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些传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有麻疹、小儿麻痹症、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病都比较严重,一旦染上,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的还会威胁生命,或留下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负担。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预防接种的概念

人们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的目的,这样的人工免疫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也就是一般说的打预防针。目的在于预防控制和消灭各种传染性疾病,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对正常人体注射一定数量的疫苗或菌苗等抗原物质,使人体产生大量相应的免疫抗体,以抵抗该病菌的入侵和毒害。

一、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因为孩子出生后离开了母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随着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家长们都知道,半岁多以后的孩子最容易生病,特别容易得传染病。这是因为随着月龄增长,不论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宝宝体内的抗体都会逐渐减少,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弱。而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侵犯的机会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儿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孩子满半岁后容易发热、感冒、拉肚子等就是这个道理。

传染性疾病对宝宝健康影响很大。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特别是防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的发生,如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就是把能使人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为了避免传染病的侵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二、常见疫苗的简单介绍

我国现有的疫苗按照疫苗付费情况分为两类:

一类为国家支付疫苗费用、由家长支付疫苗接种费用的计划免疫类疫苗,包括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DPT)和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它们用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等疾病。计划免疫类疫苗的特点是使用历史悠久,疫苗效果好,一般是我国自行研制并生产的,疫苗价格便宜。

(1)卡介苗:可以增强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能力。一般出生后24小时内初种(出生后2~3天至2个月之内)。2个月以上的小儿初种之前需先做OT试验,阴性才能接种,接种后于7岁、12岁复查OT试验,如果阴性需复种。接种卡介苗后一般无全身发热,局部反应轻。如有腋下淋巴结化脓,应及时去医院。

(2)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即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有效地口服糖丸疫苗可以大大地减少该病的发生。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均应服用,每隔1个月服1次,连续3次,4岁时加服1次。糖丸用冷开水送服,服后1小时内忌吃奶、喝开水。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少数小儿有低热、腹泻、皮疹,2~3日后消退,不需处理。

(3)百白破疫苗:俗称“三联针”,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主要措施。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初种,共接种3次,间隔1月,1岁半至2岁时段加强一次,7岁时再加强注射一次。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少数有低热、疲倦、烦躁或恶心、呕吐、腹泻等,2天左右恢复。

(4)麻疹疫苗:能有效地预防麻疹的发生。8个月婴儿初种,4岁时加强注射一次。接种前后1个月内忌用胎盘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接种后少数出皮疹,或于1周后发烧、流鼻涕,2~3日恢复。

(5)乙型脑炎(活)疫苗:可预防儿童乙型病毒性脑炎的发生。接种对象为1岁儿童初种,1.5至2岁加强一次,7岁再加强一次。过敏者不宜接种。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个别有低热。

(6)流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对象为6个月以上的儿童,首次接种于出生后6个月。需要注射2次,其间相隔3个月,3岁和6岁各加强一针。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个别有低热。

(7)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作为儿童主动免疫的一项措施。于出生后、生后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1次,以后根据抗体产生情况决定是否加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研制出新的疫苗。但由于卫生经费、人员紧张等原因,有些疫苗目前没有列入孩子的免疫计划,称为计划外免疫,相应的疫苗就称为计划外疫苗。计划外疫苗是由家长支付疫苗费用和接种费用的疫苗,包括风疹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MMR)、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等。这类疫苗的特点是疫苗效果好、副作用少,部分疫苗由国外进口,工艺优良,但使用历史较短,价格较贵。这些疫苗是否需要接种,要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孩子体质、疫苗作用及家庭经济状况权衡决定。

(1)甲肝疫苗:接种后短期内对甲型肝炎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清楚。并非每个孩子都需接种。

(2)腮腺炎疫苗: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集体生活的儿童比较易感,没有患过腮腺炎的孩子应该接种。

(3)风疹疫苗: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但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往往临床症状轻,预后好,不会引起大的并发症,仍可以上幼儿园或学校。因此,幼儿一般不需要注射风疹疫苗。

(4)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是将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配制而成的混合疫苗,注射1针可预防3种传染病。该疫苗可以增加机体免疫种类,减少孩子注射次数,但价格较贵,可根据经济状况决定是否注射。

(5)水痘疫苗:水痘属于良性传染病。免疫功能健全的孩子即使患了水痘,多无严重不良影响,故国家未将此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如果孩子体质好,不是经常生病,不一定要接种水痘疫苗。

