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儿童的常见病

一、感冒

感冒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

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儿童患感冒后的症状

普通的感冒,开始时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之后是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一般症状较轻,4~5天即可痊愈。当患流感时,则会突发高热,可持续4~5天,与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相比,全身症状更为严重。夏季的感冒多会伴有皮疹。据医学观察,一个孩子在一年内往往会反复发生感冒,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更容易感冒。

为什么儿童易患感冒

孩子容易患感冒,第一与他们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孩子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

第二,与家长喂养方式不当也有关系。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那些因缺少母乳而采取人工喂养的孩子,以及过于娇惯、偏食、厌食的孩子,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铁、缺钙或维生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孩子机体的抵抗能力。

第三,与周围环境有关。环境不良、空气混浊,对呼吸道危害甚大,是诱发感冒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给孩子穿衣过多或过少,结果不是出汗就是受凉,很容易诱发感冒。

第四,感冒还与缺乏室外锻炼有关。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或重视不够,不少孩子缺乏户外活动。如我国北方及寒冷季节时间较长的地区,孩子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很少有机会在户外活动;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将孩子成天关在空调房间内。这些孩子一旦受点凉,就无法适应,极易发生感冒。

感冒的家庭护理

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感冒家庭护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以致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宁”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感冒后如有食欲缺乏,可给孩子容易消化且喜欢吃的食物。当有咽痛时,可给孩子容易下咽的布丁和酸乳酪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小儿感冒时要注意合理用药

感冒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但是千万不可随便使用药物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病毒后,绝大部分感染会自动痊愈。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也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作用。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1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感冒发热别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

2.抗生素不要随便用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潘生丁)。药物可酌情选用,要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只有发生这些状况时方可考虑合用抗生素: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3.西药用药5项注意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感冒发烧的几种常备中成药

当小儿出现流鼻涕、体温稍热、咽喉不适、食欲减退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次服一丸,每日三次。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次服一丸,每日两次。

小儿体热、咽红、声音沙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服用紫血散;如大便干结用牛黄清热散一次,均有一定益处。

有些孩子平时感冒,不烧但咳嗽者,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暂服,在咳嗽初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以上儿科常用呼吸道中成药,可作为家庭常备药,但须强调,这些药不可长期服用,更不可乱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长期反复服用,可能适得其反,易伤及小儿脾胃。特别应指出的是,当小儿服用以上药后,病情得不到缓解,并有加重的趋势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感冒

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病毒侵入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平素要加强锻炼,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耐寒能力;不要穿得过多,小儿日常活动量较大,衣着过厚,易汗出,一旦受凉易引起感冒。

同时,要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不偏食、挑食,多吃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气候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增减衣服,在冬春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里,尽量不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发病机会。

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等人流密集处,感冒高发季节戴口罩,减少传染流感的机会。若家里人患感冒,应避免接触。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感冒,均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流行季节,体质较弱的孩子须尽早预防,如:每天饮板蓝根冲剂、接种流感疫苗或饮用食疗方等。

定时开窗通风,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口、鼻。室内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醋10毫升,加水40毫升,加热熏蒸两小时。

二、小儿肺炎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

儿童肺炎,常常是由于感冒、气管炎等疾病没有及时治疗而向肺部蔓延成为肺炎。孩子患肺炎后多数表现有发热、咳嗽、喘等症状。严重的肺炎可由于呼吸困难而造成严重缺氧,出现心跳加快、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嗜睡等症状,甚至出现高热抽搐、吐咖啡色物体、腹胀,这就非常危险了。新生儿反应能力很差,患肺炎时症状不典型,可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因此大人往往容易忽视新生儿肺炎,从而导致发生不良后果。其实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症状的,患肺炎的新生儿常有口吐白色泡沫、不吃奶、哭声低、面色发灰、口唇周围青紫、皮肤灰白、四肢发凉、烦躁不安、呼吸浅表急促或不规则,还可以见到鼻翼煽动或鼻孔扩大等症状,家长如发现新生儿有上述症状,应特别警惕。

一般来说,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严重威胁小儿健康。但在症状表现时与小儿感冒很相似,所以发生小儿肺炎时许多家长往往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父母应该学会如何鉴别小儿感冒与小儿肺炎,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对症下药,如果是肺炎的话更应该及时得到医治。下面介绍一下两种疾病的不同(见表1-1):

表1-1 小儿肺炎与小儿感冒的区别

肺炎的家庭护理及预防

肺炎有轻有重,儿童得了轻度肺炎不一定要住院治疗,可以在家里吃药打针。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明显,精神不好,则应住院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家庭护理对疾病的治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患儿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呢?

