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统月子和现代月子

坐月子也要与时俱进

坐月子的很多讲究产生于生活和居住条件不太好的时期,那时没有密封的玻璃窗,一般都是窗户纸,漏风是必然的,室内也基本没有保暖和降温设备,洗浴都是在浴盆中盆浴。由于肉类匮乏,平日饮食偏素,难有荤腥,加上妇女地位低,普遍营养状况较差,体质偏虚弱,产后也只有鸡蛋可以补充营养。了解了这些状况,也就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些老传统了。

所以说,不是老传统不对,而是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对老传统做一些更正,遵循其防风、保暖、滋补、休养的原则,但在具体做法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西方人为什么不坐月子?

不少西方人不坐月子,她们产后马上外出逛街、用冰袋止血、吃冰淇淋,相对我国传统来说,都是犯了大忌,为什么她们却没事呢?这一方面有人种耐寒性和体质的差异,另一方面,从小养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不同。西方人平日多以肉食、冷食、冰水为主,身体已经适应,而东方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与西方完全不同。最后,还应提醒的是,西方女性没有我国这样的孕产保养传统,其不孕症、月经疾病、乳腺疾病及其他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因此她们的生活习惯并不值得提倡和学习。

坐月子老传统的新对策

坐月子是我国妇女的“专利”,有太多的“讲究”,到底是优良传统,还是愚昧过时?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改变?让我们一条一条列出来分析。

老传统

卧床1个月,不能下地走动

新对策

产褥期内要多卧床休息是对的,床铺一直要铺着,想睡就睡,或者与婴儿同步休息,但也不能一直躺在床上。其实,产妇越早下床活动越好,分娩24小时后应及时下床,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疾病。首先,孕妇怀孕时血液黏稠度比平常高,很多人容易产生血栓,如果不活动,血栓会积存在血管里,不利于健康。再次,下床活动可以帮助妈妈的子宫复原,对促进乳汁分泌、避免肥胖、增进食欲、预防便秘也非常有益。

下地活动时应注意:不可过久站立,少做蹲姿,避免手提重物,不要从事体力劳动,以免出现子宫脱垂等问题。下地活动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是在室内活动。

老传统

一个月不能出门

新对策

产后1个月内产妇体质比较虚弱,外出容易受风寒,但也并非不能出门。天气比较好、温度适宜的时候完全可以外出散步、晒太阳,这样对增强体质、改善食欲、促进钙质吸收都有好处。适度外出活动还能缓解不良情绪,对调节心情有很大帮助。

但应注意,外出时应保暖防风,不论是何季节,都应戴上帽子保护头部,关节处应有衣物遮盖,最好不露足。不宜去人多嘈杂的地方,以免感染疾病。每次外出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不宜去离家太远的地方,不宜离开婴儿时间太长。

老传统

门窗紧闭,不能吹风

新对策

产后防风是一个基本原则,但也不可矫枉过正。门窗紧闭太久会导致空气不流通,使室内滋生病菌,空气质量堪忧,对母子健康都不利。正确方法是每天适当通风,只要保证没有过强的“对流风”即可,保证室内充足的日照也很重要。但通风也要注意防风保暖,注意:推窗、摇扇、当风而坐这样的事一定要避免。

老传统

不能洗头、洗澡

新对策

传统的坐月子观念认为月子里不能洗头和洗澡,这也是为了防止产妇着凉。但现在生活条件都改善了,浴室里可以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水温,洗头和洗澡都可以进行,这样也有利于保持个人卫生,行气活血,有利于产后恢复。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至少在分娩3天之后再洗澡,因为前几天产妇比较虚弱,伤口也未愈合。

只能洗淋浴,不可洗盆浴。浴室要温暖封闭,注意保暖措施,切勿着凉。洗浴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以免蒸汽太多,闷热出汗太多,导致虚脱。

洗完头发后用干毛巾包起来,身体要擦干,穿好衣服后再走出浴室。

老传统

刷牙会牙痛,日后掉牙早

新对策

民间有“生个孩子掉颗牙”的说法,一方面,坐月子期容易缺钙,而钙与牙齿牢固程度有关,缺钙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松动。另一方面,产后吃红糖等甜食较多,如果原本就有龋齿的人,此时很容易引发牙痛。但这些牙齿问题并不是由刷牙引起的,恰恰相反,刷牙有助于保护牙齿健康。所以,产后仍应保持早、晚刷牙的习惯。但要注意,必须用温水刷牙,避免冷热水的刺激。

