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易经》中的阴阳文化

中国人常讲两句话,嘴上的话只能做参考,心里的话才是真的。当中国人说“随便”的时候,实际上他的内心是不随便的。

第一节 从自然中孕育出《易经》

这几十年来,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来,很多企业领导都在学习《易经》,为什么?最初,很多人觉得《易经》好像只能小用,甚至觉得它只是用来算命而已,跟组织经营没多大关系。事实上,古人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同理,今天的企业领导如果不学《易经》,不明易理,不行易道,是不足以因应未来快速的变化的。

也许有人学习《易经》是为了掌握其中的术,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道了。如果你讲的是道,他就会认真听;如果你讲的是术,他慢慢就不想听了。这是一种好现象。术是有标准的,易掌握,而道本身蕴含的是一种长久不变的道理。这种道理值得我们去探究,这也是大家愿意学习《易经》相关课程的原因。

《易经》,简称《易》,是说变化的。

要想认识《易经》,我们先要正本清源,返本开新(见表1-1)。

表1-1 从自然中孕育出群经之首《易经》

上古时代的领袖,后世尊称他为“伏羲氏”。班固在《汉书》中把伏羲氏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

伏羲氏画八卦,主要依据当时的自然景象,将宇宙永恒存在的哲理,通过简单的符号来表示。现代的景象,当然和伏羲氏那时的不一样。我们读《易经》,必须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景象中来体会。

伏羲氏一开始就怀疑“宇宙万象,为什么如此有秩序”,他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月亮每天也有升起和落下;海水会涨潮,但不会淹没全部陆地,涨潮之后一定会有落潮;白天也是一样,经过日盛当中的中午以后,慢慢开始进入黄昏、黑夜,黑夜之后又是白天;天气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慢慢就开始变凉了,冷到极端以后又开始温暖,变得炎热了;春、夏、秋、冬,也依次在

更替……

看到这些在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伏羲氏心里充满好奇:到底是谁在支配,使得宇宙万物如此有规律地变动着?伏羲氏感觉到,宇宙万物都在变动,大概受一种强大的能量影响。不过伏羲氏很快也认识到,太阳不是只有升起没有落下,月亮不是只有升起没有落下,海水也不是只有涨潮没有落潮,不是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也不是只有炎热没有寒冷……所以一定还有一种相反的能量维持着自然的动态平衡。如果太阳、月亮或其他事物每天都一去不返地动下去,那这个能量库一定会失去平衡。而宇宙万物始终维持着自然的动态平衡,说明万物并非一去不返地动下去,而是比较接近“循环往复”式的律动。

《易经》认为,阴阳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阴阳的相依并存、变通调和的关系,也是其他等价的观念,如寒热、黑白、涨落、升降等的参照物。这是一个很妙的动态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是我们要寻求的一条路。只有找到了这条平衡之路,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变化的契机,真正掌握管理之道。

《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中可以看出两个极端,就是阴阳的现象。不过,我们还要懂得“执两用中”之道,也就是要有“和”的力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需要有一种很关键的力量,也就是“和”。阴阳调和,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企业高阶领导一定要懂得调和鼎鼐。调和得不好,就难以达到意想中的效果。

有的领导因为没有这种“和”的概念,看到员工很认真,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会马上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做得很好,继续认真做下去。”员工一听心里会想:“继续认真我就没命了。”这样的管理是不适宜的。闽南语中有句话讲得很实在,说“老板如果太厉害,你不走是稳死的”,所以作为老板,当员工认真工作的时候,不能学西方人那样劝他更认真,那样是起不到效果的,甚至适得其反。做父母的也是一样,看到子女主动认真读书,深夜十一二点还在学习,不要对子女说“你要继续好好学习”,而要说“很晚了,赶紧休息吧”。

中国人要懂得阴阳文化。西方人很少重视洞察力,中国人却很重视洞察力。当对方很阳刚的时候,我们必须用阴柔来调和。当员工很积极的时候,我们反而要劝他:“都九点了,你不要再做了,赶快回去休息比较重要。”这时员工心里会想:老板不错,关心我的健康,我应该更加努力来回报老板。因此,员工跟老板互动得很好。