第一,要注意休息。宝宝得肺炎以后一定要卧床休息,还要保持室内的安静,空气的流通。冬季因为空气比较干燥,室内又有暖气可能会加重宝宝的病情,最好在室内装有加湿器,以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利于痰液的排出。

第二,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宝宝在患病期间的饮食一定要合理的搭配,一定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在发热期间要以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为主;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鼓励孩子多喝水,尤其是在发热期间,以补足因高热而丢失的水分,同时也可以使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第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及鼻痂,鼓励孩子咳出痰液,保持孩子呼吸道畅通。如果鼻腔阻塞或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痰液,会影响空气的吸入,加重缺氧。

第四,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应遵医嘱按时吃药或输液治疗,不可以随意减药或加大剂量,更不能给儿童吃成人止咳祛痰药,避免病情反复发作或出现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宝宝在有痰的时期,最好不要给宝宝吃止咳药,要以化痰为主。

第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平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识别病情的轻重,如果宝宝在治疗中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严重症状,妈妈们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注意事项:

肺炎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很迅速,必须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严重情况,尽早送医院。

(1)高热持续不退,体温持续在39℃以上,或者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体温持续在38.5℃以上;新生儿肺炎往往症状不典型,而病情变化又相当快,需要格外注意。

(2)在家服药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现病儿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喘憋出汗、口周青紫、脉搏明显加快,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切勿延误了心脏功能受损害的治疗时机。重症肺炎,可因并发症而危及病儿生命,必须住院治疗。

(3)肺炎痊愈后,也不要掉以轻心,特别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否则易反复感染。

防止小儿肺炎的重点在于平时注意加强锻炼,及时治疗感冒和支气管炎。另外,还要给孩子必需和足够的营养,并合理地添加辅食。平时孩子要去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室内空气要新鲜、流通。在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天气变化时要为孩子适时增减衣服。再就是要积极预防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病症。还要注意给孩子按程序进行计划免疫,因为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使小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肺炎,所以不要忽视计划免疫。

三、小儿腹痛

腹痛是小儿的常见症状,会说话的小儿会向妈咪说“肚子痛”,而有些小婴儿却表现为突然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过一会儿哭声会停止,照玩不误。这经常让妈咪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有时一天发生好几次,有时会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否需要看医生?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痛。腹痛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家长们懂一些卫生科普知识,审证求因及时处理孩子的腹痛,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1.肠痉挛,是孩子肚子疼最常见的原因。肠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适。如果这时孩子没有一定的压痛点,能吃能喝,精神挺好,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2.肠炎主要以脐周为中心,整个下腹部疼痛,伴有呕吐、腹泻,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没有固定的压痛点。肠炎一般是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

3.阑尾炎主要是右下腹部疼痛。2、3岁的孩子肚子疼,并没有明显的肚子胀,伴有呕吐、全腹都有压痛、不让摸、发烧38℃以上,容易造成穿孔,成为腹膜炎,所以要特别注意。

4.急性胰腺炎,5岁以上的孩子发病率相对较多。原因大多是暴饮暴食而且大多是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胰腺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治愈,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导致休克、呕吐、精神状态不好、脸色发灰,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总的来说,不管哪一种肚子疼,家长都不要随便给孩子服止痛药,应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

爱心叮咛:

(1)小儿出现腹痛,家人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不要慌慌张张跑医院。首先,检查一下小儿的肚子有没有问题。可以让小儿躺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上,并使其双腿屈曲,放松腹部,然后用右手从下到上轻轻地触摸,反复几次。如果触及某个部位小儿哭闹或疼痛明显时,就可以确定疼痛的部位。如果用以上方法进行处理可以使疼痛减轻,多半是肠管痉挛性腹痛所引起,如着凉,食积,蛔虫等,继续在家观察并进行热敷或按摩。

(2)如果小儿腹痛的部位较固定,并疼痛难忍、屈膝缩腹、面色苍白、出汗,或同时呕吐频繁、大便有血,或在右上腹肋缘下摸到腊肠样肿块,说明病情复杂,可能有肠梗阻、肠套叠或腹部急性炎症存在,延误治疗会危及生命。因此,妈咪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不能乱吃止疼药。孩子肚子疼时,有些家长往往给孩子吃止疼片,这样做很不妥,因为有些引起肚子疼的诱因在止疼后会被掩盖,造成严重后果。如阑尾炎造成的肚子疼如不及时诊治,造成穿孔会危及生命。

(4)不能乱吃驱虫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肚子疼是肚里有虫,只要吃点驱虫药就行了。专家提醒家长,因为驱虫药不能乱吃,一年在秋冬交替时吃一次即可,因为驱虫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另外,给孩子驱虫,最好在孩子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

