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中国传媒大学“211二期工程”立项的重大科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的成果定名为《电视剧艺术学丛书》,缘于我们对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及电视剧批评和史论研究的认识和理性思考。
权威的官分统计数字和专业调查信息表明,如今的中国,俨然是个电视剧的生产大国、流通大国、消费大国。当今世界,就电视剧的制作、传播和接受的情景而言,真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中国相比。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电视观众中的高涨的电视剧收视热情,还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由此,世人皆知,中国文学艺术绚丽多彩的百花园里,凭藉着先进的现代化电子传媒科学技术,电视剧这门新兴的艺术生机盎然,格外引人注目。其传达的社会生活信息之丰富,表达的作者艺术情感之复杂,形态之生动,文本之多样,覆盖受众层面之广大,社会影响力之巨大,已经是别的文艺形态的作品难以企及的了。1986年,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高达70%以上。一部84集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1994年播出时,46.7%的高收视率,就意味着全国约有4亿5千万人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这部电视剧。现在,一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优秀电视剧,观众人数一般也会过亿。这就说明,在我们这里,举国上下,都尤其喜爱电视剧艺术,特别看重电视剧艺术。我们的执政党和政府,甚至都希望,也用电视剧艺术来“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还用它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种艺术,竟然能够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占有了别的文艺作品难以替代的重要的地位,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中共十六大确定的中国今后20年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事业,有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则精辟地界定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用先进的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类型的优秀的及比较优秀的作品教育国民,建设精神文明,“使全体人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还要用作品去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事实上,这种民族精神还会外化为民族文化形象。电视剧则在民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等方面影响并作用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这是新世纪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文化产业负有的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的电视剧既要以积极的姿态拿出真善美的艺术精品参与跨国文化传播,藉以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观众鉴赏中国的电视剧艺术,并且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又要在跨国文化传播中抵御外来电视剧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帝国主义、电子殖民主义对我们民族文化权利的侵犯,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这是新世纪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文化产业负有的另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中国电视剧的多年发展里,固然成就辉煌,却也问题很多,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有些现象还十分令人担忧。一方面,要把优秀和比较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创作得更好,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需要以科学的成体系的电视剧艺术理论和史学意义上的经验总结予以支撑;另一方面,对那些存在于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文化产业领域里的病态的文艺思想和劣质的文化产品加以清理批评改造和引导,也尤其需要这样的电视剧艺术史、论等思想武器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对于电视剧艺术事业、文化产业全行业的方针政策决策、法律法规管理、产业行业规范、市场运营引导以至宣传报道操作、人才培养教育诸多方面的工作来说,科学的、成体系的电视剧艺术理论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凡此种种,全都证明,建设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确属当务之急。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三卷的《序论》里说:“每一门艺术都要求一门独立的科学,随着对艺术知识的爱好不断增长,各门艺术科学的范围也就愈来愈丰富,愈广阔,……每一门艺术及至其中每一各别小部门也就愈需要有它自己的很详尽的专门的研究。”这种强烈的学科意识,完全适合于我们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的建设工作。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来讲,没有这每一门的独立的科学,人们便无法确定这每一门的艺术在世界精神的总体系中的地位、面貌和作用。事实上,任何一门艺术,在她走向成熟的时候,创作和对创作的思考,总是携手并进的。因此,有独立的艺术存在,就应该有相应的独立的艺术科学存在。电视剧艺术也是如此。不仅在学科建设意义上,就是从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创作、传播、奖赏及批评来看,从电视剧艺术事业的决策、管理、宣传及跨文化交流工作来看,从电视剧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来看,建设我们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也是非常必要、十分紧迫的。
