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 杨勉
摘 要: 非洲是世界上传媒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近年来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但受众文化水平较低和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导致媒体类型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和居民生活水平偏低制约了传媒接收工具的普及程度。西方媒体利用媒体话语权垄断,影响非洲国家的内部局势的现象仍很严重。非洲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方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信息富者和信息贫者之间的差距,不仅是软实力的差距,也是硬实力的差距。参与到信息与科技社会当中去是帮助非洲实现赶超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为新媒体发展带来赶超新契机。非洲国家传媒正在走上联合自强之路,在中国的鼎力支持下,已经获得政治独立的非洲人民终将克服一切困难,在实现经济独立的同时,完成大众传播事业的独立与媒体现代化。
关键词: 非洲传媒 话语权 新媒体 大众传播事业 信息社会
由于历史、经济与文化的原因,非洲一直属于世界上传媒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发展非常不平衡。在2011年的北非-中东动乱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一方面,话语权被西方媒体掌控,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又成为引发动乱的重要媒介。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大陆,独立后非洲又多次陷入战乱。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落后,收入水平较低,文盲率较高,使得非洲的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占世界1/8的非洲,收音机数量只占世界总数的6.5%,电视机台数只占世界的2.7%。收音机千人拥有数最高的是只有八万人口的岛国塞舌尔(560台),最低的是布基纳法索(34台);电视机千人拥有数最高的是加蓬(251台),最低的是乍得(1.4台)。 [7]
在互联网使用方面,非洲远落后于其他大洲。除南极洲外,非洲是互联网最不普及、最不发达的大洲。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数据,非洲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3,互联网用户与总人口比例仅为9.6%,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1%。目前,亚洲21.9%,美国55%,俄罗斯46%,欧洲更高达65%。 [8] 非洲互联网普及率只有5.4%,离全球平均水平21.9%相去甚远。据2001年初的统计数字,非洲个人计算机用户比例为1∶70,因特网用户比例为1∶80。 [9] 据谷歌公司驻肯尼亚办事处的乔艾·穆切鲁介绍,在全球互联网用户中,非洲用户仅占4%,“互联网在非洲,还不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0] ;即使在南亚、拉美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上网者中至少有一半左右是在家中上网,而在非洲,这还仅仅是少数人的奢侈:绝大多数非洲上网者在网吧上网,网络条件和网速则更是惨不忍睹。本土通讯公司实力薄弱,为数不多的网民和网吧经营者不得不求助于外资开设的小代理办事处,使用他们所提供的按时或包月窄带服务计划,这些服务的链接性能参差不齐,通常不是很稳定,甚至很不稳定。 [11]
平面媒体方面,据统计,20世纪末,非洲有报纸200余家,总发行量1000多万份。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在非洲出现得并不算晚,当初是由殖民者创办的,但至今发行量仍不是很大。非洲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北非和南非。北非阿拉伯国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撒哈拉以南黑非洲地区,报纸种类较多,埃及为典型代表;撒哈拉以南黑非洲地区报业发达的代表是南非共和国;西非地区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
非洲人均识字率世界最低。在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塞内加尔,识字的人比例5%~30%不等;喀麦隆、莱索托、塞舌尔群岛和毛里求斯估计能达到60%~70%;撒哈拉地区各国,这一数字接近于25%~30%。 [12] 即将独立的南苏丹,文盲率高达85%,这影响了非洲纸媒的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非洲广大民众了解信息主要依靠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由于广播非常适应非洲大陆教育普及率不高、以口头文化为主的特点,因此在各种传播媒介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无线电广播是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工具。独立以后,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电台,以后又建立了电视台。一些国家还建有自己的通讯社。
在非洲,传媒的发展,仅次于广播的就要属电视了。非洲的首家电视台出现虽然很早,但那是为住在非洲的白人殖民者服务的。宗主国的广电公司将电视引进非洲,播放西方的节目。1954年,摩洛哥开办了电视台,这是独立非洲国家最早自主开办的电视台。其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家也先后开办了自己的电视台。非洲大多数国家现在已经有了电视发射台,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14]
