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捌 泰伯篇

《泰伯》是《论语》的第八篇,共包括21章。其中主要是孔子对古代圣贤的评赞。值得注意的是本篇有五章是讲孔子弟子曾参的事迹,可能本篇的编撰与曾子的门人有关。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 [2] ,其余不足观也已。”

【注释】

[1]泰伯:即吴泰伯。他是西周的始祖古公为亶父的儿子。据说,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古公亶父发现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很有才能,希望姬昌能开创大业。于是便想传位给季历,为姬昌的事业铺平道路。泰伯、仲雍看出了父亲的心事,结伴而行,逃到了荆蛮地区的吴。泰伯、仲雍相继成了吴国的国君,泰伯就成了周代吴国的始祖。[2]吝:吝啬,小气,该用而不用。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圣人的智慧

这两章都涉及孔子评赞古人的内容。作为储君的泰伯舍去一己之利而顾全大局,为更能振兴西周的姬昌让出了王位;作为儿子的泰伯能体察父亲的苦心,也是深明孝道。孔子内心对泰伯的高风亮节也是无限地崇敬,称赞之声不绝于口。周公是孔子心目中西周文化的创始者和象征。但他认为即便是这样的伟大人物,如果骄傲自大而吝啬小气的话,也是无足轻重的。

舍和得是困扰人世间太久的问题。辛辛苦苦得到的一点东西谁舍得放弃?顺理成章、易如反掌的利益谁舍得丢啊?人们常说,是你的终归是你的,可这对无限渴望收获的人来说显得如此刺耳,似乎像是对无能失败者的宽慰。世事纷纭,看明白的有几个?吴泰伯三让王位,在于他仁厚的心,也得益于他的明智。西周的未来是姬昌的,自己又何苦去螳臂当车呢?找一片乐土,去开垦属于自己的天地,岂不更好!泰伯这一走,留下的是后世子孙的无限敬仰,开创的是吴国五百年的伟大基业。古人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吴泰伯真为俊杰矣!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 !”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3]

【注释】

[1]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启:开。这里指掀开被子看一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曾参用此作喻,指自己一生小心谨慎,没有损伤父母赐予的身体。算是尽到了孝道。小子:称众弟子。[2]孟敬子:姓仲孙,名捷,武伯之子,鲁国大夫。问:探视,看望。[3]动容貌:指容貌谦和,恭敬。出辞气:即出辞气以礼,说话言语注意口气和方式。鄙倍:背理,不合理。笾豆之事:指祭祀和礼仪方面的事。笾:一种竹器,圆口,高脚,用来盛果脯以供祭祀之用。豆:盛肉的木器。也是供祭祀用的物品。有司:这里指主管祭祀的小官吏。存:有,存在。

译文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圣人的智慧

这两章都是记载曾子临终的遗言。曾参在孔门中以“孝道”著称,传说《孝经》就是他所著。曾子临终前让弟子查检自己的身体,以示毫发无损不负父母生育之恩。曾子和孟敬子的对话也颇感人,曾子把自己一生的君子之道归结为三点:容貌要谦和严肃,脸色要正派庄重,说话要和气得体。人到生死之际,已经能抛开世间的荣辱得失,所言必有物。所以曾子的这番话都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真可谓是度人的金针。

死生亦大矣。哲学家说,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来解决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曾子临终前的言行让我们感动。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身体无损,无愧父母。其次,他把自己一生对“君子之道”的体验作为珍贵的财富告诉来人。死亡确实是令人恐惧的,然而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步步向它迈进。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尽量不留下什么遗憾。当死神真的来敲门的时候,你平平静静地等着,跟着他到另一个世界去。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3]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1]校(jiào):计较。吾友:指曾子的同学颜回。[2]六尺之孤:孩子死去父亲,叫“孤”。这里六尺之孤指的是尚未成年登基的年幼君主。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指方圆百里的一个诸侯国。命,指国家的政权与命运。不可夺:指其志不可夺,不能使他动摇屈服。[3]弘毅:弘,广大,开阔,宽广。毅,坚强,果敢,刚毅。这里指心胸广阔,意志坚定。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颜回就这样做过了。”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圣人的智慧

颜渊在师兄弟间的影响和地位,从曾子这句充满崇敬的话就可以看出。后两章是名垂千古的箴言。曾子认为君子是可以担当重任的:年幼的君主可以托付,国家的命运也可以托付。面临重大的考验,君子的气节也不会改变。曾子认为士大夫应该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因为他们肩负着重任,前路漫漫又艰难。以“仁”为己任的士大夫啊,一定要努力!

怎样做一个君子,曾子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君子应该心胸宽广,志向坚定,是个可以肩负重任的人。自古到今的伟人莫不如此。东晋时候的名相谢安,当他的好友亲朋都纷纷出仕做官的时候,他却高卧东山,整日读书优游。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谋个一官半职呢,他笑着说,恐怕将来不免要为官,何不趁现在逍遥一段?不久,前秦军队大举南侵,谢安出山主持大局,在淝水一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从此,谢安名扬天下。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 [2] ,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注释】

[1]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易伤人。偷:淡薄。[2]疾:憎恨,讨厌。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痛恨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圣人的智慧

凡事都有个度,而控制这个度的重要原则就是礼。用礼来节制人的行为,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人如果过分恭敬就会操劳过度;过分谨慎就会导致胆小懦弱;太勇猛而不知礼可能会作乱;说话过于直率可能会出口伤人。君子是百姓的表率,如果君子能够笃于亲故,民风就会淳朴。孔子认为人如果憎恶贫穷又好勇武,可能会犯上作乱。对待不仁的人,也不要过于仇恨,否则也会出乱子。老百姓可以让他们服从既定的路线方针,不必让他们知道这些政策的缘由。孔子虽然主张爱民,但是对老百姓的觉悟和认识还是有所保留的。