老传统

下床早、不穿棉鞋会脚跟痛

新对策

如果房间里有扫地风,尤其是在一楼或平房居住会更为严重,脚部保暖不足,下地站立或行走时间长,寒风伤脚,就容易引起足跟痛、关节疼痛等问题,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房间的保暖可以保证,早下床是有很多好处的,只是要注意,可以下床活动,但不宜从事太繁重的家务,过早操劳容易引起全身肢体酸痛。也不宜长时间抱孩子走动,以免过于疲劳,影响身体恢复。下床时要注意足部保暖,穿上袜子、包脚后跟的鞋都是有必要的。

老传统

夏天也要穿棉衣

新对策

这是由于以前的居住条件不好以及体质偏弱造成的。当然,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的确应该注意保暖,但也应根据季节、居室情况、个人身体状况灵活掌握。室内温度在20~28℃最为适宜。如果是酷夏,最好穿长袖薄睡衣,穿棉衣实在没有必要,反而会让产妇出更多的汗,加重虚弱。但夏季不可贪凉的提醒也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夜间或有阴雨时,以及住在一楼或不向阳的房间时,应加强保暖。

老传统

用电扇、空调会腰腿痛

新对策

老传统的观点是不能让电扇或空调的凉风直接吹到产妇身上,这是符合产后避风原则的。天气太热时,可以在隔壁的房间开空调,然后打开门赚点儿凉快,但不要贪凉,自己摇扇或让电扇正对着自己吹降温。分娩后,产妇会大量出汗,身上的毛孔扩张,尤其要预防风邪侵袭,否则会引发产后风,比如周身及关节疼痛等问题。

老传统

不包头会头痛

新对策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印象,坐月子就是妇女头上包着头巾,半躺在床上喂孩子,头巾好像是坐月子的必备道具。这是由于产妇出汗很多,汗没有干时如果头部受风,很容易引发头痛,所以,头部保暖很受重视。

这个传统不能说不对,但如今的居室里一般保暖条件比较好,没有太多的寒风,产妇是否还要包头巾可以根据居室环境状况而定。如果室内温度较低,戴个薄薄的透气的软帽子或包上一层吸汗的头巾比较恰当,如果天气较热,再包着头,会加重出汗,让人闷热难受,甚至出现中暑现象,不如在身边放块干毛巾,随时擦去头部的汗水。

老传统

禁止用眼,不能看书、看电视

新对策

产后气血虚弱,血虚会引起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的现象,原本视力不佳的人常会感觉视力又下降了,但这些一般会在分娩1周后。随着气血的提升产妇的身体状态逐渐恢复正常,不会对日后的视力有太大影响。

在信息时代,人们已经习惯在书报、电视、网络、手机的世界里生活,如果突然把这些都中断,相当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产妇容易陷入孤独封闭中,会加重抑郁情绪,反而十分不利。所以,在气血逐渐恢复后,可以适当用眼,看看育儿书籍、写篇育儿微博、与网友交流一下心得都是应该鼓励的,只是要注意用眼时间不要太长,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中医理论认为,过度用眼是要耗肝血的,像以前那样整天坐在电脑、电视前对产后养血非常不利。

老传统

不能沾凉水

新对策

过去不论是刷碗还是洗衣服,哪里有热水呢?月子期里如果双手大量接触凉水洗衣、刷碗,不仅会使身体寒冷,寒湿入内,引起关节疼痛,而且过早操持家务也会影响身体复原,所以,这一条的目的是为避免产妇劳累和受寒。今天,月子里的产妇一般不需要做家务,洗衣交给了洗衣机,即便刷碗也有热水,洗浴的水温都可以自行调节,所以,不碰凉水也不影响日常的清洁卫生和家务。至于日常洗手接触的一点儿凉水,只要不是刺骨的凉,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必太刻意讲究。