这就是懂得阴阳文化的妙处。阴阳是循环往复的,高阶领导也好,中层干部也罢,在处理任何事务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刚柔并济。只是一般的领导者总是很阳刚,太极端只能物极必反,反而会产生问题。当员工不努力的时候,我们不能说:“算了,要努力就努力,不努力就算了。”而应该劝他积极一点,否则只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易经》最大的智慧体现是调和整个大自然。《易经》阴阳的思维方式,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组织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氛围,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有关,而组织文化是淳厚还是暴戾,通常和组织高阶领导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曾国藩说“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对《易经》很有研究的人,他说:“老师,我学《易经》这么久,已经归纳出《易经》的精髓不过是两个重点而已,八个字就可以概括出来了。”

我说:“了不起!我们研究那么久都没有搞清楚,你居然用两句话就总结出来了,到底是什么?”

他说:“第一个重点是无所不包。电脑科技中有着《易经》中的阴阳思想,比如0、1跟《易经》的阴阳变化其实是一样的原理。几乎可以说,所有科技的原理都是从《易经》的阴阳而来。医学中也包含阴阳变化,临床上常常以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症候,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症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健康的人体也要基本保持阴阳平衡……”的确,《易经》有着包容性,任何学问都可以和《易经》产生关系。

我又问:“第二个重点是什么?”

他说:“不知所云。很多人都在认真地学《易经》,可最后却不知道它究竟讲了什么东西。”

很多人曾这样抱怨:“老师,我们很认真地在学《易经》,但总感觉抓不到重点。”之所以感觉抓不到重点,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的管理行为的主要依据即易理,不过由于行之日久,对之已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弄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依据的是什么道理。

《易经》是群经之首,我们何不循着《易经》的思维,返回当时最简单的状况,来寻求管理的根本?只有化繁为简才能执简驭繁。

自我学习心得笔记

第二节 从阴阳变化中领悟思想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俗民情(民族

性)相结合,方能发挥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易经》的原因。《易经》的“道”已经融入我们中国人的血液,形成了各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个性特征(见图1-1)。

中国人的民族性、个性几乎同时包含阴阳的特征。

一个人外表很圆滑,很多人却是这样评价他的:没有什么缺点,就是内心耿直而已。中国人提倡节俭,但是在论及婚礼的时候,很多人却是这样想的:这种重要场合,排场要盛大,输人绝对不能输阵。中国人注重礼仪,然而很多时候也会表现出缺乏公德心的一面。

有人说,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为什么?因为台湾人把儒家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人是能自律

的,但是必须给他时间来历练与转化。严格的管理并不是“良药”。

图1-1 阴阳交错的文化思想

比如,我们规定某处不能丢垃圾,否则会被处罚,就会发现那里可能是最脏乱的地方;我们要求在某重要场合要肃静,否则会严格处理,肯定会有人悄悄交谈。因为我们管那么严,大家有逆反心理,会故意丢垃圾,故意说话。所以,严格管理不是重点,中国人其实需要的是自律,不是他律。

当一个人积极地自我要求的时候,他没有压力,只有振奋,只有积极,不会走消极的路。所以在地铁站我们会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很守规矩的,不赶时间的站扶梯右边,赶时间的走扶梯左边。

于是很多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老师,你好像故意把中国人说得很好。”当然不是。国学大师钱穆曾强调过一个很重要的观

念:“几百年来,国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逐渐丧失,这是很可怕的。这时我们如果再强调负面的东西,会使整个中华民族丧失自信心,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多肯定传统文化正面的部分,才能把中国人拉回到中道,对他们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估。这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

中国人总喜欢说“知足常乐”,可仍有很多人积极地加入到买彩票的行列中,如果连续好几期都没中,总是希望下一个中奖的就是自己,“多一点机会总是好的,说不定我有偏财运”。

阴阳变化常常体现在中国人身上,且是左右摇摆的。你说他保守不变,但是最时髦的也是他;你说他总是事不关己,但是坐下来说闲话管闲事的也是他。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国文化里的阴阳变化(见图1-2)。