非洲传媒工具普及率低且分布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先进基础设施不足造成的价格和技术瓶颈。目前,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海底光缆总数已达到500 多条,而非洲仅有10 条。 [15] 技术的落后导致广播电视发展的落后。数字化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备手段,实现数字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良好的技术,而许多非洲国家资金不足。另外,非洲许多地区缺乏电源,也影响了接收工具的普及。
非洲国家的手机和互联网服务价格也是世界最高的。如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互联网接入费用高达每月近50 美元,为该地区人均收入的70%。 [16] 高价使用费影响了宽带网的入户率。据谷歌尼日利亚办事处的奥德罗介绍说,在尼日利亚,1兆宽带网月费高达3000-6000美元,且只有拉各斯、伊巴丹、阿布贾等个别大城市的个别区才可以接通;在马里,使用WiMAX网络接通“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服务,月费高达28万西非法郎(1欧元=655.957西非法郎),相比之下,英国约为每个月20 美元。 [17] 而尼日利亚年人均GDP仅1188美元,马里一个中级白领的月薪不过6万~8万西非法郎。如此高昂的费用是非洲普通人所难以负担的,即使在非洲经营的许多外国公司,也不得不采取变通方法(如租用网吧附近的房子并从网吧拉线,或相邻商户公用一个WiMAX线路),才能勉强进入“冲浪时代”。 [18] 另外,电视数字化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低收入家庭无法承担机顶盒费用, [19] 这会影响数字转换工程的推进。
在非洲,北非国家手机用户占总人口数的2/3,而非洲国家整体手机使用率占总人口数的1/3。 [20] 据统计,在一些非洲国家,手机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突尼斯为84%,阿尔及利亚为88%,南非则达到92%,但相比而言,埃塞俄比亚仅有1%,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的普及率也只有8%和13%。 [21]
非洲仍然是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最少的地区。目前,非洲互联网的普及率只有5.4%,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21.9%。 [22] 非洲互联网用户一半以上位于尼日利亚、南非共和国及北非各国,其他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只有3%的上网人口。据南非信息产业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说,整个非洲地区到2011年的宽带连接总数预计由300万个增加到700万个。但是,与拥有约7000万个宽带连接的欧洲相比,非洲依然远远落后。由于缺少与互联网的连接线路以及普遍存在的垄断经营问题,只有不到1%的非洲人可以享受到宽带服务。 [23] 而在美国和西欧,这一比例分别是22%和30%。绝大多数非洲网民都只能使用拨号或卫星上网。
非洲的网络覆盖条件差。别说宽带,就算窄带,也不是非洲边远地区所能消受得起的——非洲许多国家的电话普及率不到20%。 [24] 即使在大城市,仍有许多电话线拉不到的地方,载波电话是主要通讯工具,而上网就不得不依赖卫星拨号,宽带网络这种信息世界的“高速公路”,暂时只能通往大城市的重点地区。即便这样,“冲浪”者也不时受到停电的骚扰。 [2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国际传播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使得非洲传媒形势呈现出新的前景。
以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改善为基础,非洲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厄立特里亚于2001年11月最后一个联入因特网之后,非洲所有国家都已上网。
一些国家拥有较大的、条件较好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提供宽带或窄带业务,如肯尼亚的KDN、南非的Vodacom、马里的Afribone、毛里塔尼亚的Chinguitel等。2000年,第一个非洲门户网站afrik.com成立,向全世界传播“非洲的声音”。尽管这个“非洲门户网站”其实总部设在巴黎,但它的“非洲媒体总汇”特色,却为各非洲国家报纸提供了一个舆论出口。此后成立的syfia.com,和后来居上的英法双语门户网站、总部设在贝宁科托努的allafrica.com,成为非洲和全球搜集非洲本土传媒信息的理想平台。一些由国家或大公司主办的国别门户网(如科特迪瓦的abidjan.net、多哥的letogolais.com、马里的afribone.com等),以及一些非洲大报的网站(可在courrierinternational.com超级链接上找到),为需要者提供了更专业的选择空间。 [26]
如今,不少非洲文化遗产建立了官方网站,如尼日尔河W转弯国家公园、肯尼亚国家公园、贝宁阿波美古城等,为推广旅游资源和文化、环境保护,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2007年,瑞士一家机构发起“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马里古都廷巴克图入围最后一轮决选,结果功亏一篑。马里的fribone.com网站总结认为,是互联网的力量让廷巴克图走到最后一关,也是互联网力量的薄弱,让本来绝对有资格的廷巴克图倒在最后一关门口。 [27]
