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日语与其他语言相比,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也有着不少独自的特点。无论对于日语母语者还是对于非日语母语者来说,要想真正了解日语的特性,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通过两国语言的对比研究。近年来,我国日语学界出现了一些基于语言对比背景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而且多来自博士论文级别的研究课题,本书所展示的就是其优秀成果之一。

“日语授受动词句” 是颇具日语特点的句法研究难点之一,也是非日语母语者难以习得的一种日语表现形式。本书著者积多年日语教学和日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实践经验,从汉语母语者的视角出发,尝试对这一课题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研究,其主要攻关目标为:

1.日语与汉语的授受动词句在句法结构和意义上有着一定的对应性,与其相关的日语语言要素有哪些?

2.日语与汉语的授受动词句在句法结构和意义上并非一对一的对应,从日语方面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围绕上述课题,著者运用日本著名语法学者益冈隆志的“动态句法论”(「動的構文論」)学说,通过审视以往对日语授受动词句的研究,指出了以往研究的问题在于,无论是关于授受动词句三个句式间的意义差异,还是关于授受动词句的“恩惠义”的研究,都只反映了授受动词句意义的一个侧面,它并没有反映出独立动词句和补助动词句间从结构到意义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所以也就不能本质地、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授受动词句的意义。

著者认为,在分析日语授受动词句三个句式之间结构和意义上的“外在关联”(「外的関連」)以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授受动词句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内的関連」),即独立动词句和补助动词句之间从结构到意义上的关联性。为探求这一“内在关联”,著者把授受动词句的意义范畴分为“物授与”(「モノ的授受」)与“非物授与”(「非モノ的授受」)两个下位类型进行分析考察。这一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从结构和意义两方面连续地、关联地对授受动词句进行分析描述,它不仅弥补了传统研究中把独立动词句和补助动词句割裂的局限性,同时也弥补了以往在授受动词句意义研究上缺乏系统性的不足。

本书还着重强调了语言类型学中授受动词句的泛语言共性,即授受动词句最根本的意义特征在于“物的移动(モノの移動)”,并且把它称之为“对象使役性移动(対象使役移動)”。立足于授受动词句的这一泛语言共性,著者认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 “说话人中心性(話し手中心性)”、“说话人视点(話し手の視点)”以及“视点(視点)”等体现日语授受动词句意义特性的要素,其内在本质反映的是以“说话人”的视点为中心的“物的移动”的方向性,著者把它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性,即“说话人指向性(話し手指向性)”和“说话人背向性(話し手離反性)”,并以此对日语授受动词句进行分析,展开深入细致的考察,提出了新的见解。

通过日语授受动词句这一课题的研究,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下列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要探明一种语言的某一语法特性,须具有对各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的宏观认识,同时也须具有对该语言的语法现象的微观分析。应该以此为目标选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针,运用研究方法,寻求研究突破。语法研究要重视具体的语法现象,从结构、语义及语用等多层面,探索语法要素的关联性和语法化的连续性。应该以此为基础抓住语言的本质,全面地观察语言,开展系统的研究。

这部专著是著者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的结果。2003年著者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名优秀教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学博士课程,此后经过两年孜孜不倦的寒窗苦读和一年远离家人的异国研修,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关怀和中日双方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渡过了许许多多的难关和困境,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更为可喜的是,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此基础上以授受动词句的汉日对比研究作为新的课题,又考入了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攀登和努力。

此次本书作为“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学术专著丛书”出版,不仅可以为日本学研究中心增加新的研究成果,我们相信它也一定会为国内的日语研究、汉日语言对比研究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本专著的出版,可以使从事日语教育和日语研究的同行们从中获得裨益,也能够使著者本人得到更多的专家指教和信息反馈,为新的努力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大峰
2008年5月于北京 d4dHHOB/kBafDohA8OjmwVxhS4yFMZze+6v1BBWFn9AsBKJ2uoxrm8RquxNrw+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