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定岗定员管理

◆ 本节要点

· 定岗的原则及好处

· 定员的原则

· 定员的作用及范围

一、定岗管理

定岗是根据岗位要求来决定的。根据岗位质量要求的特点,可以把员工的岗位区分为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根据岗位劳动强度的大小,可以将员工的岗位区分为一般岗位和艰苦岗位。

定岗的过程就是岗位设计的过程,也称为工作设计。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就是根据生产目标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企业向现场一线员工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式。

1.定岗原则

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工作态度,以保证质量、产量和均衡生产为目标,可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定岗安排。

(1)因事设岗原则。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企业现实,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应按照生产部门的职责范围划定岗位,而不应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而不能颠倒。

(2)规范化原则。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

(3)强度均衡原则。各岗位之间适度分担工作量,使劳动强度相对均衡。

(4)整分合原则。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5)一般性原则。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如90%情况下这个岗位需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

2.定岗的优点

定岗具有如下好处:

(1)定岗有利于员工熟悉岗位需要,并熟能生巧。

(2)定岗有利于保证管理的可逆性,能够责任到人,做到业绩好管理、问题好追查。

(3)定岗有利于提高和稳定员工技能,确保安全、质量和产量。

(4)定岗有利于提高工作安排和人员调配的效率。

3.未实施定岗的缺点

员工定岗后,其操作岗位就固定了,不能随便换岗。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频频出现员工串岗和换岗的现象。所谓串岗,一般是指员工未经批准在一个班次之内短、频、快地在不同岗位走动;换岗一般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无组织、无计划地随意变换工作岗位。串岗和换岗都属于无序管理现象,极易带来现场管理的混乱,其带来的危害如下:

(1)频繁变换岗位,员工作业技能不稳定。

(3)责任不清,无法追究,业绩难以管理。

(3)存在安全和质量隐患,质量和产量难稳定。

(4)岗位变动大、变动快,处于无序状态,人员难管理。

4.定岗的方法

(1)由了解各岗位工作的人员组成研究小组,按照生产部门职能划分方案,将部门的所有职能分为核心职能、比较重要职能、一般职能。

(2)列出完成这些工作应该设什么岗位,列出可能有的岗位清单。

(3)对这些岗位的工作负荷进行估计,并将这些岗位按照工作量大小进行分类。

(4)做出岗位设置草案,报研究组组长。

(5)研究组组长根据行业特点、同类其他企业情况、自己企业的情况、自己的经验,对草案做出相应修改,交项目组。

(6)项目组将各研究小组的方案汇总,交领导小组。

(7)领导小组讨论、修改、定稿。

(8)公布岗位设置与定员方案。

(9)职务说明书编写的培训。

二、定员管理

定岗确定的是工作岗位,即部门中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定员确定的是岗位人数,即确定与某个岗位对应的人数。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产生完成相应质量的工作与之相匹配的人数。

1.定员的基本原则

(1)保持定员的先进合理性。根据生产部门少用人、多生产的要求,定员必须贯彻先进合理的原则。所谓先进合理,是指定员水平既要先进、科学,又要切实可行。没有先进性,就会失去定员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性,先进性也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应做到与本企业生产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业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相比,定员人员少,非生产人员比例恰当,劳动效率高,符合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合理需要。

(2)保持各类人员之间比例关系的科学性。企业人员结构是否具有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定员的质量。因此,企业定员工作必须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

首先,生产人员与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员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为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直接生产人员的足够数量。非直接生产人员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搞好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在职工总数中所占比重。

其次,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缺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相反,辅助生产工人过少,过多的辅助工作由基本生产工人承担,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两者要搭配得当。

再者,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合理安排。

(3)人尽其才,合理匹配。劳动力的浪费有两种:一是对劳动力的数量使用不当,用人过多,人浮于事,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二是对劳动力的能力使用不当,用非所学或降级使用劳动力等,也是对劳动力的浪费。为减少劳动力的浪费,企业定员时应尽可能做到合理使用劳动力,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定员标准应保持相对稳定和不断提高。定员确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切忌朝令夕改,变动过多,一来不利于劳动定员的贯彻执行,二来也会造成过大的工作量,牵涉过多的精力。可根据需要和生产任务的变化、工艺技术的改进、生产条件和劳动组织的改善、职工素质的提高等因素,定期修订定员或定员标准,保持定员先进合理性。

2.定员的作用与范围

(1)定员的作用。企业可做到有的放矢,在保证生产对人员需要的前提下,合理配备人员,节约使用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定员的范围。定员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本生产员工、辅助员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3.定员的方法

由于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影响定员数量的因素不同,计算定员的方法也不同。通常有以下五种:

(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公式如下:

某车间按生产任务计算,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一轮班需要包装某产品3078件,两班制生产。该包装工序的劳动定额是时产量30件,车间工人出勤率是95%,废品利用率是4%。试求该车间需要配备包装该产品的工人人数。

劳动效率定员这种定员方法,适用于有劳动定额的工种定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如用手工操作的装卸工、运输工、包装工、装配工等。由于这些工种需要人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人的劳动效率,而不受设备等因素所影响,因此更加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员工的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某印刷车间有数码印刷机45台,实行两班制工作。每个员工能同时看管4台,工人出勤率为90%。试求该工种的定员人数。

按设备定员这种定员方法,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的工种,特别是有大量的同类型设备,采用多设备看管的劳动组织形式,如印刷厂的印刷工、加工企业的自动车床工等的定员。因为这些工种的定员人数,主要取决于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看管的设备台数。

(3)按岗位定员。根据设备操作岗位数目或工作岗位数目计算定员人数。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应确定设备操作岗位或工作岗位的数目,然后根据各岗位工作量、员工的劳动效率、设备开动班次、员工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出定员人数。这种方法适用于与产品的产量、品种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同设备或装置的结构、性能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有关的工种。

(4)按比例定员。就是根据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些非直接生产人员和部门辅助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采用这种方法定员的前提是,被定员的某一类人员的数量必须随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增减而相应地增减。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数量。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确定企业组织结构,然后根据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等计算定员人数。

◆ 工具

定岗分析过程

◆ 案例讨论

“可变”的定岗

王辉是一家电子零件生产工厂的车间主任,在这家工厂中,车间的岗位一般有三种:维修机器岗,由3个人负责;配料送料岗,由3个人负责;机器操作岗,由14个人负责。但是,在王辉的车间中却不完全一样,他把维修机器和配料送料的岗位合并到了一起,安排了5个人负责这项工作,剩下的15人全部去操作机器。之所以这么安排,王辉的依据是:机器损坏的频率并不高,所以这5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送料与配料,完全可以与操作机器的15个人配合,而在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抽出1个人就可以把机器维修好。就这样,王辉的车间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为了该工厂效率最高的一个车间,其他车间也纷纷效仿。

案例分析

案例中车间主任王辉合理的定岗定员模式,不但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人力使用率。定岗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所以,车间管理者在定岗时除了遵循一些常规的原则外,还要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切不可生搬硬套,给企业造成无谓的损失。

讨论题目

定岗定员有什么意义? QVCCqjRlO/Tuu0nT1Ujutu1PBZ4dmPFJv7H5c3dbll+HIqztOvJ72kFT8b2nEJ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