(5)家长不要太紧张。家长的过度关心和痛苦会向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病情很严重。这会让孩子精神紧张,肚子也会疼个不停。例如,有一个孩子肚子疼,在当地的医院住了半个月,反而越治肚子越疼。普通的肚子疼,为什么这样难治?答案就在孩子家长身上。原来家长的表情比生病孩子的表情还痛苦。

四、发烧

发烧是儿童非常多见的一种病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烧。

(一)发烧的症状

发烧最明显的症状是发热。如果宝宝出现下列迹象,你就应该给他量体温。

(1)脸颊呈红色或者脸色发红;

(2)小便量小或呈暗黄色;

(3)饮食不正常;

(4)呕吐;

(5)腹泻或便秘。

儿童正常体温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造成幼儿发烧的原因非常多,通常是受到了病毒或细菌的感染。体温的高低,不完全和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另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如玫瑰疹也有可能引起发烧症状,而在进行预防接种的时候,也有些小朋友会出现轻微的发烧症状。发烧本身是显示机体正在和病菌病毒作抗争的一个信号,也是许多疾病的表现症状。一般来说,孩子发烧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炎等)、耳朵感染、尿道和胃肠感染或是其他多种病毒性感染引起的。

为什么幼儿容易发烧

幼儿容易发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发布还不成熟,再加上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差,受到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常会有发烧的情形出现。

父母在儿童发烧时,千万不要过分紧张。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儿童发烧时只要精神及活动力尚佳,其实并不需要立即送医,家长只需随时帮孩子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即可。之后再找儿科医师检查,针对引起发烧,咳嗽、鼻水、腹泻或呕吐的原因来治疗。

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

(1)高热的孩子最好卧床休息,这样可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肌肉活动和热量的产生。

若孩子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孩子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

(2)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也可选用盐开水。

(3)发热的孩子一方面消耗大,另一方面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又差,因此给他们提供的食物要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并以流质、半流质为主,提倡少吃多餐。牛奶、米汤、绿豆汤、鲜果汁、藕粉、杏仁粉、稀饭、炖蛋、面片等都是适合发烧宝宝的食物。

(4)居室空气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温降低一些,这样有助于体热经传导辐射散热,有利于降温。

(5)可以做额部冷敷或用30%~40%的酒精擦浴,也可洗温水澡,洗澡的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2℃。畏寒、寒战时不宜采用这些物理降温方法。

(6)高热时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可口服退热药,但要注意,每次只服用一种退热药,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几种退热药,以免药物过量,出汗太多,导致小儿虚脱。也不要频繁服用同一种退热药,一般两次服药间隔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热退时常伴有大量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或换下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上面说的是家长可以自行处理的小儿发热,但是有些情况是必须送医院的。

(1)发烧超过38.5℃,或发烧已超过2~3天,在采取了通常的降温措施以后,还没有好转,又出现了其他症状如咳嗽、喘等。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呼吸困难,或者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两个月以下的幼儿。

五、儿童咳嗽

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因此一听到孩子发出阵阵咳嗽,父母就担心——莫非宝宝又病了?引起咳嗽有正常和非正常两种原因,父母一定要辨明究竟,正确对待。

正常情况下,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机理,通过咳嗽能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如果清晨孩子起床时轻微地咳嗽,这是他在清理前一天晚上积存在呼吸道内的黏液,父母完全不必担心。3岁以下的幼儿咳嗽反射较差,可能咳嗽时间较长,如果家长急着给孩子服药止咳,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就会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孩子窒息。只有由感冒、支气管炎、咽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咳嗽,才需要有针对性地吃药护理。

引起咳嗽的原因众多,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肺炎,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急性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吼。

另外,孩子接触花粉等异物就咳嗽,极可能是哮喘。咳嗽时呼吸短促、微弱,多半是细支气管炎。进食后出现气喘及持续、沙哑的咳嗽,可能是反流性食道炎。若孩子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也会突然猛烈咳嗽,此时应尽力让孩子咳出异物,或向医生求助。

儿童咳嗽的家庭护理

一般来说,新生儿会因为受空气刺激而打喷嚏,呼吸也会因为软骨尚未发育完全而有杂音,但幼儿咳嗽并不常见,可能是肺部有了问题。若孩子未满3个月却有咳嗽的情形时,请带您的孩子就医。

如果小儿只是偶尔咳嗽几声,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若还有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发烧不退超过4天的症状时,则可能不仅仅是止咳的问题,应尽速就医,请医生据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性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

幼童可能会因为玩耍或饮食不慎而导致食物或异物哽在呼吸道。这不仅会引起猛咳更可能引起严重的肺部疾病(例如吸入性肺炎)。若您怀疑孩子可能吸入异物哽在呼吸道时,请立即带您的孩子就医。