图1-2 真理常在阴阳变化之中

有着阴阳思想的中国人,思维是曲线的。而西方人通常是用二分法看问题,不是A就是B。“请问喝茶还是喝咖啡?”西方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Coffee,please”或“Tea,please”。同样的问题,中国人的回答却不一样,不说喝茶,也不说喝咖啡,往往会给出第三种答案——“随便”。因为中国人懂得“中”之道,这个“中”绝对不是指“A+B除以2”,也不是指“次一等”,而是“时中”的意思。时中,能够帮我们找出大自然动态平衡的道理。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对我说:“我最讨厌说‘随便’的人,随随便便,一点原则都没有,整个社会就是被这种人扰乱

的。”这话乍一听好像说得对,但其实很多人嘴上说“随便”,心里还是有原则的。

举个例子。有一个女孩问一个老先生:“请问您喝茶还是喝咖啡?”老先生说:“随便。”这个女孩心想:问您喝茶还是喝咖啡,您说“随便”,干脆给您喝白开水好了。于是直接端了一杯白开水到老先生面前。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气炸了,这个老先生没有生气,只是严肃地说:“我说随便,你就真的那么随便,我看你真的是太随便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像女孩这样来处理,因为大部分中国人常讲两句话,嘴上的话只能做参考,心里的话才是真的。当中国人说“随便”的时候,实际上他的内心是不随便的。

很多高阶领导喜欢说“没关系”。

有人向我抱怨:“我们领导没有信用。”

我说:“你怎么会觉得他没有信用?”

他气愤地说:“我之前打错字,他跟我说没关系,我想既然没关系,就不用放在心上了。没想到有一天,领导说要把我换掉,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听不懂中国话。中国人讲‘没关系’的时候,事实上心里还有一句话,就是‘下一次再这样就开除你’。这才是真话,是你没有听懂。”

可见,需要听懂的是言外之意。

开车也是一样,速度的快与慢不是重点,也不是绝对的原则。该快的时候不快很危险,该慢的时候不慢也很危险。比如,一般道路开得慢,正好,开得快的话,大家都怕你,大多数车祸都是因为开太快造成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慢,大家就很气愤,会不停地按喇叭:“开那么慢,上高速公路来干什么?”中国人追求安稳,同时也希望能稳中求快。

中国人不强调对错是非,而比较注重是否圆满。有一次,某企业的一位员工对我说:“老师,我已经是博士了,读书的时候还是学校辩论社的社长,为什么我工作后业绩常常是倒数几名?你给我分析分析,看看是为什么。”我也很好奇,于是跟着他一起去跑客户,想一探究竟。原来,每一次跟客户产生争议的时候,他都表现得很激动,无论怎样都想要辩赢客户,我就知道原因了,这样业绩想不差都难。我们要清楚,赢得争议,失去交易。口才很厉害,不给客户台阶下,客户就会觉得:“你厉害,口才赢了我,生意还能给你

做?没门!”

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国人思维的特殊性,万事不可太较真。当老板发现你棋艺不错,请你去下几盘棋的时候,你居然连赢三盘,那你就完蛋了。你说:“我知道了,下次老板找我下棋的时候,我连输他三盘好了。”那你更惨了,老板心里肯定会想:我怎么能找个笨蛋跟我下棋呢?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这才是极致的智慧。

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了解了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才可找到最时中的方法(见图1-3)。我们常常讲“居中为吉”

图1-3 时中:与时俱进,合理应变

在任何组织中,实际上都包含三个阶层,就是高阶、中坚和基层,所需人员正好合乎《易经》中“天道”“人道”“地道”的性

质。“天道”“人道”“地道”中,主要在于“人道”,只有人可以顶天立地。所以,中坚干部是企业中关键的一环。中坚干部在企业中约占10%~20%,但是决定着组织经营成效的80%。

很多人问:“老师,你确定是‘坚’不是‘间’?”之所以不用“间”而用“坚”,是因为干部不仅是组织的中坚力量,也一定要坚强,不坚强的话,肯定没法应对上压下顶左攻右挤。中坚干部要是做得好,历练得好,就是老板的左右手,对其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中坚干部是连接企业高阶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的重要枢纽。对老板而言,他们是部属,需要坚决完成老板下达的任务;对员工而言,他们又是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协调和带领大家共同前进。所以在很多组织中,中坚干部也称作“中干”,中干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领导的压力越小,企业的发展就越顺利。

