抽烟人很少长命,所以没有机会衰老。”台下哄堂大笑。此时,大家一看,商人已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

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一步一步把听众的思维推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在把听众的胃口吊得足够“馋”时,才不慌不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按照一般的思维,抽烟是应该遭到反对的,因为抽烟的危害人所共知,当老人一言不发地走向大谈抽烟好处的商人时,一般认为老人是要提出反对竟见,老人却也大谈抽烟好处。商人和听众一样大惑不解,因而急切地想知道原因。最后,老人以幽默的话语作了妙趣横生的解释。既让听众开心,又让听众从商人的欺骗性话语里走出来,意识到抽烟的危害性,真是一举二得,一石双鸟。

4 .打造说话的词语功夫,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说话要想别人爱听,知己知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知彼要投其所好,那么知己则就要多加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夫,提高语言的表达力。所谓的语言功夫主指词语字眼。

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往往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词语是人说话的基本元素,我们从小学时候就要学习用词造句,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词造句。一个人词汇量丰富并善于运用,自然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顺畅和有效。

人们成年后往往忽视遣词造句方面的学习,就是因为看不到说话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认为用词、造句都是学生们考试用的小把戏,从而造成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努力想改变事情的结果,有的甚至也了解说话对于改变结果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不愿下功夫解决自己词汇贫乏的问题。

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的,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金恩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地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军队所向无敌的神话,这个人就是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我们的意志,乃至于使我们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过得丰富多彩。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说话,特别是与有利害关系的人说话时,往往很仔细谨慎,生怕说错话,但这个时候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惯用词眼,其实,这种忽视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为这种字眼能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及感受。反之,如果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好比手中握着各种各样的彩笔,可以尽情勾勒美丽的人生,不仅为自己,更可以为别人。

形象生动的语言则是把无形变成有形,把抽象变成具体,把枯燥变成生动,大大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

形象化的语言让听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一起参加接收活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此外,它也是构成其他语言风格的基本手段。

语言形象生动须做到如下几点:

(1 )选用有色彩、有形象的语词。色彩词和形象词可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留给人的印象往往比听觉形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2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浅显通俗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

(3 )要注意寓理于事,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实之中。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往往使听者乏味。要学会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明事理,增强语言的魅力。

作家李准曾自负地说:“没有几下绝招,难得当个作家!我的看家本事是:三句话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

时逢“常香玉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庆祝会”,文艺界名流齐来祝贺。专好插科打诨的电影导演谢添一把拉住李准说:“李准,我想当众试试你!你说三句话,能让常香玉哭一场,我才服你!”

李准皱皱眉,看看众人,摊摊手为难地对常香玉说:“香玉,你看看老谢!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他偏偏让你哭,这不是难为人吗?”

常香玉说:“你今天能让我哭,算你真有本事!”

谢添说:“或者签字认输也行!”

李准依旧为难地说:“香玉,咱们能有今天,多不容易啊,论起来,你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哩!我十来岁那年,眼看逃荒的难民群到了西安,眼看人们都要饿死了,忽然有人喊:大唱家常香玉放饭了,河南人都去吃吧!哗——人们一下子都涌去了!我捧着粥,泪往心里流。想,日后见了这个救命恩人,我给她叩个头!哪想到‘文化大革命’中,你被押在大卡车上游街,让你‘坐飞机’!我站在一边,心里又在流泪,我真想喊一句,让我替替她吧,她是俺的救命恩人哪——”

“老李!你……别说了!”