对于一般的非正常咳嗽有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喉部黏膜炎病导致充血刺激末梢神经感受器的咳嗽,除了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外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让孩子多喝开水(尤其当孩子有发烧症状时),牛奶则建议不要喝,因为它会使痰变得更浓稠,不易咳出。父母也可以帮孩子拍痰以帮助痰液排出。

(2)保持空气温度,温度和洁净度十分重要。室温最好保持20℃~26℃左右,定时通风,室内湿度50%~70%,利于痰液稀释而咳出;上呼吸道感染时小儿的鼻腔黏膜已发炎,如再吸入干燥空气将会使鼻腔更为不适,还会加重咳嗽。

(3)如果小儿是因异味空气而引起咳嗽,房间里不要有人吸烟,也不要有其他异味气体,如厨房油烟等,这些都会加重咳嗽。房间里做卫生时不要让灰尘飞扬起来,可用湿抹布轻轻擦拭家具,以免引发咳嗽。

(4)为了避免小儿晚上睡眠时咳嗽,让其取侧卧位,最好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枕头垫得稍高一些,以免呼吸道分泌物返流到气管引起咳嗽,影响睡眠,这样也可使小儿感到舒服些,缓解呼吸困难。

(5)当小儿咳嗽很厉害以致气喘不过来时,抱起来轻轻拍几下背部,或让小儿抬起上身坐起来,这样会使小儿感到舒适一些,减轻咳嗽症状。

(6)小儿咳嗽得很厉害时不宜玩耍得太疲劳,不然会加重咳嗽。而且,注意给小儿身体保暖,尤其是脚心和头顶部不要受凉。但是也不要让小儿身体过热,衣服被汗水浸湿后更容易引起咳嗽。

(7)必要时马上带去看医生。当小儿咳嗽继续加重,总是不见减轻,特别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颜色不好时,应该马上带去看医生,以免耽搁治疗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常识”治疗小儿咳嗽,可是家长却常常陷入误区,这不仅不利于治疗,有时还适得其反,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小儿咳嗽的治疗误区

(1)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镇咳药治疗。咳嗽是小儿多发的症状,而70%~80%的小儿咳嗽都会伴有痰液,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性措施,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3岁以下的小孩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父母这时给予较强的止咳药,会导致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从而造成气管堵塞。

(2)认为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

(3)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4)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小儿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5)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他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找病因进行治疗。

日常保健

秋冬天气寒冷,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休息。睡觉时应用枕头撑起孩子的后背和头部,以防咽喉黏液滞留喉咙内。

其次,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刺激孩子的呼吸器官。如果孩子生病,最好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咽喉分泌物的产生,更容易引起咳嗽。平时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给孩子吃酸、辣、冷等刺激性食物。咳嗽时产生的急速气流会带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造成缺水,所以秋冬季节还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六、儿童便秘

正常小儿的大便习惯有个体差异。大多数小儿常为每天1~2次或2天一次大便,有些小儿3~4天才大便一次,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有时还引致肛裂出血,这种情况称为小儿便秘。

儿童便秘常常被家长们认为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视,其实,便秘对孩子健康的危害很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引起肛裂。正常排便时肛门不会受损伤,但如果肛门及肛管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则会造成肛门撕裂损伤而出血。

第二,影响智力发展。便秘可影响儿童的记忆力,同时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影响。因为便秘时食物长期滞留于肠道,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毒素,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转到各个器官和大脑,从而阻碍脑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影响智力的发挥。

第三,可引发遗尿。临床资料表明,便秘可导致直肠膨胀压迫膀胱壁,使其容量减少,同时又刺激膀胱壁,从而缩短尿液在膀胱中的滞留时间,增加排尿次数,引起儿童遗尿。

第四,便秘有碍面部美容。长期便秘,大便中的毒素作用于机体,可影响面部皮肤的新陈代谢,造成患儿面色无光,皮肤粗糙,易长疖疮。

儿童便秘的原因

便秘的原因很多,有疾病引起的便秘,如严重的佝偻病、营养不良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腹肌张力减低,肠蠕动减弱以及脑、脊髓神经系统和先天性的疾病等均会便秘。另外,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不定时或排便的环境和条件改变都会引起便秘。上学的儿童容易因学习压力、生活紧张等情绪因素出现便秘。此外,一些儿童患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巨结肠或者婴儿期腹泻导致肛门出现脓肿、肛管炎、肛裂等后天疾病,也会使孩子因为肛门不适而人为抑制排便,从而出现便秘现象。

但最常见的还是由于饮食因素引起。一是食物不足,经过消化后余渣少,因而大便形成也少,不能刺激直肠壁引起便意。二是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儿童膳食纤维摄取不足,或者食物中蛋白质较多而饮水又较少,大便干燥不易排出。三是由于肠道功能不正常,小儿缺乏排便训练,不能有效地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出或促使神经系统产生排便反射,造成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成又干又硬的粪团或粪块,形成便秘。