阴阳变化的重点在“中”。比如《中庸》里“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恩威并用、大智若愚等。

生产产品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用低于下限的成本,这样产品的质量一定很差。品质差,就是黑心商品,我们也许可以得到暴利,但是绝对做不长久。我们也不能用高于上限的成本,这样一定会输给同行,以致被淘汰。因此,找出最合适的成本,能够经营得比同行更好,而且客户还能认同,才是最佳模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知晓的道理或达成的共识,比如酸碱中和、喝水尽量喝温水等,都是由于有着“中”的思维。

《易经》阴阳变化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柔弱胜刚强(见图1-4)。这在道家的思想中也有体现,道家的思想正是从《易经》发展而来的。

图1-4 柔弱胜刚强

《道德经》中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弱胜过强,柔胜过刚,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是在反说一样。

《道德经》中还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字在古时通“返”字,反即返、复之意,即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运动变

化,是道的运动。也就是说,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并不是短暂的。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但却是持续的。

身处阴阳文化的包围中,深刻领悟其思想就变得格外重要(见表1-2)。

表1-2 从阴阳变化中领悟思想

我们的老祖先为什么不说“阳阴”,而说“阴阳”?这从侧面告诉我们,阴的力量胜过阳的力量。但是现在我们往往是强调阳的力量,强调积极的力量。阳是什么?是有形的东西。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学历大家都有,要比的是无形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柔为什么能胜刚,弱为什么能胜强,静为什么比动的力量强。

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一个人心绪不安静下来就不能提高思想觉悟。我常常对企业高阶领导说:“只要静不下来,你大概就不是一个好领导。”我们往往学西方的管理,重视阳刚的部分,强调“动”。领导当得好不好,不在于“动”,而在于能不能“静”下来。宁静以致远,人只有“静”下来才能看得远。领导每天在“动”,那就只能注意现在的事,甚至只能处理过去的事,是没法规划未来的事的。

通过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这两种棋艺文化的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出“静”的力量。西方人每次看中国象棋,都会觉得很吃力:“我们西洋棋,国王跟皇后很容易决定胜负,会动的赢得天下。你们的象棋看不懂,最厉害应该是车、马、炮。”我问道:“将、帅呢?”对方说:“将、帅一点都不厉害,躺在那边一动不动。”我说:“那么厉害的车、马、炮,到后来却为了躺在那边不会动的将、帅牺牲,谁比较厉害?”对方想一想 :“这样说的话,好像将、帅更厉害。”

在中国象棋中,将、帅为什么最厉害?因为它们能够让车、马、炮为其牺牲。如果你说“我要弃帅保车”,大家就知道你不会玩象棋了,哪有替车做保护,帅牺牲都没关系的?中国象棋讲究弃车保帅,而非弃帅保车。所以,在大部分中国人看来,能够叫人为其卖命的老板是最厉害的。

为什么将、帅躺在那不动?将、帅的重点是要以静制动。对于老板来说,重要的不是处理现在的事,而是处理未来的事。一个好的老板,他想的应该是下个月要做什么,下一年要做什么,现在的事应该由部属去做。

能静的人很厉害,当然,这不是说能动的人、积极的人就不厉害。一般来说,高阶领导要能静,中坚干部、基层员工要能动,做事要积极。

很多人不懂“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在管理中就出现问题了。这些年,我们积极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强调女性的地

位,强调男女平等,很多女性虽然在工作中拥有了相对平等的地位和权力,却发现自己很累。为什么?因为她们除了工作,还得照顾孩子,照顾父母,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为什么女性会觉得柔弱不行,要出来与男性一争高低?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是主张保护女性、保护柔弱的人的。

我们在乡下生活的时候,老鼠经常跑出来,有时是一两只,有时是很多只。而我妈最怕老鼠,每次一见老鼠,都会吓得“啊啊啊”地叫。只要我妈“啊”的一声,我爸立马就会去抓老鼠。有一次,我问爸爸:“你很喜欢抓老鼠?”爸爸说:“我不是喜欢抓老鼠。你妈都怕成那样了,我再不去抓,我还是男人吗?”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男性就应该具有英雄本色。

