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产后身体的变化

怀孕期间是所谓“一体二命”的特殊生理状态,孕妇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孕激素快速升高。由于胎儿不断长大,身体各器官、系统、组织的负担都明显增加。而分娩后,则要经历一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体内孕激素水平陡然下降,身体各器官、系统、组织刚刚经历了一次超常的应急考验,并且要马上适应没有胎儿的状态,慢慢恢复原状。在10个月内发生的改变要在1个月内恢复,可见,产后变化的剧烈程度要远远大于怀孕期。

贴心提示
产褥期和哺乳期

产褥期:产妇自胎儿娩出后到生殖器官恢复至正常的一段时间,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6周左右,此阶段称产褥期,坐月子一般就指这段时间。

哺乳期:从分娩后开始哺乳,直至婴儿断乳,称为哺乳期,一般需10~12个月。

子宫的复原

当胎儿和胎盘娩出后,子宫就会开始收缩变小,一般到产后6周左右,子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当子宫恢复后,腹部也会变得平坦,但有些产妇出了月子,肚子也不小,这多数是皮肤松弛和脂肪堆积造成的。子宫收缩时,可能会产生腹痛,通常在分娩二三天后,腹痛现象就会有所改善。如果在腹痛的同时,伴随有大量恶露,并有异味时,很可能是子宫发炎等疾病造成的,必须立刻告知医师。

产道的复原

在分娩过程中,阴道扩张撑开,会出现肿胀并有许多细小的伤口,分娩后1~2天,排尿时会感到刺痛,1周后会恢复。一般情况下,扩大了的阴道在产后第1天就能缩紧。分娩后,阴道壁肌肉松弛,张力减低。产后3周左右,阴道肌张力逐渐恢复,但不能完全达到孕前水平。

外阴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肿,2~3周内会自行消失。会阴部的轻度裂伤会在4~5天内愈合。小阴唇不再覆盖阴道口,所以阴道口裸露于外阴部,成为经产妇的特征。

当胎儿较大或分娩困难时,医生通常会将会阴部侧切,以便胎儿顺利娩出,然后再将会阴部切口缝合。分娩后1~2天内,伤口会感到痉挛疼痛,但会逐渐改善,3~5天拆线后疼痛会减轻很多。如果排便困难时过度用力,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乳汁的分泌

从分娩开始到产后两三天内,产妇的乳房会逐渐胀大,开始分泌乳汁,有时候还会摸到硬块,初产妇会明显感到疼痛。

母亲分泌乳汁的质与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母乳成分随产后不同时期而有所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它与婴儿的生长保持着一种神奇的关联和感应,完全是为了适合不同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产生的。母乳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能按需变化。

初乳

初乳一般指产后1~5天内的乳汁,质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微量元素锌、球蛋白、白细胞等免疫物质较多,还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牛磺酸等,对新生儿防病、抗感染十分重要,并可刺激小儿成熟肠道的发育,也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乳”做好了准备,且能防止过敏性物质的刺激。初乳分泌量较少,每次泌乳量仅为18~45毫升,每天250~300毫升。初乳量虽然少,但对正常婴儿来说,已经足够了,非常有营养价值。初乳是非常宝贵的,一定要给宝宝喝。

过渡乳

产后6~14天的乳汁是从“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乳,乳汁颜色由黄变白,量也增多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乳糖量逐渐增加,脂肪含量最高。过渡乳分泌量增多至平均每天500毫升。

成熟乳

产后15天至第9个月的乳汁叫成熟乳,其外观与成分都有所变化,乳汁呈淡乳白色、不黏的水样液体,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其成分随着婴儿的月龄而相应改变。乳汁分泌量会增加,每日泌乳量增至700~1000毫升。

晚乳

10个月后的乳汁叫晚乳,分泌量和营养成分都逐渐减少,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已经可以通过自主饮食来满足了,对母乳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所以,母乳喂养到10个月左右比较合适,在这之后,就可以考虑逐渐断奶了。