在国外,虽然电视剧发端比我国早,即美国是在1928年,英国是在1930年,但在那里,电视剧始终只是作为大众文化的产品参与社会生活,像美国的肥皂剧、情景喜剧那样繁衍生息至今,人们并不把它当作“艺术”看待,甚至连“电视剧”一名都不存在。至今,人们研究它,也只在编剧方法的层面上作过一些探讨和阐释,而且还偏重在实践的意义上,实务的层面上,样本分析较多,经验表述较多,理论思辨色彩不浓。
国内,对电视剧作理性思考、理论阐释也较晚,起始于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教师任远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三次电视剧专业经验总结会、座谈会的基础上,也在北京、天津、浙江、湖北一些电视刊物展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借助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分别编印的《电视剧艺术资料选编》、《电视剧研究资料选编》,当然,还得益于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作品的播出所提供的作品样本,到1989年6月为止,有了第一批学术论著问世,即王维超著《电视剧初探》,高鑫著《电视剧创作概论》,路海波著《电视剧编剧技巧》,宋家玲著《电视剧艺术论》,高鑫著《电视剧的探索》,杨田村著《电视剧作艺术》,路海波著《电视剧美学》,徐宏著《电视剧审美特征探索》,壮春雨著《电视剧学通论》,以及高洋、汤恒著《电视剧导演创作理论》,等等。这些学术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开始了对电视剧艺术现象和电视剧作品的系统阐释,朝着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的建设迈进了一步。
这一批专著之外,先后出版的高方正等编的《电视剧艺术论文集》,路文杰编的《电视剧评论十人集》,王云缦等主编的《王云缦荧屏艺术文集》,卢子贵主编的《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仲呈祥著《“飞天”与“金鸡”的魅力》,宋汉生著《荧屏内外》,以及刘树林、李泱主编的《电视文艺学》,陈志昂主编的《电视艺术通论》,刘志明著的《电视学原理》等等论著中的有关论述,也都为这种建设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进步,这种贡献,都还是发展过程中的进步和贡献。电视剧艺术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多,真正把有关电视剧艺术的种种阐释提高到现代艺术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也还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从1993年开始,这种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的6月,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的教师编撰出版了一部《中国应用电视学》。其中的第九章《电视剧》一章,试图对电视剧艺术作出全面的阐释。第二年12月,钟艺兵、黄望南主编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问世。其中的第一部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试图对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作出历史的描述。1993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为纪念35周年和40周年台庆出版的两套丛书,则将一批有代表性的评论文字先后辑入《电视剧论集》和《电视文艺文集》出版。这都带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性质。1993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新建的广播电视文学系在我国首次设立了广播电视文学专业,招收了电视文学方向的第一届四年制大学生。第二年9月,这个系又招收了我国戏剧电影文学专业第一届电视剧研究方向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至1999年9月,还是这个系,招收了我国首次设立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从学士学位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在一个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中,我国开始了电视剧艺术研究各层次人才的正规培养工作,同时,也就开始了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成规模的建设工作。1999年5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又在这个系建立了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的电视剧艺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建设工作。这种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的大体思路,随后又在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首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得到体现。这个重大项目就是由曾庆瑞为课题组负责人的在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作为这一学科建设的起步,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还曾计划由曾庆瑞主编九套丛书。这九套丛书是:1.《中国电视剧剧本丛书》;2.《中国电视剧编剧艺术研究丛书》;3.《中国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丛书》;4.《中国电视剧表演艺术研究丛书》;5.《中国电视剧造型艺术研究丛书》;6.《中国电视剧制片管理艺术研究丛书》;7.《中国电视剧评论丛书》;8.《中国电视剧艺术流派研究丛书》;9.《电视剧艺术丛书》。