有些事情,比如换灯泡,很多妈妈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但她们故意装作办不到,那爸爸只好做出一点贡献了。这就是给了他们做英雄的机会,他们往往也愿意为她们服务。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是这样,强调自己一定要积极,一定要负责。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家里的灯泡经常是女性在换,家里的老鼠经常是女性在

抓……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结果只能一辈子劳碌。

冬天的力量看起来很弱,也许足以改变春、夏、秋三季的能量。一天中6个小时的睡眠看起来没什么,也许足以影响18小时的活动能力。

很多年轻人说:“没关系,我今天不睡觉,以后补回来。”今天不睡觉,明天可以补回来吗?看似可能。三天不睡觉,一天可以补回来?也看似可能。其实,熬过夜的人都清楚,熬夜导致的疲劳不是那么容易缓解的。然而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连续三四天玩电玩,甚至七八天不睡觉,结果丢了性命。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逆的,我们要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在积极之后,不懂得静下心来蓄积自己的能量,随时都会产生大问题。

“反”的力量为什么比“正”的大?“反”,不是与“正”真正相反,而是恰到好处的“反”,往往更容易让我们达成目标。

我的一个学员,是一家著名企业的中坚干部。有次,他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我跟老板很难沟通,怎么沟通都没用。”

我说:“怎么会这样?”

他说:“我们老板脾气特别坏,每次我还没说话,他就开始骂人了。遇到这种老板,我怎么会有升迁的机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说:“肯定会有办法的,不信你按我说的去办。”

他问:“有什么好办法?”

我说:“很简单,遇到脾气大的人,你要懂得讲相反的话,这就容易达到目的。很多人是非常情绪化的,但情绪化并不是坏事,通常情况下,情绪化的人是很感性、很讲理的。当你对老板的情绪掌控得很好的时候,你跟老板就会配合得很好。”

他说:“我知道了。老师,我们可以读《如何管理你的上司》这类书吧?”

我说:“读这类书没关系,但千万不要把这类书放办公桌上,尤其是不要让老板看到,否则就准备倒霉吧。管理老板?老板不修理你才怪。遇到老板脾气坏怎么办?不能直接跟他说‘你脾气坏,我没办法跟你沟通’,这会让他更生气,而要说‘报告老板,有件事我觉得最好不跟你讲比较好’。”

这位干部很疑惑:“这样说老板就不生气了?”

我笑着说:“老板其实也很生气,肯定会问为什么不跟他讲。你说怕讲出来他会生气。他说他脾气没那么坏,让你讲,他绝对不会生气。结果你一讲,他就生气了,马上骂开了。但骂完以后,他自己会改变。”

他说:“老板真的会改变?”

我说:“是的。之后他会反省,‘我遇到了这么好的部属,刚才他已经提醒我不要生气了,我还生气,我真的要检讨一下’。他自己就会改。”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老板,但我们可以让老板自己改变。不过,这需要练就一定的功夫才行。阳的部分是练力,阴的部分是练功。中国有句老话,练力不练功,到头来一场空。练力是什么?就管理来讲,多听和多看一些管理理论,就是练力。但只是练力,不见得有功夫,我们还要把听来和看来的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以体会,才会有所感悟,磨炼出功夫来。

西方人一般重视练力,练外在的。中国人比较注重练功,强调以无形胜有形。比如,中国功夫比较注重练气,会功夫的中国人,外表不一定很强,却能打败前来挑战的体格强壮的外国人,可见练功比练力更重要。

在“道”与“术”中,中国人强调“道”也是这个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可以说是深邃的思想。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叫思想工作部。为什么要专门成立这样的部门?这跟军队中重视思想一样,因为思想决定一切行动,一切行动的总指导方针就是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理解“道”,才能获得“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并不是“朝闻道,夕必然要死”的意思,而是“就算生命非常短促,能够把真正的道理弄明白,那也就死而无憾了”的意思。就是说,“中道”很不容易,值得一辈子去追求。