儿童便秘的防治

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肠胃功能弱,需要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耐心的治疗才能根除儿童便秘。

1.食用双歧因子(凡是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物质,都可称为双歧因子)

双歧杆菌是最主要的有益菌,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它是肠道的守护神,与肠黏膜细胞结合形成微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生长,抵御外来病原菌入侵,增强人体免疫力。

儿童便秘后会造成益生菌缺水而无法繁殖。食用双歧因子后,双歧因子不但能为益生菌提供食物,还能保持肠道水分,促进肠道蠕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1)食用利于排便的粥水、糖水。

(2)鼓励多吃新鲜蔬菜(菠菜、芹菜、油菜、空心菜、白菜)、水果(香蕉、梨)、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如普通面粉、玉米、大麦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些菜汁、蜂蜜水、菜粥。

(3)冰淇淋、奶酪,精米、胡萝卜等不要进食过量,因这些食物可以加重出现的小孩便秘。

(4)注意每天给小孩补充足量的水。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建议:

(1)便秘的药疗和食疗固然重要,但除去病因必不可少。必须做到生活有规律、不挑食、少吃寒冷饮食才能根治便秘。

(2)父母需根据上面提到的方法结合儿童的实际状况,不断的、耐心地加以调整。

(3)明白儿童便秘不可能一下根除,这个过程有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半年。只有儿童肠道功能慢慢健全后,便秘才能彻底根除。

(4)婴儿的胃肠道神经调节不健全,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物通便,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腹泻等。

七、儿童腹泻

婴幼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为特点的小儿常见病。尤其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夏、秋季节多见。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腹泻?

(1)根据排便次数。正常宝宝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即会比正常情况下排便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

(2)根据大便性状。大便性状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宝宝同时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大便次数多,消化不好,含水量较多,都称之为腹泻。但婴儿腹泻有的是病,可有的却不是病。目前婴幼儿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可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后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感染导致。

1.生理性腹泻

有些宝宝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会在喂奶后24小时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块或少量黏液。除腹泻外,宝宝无其他异常情况,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体重按正常速率增加,无脱水表现,大便化验无异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泻可能是对新食物不适应,一般出现在奶粉的转换或者饮食不当等。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只要你悉心照顾,加之宝宝对转奶或饮食的逐渐适应,宝宝的便便就会好转的。

2.消化不良性腹泻

在婴幼儿期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由于喂养不当,不是吃得太多,便是吃得太少;气候突然变化,天气太热,突然受凉;频繁调换新的食品等,均可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黏液。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和饮水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3.感染性腹泻

由于细菌、病毒或霉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称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痢疾。其又简称菌痢,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为发病很急,肠道的病变还未形成,病儿不但没有腹泻,有时还可便秘。这种发病和脑膜炎、败血症很难区别。我们称它为中毒型菌痢。1岁以内的婴儿患菌痢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无热或低热,每天排3~5次水样大便,易误诊为消化不良。

(2)病毒引起的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季,又称为“秋季腹泻”,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毒引起的腹泻起病较急,开始多为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表现为发烧,体温可达39~40℃,发病当天就有腹泻。大便像米汤或蛋花汤一样,有少量黏液。由于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样冲出来,因此病儿很快就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小儿有严重口渴感和哭闹不安等现象。

(3)霉菌引起的腹泻。毒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黄色稀薄或绿色,多泡沫,不粘液,呈豆渣样,平时体弱、营养不良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小儿容易发生。

4.儿童腹泻的家庭护理

小儿一旦发生腹泻,要掌握治疗腹泻的四大原则:调整饮食、继续进食、预防脱水和合理用药。

(1)调整饮食、继续进食。很多家长认为小儿腹泻,饿几顿就好了,这是不正确的观点。因为小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而腹泻时排出量增加,此时如果再给患儿禁食,会导致其营养不足,使其体内代谢紊乱,腹泻加重或使病情迁延不愈。腹泻患儿仍有消化能力,应该继续喂食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其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补充疾病的消耗,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喂养,若病儿不是母乳喂养的可用病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6个月以上病儿可继续吃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鸡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细、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泻时变化食物品种或给不易消化食物。

(2)预防脱水。护理腹泻病儿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以随时喂水、米汤、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腹泻、呕吐所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现各医院和药店均可提供此药。服用方法是将一小袋口服补液盐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中,在一天内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丢失多少,补充多少”为原则。

一旦小儿腹泻严重,出现口渴、尿少、哭无眼泪、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可以用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对严重脱水的患儿应该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5.合理用药