老传统

月子期间不能探视

新对策

月子里的产妇和婴儿都处于比较娇弱的状态,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果探视的人太多、太杂,不仅会影响产妇和婴儿的休息,也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此外,月子里的产妇往往身心疲惫,再加上要随时哺乳,肯定是忙得焦头烂额,探视起来确实有不便之处。所以,这一条还是有道理的。亲友们不妨在满月的时候来探视,到时,母子都会精神饱满地欢迎你。如果实在不能等到满月,非要先睹为快,可以多和产妇的家人交谈,缩短看望产妇和婴儿的时间,尽量不要影响母子的休息。注意,不要让产妇接触患传染性疾病的人。

老传统

月子病要月子里治

新对策

这是说月子里得了病就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能拖延,出了月子就比较难治,如果留下了月子病的病根,以后再坐月子时治疗起来要相对容易些。但并不是说非月子期间就治不好月子病,因此没有必要人为地创造一次坐月子的机会来治疗月子病。非月子里治疗月子病,因筋骨腠理已经闭合,病邪已包于体内,治疗起来需多费一些时日,但只要找出病因,对证施治,完全治愈还是有把握的。

老传统

不能吃蔬菜和水果

新对策

有不少地区都有产后不吃蔬菜、水果的风俗,这是一种以偏赅全的观念。有些蔬果比较寒凉,确实应该少吃,但不能因此就把所有蔬果都排除在外,打乱了饮食营养的均衡。适当进食蔬菜、水果对产妇是有益的,大多数蔬菜只要经过适当的烹调,性味就不会太寒凉。且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促进营养吸收、调节人体代谢平衡、防止产后便秘等都大有好处,是产后不可或缺的食物种类。

老传统

不能吃冷饮和冷食

新对策

生冷食物会使产妇受寒,不利于身体恢复,尤其是冰水、冰块、冰激凌等,以及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和饮料。大多数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过于寒性的食物确实应该少吃,否则会影响脾胃功能,影响饮食滋补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可乐、碳酸饮料等含气饮料容易引起肠胃胀气,最好不要喝。但是一般的蔬菜、水果不应禁止,一些常温下的凉拌菜、牛奶、饮品也完全没有问题。

老传统

产后要吃老母鸡,不能吃公鸡

新对策

这个观点至今在中医界和营养学界仍争论不休,中医理论认为,老母鸡炖汤最能下奶和补身,营养学观点却认为母鸡的雌激素会影响催乳素分泌,而应该吃公鸡。但实际上,公鸡、母鸡在食疗功效上并无明显区别。鸡体内的激素对人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所以,不必为吃公鸡、母鸡纠结,公鸡、母鸡都可以吃。如果以吃肉为主,嫩鸡比较好;如果以喝汤为主,老鸡最佳。

老传统

产后多喝红糖水

新对策

红糖有活血、补血的作用,并能促进子宫收缩和复原,帮助排出恶露、活血化瘀、缓解腹痛。从产后第1天起就可以适当喝一些,但喝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恶露的血量增多,造成继续失血,进而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影响子宫复原。此外,大量喝红糖水会影响食欲,妨碍产妇吸收其他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均衡。因此,产妇食用红糖最好控制在产后10~12天之内,以后则应多吃营养丰富、种类多样的食物。

老传统

产后吃鸡蛋多多益善

新对策

很多地区,人们去看望产妇必送鸡蛋,有的产妇一天要吃五六个鸡蛋。这是由于过去生活条件有限,高蛋白食物欠缺,只有鸡蛋容易获得,所以它成了增加营养的首选。如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很丰富,没必要只盯着鸡蛋,每天1~2个鸡蛋对产妇来说就足够了,其他蛋白质可通过肉类、鱼虾、乳品、肉制品、豆制品等获得,品种丰富了,营养更全面,食欲也会更好。

老传统

产后必喝生化汤

新对策

有些地区有产后1周内服用生化汤的习惯。生化汤是一个古方,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姜和炙甘草组成。此方可养血、活血、补血、化瘀,有助于产后子宫复原,排除恶露,主要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子宫收缩痛、小产后胎盘残留、人工流产后出血不止等。但生化汤是中医处方药汤,用药量需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确定,产后不能盲目乱喝。现在,一般医院都会给产妇开具有助于收缩子宫的药物,所以,是否还需要服用生化汤一定要请医生指导。 QC0gxL3RdR6lhS4vswd59ywNlsQ5R9Kq1hjNeTcwZ1CAtOwoaWfFcMndiFJdgk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