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前世今生

有人说,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但却是印刷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寿终正寝”之时。历史悠久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2012年宣布不再发行印刷版,只制作数字版。自176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首次出版后,这部权威的百科全书一直不间断地出版发行,表面上看风光无限,其实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它不只一次遭遇生存危机,而且每次都在危机中找到了生机——除了2012年。

诞生于1768年

很久以前,就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外星球的科学家吉塔先生到地球上搜集人类的资料时,遇到一名科学家。这名科学家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带一套《不列颠百科全书》回去呢?”尽管这是一个科幻故事,但《不列颠百科全书》确实被公认为举世无双的知识大全、权威巨著。

《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18世纪中后期,当地的书商和印刷工麦克法卡尔和雕刻家贝尔决定以“绅士协会”的名义发行一套工具书。其实,编纂一部综合人类各方面知识的出版物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很早时期,但欧洲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直到启蒙时代才出现。1751年,法国率先出版了一部百科全书,但因其所谓“亵渎神明”的理念而引发了很大争议。某种程度上,法国人刺激了《不列颠百科全书》这部英语世界参考书的诞生。

麦克法卡尔等人聘请爱丁堡大学28岁的学者斯梅利为主编,以200英镑为报酬让他编辑一部《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卷于1768年12月出版,1771年第3卷完成,销量为3000套。由于销量相当喜人,他们决定出版内容更多的第2版。第2版共10卷,8595页。

事实上,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3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这一版先后由麦克法卡尔和著名的历史学家格雷戈担任编辑,共18卷。许多知名学者为百科全书奉献了智慧和成果,比如英国作家威廉·黑兹利特、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等。其间,创始人麦克法卡尔在1793年去世,年仅48岁,有出版商形容说,他是因精神上的疲惫和焦虑而“油尽灯枯”。这时,《不列颠百科全书》已是声名赫赫。

1875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出到了第9版。这一版本也被称为学者版,囊括了艺术和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专家的作品,例如,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是科学文章的总顾问,俄国政治理论家彼得·克鲁鲍特金写了关于“无政府主义”的文章。众多学者的参与让第9版达到英语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当时有英国人认为该书的权威性“仅次于上帝”。

欧美易手

从1875年到1898年,《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版在英国仅卖出1万套。英国出版商发现,美国市场更大,在那里,同期销量多达4.5万套。这还不考虑因版权问题盗版销售的成千上万套。鉴于面临的销售困境,此时的版权所有人、英国布莱克家族心灰意冷之下,将销售推广工作完全转让给美国人胡帕和杰克逊。胡帕在美国用邮购和分期付款方式推销《世纪辞典》获得成功,他于1897年访问英国时发现,这种方式同样可以用于《不列颠百科全书》,同时他注意到伦敦《泰晤士报》深陷财务困境,于是便和杰克逊一起同《泰晤士报》讨价还价:由该报为《不列颠百科全书》做广告,换之以从最新重印的第9版中收取佣金。

这个方案令很多英国人感到难以置信,毕竟这是英国人的骄傲,但定位比较高端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若想活下来也只能如此。胡帕和杰克逊接手后不到3个月,便卖出1万套,不到5年销量已达5万套。1901年,胡帕和杰克逊进一步买下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所有版权——被视为英国在文化领域霸主地位象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到了美国人手中。

胡帕于1902年出版了第10版(第9版的修订和补充),随后开始筹划新版本。新版卷数减少,文章变短,以便更多读者把《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为工具书。为保证销量,胡帕与剑桥大学出版社达成协议,后者联名帮助编辑。同第9版一样,第11版也吸纳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参与,如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小说家、《金银岛》作者斯蒂文森、数学家怀海德等,这一版本还首次由美国最大的一家印制公司印刷。

尽管有名人名校招牌,这一版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销售依然面临严重的危机,它被不期而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拖累。疲于应付的胡帕再度将希望寄托在美国市场。他找到了零售巨头西尔斯百货,该企业老板罗森瓦尔德对《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财富和声誉很感兴趣,同意协助销售第11版,来吸引英语世界中的中产阶级买家,但销售业绩仍不理想。1920年,罗森瓦尔德收购了整个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由于《不列颠百科全书》一直惨淡经营且缺乏现金流,所以这是慈善之举而非商业决定。经过3年运作,西尔斯亏损了180万美元,并于1923年转让给胡帕的遗孀(胡帕于1922年去世)和她的弟弟经营。此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出版经营又多次易手,1996年,一名瑞士亿万富翁买下版权,《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回到了欧洲。

与中国的关系

《不列颠百科全书》虽然在欧美经历坎坷,但在中国却受到青睐。早在19世纪60年代,近代化学家、翻译家徐寿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创建翻译馆时,就有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倡议,但当时国贫民弱一直没有实现。

1973年,中美发表公报,宣布各自在对方首都建立联络处。不久,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代表吉布尼即主动和中国驻美国联络处联系。6年后,中美正式建交。同年11月,吉布尼以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组委会副主席的身份访华,受到邓小平同志接见。在美方提出中美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时,邓小平同志说:“这是个好事情。”当场批准了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出版合作项目。

1980年8月,中美双方出版机构负责人在美国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同年9月,以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董事长斯旺森为首的董事会代表团访华。邓小平同志在百忙之中第二次接见美国客人,并对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辑方针作了指示:“外国的部分按照你们的就是了,中国部分可能还有许多议论、争论和一些不同的看法。中国的部分我们自己来写。”后来,由中美学者组成的联合编审委员会成立,经过反复协商、讨论,解决了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最终使该书得以出版。

(郝新仁 编译) IB3oJ/VT0ypVAfAtiTlMBl0nq338qujQT0B5uSXCrrio34tu3UxGSr9a+cHa6e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