(6)流感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政府普及使用预防流感的新疫苗。但是流感病毒种类很多,而且每年都在发生变异,虽然配制的疫苗不断随之改变,但是跟不上病毒的变化速度。所以,身体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要接种。但对于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或糖尿病等的孩子,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且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所以应该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7)肺炎菌苗:该菌苗是由肺炎球菌制成的,接种后机体会产生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不易患肺炎球菌性肺炎。由于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可引起肺炎,所以注射一种病菌的疫苗,往往效果甚微。两岁以上的孩子,如患有肾病综合征、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等,应考虑接种肺炎菌苗。

三、儿童预防接种要点

(一)儿童预防接种的时间选择

在婴幼儿时期很多传染病易感,需要注射多种“疫苗”,还要进行加强注射,到底什么时候打防疫针最合适呢?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检验,制订出了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预防接种的“计划免疫程序”。目前我国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肝疫苗,另外还常注射流脑菌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

(1)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自从1921年应用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无数经验证明,卡介苗接种后可降低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如接种质量高,一次接种的保护力可达10~15年。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如果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接种。2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接种前要做结核菌素试验,检查一下是否感染过结核,如试验阳性即可接种卡介苗。在3岁、7岁及12岁时,如结核试验阴性,应进行复种。

(2)服小儿麻痹糖丸可预防婴儿瘫,即医学上的“脊髓灰质炎”。现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价混合疫苗,出生后满2月初服,以后每隔1月服两次,连服两次,4岁加强1次。服丸时应用温开水化开或吞服,切不能用热水服用,以免将糖丸中的活病毒烫死而失去作用。

(3)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由于6个月以内婴儿有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所以6个月内婴儿一般不会得麻疹。如6个月以内注射麻疹疫苗,反而会中和婴儿体内的抗体,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时,到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4)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每次间隔4~6周,孩子1.5岁至2岁时再复种1次。

(5)注射流脑疫苗。目前所用的是精制A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体菌苗,接种后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生。一般1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注射1次可保护2年。

(6)注射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点预防对象是6个月至10岁的小儿,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1月进行,免疫期为1年,2岁、6岁、10岁时各复种1次。

(7)注射甲、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已纳入免疫接种程序,0、1、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甲肝疫苗已在某些地区开始接种,能有效地防止甲肝的发生及流行。如能根据小儿年龄、季节适时给孩子打防疫针,即可有效地防止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在传染病流行时,能有效地防止孩子患病,起到保护孩子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

(二)接种的准备

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孩子打预防针时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带孩子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前,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尤其是精神状况。接种疫苗前应保证休息,避免空腹接种。其次,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因为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伤口不能沾水,所以最好事先给孩子洗个澡。再者,孩子患发热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患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均不能接种。患腹泻时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病好后两周再补吃。属过敏体质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应向接种医生说明,接种后要留下来观察,并做好抢救准备。

接种完毕,一定要留在医院观察20分钟,以防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因为注射完流感疫苗后,少数孩子会出现低热、头痛、乏力等症状,个别的还会伴有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情况是正常的,只要注意让孩子适当休息、多饮开水、避免着凉、注意营养,1~2天后反应就会自然消失。当局部反应较重时,可用干净毛巾做热敷,每天4~5次,每次10~15分钟;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点药。如果接种后出现的局部反应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退,就应尽快去医院诊治,否则很可能危及生命。

(三)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

1.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儿童打疫苗后暂时出现这些症状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2.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异常反应和上述一般反应同时或先后发生,但只是个别人或少数人发生,发生的多少与疫苗种类和接种者体质有密切关系。异常反应则包括以下三种:

(1)过敏性皮疹。于注射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多见为荨麻疹、皮疹大小不等、呈淡红或深色皮疹。

(2)过敏性紫癜。注射后2~5天内出现皮疹或出血点,大小不一,伴有关节发热、肿、痛,有时出现消化道过敏症状。

(3)过敏性休克。十分罕见,一般注射后几分钟即出现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体征。

接种疫苗后还可能偶合其他疾病。一种情况是,被接种者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另一种可能是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但临床症状不明显,接种以后,症状表现明显或加重;还有些慢性病人在接种后发生症状加重或急性发作的情况。这一些情况统称为偶合或诱发。偶合及诱发其他疾病是一种巧合,有些人把这种情况与接种反应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