常香玉猛然打断李准的话,捂住脸,转过身,满脸泪水滚下来,把手绢打湿了。

大厅里没有一点声息。众人望着李准,沉浸在他讲的故事里,忘记了这里在打赌,连谢添也轻轻吸了一下鼻子……李准能说哭常香玉,靠的除了真挚的感情,再就是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功底。有了这样的说话本事,自然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你。

所以说,知己也不仅是知,而且要求我们发现缺陷并弥补,武装自己说话的本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 .用优美的语言来打动别人

优美的词藻如同艳丽的花朵,其形态和芳香能打动每一个人,所以在语言表达中若能增加些诗词警句,更能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更能打能打动人心。

著名的演讲家刘吉,有一次受邀给一所中学的学生们做演讲。为了教育学生们“从小立志,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刘吉在演讲中运用了三首诗,颇有趣味。他先给同学们讲了《明日歌》:

“你们都念过《明日歌》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生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儿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接着他又朗读了一首《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岁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接着刘吉又即兴发挥:

“这两首诗都是明朝刘学家所作,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我也做了一首《昨日诗》送给大家:

“昨日复昨日,昨日过去了。昨日没干好,今日徒烦恼。世人只知悔昨日,不知今日消失了。江水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前车鉴,莫待那日悔恨了。”

刘吉在演讲中,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用了三首小诗,当然这几首诗也是他精心挑选的,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告诫同学们不可浪费时光,虚度年华。

刘吉的三首小诗在演讲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优美的诗词能够打动人心,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这样说到: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

‘我的祖国,

可爱的自由之邦,

我为您歌唱。

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

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那时上帝所有的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之歌。

终于自由了,

终于自由了,

感谢全能的上帝,

我们终于自由了!’”

诗一样的语言,音乐一样的旋律,让马丁?路德?金在这次演说之后,“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便成为了激励黑人斗争的座右铭。

语言的表达,若能加些优美的词藻和警句名言,定能让你的口才增辉不少。

6 .语言表达,把握好语气与语速

措辞清晰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核心部分,但说话时,对语气与语速的把握也不容忽视。我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话说得好,但忽视了语气与语速,那么说话的结果很可能引人怀疑甚至得到与期望相反的结果。

为了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做到滴水不漏,我们需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变化:语速的快慢相合,语言的高低适中,声调的抑扬顿挫,音质的悦耳动听与和谐优美等等,通过这些来达到我们想要的说话效果。

语气是一种特殊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包括声调、语速、音量、音变、音质等。语气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它不仅能丰富语言的内容,还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语气就像脸上的表情一样,传达着一种言外之意的信息。比如我们经常给人打电话,双方并未见面,仅从对方的语气,我们就可以猜想出对方是正在听音乐,或是刚起床睡眼朦胧,神智犹在梦乡中,或是在看电视,或是在高兴地聚餐,看似短短的三言两语,我们便可从中猜个大体。语气最能表达说话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出说话者是高兴或是忧郁、是快乐或是压抑、是外向或是内向。就如好的播音员,不仅音色悦耳,而且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语气、语调,总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的奇思遐想。

如果在说话中注意运用语气的不同变换技巧,往往可以产生不同的谈话效果。一般而言,双方谈论令人愉悦、殷切期盼的事情时,语气会不自觉的明快而饱含激情;如果谈论的话题是令人忧伤、尴尬的事情时,语气肯定会变得缓慢,低沉而凝重;如果谈论的话题是具有辩论性质的,争论双方的语气中那种急迫、不屑、生气、焦急、兴奋、激昂等情感,就会在争论的过程中一一展露;如果交谈的话题是有关安慰和鼓励的,语气自然就转换为充满温情和激励;如果交谈的话题双方中有一方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一方的语气难免会变得冷漠而空洞。

没有语气的语音会让倾听者慢慢变得麻木,失去兴趣,而倾听者的心思不自觉得游离于话题之外,双方自然也无法长谈下去。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朋友之间,友情会变得疏远;如果发生在家人之间,亲情也会变得隔膜;如果发生在商业事务中,合作的事项则有可能悄然中断……

有时,你也会听到言不由衷的支支吾吾。这时,只要你细心地体味对方的语气,终会拨云见日,洞察对方的本意。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需要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变化: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结合,语音的高低适中,音质的和谐优美、悦耳动听等,来最终达到预期的讲话效果。

