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从“结构和意义”两个方面对日语授受动词句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这一研究视角所反映的是益冈隆志从70年代开始构建的“动态句法论”(「動的構文論」)中关于句子意义和句子结构关系的研究立场,强调“形式和意义”的一体性与完整性(「ゲシュタルト的性質」)。

概观以往对日语授受动词句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关注其形式上的特征,即三个句式(「(テ)クレル·(テ)ヤル·(テ)モラウ」)的对立并存现象,尤其关注三个句式在结构特征上的不同以及这种结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三个句式间意义上的不同。二是着眼于独立动词句(「本動詞構文」)和补助动词句(「補助動詞構文」)在结构特征上的不同以及因此所导致的意义上的差异。以宫地裕(1965)为代表的传统研究认为,独立动词句为单句结构而补助动词句具有内外双层结构(「内外二重構造」)。这一观点也奠定了传统研究中对独立动词句与补助动词句间意义关系的认定,即独立动词句表示“物的授受”,而补助动词句表示“事件的授受”、“恩惠的授受”。这也是长期以来对补助动词句意义的关注与界定集中在“恩惠义”上的重要原因。但是无论是授受动词句三个句式间的意义差异,还是广受关注的“恩惠义”都只反映授受动词句意义的一个侧面,它既不能反映出独立动词句和补助动词句间从结构到意义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更不能本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授受动词句的意义。

针对以往研究的问题点,本研究以本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考察日语授受动词句的意义为目的,强调提出,在分析研究日语授受动词句三个句式之间结构和意义上的“外在关联”(「外的関連」)以前,首先必须探明授受动词句的“内在关联”(「内的関連」),即独立动词句和补助动词句之间从结构到意义上的关联性。为探求这一“内在关联”,本研究把授受动词句的意义范畴分为“物授与”(「モノ的授受」)与“非物授与”(「非モノ的授受」)两个下位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把日语授受动词句分为“物授与”与“非物授与”同时也是立足于授受动词句的本质意义特征。本书还着重强调了语言类型学中授受动词句的泛语言共性,即授受动词句最根本的意义特征在于“物的移动”(「モノの移動」),本书把它称之为“对象使役性移动”(「対象使役移動」)。立足于授受动词句的这一泛语言共性,我们同时还发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 “话语者中心性”(「話し手中心性」)、“话语者视点”(「話し手の視点」)以及“视点”(「視点」)等体现日语授受动词句意义特性的要素,其内在本质反映的是以“话语者”的视点为中心的“物的移动”的方向性,本书把它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性,即“话语者指向性”(「話し手指向性」)和“话语者背向性”(「話し手離反性」)进行分析考察。

本书从结构上分为5章,第1章强调指出授受动词句“对象使役性移动”的泛语言共性。第2章分析并总结出日语授受动词句的“内在关联”性。通过着眼于补助动词句前项动词的语义特征得以探明,前项动词的语义特征与授受动词句的意义有着紧密关联。在补助动词句中,前项动词与补助动词的结合是一种动态的结合,两者从结构到意义相互关联并相互制约。这一动态的结合尤其体现在补助动词的动词性消失和与之相伴的语法化所带来的补助动词的功能扩展上。前项动词的语义特征与授受动词句意义的互动关系在第3章的考察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与阐述。第3章通过对前项动词分类分析得出结论,在从“物授与”到“非物授与”的语义扩展过程中,前项动词的语义特征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前项动词与补助动词的动态结合清晰明了地反映在“物授与”与“非物授与”的“事件语义结构”(「事象構造」)中。但是另一方面,“动态句法论”和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动词语义论”(「動詞意味論」,(以影山太郎1996的『動詞意味論』为代表)和以句子为语义单位,强调句子整体含义的“句法论”(「構文論」,以Goldberg1995的『構文論』为代表)不同,其特点在于并重强调谓语动词与句子整体含义,同时不忽略句子各构成要素的作用。本书在第1章及第3章中分别就“对象使役性移动”中重要构成要素的“对象”即“授与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第4章中就“授与者”与“接受者”,以及“授益者”与“受益者”等语义论元的格标记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在表示“物授与”的(テ)モラウ句和(テ)ヤル·(テ)クレル句中,前者的カラ格和后者的ニ格,一为起点一为终点,二者既是表示“物授与”的语法性标记,也是授受动词句表示“物授与”最基本的结构标记。可以说确保其一也是(テ)モラウ句和(テ)ヤル·(テ)クレル句表示“物授与”的一种句式结构上的义务。也正是通过这一分析得以表明,出现在授受动词句中的ニ格和ノタメニ格这样的“格标识”(「格標識」),尽管它们可以通过“格”来表示接受者和受益者,但它们并不是授受行为真正的语法性标识,而授受(补助)动词在授受动词句中才是始终具有标示出接受者和受益者功能并具有明确人称性的语法性标识。本书在第5章中就授受动词句的恩惠义进行了阐述,结论为,恩惠义与非恩惠义之间并非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二者呈关联并连续的关系。同时这种相互关联源自于授受动词句的句子结构。这一点从「(テ)クレル·(テ)ヤル·(テ)モラウ」三个句式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语义特征,例如(テ)クレル句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评价性”,(テ)ヤル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性”,(テ)モラウ句所表现出来的“潜在使役性”都能得以证明。 LfkEmYRwMEUhGu2DhHYXmMG30C0RVAFwlc3Uygm/5Wpt2Zofs3PuCoDfsgqRl0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