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古稀之年,天亦降大任于斯人。“他的机会到来:诗人当选爱尔兰总统。”2011年10月30日的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这样报道希金斯当选爱尔兰总统的消息。就在1999年,希金斯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什么时候轮到我?》。《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听起来就像这位70岁的和平斗士的一个预言”。
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拿“诗”做文章,《爱尔兰主考者》就把希金斯赢得总统选举称为“诗一般的胜利”。民调显示,另一名候选人企业家、电视真人秀明星盖拉尔的支持率达40%,希金斯的支持率则为25%。但最后关头盖拉尔因为收取非法政治献金而“崩盘”。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之为一场“政治灾难奇观”。
希金斯的职业栏上将他列为“诗人”、“演说家”,爱尔兰人称他为“迈克尔D”。希金斯著有3本诗集,共有168首诗;他长期推广爱尔兰本土艺术、文学、电影和凯尔特语。与其他几名只会说英语的候选人相比,希金斯在竞选活动中经常流利地使用爱尔兰本土语言。
不过,希金斯的人生境遇毫不浪漫。1941年,他出生于爱尔兰南部的利默里克,父母生活拮据,5岁时他被送到亲戚家抚养长大。希金斯最初是一名店员,后来他的潜力得到赏识,被赞助到戈尔韦大学研读,曾短暂加入爱尔兰共和党,后迅速投身工党。1981年,他走上从政道路,还当过爱尔兰艺术和文化部长。德新社说,希金斯是爱尔兰最知名的左派政治家,年轻时是一个热情似火的演说家,个性中带着有时不走寻常路的特色,但在70岁之际,已成熟为被认为是“安全之手”的政治人物。但希金斯的批评者说,希金斯脾气暴躁,竞选后期当他反复被质问70岁做总统是否已经太老,他曾难以忍耐,勃然大怒。《爱尔兰时报》称,希金斯是“一个敢于说出心里话的思想者”,英国广播公司引述希金斯朋友的话说,他是“国家宝藏”。许多媒体都称,希金斯在德行上受人尊重。阿联酋《国民报》说,希金斯反对美国人侵犯伊拉克,认为以色列封锁加沙属于非法,还为智利、柬埔寨等地人权遇难者辩护。
希金斯未来七年的总统之路,可不会像写诗那么浪漫。总统在爱尔兰是个“虚位”,但同样被寄予厚望。《爱尔兰时报》评论说,整个国家眼下都在大声疾呼:就业,就业,就业。“我们的新总统将在这个国家历史上最危险的任期上任,我们的肩膀正扛着天文数字般的主权债务”,新总统在国家复苏上应发挥重要作用,必须提升国家信心。《爱尔兰中央日报》说,新总统将被追问是否愿意主动削减自己的工资,这将证明他是否将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希金斯当选后发表感言,声称自己“受宠若惊”,誓言成为“所有人”的总统,而不只属于工党。他还说,竞选期间,他走遍爱尔兰“目睹、感受了爱尔兰人的痛苦”,他承认全国存在着“正义的愤怒”。对国家当前的危机,他认为,是过去多年的物质主义和自私主义将国家拖向毁灭。“我们现在只留下了狭隘的利己主义,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只根据他的个人财富,忽略了人与人、社会、社区以及国家之间的联系。”希金斯似乎认为找到了治疗国家危机的药方和信心,他说,人们选择了他,意味着抛弃了“狭隘的个人主义”,转而拥抱爱尔兰民族引以为傲的美德——正直、崇尚集体主义的天性。
天生我才必有用。希金斯的“第四本诗集”,大约就是要把他的诗人气质与国家意志、选民愿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吧。
(古隆中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