语速则能透露人的心事,一个说话铿锵有力、语速快慢有致的人,会给听者一种自信、踌躇满志、成竹在胸的感觉;一个话语不多、语速缓慢得令人着急的人,多半给人比较内向,迟钝而木讷的印象;一个说话滔滔不绝、语速飞快的人,大多给人以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感觉。说话是人的本能,说的好坏,会不会说与人的性格和日常人际交往以及锻炼有关。语速的异常改变往往暗示了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波动。平时能言善辩,一张口便滔滔不绝的人突然变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是一个平日木讷寡言的人,突然表现得神采飞扬、见谁都打招呼,都想和人聊上几句。当你看到这两种人时,他们肯定碰上了什么事情,以致于他的心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曾有人在做过调查后说:“一个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之后回到家里,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得特别热情,会对妻人唠唠叨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以掩饰内心的歉疚和愧意。”这符合人性的弱点。当一个人心怀鬼胎或意欲撒谎的时候,语速往往会加快,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恐慌。如果妻子这时稍微细心一点,便可以觉察丈夫内心的波动。当一个人心理恐慌,便会表现出语速的异常加快,往往表面说了许多话,其实内容大多不着边际,实质上也没有什么内涵,言词之间也会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漏洞。

同事、朋友之间也是一样。平日里无话不谈的同事、朋友,如果突然之间语气变得有点冷淡,语速变慢了、话语也不多,那你就可以相信此人一定有了不愿让别人知晓的秘密。

语气与语速里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我们通过这一途径了解别人的同时,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一点,尽量让别人少一点窥捏出自己的“秘密”,这种“秘密”就是人们常说的“城府”。

把握自己的语气与语速,能为你的口才魅力加分不少。

7 .拒绝别人时,要巧妙说“不”

拒绝别人常常会让人感到难为情,一个“不”字会让人思索再三,难以开口,但古谚有云:“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所以该拒绝时还得拒绝,只是拒绝时的语言表达要尽量委婉,尽量准确,做到不伤人自尊,这样的表达方式别人才乐于接受,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才最爱听。

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求办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恼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懂得点拒绝的口才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方法,这样的拒绝方式往往别人最“爱听”:

(1 )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用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例如: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官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当然知道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卿”字同音同义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君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过难堪。

(2 )先退后进拒绝法

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叫做先退后进拒绝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拒绝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又使对方不失体面。

(3 )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4 )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他因拒绝而造成的不快。

拒绝人是一种难为情的事情,但是不拒绝又使你自己难为情,二者权衡,有时还是采用合适的拒绝方式为好,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能让对方明白你的苦衷,也算得上是“一举二得”了。

8 .直陈利害,语言表达要柔中带刚

语言表达只是一个过程,而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到什么情况话要说到何种程度,是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所在,柔中带刚的语言表达方式既能以情动人,又能直陈利害,在危急场合常常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以“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名垂千古的“红颜”陈圆圆,面对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惨祸,以刚中带柔的说话方式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机会,其勇气和智慧值得后人赞叹和效仿。

据说李自成攻占北京得到陈圆圆后,曾下令卫兵将圆圆拉出去用绳勒死。

不待卫士们动手,陈圆圆自己却站了起来看了李自成一眼后,冷笑一声便转身就走。

李自成大喝道:“回来!你冷笑什么?”

陈圆圆说道:“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么?”

“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

“孤怎么会畏你?”

“大王,小女子也曾经出身良家,坠入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最初被皇帝霸占,后又被吴总兵夺去,大王手下刘将爷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能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问住了,无言以对。

陈圆圆接着说道:“就是为大王计,大王杀小女子也实为不智。”

“怎么不智?”

“小女子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打算,不知是也不是?”

“就算孤有这种打算,那又如何?”

“大王是想平安撤走呢,还是想被追袭而奔呢?”

“当然想平安撤走,那又怎样?”