(1)不滥用止泻药。有些家长看到宝宝腹泻不止,要求医生把腹泻止住或自己到药店买止泻药给宝宝服用,结果不但患儿的腹泻无好转,还可能加重其病情。其实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因此,治疗小儿腹泻时家长不应急于止泻,尤其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易蒙停等。

(2)不滥用抗生素。对非感染性因素如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不要服用抗生素。盲目服用抗生素会导致患儿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要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致病菌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如果你的宝宝还不到3个月,一旦发生拉肚子就要立刻去看医生。一旦发现患儿口唇干燥、眼窝和囟门下陷、皮肤失去弹性(也就是在肚皮上捏起皮褶后放下,很长时间不恢复原状)、面色发灰、尿少,说明有脱水发生,应当尽快找医生了。

腹泻儿童忌食的四类食物:

第一,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香辛辣味食物、各种冷饮等。

第二,忌食易发酵或胀气的食物,如蔗糖、牛奶、豆制品、凉拌菜、山芋等。

第三,忌食促进肠蠕动及滑肠的食物,如香蕉、山药等有滑肠作用,粗纤维多的芹菜、韭菜等蔬菜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第四,忌食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如鸡蛋、动物油、油煎食品、奶油制品等。

6.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1)最好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小儿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母亲注意乳头的清洁,给宝宝喂奶前应用干净毛巾仔细擦洗乳头。

(2)添加辅食不可过急。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孩子都应该添加辅食,才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为防止添加辅食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必须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适应一段时间,如果孩子食欲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再考虑添加第二种。如果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增加,性状异常,即应暂缓添加,等大便正常后,再从较小量开始。添加辅食不能急躁,孩子患病期间或天气炎热时容易腹泻,应推迟添加辅食。

(3)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病从口入,是指致病微生物往往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引起感染。夏季是病原菌滋生的季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对于预防夏季小儿腹泻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尽量放弃奶瓶,而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别是橡胶奶头,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导致小儿腹泻。如果一定要用奶瓶需严格消毒,配奶前应先用肥皂流动水将双手洗净,不能给孩子喝生水,及吃过多的冷饮,瓜果要洗净。喂剩的奶液最好丢弃,以免变质。

饮食规律方面,1岁以前的宝宝每天可以吃5餐,早、午、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水果。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可以吃4顿,早、午、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一次点心或水果。喂食过多、过少、不规律,都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而出现腹泻。不能暴饮暴食,夏季不能无节制地喝饮料和吃冷食。同时,家长应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宝宝腹部着凉。

八、儿童哮喘

哮喘,医学上称之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疾病。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在小儿中患病的概率为0.5%~2%。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是大多数患者开始发病年龄在5岁之前,小儿患者中3岁以前病的占50%。儿科患病率以1~6岁较高,于学龄期后逐渐下降,初发年龄3岁以内者占84.8%。

哮喘是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变态变化,又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大多数哮喘都属于这一类型。自然数外源性引起的哮喘,主要是由于机体接触某种抗原物质,如尘埃,螨,花粉,病毒,细菌,霉素等产生的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吸附在气管表面,当再次接触这种物质,机体所产生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便会引起气管痉挛,哮喘发作。此外还有少数属于内源性哮喘,是由于机体副交感神经兴奋或交感神经与受体兴奋下引起的哮喘。

哮喘的主要症状

1.先兆性症状

哮喘的先兆性症状为:发作前,常会出现喷嚏、鼻塞、流涕、鼻痒、咽痒、眼痒和流泪、咳嗽、胸闷等不适表现。

2.发作期症状

当接触某些变化原或遇气候改变,或因劳累、情绪等其他诱发因素,可无先兆症状而突然发作,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家人能够听到患儿在呼气时发出的高音调哨笛声。症状常历时几分钟或几小时自行缓解,或经治疗而缓解。但症状反复发作,且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一部分患儿只有咳嗽并无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咳嗽久治不愈。

3.身体表现

医生查体时,可以见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并出现三凹征、桶状胸,听诊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严重时呼吸音减低,有奇脉,甚至心率变缓。

4.伴随表现

哮喘发作时还可能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皮疹等表现。

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除一些理化因素外,小儿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中主要是病毒性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因素包括如下:

(1)过敏原。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②吸入物。通常自呼吸道吸入,国内应用皮肤试验显示,引起哮喘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尘、霉菌、多价花粉(蒿属豚草)、羽毛等。③食物。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食物过敏以婴儿期为常见,4~5岁以后逐渐减少。

(2)非特异性刺激物质:如灰尘、烟(包括香烟及蚊香)、气味(工业刺激性气体烹调时油气味及油漆味)等。这些物质均为非抗原性物质。

(3)气候:儿童患者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如气温突然变冷或气压降低,常可激发哮喘发作。因此,一般春秋两季儿童发病明显增加。

