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版序

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等同志编的《语言学教程》(英文)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外语教育界对语言学这一学科的重视。几位编者广泛取材,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工作可谓扎扎实实。近年来,国内外语同行已出过结合不同语种的语言学入门教程五六种。本书出版不算早,但范围扩大了,信息增加了;再过两三年,还会有针对师范专业和科技专业的同类教材编印出来;与此同时,我国外语院系所开语言学课程除普通语言学之外,还有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音系学、句法学、语用学、文体学等课程。这一切又标志着语言诸学科在中国外语界的兴起。在50年代,曾引进语言史、词汇学、理论语法、风格论等课程,但比起现在所开设的语言学课程,前者多半是表层语言现象的概括,属于语文学的范围,后者更着重语言理论的阐发,属于现代语言学的范围。看到这一改革,我们不妨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又标志着中国外语教育的一个方面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但是,现代化的目标不能停止在引进上。这一点,国内外语教材的改革颇有点像国内工业生产的改革:都忙于引进,说不上自创。不过外语界引进的是理论,而工业界引进的是成套设备,是硬件。况且,外语界具有读懂外国理论的外语条件和验证理论的教学环境,因此应该是有利的。

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从“引进”走到“自创”,其条件是:

1. 引进的理论,能用汉语说得清、讲得懂;能用汉语的例证加以测验。

2. 凡有可能,不妨采用现场工作法。我国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测试学研究者已做出榜样,值得学习。

3. 凡在汉语诸范畴中验证外国某一理论,其有解释力者肯定之,其解释力太强或不具解释力者指出之,其主观臆测者直言之,不以权威而护短,不以宗师而慑服。

4. 尊重我所不懂或不明白价值所在的理论,不以有用无用、正统邪说为取与舍的标准。对理论有矢志不渝的精神,理解深,教得熟,力求贯通,比较,自创。

5. 汉语研究者中的前辈已经做出的自创,外语系出身的研究者应该认真读,读懂,直至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

写以上,为了自勉,也与国内同行共勉。


王宗炎 许国璋

1987年10月 CfGb2ds29A1MTqC9ZlmWe7ZQ0neYOxuxQ1bBwtWDGOSSdS5XTuB8fJl7K2Uvh0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