其中,《电视剧艺术丛书》初步设计了电视剧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后来在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重大项目中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可惜的是,这些《丛书》,虽已开始滚动出版,最终还是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陷入停顿。尽管如此,广播学院的教师们还是以其学术团队的优势在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中作了开拓和奠基的工作。这以后,高鑫的《电视艺术论》、《高鑫电视艺术文集》,张凤铸的《影视剧论》、《影视艺术前沿》、《中国电视文艺学》,刘扬体的《苦涩的辉煌》,陈志昂的《中国艺术通史》,孟繁树的《戏曲电视剧艺术论》,黄会林的《黄会林影视戏剧艺术论集》等等陆续问世,继续推进了这种工作。随后出版的仲呈祥的《银屏之旅》和曾庆瑞的《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以及近年发表的一大批电视剧理论和评论著作及文章,则显示了这种研究工作的新的发展趋势。
由于电视剧艺术事业迅猛发展,提出的新的有待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这种研究的新的发展趋势呈现为:由社会学的、文学的研究向着电视剧艺术文本的研究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理论性;由电视剧艺术的孤立的研究向着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研究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综合性;由零散的、局部的研究向着全方位的、整体的研究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体系性;由传统课题的研究向着现代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前沿性。这种变化,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研究和整个《电视剧艺术学丛书》全部著述将要体现的。
我们确定这个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本项目的研究,应该定位于具有新世纪新学科前沿性或前沿色彩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它涉及到电视剧艺术资料学、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比较研究五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可以说,有关这一艺术现象的方方面面,全都囊括进来了。另外,这种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成体系的研究。比如,关于电视剧艺术理论,划分为电视剧的文化理论、艺术理论、文本研究、创作研究、市场研究、管理研究等多个“集群”课题的研究,完全是一种对电视剧艺术作面面观的研究。我们意识到的新世纪新学科的前沿性或前沿色彩指的是,电视剧艺术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处在滞后的状态,低水平、零散而不成体系,远远不能适应电视剧艺术事业的世界性范围最新的发展,本项目的研究将立足于这种最新发展的前沿,攀登这种研究的制高点,占领它的领先地位。
本项目的研究,应该定位于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电视剧艺术在我国精神文化生活中成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对象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决定了研究这一对象的学科课题的重大性;电视剧在整个广播电视文化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这使得研究电视剧的学科课题也有了特殊的重要性;这种研究不是某种并不重要的对象的研究,不是某些局部的、个别的、零碎的、小而散的问题的研究,不是某种可有可无的研究,也不是别的学科课题可以取代的研究。
本项目的研究是可以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本项目的研究的领头性成果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论纲》这两部学术性专著。前者,着重解决学科研究的对象、体系构成、各集群分支学科规范及子课题设定、跨学科特征等问题。后者,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在这两项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连续组织课题的再开发、再具体、再创新,持续不展地展开研究,以求得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日臻成型,日趋完善。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坚持的是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富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蕴含、美学品格和科学价值,并且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
这新思路就是,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做到强化学科意识、方法论意识,用系统论思想对电视剧艺术作面面观,注意学科的体系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吸取和借鉴多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强化创新意识。在体系上,内容上乃至观念、著述模式、著述风范上体现出创新的色彩。
在这个体系之内,我们所追求的创新是指原始性创新,即原创。无疑,我们从事的是有关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其成果,当然是真正的学术成果。以“学术”、“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来看原创,那就是要不断地探求真知、新知,发现真理,发展真理。陈寅恪先生生前说过,每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取用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材料和与这一事业、产业相关的新问题作研究,体现的,或者说表现的,也是一种时代学术的新潮流。这中间,理所当然地,是一系列新的艺术科学的发现和新的艺术理论的创造,构建的是一个由新知识、新思考方式和实验手段以及新话语、新言说风貌相结合的新的艺术科学理论的学术体系,一个新的、分支性的艺术学科,一套包蕴丰厚、底蕴扎实、深沉凝重而又生机勃勃的艺术科学的学理。