(四)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后2至3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等。

(五)预防接种后的护理

预防接种后的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射疫苗后的3天内最好不要给儿童洗澡,若要洗澡要避免注射部位被污染,以防止继发感染。

(2)儿童注射疫苗后,要避免做剧烈活动或使身体过于疲劳,让其适当休息,且要注意身体保暖,防止着凉引起发烧、感冒或其他一些病症。

(3)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可用凉开水溶解成糊服下或直接吞服,但服后一小时内应避免过热饮食或喝热水,以保证减毒活疫苗发挥最佳药效。

(4)接种卡介苗后2至3周,局部可逐渐出现红肿、脓疱或溃疡,3周后结痂,形成小疤痕。如果反应较重,形成脓肿,则应速去医院处理,但禁忌切开排脓,否则切口不易愈合。

(5)注射疫苗后,个别孩子在24小时内体温会有所升高,可给孩子多喝些开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与降温,切莫随意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若有高热或其他异常反应,则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六)儿童计划免疫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只要接种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内疫苗就足够了,其他疫苗没必要接种”。

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为宝宝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单;或者选择更新升级的疫苗替代计划免疫内疫苗,因为新一代技术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误区二:“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

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为85%~95%。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误区三:“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

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接种疫苗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忌症,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

误区四:“接种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没有必要”。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护。早预防、早受益,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导游等高危群体应当接种。

误区五:“没有必要自己花钱打疫苗”。

以甲型肝炎为例,据测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费用约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约需5个月,要花销3000元,共需1.5万元。与其相比,接种一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很少的钱。疫苗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疾病对健康的损害。

(七)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按免疫程序打预防针

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以多年的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百白破、小儿麻痹糖丸等,必须注射3次才能完成基础免疫。乙肝疫苗完成3次注射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1岁内完成了几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后,在小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会逐渐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在小儿1.5~2岁期间需要进行加强接种,有些疫苗要等到小儿4岁以后才需要加强接种。1.5~2岁期间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接种的方法与基础免疫相同,4岁加强一剂脊灰糖丸,以后到6岁时再接种一次百白破类毒素混合疫苗。另一种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初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时接种的,间隔一年的时间,则需进行加强接种一次,该疫苗在小儿6岁时还应再加强接种第二次。

2.以下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每种预防制剂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预防接种的。在有以下情况时均不易进行预防接种:

一般来说,如果儿童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因为这些孩子此时抵抗力较弱,随时有可能发病;此外发热的病人或患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活动性结核病、化脓性皮肤病的小儿;有哮喘、湿疹、癫痫或惊厥史、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也不宜进行接种;还有些正在患感冒的小儿即使没有发热,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也最好等感冒好了以后再去接种;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3.预防接种时间表

(1)基础免疫:

1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2针;

2个月小儿麻痹疫苗初服;

3个月小儿麻痹疫苗复服、百白破第1针;

4个月小儿麻痹疫苗复服、百白破第2针;

5个月百白破第3针;

6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3针,流脑多糖体疫苗第一针(到六月龄后12月份接种);

8个月麻疹疫苗初种;

1岁乙脑疫苗基础免疫两针,间隔7~10天(到1岁后5月份接种);

(2)加强免疫:

1岁半百白破加强1针,麻疹疫苗复种,小儿麻痹疫苗加服,流脑多糖体疫苗第2针(到一岁半后12月份接种);

2岁乙脑疫苗加强1针(到2岁后5月份接种);

3岁乙脑疫苗加强1针(到3岁后5月份接种);

4岁小儿麻痹疫苗加强1次;

6~7岁百白破加强1针,麻疹疫苗复种,乙脑疫苗加强,卡介苗复种。

(3)常用的疫苗:

目前主要使用的有10种疫苗,可预防12种传染病。

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良好,按期接种,可预防麻疹。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一种口服疫苗制剂,接种安全,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制剂:是由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卡介苗:可用于预防结核病。

乙脑疫苗: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脑菌苗:专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用。

乙肝疫苗:目前使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这种新一代乙肝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乙肝血源疫苗已停止使用。

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疫苗:用于预防风疹。 tIyaNWPMBnk3jomk9kJQJbIG0goLA8KgmqsgMUqhMHkFbZhyNwfCf2RDUk6fOT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