(4)精神因素:儿童哮喘中精神因素引起哮喘发作虽不如成人明显,但哮喘儿童也常受情绪影响,如大哭大笑或激怒恐惧后可引起哮喘发作。有学者证明在情绪激动或其他心理活动障碍时,常伴有迷走神经兴奋。

(5)遗传因素:哮喘具有遗传性,患儿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如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的患病率较一般群体为高。

(6)运动:国外报道约90%哮喘患儿,运动常可激发哮喘,又称运动性哮喘多。见于较大儿童,剧烈持续(5~10分钟以上)的奔跑以后最易诱发哮喘。

(7)药物:药物引起的哮喘也较常见。

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长期治疗,过去大多数病人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想起治疗,而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哮喘的现代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即奉行国际哮喘会议确定的以抗炎作为治疗哮喘的首要原则。通过缓解期的治疗,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长久的御病能力,彻底消除气道内的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用预防类药物治疗,开始时情况改善得很慢,通常要服用几个星期后,药物才能发挥最佳效用,预防类药物发挥作用虽慢,但对预防哮喘发作十分有效,必须坚持定时用药,这样才可延长哮喘的缓解期。

儿童哮喘的护理、预防

哮喘病反复发作,有时危及生命,但是,有这样病儿的家长也不必太着急,因为目前的医疗保健措施对哮喘是可以预防的。哮喘的预防除了与儿童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哮喘的发作程度和频率有关,其中除了医生的积极治疗外,家庭的正确护理和保健也很重要。

首先应寻找过敏原,可以去医院做皮肤过敏试验,过敏原较多,如花粉,酒精,汽油,螨,尘埃等。有的小儿是对一种物质过敏,也有的对几种物质过敏,众多的研究证明,不是所有哮喘病人都能找到过敏原,也不是所有变态反应性患者均发生哮喘,如果能找到过敏原,少接触或不接触这种物质,就能减少哮喘的发作。

减少环境致敏因素。每天要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家中最好不要养猫、狗及小鸟等小宠物,不要在室内种养会致敏的花草。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另外,在感冒流行季节预防流感引发哮喘。

其次,注重饮食调整。对哮喘儿童总的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营养平衡。可多吃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少吃过甜、过咸、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尤其是对辛辣、煎炸,肥腻之品要忌食,尽量不吃含添加剂、调味品太多的食品。

加强体质锻炼。婴幼儿可做被动体操,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自己做操,散步或慢跑,这样可以锻炼肺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还能促进食欲,有助保持精神愉快,加快身体的恢复。要注意孩子的冷暖,特别是季节变换与寒冷时,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再有,家中要经常备一些药物,如止喘药:氨茶碱,优喘平或气雾剂喘安宁等,急性发作时可随时使用。

九、小儿龋齿

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小儿容易发生龋齿,特别是乳牙龋齿发病更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儿口腔不洁,婴幼儿不会漱口,不会刷牙,年长儿虽会漱口,会刷牙,但大部分孩子漱口、刷牙不认真,不能坚持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所以在齿缝间和沟裂中存留食物残渣。另外,小儿喜欢吃零食,特别喜欢吃糖,甚至有的孩子嘴里含着糖睡觉。我们知道,口腔里有很多细菌,特别是乳酸杆菌,能使糖和食物残渣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这种酸能破坏牙齿结构,发生龋齿。另一方面,小儿营养状况不好,如小儿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和各种慢性病,特别是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小儿,由于牙齿缺乏钙质,牙齿结构疏松,更容易被乳酸侵蚀形成龋齿。

龋齿有哪些表现

龋齿初期,患儿没有什么感觉,也不会引起家长注意,仅在牙面沟窝或齿缝间有褐色、黑色斑或小窝。当龋蚀进一步发展,侵蚀了牙本质,患儿吃进冷、热、酸、甜食物就会感到疼痛。由于乳牙髓腔较大,牙外层的硬组织(包括牙釉质和牙本质)较薄,龋蚀容易穿通髓腔,发生牙髓炎,进一步还可发生颌骨骨髓炎。龋齿如成为慢性病灶,可以诱发许多疾病,因此对于儿童发生的龋齿要及时进行治疗。

怎样防治龋齿

(1)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特别是睡前刷牙更加重要。小儿3岁即可练习刷牙,选择好适合年龄特点的牙刷和牙膏,要竖刷不要横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

(2)教育孩子少吃零食,少吃糖果,睡前绝对禁止吃东西。

(3)由于牙列不齐可以致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从而发生龋坏。所以,防止牙列不齐的出现有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如替牙期应该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以免影响恒牙萌出或歪斜)及多生牙,并矫正错位牙、修复缺失牙等。