同样研究《易经》,许多人偏爱术数,导致迷信的气氛很浓。术数也是易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对此我们并不反对,但它毕竟属于“小用”的部分。易理的发扬,才是易学的“大用”。

自我学习心得笔记

第三节 化繁为简与持简驭繁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源头,是群经之首,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很多人问:“老师,要学《易经》,是不是先要把八卦学会了?”能够先学会八卦当然很好,不过没学会也没关系。我们重视的是“用中见体”,也就是如何在使用中去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价值,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易经》跟企业管理具体有什么关系,是我们一直想探寻的。

中国人比较重视的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意识。比如我们喜欢看《三国演义》,重点不在于辨别历史的真假,而在于挖掘历史对企业管理、对人生究竟有什么启发。

我们先来看看剥卦和谦卦(见表1-3)。

表1-3 剥卦与谦卦的对比

剥卦( ),上为艮卦,下为坤卦。从表1-3中便知,五阴在

下,一阳在上,阴盛而阳孤;高山附于地。山在地上好不好?山在地上,锋芒毕露。锋芒毕露的人,下场一般都很惨。此卦阴盛而阳衰,喻英雄主义,晚景凄凉。

谦卦( ),上为坤卦,下为艮卦。坤卦的卦象是地,艮卦的卦象是山,山在地下,深藏不露。此卦喻交互主义,立于不败。老祖宗的话是很有哲理的,但一些年轻人不懂:“深藏不露?什么都不露,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啊?”其实,深藏不露不是什么都不露,而是不要随便乱露。

当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时候,就如同一座高山般威严地伫立在大家面前,这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必须在山上挖很深的洞,把自己的才能藏住。如果总是喜欢出风头,那就死定了。你喜欢出风头,大家都会围攻你;你如果藏得好,大家是不会为难你的。

当然,深藏不露的重点还在露,即在适当的时机露。 当你很有才华的时候,你要把自己的才华埋藏起来,才不会激起大家的抱怨。但是,才能始终埋起来不用的话,就会变成庸才,大家会看不起你。所以,在适当的时机,适当地展现一下才华,是明智之举。有才华要谦虚,但谦虚过度就是虚伪了。

有个老外,学了几年的中文,他对我说:“老师,我虽然学了几年中文,但我现在还是不敢跟大家说中文,也不敢买太深奥的书,就想着先买一本比较浅显的书来看。于是,我买了一本《易经》。这书名看上去比较简单,结果回去一看,一个字都不懂,你们老祖宗是不是喜欢骗人啊?”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在你们西方,难就是难,易就是易,很难懂的书叫难经,很易懂的书叫易经。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难跟易的界限是不明确的,有时难是易,有时易也是难,难与易是相反相成的。”

说到底,还是要懂得变通。

中国人很重视“奇正相生”,《孙子兵法》也好,《道德经》也好,都强调“奇”跟“正”的相互转化。比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正和,以奇胜”。“奇正相生”的重点在奇,为什么?出奇才能制胜,所以厉害的人总会出其不意。

孙子说:兵形象水。老子说:上善若水。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就是水的哲学。中国人的心态就像水一样。水,往下流,各种脏乱它都可以冲刷掉,它是任劳任怨的。

我们再来看乾卦,乾卦是《易经》中的第一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每一爻都不错的卦。乾卦的妙处在哪?原因是什么?我们不要讲太复杂的东西,先来看简单的例子。

问题:

当你的成绩位列全班第一名时,同学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会如何回答?见表1-4。

表1-4 典型问题及处理方法

这个问题在西方人看来太简单了,我成绩第一名,是因为我比大家都用功,根据事实如实回答就好了。其实,这个问题有三种回答方式:阳刚、阴柔、和谐。阳刚跟阴柔属于两个极端,但也没有绝对的好坏。我们先把这两个方向找到,上限、下限找到以后,就很容易找到中庸之道,找到合理点,才能在变动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处理事情。

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很好却没人缘?我们看他的回答就知道了:“我为什么是第一名?很简单,因为我比你认真,我比你用功,所以我成绩当然比你好。”这样的人太骄傲,当然不会有好人缘。