“大王,吴总兵为先锋,兵势甚锐,小女子听说他正向京师进逼。小女子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于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全实力,全身而退,巩固西京,不久又可东山再起。趋利避害,请大王三思。”

陈圆圆的话正是触到了李自成的心病,他不由得身子前倾,问道:“你果真能使吴三桂滞留京师吗?”

“大王想必知道,吴总兵降而复叛,皆由小女子而起,大王杀了小女子,必然激起他更大的复仇心,以致日夜兼程,追袭不休。大王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指天立誓,千方百计也要使他滞留京城,不再追袭。

“好!孤王相信你,你留下好了。”

至此,李自成终于被陈圆圆措辞准确、柔中带刚的说话方式所说服。

那么,威镇四方,权倾一时的李自成,是如何在这杀与不杀的思想交锋中,被弱女子陈圆圆所说服的呢?

首先,陈圆圆的陈辩是以“实际”出发的。当时的“实际”是什么呢?吴三桂进逼京城,李自成准备撤离,陈圆圆到了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地步。

尽管死去的人没有一个逃回的,但人到死时却总想活着。当李自成下令勒死陈圆圆时,陈圆圆出于求生本能,使她机智地选择一“看”二“笑”刺激李自成高傲的自尊心:“你冷笑什么?”

接着陈圆圆以一个无辜弱女子的身份来打动李自成,使她暂时放弃了杀害她的想法。但这并不足以保证陈圆圆能够安全地保住性命。陈圆圆第三招便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替对方打算,说明了杀她无益,留她有利,最终成功地说服了李自成,也挽留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9 .措词清晰准确,不要让人产生误解

在日常交谈中,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有些误解会令人啼笑皆非,而有些则比较严重,会对你的生活常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措词清晰准确的话语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博得别人的喜爱。

年轻小伙子阿伟打算为新交的女友小兰买一件生日礼物。他们交往时间不长,小伙子经过仔细考虑,认为送一副手套最恰当不过,既感觉比较浪漫,又不显得过分亲昵。

下午,阿伟去百货商店给女友买了一副白色的手套,让女友的妹妹小丽带给她姐姐。小丽给自己买了一条内裤。回家的路上,小丽把两件物品弄颠倒了,结果送给小兰的礼物变成了内裤。

当晚,阿伟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小兰的电话:

“你为什么买这样的礼物送我?”

没有听出来对方的怒气,阿伟的情绪很高,他说起话来空前流利,根本容不得小兰插嘴:

“小兰,我之所以选了这件礼物,是因为据我留心观察,你晚上和我出门时总是不用它。我没有给你买长的,因为我注意到,小丽用的是短的,很容易脱下来。它的色调非常浅,不过,卖它的女士让我看她用的同样的东西,她说已经3 个星期没洗了,但一点都不脏。我还让她当场试了试你的,它看上去好看极了……”

“神经病!”

等待对方夸奖的阿伟猛然听到达三个字,他当时就懵了,愣在那里根本说不出话来……

为什么恋爱的双方会造成误会?粗心的小丽固然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当事人双方交谈不明确恐怕是主要原因。在电话中,双方都以为自己话中的“礼物”非常明确,所以,都没有说出来,结果闹出了笑话。

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所聚集成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在这众人聚集的工作场所里,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误解和误会,甚至是摸不着头绪的纠纷。

所以,必须具备一套化解误会的说话术。这里首先谈谈造成误解的几种原因:

(1 )言词不足。有的人不管是在表达信息,这是在说明某些事情时,常常在言词上有所缺失,结果弄得只有自己明白,别人一点也搞不清真相,这种人就是缺乏“让对方明白”的意识,以致容易招来对方的误解。比如,二战时英军有一个团买了一头驴子作为吉祥物。不幸的是,没有几天驴子就死了。由于团长出差在外,于是副团长便打了个电报给团长:“驴子不幸逝世。再买一头。还是等你回来?”如果改成“驴子不幸逝世。再买一头驴,还是等你回来再买?”就不会闹笑话了。

(2 )过分小心。有的人不管什么事,都顾虑过多,从不发表意见。因此,个人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变成容易受人误会的对象。