利用电脑网络这一流动性信息传播技术,非洲各国的广播电台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听众收听到它们的节目。埃及广播电台的主要节目——综合节目(General Program)的在线网络广播已经推出,并提供全天24小时的服务。尼罗河国际电视台的每日6小时的法语和英语及30分钟的希伯来语节目也实现了在线播出。尼日利亚对外广播电台“尼日利亚之声”,在2001年底增加了两个短波频率,将英语广播的时间每天增加到18个小时后,2002年春也开始实时网上音频广播。
非洲大陆已建成了各大卫星广播电视频道。埃及发射了西亚-非洲地区的最大广播卫星——“尼罗河号”,载有80个频道。2000 年,埃及开始通过“非洲之星”广播卫星和尼罗河卫星等发射广播节目,能覆盖全世界。 [28] 肯尼亚的“首都调频台”通过世界空间卫星公司的数字卫星向东非、中非和南非发射广播信号。这些频道集电视、电脑网络与可流动性图像服务于一身。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原来每千人的电话线拥有量还不到一条,打一个电话难上加难。而目前,非洲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发展最快的大陆。据统计,截至2008 年第三季度,非洲的移动通信普及率从2003 年的6.5%激增到37%,手机用户由3500万增至3.5 亿户,增长率达550%。南非、塞舌尔和加蓬等国居民手机使用率几乎达到100%。 [29] 埃及的手机普及率接近欧洲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已有70%建立了移动通信电话网。 [30] 由于非洲的特殊洲情,移动通信已成为非洲实现电信普遍服务的主要手段。目前,在非洲的电话用户中,约有80%是移动电话用户。 [31]
据全球电信与媒体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 & Media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非洲大陆手机用户数量已达5.06亿,占全球手机用户总量的10%。报告说,受移动通信市场开发潜力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以及非洲受众对移动通信新服务的高需求量推动,非洲目前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2010年,非洲新增手机用户较2009年同期提高了18%。
根据统计,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拥有非洲大陆最多手机用户数量,占非洲手机用户总量的16%。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埃及和南非。报告同时预测,未来5年,非洲手机用户增幅最为明显的国家将集中在中东非地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厄立特里亚、马达加斯加有望在2015年实现手机用户超过100%的增长。报告指出,如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非洲国家到2015年,手机上网用户将达2.65亿,将占全球手机上网用户的逾三分之一。与此同时,非洲大陆手机金融服务用户则将有望在2014年达到3.6亿。报告建议,未来,随着非洲移动通信市场逐步成熟,手机销售及服务运营商可逐步向移动宽带和手机金融领域拓展市场空间。但报告也同时指出,尽管移动通信的改革浪潮近年来正横扫非洲,但非洲国家农村地区手机服务的覆盖率还不到10%,如何缩小城乡手机用户数量的差距将是非洲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985年,非洲移动通信网络首次于突尼斯开设,2010年也正值非洲手机服务开通25周年。 [32]
今后,随着新铺设的海底光缆与非洲互联网实现对接,将会有更多的非洲国家逐步摆脱依赖卫星高价上网的局面,非洲的宽带业务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安永全球电信中心非洲地区负责人朱利亚·莱曼波斯分析说:“随着价格合理的互联网宽带服务的展开,非洲电信业将迈入新的发展时代。” [33]
非洲各国逐步认识到,面对全球化的巨大挑战,走自强联合道路,加快非洲一体化进程,成为振兴非洲、摆脱落后,发展大众传媒业的重大选择。在自强联合的宗旨下,非洲传媒的国际组织不断发展。
2002年8月20日,包括乌干达、南非、坦桑尼亚、布隆迪、苏丹、马拉维和莫桑比克在内的7个非洲国家和马来西亚宣布成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新闻通讯社,以防范国际新闻媒体中有关非洲问题的谣传。新成立的通讯社被称为“斯玛特国际新闻广播网(SNNI)”。 [34]
1962年 9月建立的非洲国家广播电视组织联盟(Union of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Organizations of Africa)是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国营广播电视机构的联合组织,总部设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联盟的宗旨是维护非洲地区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各项利益,促进非洲广播电视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加强会员国之间的互助、合作与交流。该联盟鼓励会员国之间通过卫星和视频磁带互相交换本土节目,努力争取降低卫星节目的关税率,以推动新闻以及其他节目的交换。 [35] 秘书处在达喀尔(塞内加尔),节目交换中心在内罗毕(肯尼亚),技术中心在巴马科(马里),非洲农村广播调查中心在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 [36]
非洲区域卫星通信组织是一个重点发展非洲地区电信服务业的国际组织。它的使命是设计、运营和维护非洲区域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太空领域,并且为非洲的一体化进程提供服务。它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使用适当的技术,为非洲的农村地区提供大规模的、负担得起的通信基础设施;
(2)改善或发展每个国家内的区域间通信;
(3)在所有的非洲国家之间无一例外地建立直接联系;