(4)按时添加辅食,练习咀嚼能力。常规服用维生素D和钙制剂,预防佝偻病。已患佝偻病的孩子要看儿科医生,积极进行治疗。

(5)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因为小儿龋齿容易并发严重疾病,不要等换恒牙。要求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

十、儿童眼睛疾病

视觉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儿童常见的眼部病症有斜视及弱视、远视、近视等。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的眼病对儿童视力发育危害极大,这一阶段眼部的发育,对该儿童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的眼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将造成眼睛的终生残疾。由于幼年儿童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因此,许多的眼病要靠家长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如果发现以下情况,提示你的孩子可能有眼病:

(1)畏光,指孩子的眼睛不愿睁开,喜欢在阴暗处。这个症状最常见于“红眼病”、麻疹、水痘、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初期。

(2)红眼,眼睛的白眼球及眼皮发红,并伴有黄白色分泌物。这一症状最常见于麻疹初期和流行性感冒,风疹、红眼病和猩红热在发病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红眼现象。

(3)流泪。眼睛自然流出泪水,时多时少,这常见于各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等,都会因并发炎症,阻塞泪管而出现流泪。鼻炎、鼻窦炎也可出现流泪不止。

(4)频繁眨眼。孩子频繁眨眼,应考虑有异物入眼的可能;沙眼、眼睑结石、角膜轻微炎症,亦会产生这种现象;频繁眨眼并牵动面部肌肉,同时还伴有精神不集中,应从小儿多动症方面考虑。

(5)睑垂。如果孩子眼下垂,就要考虑是否患有重症肌无力,应及时到医院诊断。

(6)无神。如果孩子的眼神黯淡,应考虑其体质虚弱,多伴有消化不良、贫血、肝炎和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假性近视也可出现眼神无力的现象。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任何一种异常表现,请一定不要犹豫,立即带他去医院检查吧!

儿童眼睛的保健

1.眼睛防晒

眼睛长时间地暴露在阳光下,会增加宝宝以后患白内障的几率。夏天,在阳光强烈的中午前后外出游玩、散步或骑车,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也一定要让宝宝戴上宽沿太阳帽,保护眼睛免受太阳直射。

2.避免外伤

如果孩子常在含氯的泳池中玩耍,妈妈应当为他准备一个密封性良好的泳镜。记住,别让孩子潜水。除非在严密的监护下,千万别让宝宝玩带尖头、棒子的玩具,别让孩子拿着小棍或铅笔奔跑玩耍,在行驶的车里更不能玩以上玩具。在家具的尖锐棱角上加装圆滑的衬垫,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正好和孩子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的桌子。

3.不在昏暗的光线下活动

在光线阴暗的地方读书或玩耍,会损害眼睛。光线不足还会造成宝宝视力疲劳,所以应当让宝宝尽量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游戏和阅读。

4.控制宝宝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如果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会引起视疲劳,影响孩子的视力。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好(至少每过半小时,让宝宝休息片刻);看电视时,保证室内足够的光线,以减少屏幕耀眼的光亮对眼睛的刺激;保持合适的距离,孩子的眼睛应当距电视3.5米左右;孩子眼睛与电视屏幕在同一水平面上,既不俯视,也不要仰视。

5.避免接触过敏物质

过敏时节,有的宝宝爱流眼泪,这很可能是过敏引起的。眼睛过敏的宝宝外出时,需要戴上包绕的护目镜或泳镜,以避免接触花粉或其他引起过敏的物质。

6.用眼卫生

孩子的读写姿势不正确,易产生视疲劳,长此以往,会引起近视,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此外,还要注意控制孩子读书写字的时间,不要长时间读书写字,以免造成视疲劳。

7.营养均衡

孩子要注意营养均衡,主食、副食、蔬菜水果样样全,不挑食偏食。营养对眼睛非常重要。

(1)食用含钙食品,如虾皮、海带、黄豆、蛋黄等。

(2)钙的吸收离不开维生素D,如鱼肝油、奶油等。

(3)含铬较多食品,如粗面粉、植物油、葡萄糖等。

(4)含维生素A食品,如动物肝脏、黄油、蛋黄、牛奶;还有黄绿菜,如菠菜、油菜、南瓜、胡萝卜;红黄水果,如杏、柿子、红心菜。

8.有不适及时检查眼睛

及时检查眼睛能尽早发现宝宝眼睛的问题,平时即使没问题,妈妈也应当每隔半年请专业的眼科医生为宝宝检查眼睛和视力。正常宝宝出生时和生后6个月将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孩子3岁,以及宝宝入学前(6岁左右),要再次进行视力检查。 sapMWRTia7dMfx5S8z5k6jwyiQYZz8cAl1oZWMNXnIgxN8NvKJjapk80LR9Sz7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