乳汁分泌的多少因人而异,如先天的乳腺发育状况不同,还受年龄、营养、睡眠、精神状态、物理刺激等的影响。如勤哺乳、适当按摩、营养充足、精神愉快的妈妈乳汁分泌就好,如果母亲有发烧或腹泻、精神上受打击、食欲不振等情况,乳汁的分泌就不好。

恶露的变化

在怀孕期间,胎盘附着于子宫内壁上,胎儿出生后,胎盘也随着娩出,但胎盘从子宫剥离后造成的创面,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愈合。因此在产褥期就会有一些血液排出,其中还混有坏死脱落的胎膜组织、孕期的子宫内膜、黏液和细菌等,这种经阴道排出的混合物就是恶露。这些恶露一般持续到分娩后4~6周,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和量都会发生变化。

血性恶露

产后第2~4天时,恶露量最多,颜色由鲜红色逐渐变成淡粉红色,几乎都是血液,有时会有血腥味,称为血性恶露。如果没有掺杂血块则是正常的,如果掺杂着血块,要立即请医生诊治。

褐色恶露或浆液性恶露

产后第5~9天时,伤口痊愈,出血量也少了,恶露颜色会由粉红色变成褐色,称为浆性恶露或褐色恶露,且其中白细胞增多。

白色恶露

产后第10天之后,由于红细胞消失,只剩下白细胞,恶露变成黄白色,称为白色恶露。恶露的量会逐渐减少,颜色越来越淡,就像月经结束那样渐渐就没有了,通常会在产后4~6周完全消失。

这是正常的产褥期的恶露变化。但如果胎盘和胎膜在子宫里有残留,或子宫恢复得不好,血性恶露就会一直持续。因此,恶露的变化是子宫复原的“晴雨表”,要密切注意其颜色、量和气味等。

如果血性恶露持续不断,超过3周时间,或者有恶臭味、掺杂血块时,应去医院检查。此外,在产褥期不注意休养,在早期就做过度的工作、动作和运动,即使已经变成了白色恶露也还会变回血性恶露和褐色恶露。

月经的开始

分娩会使产妇体内的内分泌发生变化,卵巢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因此,在产后会有短暂的闭经时期。再次开始月经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人分娩后一个月就开始来月经,喂母乳的人,也有一年左右不来的。就是有了初次月经,下次月经也不一定按期来。一般来说,初产妇和年纪轻的妈妈再次来潮的时间早,不哺乳的妈妈来潮时间也较早。

喂母乳可以延迟月经的恢复,但认为哺乳期完全没有月经、不会排卵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哺乳期来月经的情况也不少,所以,即使是在哺乳期内,也是有可能怀孕的。

消化系统的变化

女性怀孕后,食量就会逐渐增加,在分娩后,由于体力的衰弱,可能会暂时影响食欲,特别是分娩后的一二天内,不仅没有胃口,消化功能也很差,所以,饮食要软烂、易消化,不能吃油腻厚重的食物。不过,食欲通常在产后1周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喂母乳的产妇由于消耗的热量较多,很容易感到口渴和饥饿,因此,哺乳期内水液的补充非常重要。

由于产妇分娩后的运动量较少,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而且腹部的肌肉松弛,影响肠胃蠕动。再加上产妇在坐月子期间,所摄取的食物以蛋、肉类为主,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在体力逐渐恢复后,产妇就要逐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搭配蔬菜和水果,以免产生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问题。

体重的变化

产褥期内

女性在妊娠期时,体重一般会增加15千克左右,也有不少妈妈体重增加在30千克以上。在分娩时除了娩出胎儿的重量外,其他的胎盘、羊水、污血等也会有1~2千克。在产褥期内由于排恶露、出汗、哺乳等,体重还会有所减轻。不少刚生完孩子的人仍有一个像怀孕5个月一样的大肚子,怀孕期间长出来的肉也没有什么变化,减重瘦身是必须的,但产褥期内不要急于瘦身。产褥期内不宜进行太剧烈的运动,还是以恢复、休息为主,经常下地活动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动作就可以了。产褥期内不可节食,因为此时身体恢复的状况会影响到产妇日后的健康,注意不要留下后患!