有的人虽然不敢骄傲,但依旧过于阳刚:“因为我上课认真听老师讲,下课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考前又充分准备,所以才考第一名的。”他一说完,刚刚赞美他并向他请教的同学就会悄悄地说:“赞美你一下就以为是真的。”我们会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刚才不是还在问他怎么考第一名的吗?为什么人家如实回答反倒自讨没趣了?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第一名是怎么拿的,不就是“上课认真

听,下课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考前充分准备”嘛,这是废话,没人想听废话。很多人讲事实,实话实说,却常常惹人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中国人悟出了“先说先死”的道理。这时,你心里可能会想,“以后人家问我是怎么考到第一名的,我不说就对了”。这也不对,“不说也死”。有的人怕同学下次超过自己,当同学向他请教的时候,他没有分享自己成功的秘诀。这样,同学会更生气:“太骄傲了,稍微讲讲会死是不是?”

“先说先死,不说也死”,这是沟通的“两难”。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先说先死”的道理,会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另外一个困难是“不说也死”。这方面我们随时可以找到证明,说有说的困难,不说有不说的苦恼。

碰到这种两难的境况,就要想着去突破,一定要说到不会死的程度。有的人成绩很好,人际关系也很好,他会这么说:“没有啦,是我运气好,考的那几道题我考试前刚好看过。”

你也许会觉得这样说很委屈,没有人知道你用功的事实。你大可放心,别的同学会替你澄清事实的:“你听他吹牛,他说他运气

好,那你运气好给我看看?他是上课认真听,下课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考前又充分准备,成绩才那么好的。人家客气,你还以为是真的?”

有了成绩,千万不要一直不断地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绩是别人说出来的。就好像品德,一个人是否有品德,是别人说了算的,你如果自己说自己人品很好,别人只会笑话你。

问题:

你好不容易在组织中因成绩优异而获奖,上台领奖时请你发言,你会如何说?见表1-5。

表1-5 典型问题及处理方法

比如有的歌手获了奖,如果他一上台领奖就说:“这个奖颁给我是对的,事实说明,我是最适合领这个奖的人。”那么,台下所有的人都会讨厌他。“这种话也讲得出来,实在让人恶心。”在中国人眼里,人只要骄傲,就出问题了。

如果只是很客气地说“谢谢”,完全不发表其他意见行吗?也不行,这虽不是骄傲却是高傲,性质同样严重。

那怎么办?还有第三条路,比如谦虚地说:“其实在座的各位都比我适合领这个奖,大家都比我有才华,我碰巧遇上了,是因为大家的支持。我还有很多缺点要改正 ,以后会更加努力来回报大家。”你一说自己还有缺点,所有人只会更肯定你,更佩服你。“你表现得那么好,还那么谦虚。” 中国人讲究以退为进、礼让为先。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这就体现出来了(见表1-6)。西方人锋芒毕露,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我是英雄,大家跟我学习就对了”。中国人大智若愚,强调深藏不露。我们常常说英雄气短,是有原因

的。西方人傲气,喜欢说自己的优点。中国人客气,喜欢说自己的缺点。

表1-6 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现

我们中国人,当你说优点的时候,别人看到的都是你的缺点;要想让人家赞美你的优点,你反而要尽量讲自己的缺点。我们常说“谦受益,满招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你越说“我才疏学

浅,我要跟你学习”,对方会越觉得你有才华,很客气。人是互相捧出来的,不是骄傲出来的。越有大智慧的人越客气,这不是愚笨,而是大智若愚。中国人常说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不能真的糊涂,真的糊涂你就完蛋了。

我遇到一个妈妈,她会炒很多拿手好菜。她不只会炒菜,还喜欢让人一品她的手艺。所以她经常会跟先生说:“周末的时候,你叫同事和朋友来家里吃饭吧。”

这天,先生叫了几个好朋友来家里聚餐。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这时女儿叹气道:“我这几年那么认真学我妈的厨艺,可就是学不像。”所有人一听,都七嘴八舌夸起这位妈妈来:“是啊,做得太好吃了,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都赶上饭店的大厨了。”“如果我也能做得这么好吃的话,那就可以天天大饱口福了。”“你看这剁椒鱼头,色香味俱全。”