当然,这种艺术科学的新理论、新学说,一定是区别于眼下社会时尚和流行文化的,一定不是非学术的,一定是艺术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突破与创新而且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理论问题,亦即前沿性的学术话题。我们这样理解,这样定位,是希望,立足于这样的“前沿”,可以获得理论的制高点和走向未来的导引,从而推进艺术科学领域里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根本性拓展。我们不想藐视时髦的理论话题,也不想藐视前卫的研究方法,但是,我们不想追求那种浮光掠影的现象描述或者浅尝辄止的热点追踪。我们梦寐以求的是一整套的富有深度和新意的原创性力作。
我们深知,我们的前人创造的我们民族的文化,表现出了第一流的原创性。作为后人,我们理所当然地也要有这种原创性,表现出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立价值。可见,建立起我们的第一流的原创性文化结构和文化气象,是我们民族建立一种大国的文化、大国的学术、大国的理论所必需的。这是民族复兴对我们的要求,是中华文明在新世纪的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作为文化人、作为学者的责任。身为电视剧艺术理论工作者,我们当然不能例外,也不会例外。我们要特别致力于创造出有关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中国的学术话语,中国的学术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
在这个体系之内,我们设计并力求建设成功的一个原创性的理论谱系是:
一、学科总论部分。初步设定5部著作,即:《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论纲》、《电视剧艺术文献资料学》、《电视剧艺术生态环境论》、《电视剧艺术前沿》。
二、电视剧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关联部分。初步设定15部著作,即:《电视剧艺术哲学》、《电视剧艺术美学》、《电视剧艺术文化学》、《电视剧艺术社会学》、《电视剧艺术心理学》、《电视剧艺术与文学》、《电视剧艺术与戏剧戏曲》、《电视剧艺术与电影》、《电视剧艺术与宗教文化》、《电视剧艺术与历史学》、《电视剧艺术与民俗学》、《电视剧艺术与传播学》、《电视剧与国家文化安全》、《电视剧与民族文化形象》。
三、电视剧艺术的基本原理部分。初步设定5部著作,即:《电视剧原理·本质论》、《电视剧原理·文本论》、《电视剧原理·创作论》、《电视剧原理·接受论》、《电视剧原理·发展论》。
四、电视剧艺术文本构成元素部分。初步设定31部著作,即:《电视剧艺术作品题材和主题研究》、《电视剧的人物造型艺术》、《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电视剧的叙事结构艺术》、《电视剧的叙事节奏艺术》、《电视剧的强情节叙事艺术》、《电视剧的非强情节叙事艺术》、《电视剧的史诗叙事艺术》、《电视剧的世俗叙事艺术》、《电视剧的女性叙事艺术》、《电视剧的男性叙事艺术》、《电视剧的少儿叙事艺术》、《电视剧的写实与表意叙事艺术》、《电视剧的摄像艺术》、《电视剧的照明艺术》、《电视剧的服装艺术》、《电视剧的化妆艺术》、《电视剧的置景与道具艺术 》、《电视剧的音乐艺术》、《电视剧的录音艺术》、《电视剧的剪辑艺术》。
五、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或文体部分。初步设定12部著作,即:《电视小品短剧研究》、《短篇电视剧研究》、《中篇电视剧研究》、《长篇电视剧研究》、《电视连续剧研究》、《电视系列剧研究》、《改编电视剧研究》、《电视剧悲剧研究》、《电视剧喜剧研究》、《通俗电视剧研究》、《戏曲电视剧研究》、《纪实性电视剧研究》。
六、电视剧的题材部分。初步设定14部著作,即:《国企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农村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反腐题材电视剧研究》、《刑侦题材电视剧形容》、《军旅生活题材电视剧研究》、《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研究》、《言情电视剧研究》、《偶像电视剧研究》、《妇女题材电视剧研究》、《儿童题材电视剧研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人物传记电视剧研究》、《武侠电视剧研究》。
以上两部分再结晶为《电视剧艺术类型学》1部。
七、电视剧艺术的创作元素部分。初步设定7部著作,即:《电视剧策划艺术论》、《中国电视剧叙事学》、《电视剧编剧艺术论》、《电视剧导演艺术论》、《电视剧表演艺术论》、《电视剧声像造型艺术论》、《电视剧制片管理艺术论》。
八、电视剧艺术的接受部分。初步设定3部著作。即:《电视剧艺术鉴赏学》、《电视剧艺术评论学》、《电视剧艺术观众学》。
九、电视剧艺术发展史部分。初步设定2部著作,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艺术思潮》、《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
十、中国电视剧的地域文化、流派部分。初步设定12部著作,即:《京派电视剧研究》、《海派电视剧研究》、《岭南派电视剧研究》、《关东派电视剧研究》、《关中电视剧研究》、《湘楚文化电视剧研究》、《巴蜀文化电视剧研究》、《齐鲁文化电视剧研究》、《三晋文化电视剧研究》、《八闽文化电视剧研究》、《港台电视剧研究》、《电视剧的地域文化论》。
十一、电视剧比较研究部分。初步设定5部著作,即:《中日韩电视剧比较研究》、《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中国拉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中国欧洲电视剧比较研究》、《中国东南亚电视剧比较研究》。
十二、电视剧与高科技部分。初步设定2部著作,即:《电视剧艺术与高科技》、《动画电视剧》。
十三、电视剧经营、管理及专业人才培养部分。初步设定4部著作,即:《中国电视剧的市场经营》、《中国电视剧的行业管理》、《中国电视剧的宣传报道工作研究》、《中国电视剧从业人员培养教育工作研究》。
十四、服务于教学及实务,还有4部著作,即:《电视剧的基本原理》、《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中外电视剧的翻译工作》、《电视剧实用手册》。
十五、学科成果部分。有以下9种:《中国播出电视剧剧目提要》、《中国电视剧史论书目提要》、《中国电视剧理论文选》、《中国电视剧批评文选》、《中国电视剧创作谈文选》、《中国电视剧宣传报道文选》、《中国电视剧大事记》、《中国电视剧资料报刊索引》、《中国电视剧百科全书》。