哺乳期内

随着子宫的复原,腹部已经收缩很多,但会比孕前凸出一些,并有明显的松弛下垂现象。皮肤松弛的状况不会马上改变,这需要长期的恢复。由于哺乳的需要,此时妈妈的进食量还是很大的。不要刻意节食,增加活动量是这一时期的瘦身重点,但体重变化不太明显。在婴儿3个月大后,可以逐渐开始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的时期结束,开始进入混合喂养期。随着哺乳次数的减少,乳汁分泌量会逐渐减少,妈妈的能量需求也日益下降,此时是减重瘦身的关键期,适当节食,不仅有利于减肥瘦身,也完全符合逐渐回奶的要求,可减轻断奶的痛苦。

断奶后

到了婴儿10个月大,完全断奶时,母亲的体重也就基本恢复正常了。到了宝宝2岁左右,是妈妈最辛苦的时期,此时,不少人根本不用刻意减肥,体重也会下降。

体温的变化

在分娩时,由于肌肉的疲劳,在产后24小时内,有的产妇体温可能会上升到38℃左右。不过,在数小时后,都会恢复正常,不必担心。

在分娩后3~4天,乳汁开始分泌,乳腺肿胀、疼痛的同时,身体也会发烧。这是由于乳汁分泌旺盛引起的,也被成为“蒸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12小时内可自行恢复。但是,如果产妇体温在38℃以上,高烧持续不退,就是病态,需要治疗。

呼吸和脉搏

妊娠期肝脏等内脏被变大了的子宫推到上边,孕妇会感到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而在产褥期,横隔膜的运动自由了,可以喘长气了,呼吸感到舒服多了,但同时也会发生气虚的现象。

脉搏在刚分娩后多少有些快。以后会逐渐慢下来,基本是每分钟50~60次左右。这叫作产褥性迟脉,是生理现象,不必担心。

出汗现象

产后第1周,多数产妇都会大量出汗,进食、活动、睡醒后汗更多,夏季更是汗出不止,尤其在头几天最为明显。也有的会持续2周,之后会自行好转,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产妇腠理大开,皮肤排泄功能旺盛,需要排出孕期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和体液,所以,此时全身毛孔扩张,汗水不断。另外,产妇喝的红糖水、热汤、热粥较多,也是出汗多的原因之一。

大量出汗而不注意保暖的话,很容易受凉、感冒,引起身体的各处疼痛及其他的并发症,所以,产妇要在加强护理、防风避寒上多加注意。

泌尿系统的变化

在分娩过程中,膀胱会受到压迫和损伤,再加上体力消耗、会阴部伤口的疼痛、尿道和尿道口浮肿等因素,在分娩后的3天内,很容易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导致尿液滞留和膀胱胀痛。因此,在产后应该尽快排尿。

当尿液无法顺利排出时,容易造成膀胱炎,同时,尿液中的毒素也会影响健康,如果无法顺利排尿,应该尽快告诉医护人员。

精神状态的变化

分娩平安无事,产妇从长时间的紧张中解放出来,长松一口气的同时,又陷入一种虚弱状态。从分娩第4天起,头痛、失眠、倦怠感、心悸、眼花、出汗、下腹部膨胀感、食欲不振等各种情况都容易出现,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

此外,产妇产后身体的雌激素会从孕期的高水平迅速地回落到低水平。由于这种回落太快了,身体不能很好地调节适应,于是会比较明显地影响到产妇的情绪和精神状况。分娩、哺乳、照顾孩子带来的疲劳和不适应,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加上月子里一般待在室内,不出门,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等,这些都会使产妇出现精神紧张、烦躁易怒、不自信、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

一般产妇容易在产后1周内出现情绪低落,多数人在2周内好转,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容易在4周左右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严重时还要通过药物治疗。所以,产妇产后的精神变化应引起家人重视,尤其是丈夫,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多关心妻子的心理状况,如能早期发现,积极治疗疏导,一般都能很快康复。 o1cXwb98jieew++5xartB9DYWzcj8yhAfUc4dQc2urylOPJMu+ZUFcSSs8I5QI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