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国期待中国图书“走进来”“更上一层楼”

在当今中国,“走出去”是各行各业的“主旋律”之一。不言而喻,作为文化的载体,图书是中国出版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法国,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和销售近年来已经朝着多样化和深入化方向发展,但中国图书要想真正在法国主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法国人热爱中国书

巴黎大大小小的书店不少,很多书店里都销售中国图书,但是数量非常有限。笔者在法国最大的书店——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维珍书店,仅仅看到3本中国书: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和王安忆的《寻找上海》。其中,《于丹〈论语〉心得》摆在一进门的畅销书书架上。

巴黎专营中国图书的书店只有4家:巴黎3区的凤凰书店,6区和13区的友丰书店,4区的燕京书局和20区的中华书店。

其中,凤凰书店是法国也是欧洲最早的中文书店。由曾作为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贝热龙先生于1965年创立。经过40多年的风雨,如今的凤凰书店里摆满了有关中国文学、哲学、艺术、旅游、医学等方面的图书。每年凤凰书店从中国引进图书约1500种,其中大约25种翻译成法文出版。

与凤凰书店相比,友丰书店的图书种类不仅丰富,而且内容更加深入中国文化。友丰书店及出版社的创始人是柬埔寨华侨潘立辉先生。友丰不但出版了《二十四孝》、《道德经》这样的古典著作,也出版了中国京剧、美食、节庆、民间思想等系列丛书,还出版了法文版《本草纲目》。

友丰书店每年从中国进口约合人民币100万元的图书,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有80到100种。

目前,从《老子》、《孟子》、《庄子》到《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都已经有法文版。中国当代作家莫言、余华、王安忆、池莉等人的作品也出版了法文版,深受法国读者喜爱。

凤凰书店老板菲利普·梅耶先生告诉笔者,由于汉语在法国的推广颇见成效,很多法国学生将汉语作为他们的首选外语,因此越来越多的法国青年走进书店购买中文教科书,这也让他们接触到了其他中国图书,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图书的销售。

另外,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兴趣。法国著名汉学家、哲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先生通过中国思想反思欧洲现状的著作,引起了很多法国人的关注,促使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走进书店阅读和购买中国图书。

美中不足之处

目前,中国图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和销售总体上呈现题材多样化、内容深入化的态势,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图书已经在法国成熟健康发展。中国图书在法国的翻译和出版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翻译人才屈指可数,中国图书“难讲法语”。翻译是中国图书走进法国的一大障碍。友丰书店的潘立辉先生告诉笔者,找到合适的译者非常困难。一方面,需要译者对中国文化有正确、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译者的母语最好是法语,很多中国图书通过中国人翻译成法语,效果往往不好。精通中国文化和法语,又对翻译出版抱有兴趣,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在翻译人才如此匮乏的情形下,法国出版商每年从中国引进的图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被翻译成法语,就连专攻东方图书出版的菲利普·皮基耶出版社,每年也只能翻译出版5到9种中文图书,让中国图书走进法国显得步履艰辛。

二是推广发行缺乏机制,中国图书难入主流。目前,经营中国图书进口和出版的出版商主要有5家,这5家出版商各具特色,对中国图书的进口、翻译和出版也各有侧重,这种差异一方面来自市场的反馈、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出版商的个人兴趣和喜好,而并不是在与中国方面长期稳定合作下进行的。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出版商哪怕是在没有资金支持、市场预期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也会坚持出版自己所看好的中国图书。但与此同时,不少出版商也因缺乏支持,对于打开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图书在法国的出版销售往往还只是出版商的个人行为,难成气候,也无法真正打入法国主流图书市场之中。

从汉语到英语再到法语

针对上述状况,中国图书要更好地在法国翻译、出版和推广发行,需要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中国图书的翻译最好要由母语是法语的人来完成。要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了解中国、对中国感兴趣的法语国家译者翻译中国图书。法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是给国外的译者提供资助基金,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翻译法语图书。此外,法国政府每年还会评选法国图书的最佳外国译者,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更多译者翻译出更高质量的法国图书。但中国并没有类似的机制,译者往往在不确定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凭着个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喜爱从事翻译工作。

其次,在更好地将中国图书推广至法国方面,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为政府、翻译界、出版界、学界搭建桥梁。要想将中国图书推广至外国,就需要中国官方甄选出希望被国外读者阅读到的图书,然后建立一个机构或组织,将国外出版商、翻译家、中法两国的相关专家和学者集合在一起,共同商讨该书的翻译、出版和发行工作,拿出科学可行的方案。同时,国外出版商也可以根据他们对海外市场的调查和掌握,向中国方面提出建议。

二是加大翻译力度,面向更多读者。中国图书对外出版不仅要对读者的兴趣爱好做广泛的调查,还要主动翻译题材更生动、内容更多样化的图书,给国外读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以达到面向更多读者的目的。

三是加大英文翻译力度,然后从英文翻译成其他语种。中国的英文翻译力量相比较其他语种要强大得多,而欧洲国家翻译英文图书的力量也比较强。譬如法文版《于丹〈论语〉心得》就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而且销售效果很理想,是维珍书店散文类十大畅销书之一。

四是增加儿童读物数量,培养新一代读者。中国图书“走出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增加儿童读物的数量,能够让国外读者从小接触中国文化和思想,激发他们阅读中国图书的兴趣,使中国图书的海外市场能够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也使中国图书的法国之路能够走得更坚实、更长远。

(韦锦官 编译) emjPwvkyQBHNoC2BBcRgRjbMHB97icBOrfX85zoKDsmdvs0OHRcGC756E3ILXi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