自己的手艺得到大家的肯定,这位妈妈心里特别高兴,说:“没什么,就是几个家常菜而已,哪能跟大厨比,大家喜欢吃的话就经常来吃吧。”

我们要了解中国人的思维,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特征:你说东,他偏说西。乾卦告诉我们,当双方都强势时,硬碰硬是不行的,巧妙地处理,才能海阔天空。

表1-7 否卦与泰卦的对比

我们常说“否极泰来”,也都知道“否极泰来”出自《易经》中的两卦——否卦( )和泰卦( )。

天在天上,地在地下,是否卦。天在地下,地跑到天上去了,反而叫泰卦。为什么会这样?天在天上,就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在人事界,在上位的人,高高在上,不理会员工的实际困难;员工也不求上进,认为愚者自愚,贱者自贱,只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组织的安稳,往往重视福利、见风转舵,当然是否的状态。干部到了这种地步,才想到离职而去,恐怕也没人敢要了。

《易经》是讲变化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气的交流。天的气是往上升的,地的气是往下降

的,一个上升,一个下降,有没有交集?没有交集。没有交集的话,气会不会形成良性循环?当然也就不会了。

企业组织要想良性循环,一定要让天的气往下降,地的气往上升。怎么做呢?领导一定要以大事小,展现亲和力,员工才会被真情感动、体谅领导。企业组织才会有“天地交泰”“三阳开泰”之象。

《易经》除了告诉我们阴阳变化的道理外,还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三易,即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相对永恒不变)(见图1-5)。

图1-5 《易经》三易之道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我们怎么掌握?未来的经营环境也是快速变化的,我们怎么掌握呢?《易经》告诉我们一个道

理——万变不离其宗。在三易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变易,但很少有人能懂得变易的本质。

很多人问:“老师,是否有一种课程,我们学了以后就不用再学了,或不用再学习其他课程了?”这是不可能的。企业经营每天有每天的问题,每天的问题都是新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变易中不能只掌握表层现象,而要抓住它的经。

也就是说,方法要变,原则不能变。什么叫原则不能变?领导头脑不能乱。作为领导,要日理万机,要能抓到不易的部分。不易是什么?企业中事务繁杂,领导要归纳哪些是例行事务,哪些是例外事务。80%的例行事务是可以交代部属去做的。领导注意到例外的事务时,大概就可以掌握原则了。当领导在抓住例外事务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自然能化繁为简,也就有办法执简驭繁。但是,领导也要明白,有时候仅仅努力是没用的,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因为中华文化在持续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持续。隐藏在其背后的是持经达权之道(见表1-8)。

经,指正道、常道。权,指奇道、变道。“变易”和“不易”是

“易”的基本含义,合变易与不易,构成中国人常说的“有所变有所不变”:有所不变为“经”,有所变为“权”。持经达权就是有经有权。我们持经达权,才能够有所变有所不变,有所为有所不为。

很多人以为“以不变应万变”就是都不变,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以不变的经来应付万变的权。

表1-8 持经达权之道

领导最重要的是懂得知人善任,而不是事必躬亲。如果领导的目标是做事,那他会发现有做不完的事。作为高阶领导,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件任务,就是知人善任,就是用人。为什么?因为当领导不会用人的时候,给他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再好的人才到他的组织中也会被糟蹋。所以相比于做事技术,中国人更重视用人的艺术。

我们可以看到,流行音乐大多是今年流行明年就不流行了,真正能够持续赚钱的反而是经典音乐。我们应该先抓住不变。比如排名前20%的商品,是不需要变的,因为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最优势的20%,几乎影响着我们80%的收入,优势部分也变,那最后肯定完蛋。我们要变的是落后的80%,我们要考虑对这80%怎么做更新,怎么做调整。所以越懂得经的人,越能抓住常道的人,就越占便宜。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变化的部分。天气每天都有变化,仅仅注意到这点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从每天的天气变化中看到永恒的规律——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我们要能视变易为简易,又能在变易中掌握不易的道理。也就是说,在变化中找出共同性的根源来。

自我学习心得笔记 THwa/7Ba5r5usydDQJzg2+obQ+6/+YRR7QUgUYEKCb8yy00nT2Ho90lrKeB1LT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