这样的人总希望对方不必听太多说明就能明白,缺乏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的魄力。对于这种类型的人而言,含蓄并不是美德,这一点要深刻反省。

(3 )自以为是。这一种人是头脑聪明,任何事都能办得妥当,但是却经常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即使着手一件新工作,也从不和别人照会一声,只管自作主张地干活。这么一来,即使自己把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及周围的人也不会表示欢迎。

(4 )外观的印象不好。人对视觉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虽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实际上双眼所见的形象,往往成为评判个人的标准,这个印象可能是造成误解的原因。如果让周围的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且造成误解,若不早点解决,恐怕不好收拾。

那么,怎样才能尽量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

①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

“大,大。”

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嘟嚷着:

“大,大。”

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

“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

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

“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哧”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②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③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④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要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

“这场比赛谁赢了?”

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

“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

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还是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让人误解的话是很伤神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会让人头疼。所以说话时尽量措词清晰准确,让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样才不致于糊里糊涂地闹出许多笑语。

10 .有的放矢,说话有方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句话对一千个人讲可能产生一千种不同的效果,因此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语言表达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必要的,有的放矢而又不措辞准确的话别人最爱听。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许允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举荐人才是因为人才确有可举荐之处,也合皇帝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了。

许允的妻子深谙此道,作为中国历史上“神仙级”人物的诸葛亮在这方面更是做得炉火纯青。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而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何出此言,小瞧于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这种激将的妙法在于每次张飞都“爱听”无比,乖乖地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之中。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如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比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征途,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同样,在联孙抗曹的问题上,诸葛亮也是针对孙权的身份和性格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公元208 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操对抗已经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它计。

这么重大的使命偌若交给一位平庸的使者一定照实陈情,敌方势力强大,我方危在旦夕,请主公出兵相援不胜感激云云。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惟有诸葛孔明,他自荐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早是胸有成竹。他后来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以至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求人之妙,竟改变了历史。

诸葛亮是怎样打动孙权的呢?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对。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了一下,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应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拥有吴国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此时的孙权是一个26 岁的青年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很强。孔明就是利用了孙权的这个特点,或者叫做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孙权终于自己道破了所担心的事,他也知道光凭东吴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军的庞大实力的。

孔明早有准备,冷静地分析形势给孙权听,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也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远征疲惫不堪。这一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轻骑兵一昼夜竟跑了三百里,这好像古人说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离过远,就连一张薄的布也无法穿过。再者,曹军北兵不习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断能力了。”

孔明这一番分析,指出强敌的弱点,强调刘、吴潜在之长处,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断下决心,联军抗曹,以至后来发生了三国时代一次改变历史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办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上面两段话大意就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的利益说服他。

正如射箭要看靶子,说话要看对象,看准对象说话,才能真正说到别人心坎里去,这样的话别人才最爱听。

11 .随机应变,将“漏”补于即倒之时

我们在说话时,做好准备固然可以减少失误,但有些事情往往是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地发生的,这时候说话要想滴水不漏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镇定地、巧妙地应对任何突发性言谈困境。

世事往往千变万化,我们与人说话,虽然可能知己知彼,又深通说话技巧,但是一瞬间的变化都可能让我们的话语漏洞百出,这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应变能力,面对变化了的情况,尤其是猝不及防的窘境,我们一定要能调动自己所有的语言表达手段,综合各种现实情况,将漏补于即倒之时。针对各种变化,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

①窘境时明话暗说、以暗补圆。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吗?”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自尊心得到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民显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②险境时以快打慢,以快补圆

有时你面对一个突发事件或一个刁钻的问题,不知所措固然不行,试图一五一十地把问题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时最好面不改色心不跳,同时迅速做出反应,以简单而又能避其锋芒的语言化解。

1972 年 5 月,在维也纳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回答:“我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然大笑。

