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相似的经历更容易让对方产生知音感

仔细看一下我们身边最亲密的好朋友,你就会发现,你们不仅身处相同的环境,有着相同的嗜好,甚至毕业于同一个学校。相似的经历,相同的爱好等一切共同点正是你们能够成为朋友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相应的共同点越多越大,那么这样的朋友之间合作与共赢的机会也就越多,成为亲密知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相反朋友间的分歧、差距越大那么大家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说,大千世界中,只有志趣相投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

在密西根大学有一项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如果能与不认识的人交朋友,就可以免费住宿。

研究结束之后,结果表明,这些参与者接交到的朋友都是和自己最为相像的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社交场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拓自己的关系网络。比如,你可以通过打招呼开场,将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问清楚,从中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听对方的说话口音、言辞来了解对方情况等,以此发现对方特点,找到共同点。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成为好朋友。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吸烟、酗酒及吸食大麻的青少年们,他们的朋友也具有类似的行为习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事实上,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似性:彼此喜欢者也相互吸引。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如果能够遇见和我们背景、兴趣和品位相像的人,我们一般都会主动和对方攀谈,而结果往往也是非常愉快的。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推销员推销产品,实际上,他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利用相似性原则来赢得顾客的好感的。例如,在推销化妆品时,会对干性皮肤的顾客这么推销:我的肤质也是干性的,所以用了这个……我跟您一样也是……通过这么说,从共同点着手,会更加容易说服顾客。

所以,我们要想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要想拥有圆满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找到你与对方的共同之处。如果没有的话,从现在就要开始制造。例如,对方喜欢服装设计,你就要去了解一些有关服装设计的知识,并且应该把它作为话题。我也跟您一样……这样说的话,会更进一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

大诗人歌德和席勒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虽然他们的出身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因为志趣相投,所以外界的任何因素也不能阻挡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
歌德于1749年8月生于法兰克福,从小聪慧过人,并且受过很好的教育,长大以后他非常关注当时德国的反封建战争,并于1773年发表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表达了德国人民反抗暴政、渴望自由和统一的愿望。这个剧目上演后便引起巨大的轰动。第二年,歌德发表了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轰动了德国文坛,而且迅速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走向欧洲。
然而歌德在名声大噪的得意之时却发现了人群中默默无闻的席勒。当时席勒才20多岁,但是他却表现出了对德国反封建运动的热烈拥护,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反封建文学作品,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反封建作品。正是这个共同的志趣,席勒引起了歌德的注意,之后他们因为反封建文学而走到了一起,并且成为知音,最后成为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德国文坛上“双子星”。
歌德就努力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帮助席勒,他甚至把席勒接到自己家住,后来还帮他买了房。在平日里,也不忘资助接济他,有时连水果、木柴等一些日常用品,歌德都要亲自送到席勒的住处。后来,由于工作繁忙席勒得了肺结核,而且病情很快恶化,之后于1805年去世。席勒的死使歌德非常悲痛,他甚至感到失去了一半的自己,久久回不过神来。席勒死时,家境贫困,他的骨骸只能被安置在教堂的地下室。病中的歌德不清楚下葬的情形,他把亡友埋葬在自己的心里了。

试问如果不是与歌德志趣相投,对于当时名气很大的歌德怎么会注意到年纪轻轻、家境贫寒的席勒呢?如果不是志趣相投,歌德又怎么会不求回报地支持席勒的文学创作,甚至不惜把自己珍藏的创作资料拱手相让呢?就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才使得原本不相干的席勒和歌德走到了一起,并上演了一场生死不弃的伟大友谊。

人和人之间相似的地方其实有很多,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去寻找共同的地方来打开你和陌生人之间的话题,就容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因为朋友之间志同道合,人与人之间能存在更多彼此吸引的地方,也正是这种吸引力的存在,朋友间的友谊也就会相应的变得紧密。在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朋友才会积极热情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不要无视那些与我们志趣相投的朋友,要知道,这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随时会不计得失地帮助我们成就梦想。 f24VAtIthJOdkSa0QgnV8z6XUaPlrYnoCj89qJabOLjGfj5ni75THCI8l6nkgu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