另外,对21世纪之中国电视剧事业开始作年度报告,报告以蓝皮书形式出版。按国际文化界的习惯作法,蓝皮书对每个年度的电视剧情况加以综述和评论。内容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1)电视题材规划工作述评;(2)电视剧审查工作述评;(3)电视剧播出作品述评;(4)电视剧创作经验谈述评;(5)电视剧批评述评;(6)电视剧史论研究学科建设述评;(7)电视剧宣传报道工作述评;(8)电视剧收视调查工作述评;(9)电视剧评奖工作述评;(10)电视剧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工作述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设定中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的主要内容是:在一种科学的电视剧史观的统率下,运用科学的艺术史学方法论,掌握科学的艺术价值判断标准,充分渗透史家的主体意识,在一个科学的体例中,置放在一个科学的时段划分的框架里,史、思、诗相结合地,探寻电视剧艺术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外在的和内在的驱动力,描述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各种情景,指认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方式,揭示电视剧艺术发展的规律,预测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前景。这种电视剧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和学术构建,下一级的层次里,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门类的划分。比如,从时限说,有通史与断代史之分;从领域说,有思潮史、作品史、批评史、管理体制史之分;从文体说,有小品短剧史、短篇电视剧史、中篇电视剧史、长篇电视剧史、系列电视剧史、连续电视剧史、改编电视剧史、历史题材电视剧史、室内电视剧史、情景喜剧史等等的区分;从史学体式上说,有正史、编年史、电视剧艺术人物纪传体史之分;此外,还可以有形形色色的专题史,等等。那可以放在更长一点的时间里再加发展,再去建构,再作论述。
应该说,这一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它对当前电视剧艺术事业成功的经验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对其问题做出探讨,可以给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输入理论上的营养。对当前电视剧艺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不良思潮、倾向、作品,做出理论上的剖析,可以给纠正这种偏颇提供理论上的武器,使其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对当前电视剧艺术批评事业提供理论支撑,以便引导电视剧创作和收视行为的健康发展。对电视剧艺术的各种基本的、重大的、前沿性课题作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取得一批理论成果。开始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电视剧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增补一项学术空白,并丰富艺术学乃至文化学学科的内容。完全有可能获得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这是因为,它有鲜明的全面创新的意识;有突出的“拓荒”的性质,填补空白的功能和作用;有规模效应式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有长效与短效相结合的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没有别人、别的著作可以取代的独家著述的地位和影响;对整个艺术理论、文化理论的建设所作的特别的贡献。
这一工作在国家“211工程”项目的规划内完全有可能顺利进行如期完成。因为,中国电视剧艺术作品及整个事业已经有了充分的展示,可供研究的对象可知程度已经相当高,理论认知基本没有障碍。中国电视剧的评论、史论研究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可资利用的成果也已相当透明,对其进行整合和学术提升基本没有障碍。中国电视剧评论和史论研究人员已经有了一支比较强大的队伍。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各系、各专业教师、研究人员为基本队伍,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加上博士生、硕士生及高年级本科学生,我们有了一支相当有实力的学院学术团队。此外还可结合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研究人员,以及社会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组织起来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相当实力的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攻关队伍,投入研究工作。本学科理论建设的主编小组,成员均为教授以至博士生导师,都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并在中国电视剧界享有相当高知名度和权威性、影响力,而且都有相当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风,严肃的治学态度,相当强的科研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如此,则完成这一项目的攻关领导工作应当没有问题。
这项工作,规模庞大,但可预计成果辉煌,必将在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史、文化产业史乃至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任务艰巨,但是时机大好,以中国传媒大学建设国内外一流传媒大学而论,本项目之研究“匹夫有责”,也“舍我其谁”。完成此一项目,可以建设起来一座中国电视剧艺术学的学科理论大厦,还会以“煌煌巨著”之成果显示我校“泱泱大校”之雄姿与盛世风采。“中传人”有此雄心壮志,有此博大胸怀,有此敬业精神,有此拼搏热情,还有此实干苦干精干巧干之战略策略能力水平,自信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
鉴于以上种种之思考,我们现在开始研究电视剧艺术学科的各种理论,并开始出版《电视剧艺术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