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距离的规范,同时也是实现自我约束的依据。西汉初年刘邦经过和项羽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获得了江山。众大臣追随刘邦出生入死,很多都是他的乡亲邻里。由于大臣们都出身寒微尚武少文,论赏评功时争执就屡有发生。上朝之时,功臣们也嘻嘻哈哈,倨傲无礼。这时儒生叔孙通站了出来,制礼作乐,让大臣们学礼排班,很快这种混乱的局面结束了。可以说汉有四百年的基业,叔孙通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 。”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 [2] ,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

[1]兴:兴起,勃发,激励。立:立足于社会,树立道德。成:完成,达到。[2]师挚之始:师,指太师,乐师。鲁国的乐师名挚,一名“乙”。始,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故说“师挚之始”。乱:乐曲结尾的一段,由多种乐器合奏。这里指演奏到结尾时所奏的《关雎》乐章。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圣人的智慧

西周的文明实际上是礼乐文明。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诗、礼、乐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三位一体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学习《诗经》来激励志气同时增加言语的艺术性,学习礼仪作为行为规范的立足点,然后依靠音乐来实现人格的升华和陶冶。从师挚开始演唱,再到《关雎》结尾,丰富而优美,孔子听完赞不绝口。

原文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 [1] ,不易得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 [2] ,吾不知之矣。”

【注释】

[1]谷:谷子,小米。古代官吏的俸禄有小米计算。这里“谷”代指做官及其俸禄。[2]侗:年幼无知。愿:谨慎,老实。悾悾:诚恳。这里指表面装出诚恳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三年,并不存在做官的念头,是不易找到的。”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逐什么,生怕追赶不上那样,(赶上了)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圣人的智慧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多年的学习不是为了找份报酬高的工作,真是不容易啊。而学习本身呢,就像追赶什么一样,追到了它,又怕失去。就像逆水里行舟,不进则退。真是很困难的。孔子说,有些人我是不知道他们怎么会这样的: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诚恳却不守信用。其实,孔子不是不明白,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这类人的厌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孔子认为多年的读书不为了糊口真是不容易的。我们现在的选择就会多一些,有的为了兴趣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来为了研究学问,只是兴之所至,提高自己的修养,用《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话说叫“破破俗”。如果在全民中都倡导读书,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一定会大有提高的。孔子还指出了为学的不易,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时常都得努力。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1]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 。”

【注释】

[1]危邦,乱邦:是指有以下犯上,或有战乱危亡的国家。[2]谋:参与,考虑。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圣人的智慧

孔子生逢春秋乱世,看到了太多的臣弑君、子弑父的乱邦危国之事。作为一个道德上有洁癖的君子,在这个乱世中从政不得不有所选择。乱邦危国自然是不能去的,因为不仅不能对该国有所改良,反而会有生命之虞。当然,如果政治清明了,一定要出来做事,这是君子的职责所在。在孔子看来,君子从政与否关键取决于政治大环境的好坏。等级和秩序是孔子一贯重视的。因此,他认为:君子从政,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时机。就像在乱邦和危国很难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样,你的事业也要选择好环境和时机。固然在动乱时期也出现了陈景润这样的人才,但还是太少了。今天,我们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和时机来调整我们的事业。比尔·盖茨根据电脑发展的趋势,适时地开发了“视窗”系列的软件,迅速占领了世界的电脑市场。在学术研究上,陈寅恪曾经提出了“预流”的观点,就是要把握住当前学术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只有这样,你的研究才能居于前列。否则,就是不入流。现今我们有幸生在太平之时,与孔子之世相差何止万千。朋友,抓住机遇吧,努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原文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 。”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2] !”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3] 。”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4] 。禹,吾无间然矣!”

【注释】

[1]巍巍:这里指形容舜、禹的崇高伟大。与:参与,占有的意思。这里指舜、禹不谋求私利。[2]则:效法,取法。荡荡:广大无边,博大。焕:光辉,光明。文章:典章制度。[3]有臣五人:指舜的五位贤臣:禹、稷、契、皋陶、伯益。乱臣十人:乱,这里是治理的意思。十人,是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闵夭、散宜生、南官适、和南宫适的夫人邑姜。唐:尧的国号。虞:舜的国号。三分天下有其二:指殷纣统治下有九州,而有六州归顺周文王。[4]间:本义指空隙。这里指动词,是挑剔、批评的意思。菲:菲薄、不丰厚。致:尽力,努力做。黻冕: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官职在大夫以上人戴的礼帽,叫冕。卑:简陋,矮小。洫:田间的水沟,起抗旱防涝的作用。

译文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却不为自己谋求私利。”

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侍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官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圣人的智慧

这四章是孔子对古代圣人的评价。孔子称赞了尧能以天地的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又为后世留下了可效法的典章制度,真是伟大啊!舜、禹以天下为己任,不谋私利。禹自己吃住得很简单,却能虔诚地祭祀鬼神,努力地为百姓工作,孔子对他真是没有一点意见了。古代圣王的成功,在于他们善用贤人。舜有贤臣五人,周武王有贤臣十人。孔子表彰古代的圣王,其一是树立一个可供当代为政者学习的典范,其二也是对当下昏君乱臣的批评。

借古讽今是孔子说此番话的深重意味。尧、舜、禹都是古代的贤王,孔子对他们的表彰着眼于当下。我们现在也需要宣传和弘扬古代圣贤的精神。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这些伟大人物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的一部分。学习古代优秀人物不应成为一句空话,而是该实实在在去努力做的。 0Q1F+4ZhGJpxz+oxsAZ0+QHY/XlIF5wjdkp7nHXWxxxBefGQE2HtnBhVUdf2ee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