那位记者发问的方式是选择提问,如果基辛格照他那样选择其中一个来回答的话,都不算是妥当的。基辛格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机智地摆脱了尴尬的困境。

我们不可能乞求梦想有一种完美、和谐、符合逻辑的人际关系的存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些无法料到的困境,譬如说失言、恶意谣言、被冒犯等等。

当你拿起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问主人关于它的来历,他回答说:“这是我曾祖母的遗物。”这时,你却不小心把它掉落在地上,打得粉碎;当你应邀参加一个家庭宴会时穿得西装革履,有头有脸,而其他人却是简单的便服时;当你在人群面前发表高论,人们却在小声散布谣言时……

这些情况显然令你面子上非常难堪,你不能够视若无睹,而应该及时补救,以摆脱尴尬的困境。

第一种情况下,你应向主人道歉,相信他会谅解你内心的难过。然后,你第二天就到商店寻购礼物,直到找到合意的为止,把它送给他,并附上一封短笺说明你知道这不能弥补你损坏之物,但你希望他能喜欢它。

第二种情况,为了更好地融洽当时的环境气氛,你可以脱去外套,并表示你必须参加另外一个约会,又必须及时到达,这样可以免去更衣的时间。

至于第三种情况,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加理睬,继续你的发言。就算是下来之后,也不要辩解,因为你越是在公开场合为自己辩解,人们就越会相信那些谣言,真是越抹越黑。有许多很有才气的人,都是被恶意的指控所陷害,又拼命去解释,结果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为只要你一开始顶嘴,马上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和支持。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寄给丘吉尔两张戏票,并附了一张纸条:“来看我的戏吧,带上一个朋友,如果您有一个朋友的话。”

丘吉尔回复:“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场演出,请给我第二场的票,如果你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

丘吉尔好像总是受到来自各方的恶言攻击。一次会议上,一个女议员恨恨地对他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就在你的咖啡里放上毒药。”

丘吉尔马上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马上把它喝下去。”

恰当的“补漏”能为你在不同的场合遇到“险情”时能够应用自如,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尴尬和损失。这就是随机应变,恰当补漏的妙处所在。

12 .巧用名言警句,演讲锦上添花

一句触动心弦的话,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条恰到好处的名言警句,能为一场精彩的演讲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演讲是对一个人的口才全面和综合地考验,巧用名言警句能为演讲增辉不少。

卡耐基说:“我在孩童的时候常拿一根棍子,去横在一群羊要经过的门口来玩。当前面几只羊跳过了棍子,我就把棍子拿去,后面的羊走到门口的时候,还是跳一下,一如前面的羊跳过棍子一样。它们要跳一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的羊跳的缘故。这并不是羊特有的现象,差不多人也是这样,大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别人的所做所为,信仰别人的信仰,并毫无疑问地接受名人所讲的一切。”所以,可以引用名人的话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在演说中引用名言是利用了人们崇拜名人的心理,而且,名言一般精粹洗炼、寓意深刻,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激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关键处要用一句或几句警句来点明题旨,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名言和警句是对生活哲理的概括,一方面反映出人对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无法恰如其分地使用名言和警句的。

在演说中适时插入名言警句可以使演说生辉不少。当然,使用名言和警句应该从演说中的人、物、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引出,要运用得当,不能为讲警语而讲警语,故作卖弄,否则就显得做作了。名言的运用,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索并化为有血有肉的东西,才能显出勃勃生气,才可以给演说增辉,但引用不贴切也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不好印象。

