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向全世界的中国茶

茶发源于中国

早在20世纪20年代,吴觉农在《茶树原产地考》一文中就论证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证明。中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野生大茶树,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

总之,中国西南三省(云南、贵州和四川)及其毗邻地区,是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茶”字的由来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 ǎn)。”足见茶以前的名字有很多。可以确定的是“茶”字来源于古代的“荼”(tú)字。

据查,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和《尔雅》等书中,意思是指带苦味的植物叶子。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将荼称为“荼草”、“选”。宋代文学家徐铉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有解释——“荼即今之茶字也”。

这就是说,从先秦开始到唐代以前,茶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尚未定型,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字。

茶字最早应出现在中唐时期,8世纪初,最早在7世纪末,才被用来专指茶树及其叶子加工成的饮料。

陆羽在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时(公元758年左右),在世所流传茶的众多称呼的情况下,将“荼”减少一画,统一改写成“茶”字,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重大贡献。从此,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自中唐以来,在本草文献以及诗词、书画中,茶常被“茗”来代替。如此说来,“茗”为茶的主要异名,常为文人雅士所引用。

中国茶的种类

绿茶

绿茶属“不发酵茶”,品质特征为清汤绿叶,形美、色香、味醇。

绿茶的分类

炒青绿茶

长炒青:眉茶等。

圆炒青:珠茶等。

扁炒青:西湖龙井等。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蒸青绿茶

煎茶、恩施玉露等。

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等。

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半发酵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两种茶特征的一种茶叶。其品质特征是:色泽青褐,汤色黄亮,叶底绿叶红镶边,并有浓郁的花香。

乌龙茶的分类

闽南乌龙

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漳平水仙、白芽奇兰等。

闽北乌龙

武夷大红袍、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白毫乌龙(东方美人)、文山包种等。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香甜味醇。世界红茶的产地主要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红茶与绿茶不同,绿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陈化失去味道,而红茶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就能适应长途运输,适合出口。但红茶创制时被称为“乌茶”,所以英语称之为“Black Tea”,而非“Red Tea”。

红茶的分类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等。

工夫红茶

滇红工夫、川红工夫、祁红工夫等。

红碎茶

叶茶、片茶、末茶、碎茶等。

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云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其中云南的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负盛名。黑茶外形粗大,色泽黑褐,粗老,气味较重,常作紧压茶的原料。由于黑茶属后发酵茶,存放的时间越久,其味道越醇厚。

黑茶的分类

湖南黑茶

安化黑砖、茯砖茶、千两茶等。

湖北老青茶

赵李桥青砖茶、崇阳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

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等。

云南黑茶

云南黑茶统称为普洱茶,现常将普洱茶单独列出一个茶系。

广西黑茶

广西六堡茶。

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由于制作运用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的产量很少,主要在湖南君山、安徽金寨、四川蒙山、浙江平阳等地生产。

黄茶的分类

黄大茶

黄大茶是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主要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黄小茶

黄小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的,主要包括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平阳黄

汤等。

黄芽茶

黄芽茶是采摘细嫩的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主要包括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白茶

白茶是一种表面满披白色茸毛的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地。白茶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之说。

花茶

花茶,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是一种茶叶和花香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花茶因窨制所用的香花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白茶的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有芽茶和叶茶之分:单芽制成的称为“银针”,叶片制成的称为“寿眉”,芽叶全采的称为“白牡丹”。

芽茶

白毫银针。

叶茶

白牡丹、寿眉等。

花茶的分类

窨制花茶

以红茶、绿茶或乌龙茶等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比如茉莉花茶、桂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具代表性。

工艺花茶

用茶叶和干花手工捆制造型后干燥制成的造型花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沸水冲泡后,如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灵动娇美,非常美观。

茶叶的传播之路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最终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

茶在国内的传播

茶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嘉木”,所以,中国的茶业,最初孕育、发生和发展于南方。

早在先秦两汉,巴蜀就是中国茶业的摇篮。我国古代巴蜀先民,早在公元前1066年就发现了茶的用途,并实现了茶树的人工栽培。西汉时,成都就已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据陆羽《茶经》所述,唐代的产茶区已相当广,遍及现在的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陕西、贵州、云南14个省,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大致相当的局面。

到了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种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茶在国外的传播

中国茶叶是通过广东和福建这两省传播于世界的。当时,广东一带的人把茶念为“cha”;而福建一带的人又把茶念为“te”。广东的“cha”经陆地传到东欧;而福建的“te”是经海路传到西欧的。 y/T05HmwsFm5sWRue8hwwQ5o6LsFop9FOiFqBWRdcujoDakShzLG3y3htR88/p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