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跳过”传统的零售商、批发商和出版商,直接与作者签约,作者利用亚马逊提供的平台,先出版电子书;按照市场需求,再出版纸质图书,销售收入两家分成。从作者角度看,这可看做是“自助出版”。
这种直接将自己撰写的图书在网上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发行的运作手段,在当下看来,利弊两分,方兴未艾。对于那些已然声名在外的作家们来说,这个方式简单快捷且利润丰厚。然而,对于文坛新手来说,这却未必是一条通往声名和财富的捷径。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作者加入“出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的大军中来,或是希望通过耐心坚守收获经济上的回报,或是通过这一手段让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知晓和认可。
由作家自出经费出版作品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类似这样的运营方式和出版机构已存在了几十个年头。然而,借着如今网络数字科技的进步以及电子书的普及,自助出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地发展壮大。据美国专业统计出版信息的鲍克公司估计,2006-2010年,自助出版的图书从约5.1万种猛增至约13.3万种,整整增加了160个百分点。
当今,亚马逊可以说是自助出版的“集大成者”。根据不同的零售价格,亚马逊网站上的自助出版作者最高可以分得销售收入的70%。相比之下,传统运作模式中的作者一般只能拿到数字出版物净收入的25%,而从纸质出版物销售收入中获得的收益百分比甚至会更低。
对于成名已久的作家们来说,自助出版这一方式的确可以让他们赚个盆满钵满。如美国资深作家尼瑞·贝勒维,自2010年4月以来,贝勒维出版的10部电子书总共为她带来了50万美元的净收入。而据贝勒维本人所说,在加入自助出版的大军之前,每出版一本图书,她最多只能收益3.3万美元。
同样在自助出书的女性小说作者达西·陈也有着相似的故事:她的新书截至2011年10月下旬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电子书销量榜上位居第五,并已在数家电子书的推荐网站上被重点介绍。有趣的是,在达西·陈开始自助出书之前,她曾经联系过某家著名的出版机构希望能够出版这部作品,却遭到了拒绝。“据那家出版社所说,我的作品会被拒绝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是无名之辈’。所以最初使我走自助出版这条路的主要动力,其实是想要证明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实力”,达西·陈说,“但我真没想到竟然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无论是尼瑞·贝勒维,还是达西·陈,在她们的电子书卖得火爆时,她们电子书的纸质版也陆续出现读者需求。
可以认为,在自助出书大行其道的今天,作者们已经不用再担心这种运作模式会给作品的价值定位打折扣。他们更想要了解的问题是,具体怎样进行操作,怎样能使自己出版的图书获得公众的注意,以及从中到底能够获益几何。艾娃·约哈勒姆就是从自助出版起家的新人作家之一,她对这个行业信心满满:“传统图书和电子书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它们的销售周期。一般来讲,实体图书在实体书店店铺里都只有6个月的销售时限。然而自助出版的电子书上市之后,通常需要大概6-9个月的时间来让图书逐渐得到公众的关注,并真正开始大卖。而一旦图书‘上架’,它便可以一直留在那里供读者购买,永远不会‘下架’。”
根据约哈勒姆的经验,自助出版的实际操作过程也并不复杂。出版达人在网上公布的博客,以及KindleBoards.com这类电子书读者和出版者聚集交流的论坛,都是获取相关信息的有效途径。而来自朋友们的帮助则是节省出版成本的有效手段:在她自助出版目前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她的姐姐和朋友免费帮她编校了稿件,这大概为她节省了一两千美元的费用。然而,封面设计以及手稿的编排成书还是让她投入了数千美元。
电子书上架之后,约哈勒姆进行了各种网络推广。她坦言,她的作品已经在各大电子书网站销售了1个多月,大概只获得了100美元左右的收入。不过,她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陈星子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