(4)为每个成员国提供用于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的设备,使非洲国家之间能够交换无线电节目和电视节目;
(5)支持和非洲以外国家的国际电信联系;
(6)提供多种服务,如声音广播、数据资料、多媒体服务、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电视会议等。 [37]
除了非洲国家广播电视组织联盟和非洲区域卫星通信组织之外,在传媒领域的非洲国家联合创办的国家组织还有非洲电信联盟、泛非通讯社等。
非洲要脱掉“信息穷国”这顶帽子,需要外力相助。过去几十年来,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过程中,非洲是受益最少的大陆,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他国家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技术、资金、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合作。广播电视技术及其产品也在合作的范围内,硬件设施的必备是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前提。
上世纪90 年代末,中国的通信企业就开始走进非洲。迄今,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已同非洲30多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往来,并在一些国家跻身于主流设备供应商的行列。它们为非洲国家解决了网络难题,建设了先进的3G网络,培养了大批通信人才,捐赠了教育网络设备,成为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并为非洲缩小数字鸿沟作出了贡献。
自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简称“中广国际总公司”)积极落实论坛后续行动,加大开拓非洲市场的力度,促进中非经贸友好合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仅一年多时间,便在非洲实施了赞比亚七省市调频广播电台项目,马里3.26 体育场扩声系统和显示屏系统项目,刚果(布)广播电台设备更新和大修项目,多哥卡拉会议大厦项目,中非宾博中短波发射台,科特迪瓦剧场,多哥体育场和几内亚索福尼亚电台技术合作,广播技术一、二期培训班等20 多个项目,合同总额接近一亿元人民币。 [38]
目前,中国在30 多个非洲国家承建了50 多项广播、电视专业工程,完成了30 多项中短波发射中心,电视及调频发射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卫星接收系统,会议中心,剧场、体育场馆的扩声,同声传译,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和广播电视转播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等项目。与此同时,中国还为项目管理和运营培训技术人员,而且持续多年开展这项工作。 [39]
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媒介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几乎垄断了非洲传媒市场,造成了信息流动的明显不平衡和非洲传播格局的严重不合理。以报纸为例,北美和欧洲的报纸发行量占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的70%,而整个非洲却不到1%。西方电视节目在非洲呈单向流动的态势,而非洲的电视节目却不能向西方流通。在非洲各国自办的卫星电视节目当中,西方发达国家的节目多达60%~80%,几乎成了西方电视的转播站。
利用非洲媒体的这种弱势地位,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就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向非洲民众内部灌输西方理念和价值观;西方媒体报道的非洲国家信息主要是负面消息,如灾荒、政变、专制独裁、愚昧、落后等,而且报道多片面、带有偏见,甚至有损非洲有关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前不久,维基解密披露的非洲领导人的私人生活及财产状况,对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起到了激发不满情绪的作用。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平台,“阿拉伯之春”迅速成燎原之势。西方国家正是通过各种传媒手段,鼓动北非-中东动乱,力图使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按照西方的模式“进化”为“民主国家”。卡扎菲被西方媒体和舆论推上被告席。在这场国际传播的博弈中,处于弱势的非洲国家传媒难以抵挡西方国家的强势宣传,西方媒体的现场报道掌握着议题设置的主动权,西方价值观背景的判断和分析充斥了世界的媒体。
信息富者和信息贫者之间的差距,不仅是软实力的差距,也是硬实力的差距。贫穷的原因之一是不能获得和利用信息与技术。信息社会,信息拥有量和信息利用能力,成为决定国家发展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参与到信息与科技社会当中去是帮助非洲实现赶超的有效途径。目前,非洲的传媒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专业和技术人员缺乏、制作力量薄弱等方面的困难。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有超过8.5亿人被“排斥”在信息社会之外。这其中大部分人在非洲。非洲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方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40] 但无论如何,已经取得了政治独立的非洲人民终将克服一切困难,在实现经济独立的同时,实现大众传播事业的独立与现代化。
〔杨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