名言警句对于深化演讲主题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

②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把意思搞反。

③要反复证明一下原文是谁说的,不要张冠李戴。

④少用“据权威人士说”。

⑤引用“受欢迎的”名人的话。

⑥引用当地名人的话。

⑦引用有资格讲这话的人所说的话。

同名言警句一样,寓言典故也是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在相同的境况下,运用寓言和典故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古人常用寓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梁惠王曾问孟子:“我对治理国家可谓费尽心机,可是考察一下邻国没有一个君主像我这样对待百姓的,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见少,我的百姓不见多呢?”孟子说:“大王喜爱战争,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两军交战的时候,有两个士兵弃甲而逃,一个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另一个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因为自己跑了五十步就笑话跑了一百步的人对不对呢?”梁惠王说:“不对,跑五十步只不过还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你的百姓增加了。”孟子在这里批评梁惠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意即你梁惠王的“政绩”与别的国王有什么很大差别,老百姓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英国一位爵士,在某次晚宴上,发表了一个轻松的演说,他在结尾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就会寄我一张明信片的。即使你们不寄的话,我也得要给你们每位寄一张,而且你们很容易猜到是我寄的,因为在上面不贴邮票,(众笑声)我将在上面写着:

季节自来自去,

万物按时凋零,

唯有那——我对你们的仁爱,

永远像鲜花般的艳丽芬芳。

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轻松欢快的演说,别有情趣,增添了宴会的欢乐,也增进了宾主的友谊。但若一篇严肃的演说结尾也引用这首诗,就会不伦不类,适得其反。所以,名人的话,古今的格言,诗词佳句都可用在演说中,但一定要用得恰当。

演讲中的语言表达,适当运用警句能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因而也能赢得听众的青睐,得到他们的喜爱。

13 .成功推销离不开“铁嘴铜牙”

推销就是靠一张嘴去说服别人购买你的产品,但是想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张“铁嘴”是很难办到的,有了一张“铁嘴”如果不善于表达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推销员拥有良好的口才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推销是面谈交易,整个推销活动中,从接受顾客到解除疑虑,直至最后成交,都离不开口才。当你说话时,你发送出两个信息。第一个是你说出的内容,第二个是你说的方式。一句内容精妙的句子可以用刺耳的声音说出,也可以用缺乏热情的呵欠、心不在焉的、嘟嘟嚷嚷的、犹犹豫豫的和其他不计其数的声音表达。

著名的专业推销员波顿在强调引人入胜的说话方式时,列举了5 条说话原则:

第一是清楚地说话,精确地、清楚地发出每一个音节。

为了清晰起见,应该保持平均每分钟150 个词的语速。不要因为句尾缀接的不必要的语气词,而影响了一个良好、清楚的表达。

第二是以交谈的方式谈话。

一个好的说话者会让你对自己说:这个说话者不是一位道貌岸然的人,也不是一位煽动家。相反,他或她是个招人喜欢、对人平等而且可以信赖的人。

第三是诚挚地谈话。

每一个成功的说话者在他或她的声音中都有一种“火警”的特质。它蕴含的强烈诚挚会刺痛你的脊椎。在广播电台时代,播音员的声音中是否具备这种特质十分关键。比如,正是这种特质和其他因素一起,使温斯顿?邱吉尔在大不列颠广播电台的“最美妙时刻”的节目得到了广大听众的信任。

第四是热烈地谈话。

为了激活你的声音,你要改变你说话的语速,变化你的音高或调整你的音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好像是一辆观光巴士:在不重要的地方加速,然后在经过风景名胜的地方,放慢速度。

第五是避免“词语胡须”。

不要因为“嗯……”或紧张的干咳而使自己的表达大为逊色。摒弃所有矫揉造作的个人风格或手势,这些只会转移对你说话内容的注意力。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在推销中是极其注重口才的,是否拥有“巧舌”,决定着推销的成败。成功的推销员在运用以上5 种说话原则时,总是恰当得体的。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对于新人,不讲旧话;对于旧人,不言新语;对于浅人,不讲深意;对于深人,不谈俗论;对于俗人,不讲雅事;对于雅人,不说俗情。他们所说的话,都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而是对方要说的话。说话的目的,不在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在于鼓动对方的热情。

成功的推销员能将这些说话的技巧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样就能用完美的口才为自己的事业带来机会。 F91URrTzQEUjX2NNjQ3BRApHFq3MU03D4eMGlX2HSA4nGEDunWPXNAonTSg715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