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啮齿目的分科

啮齿动物分为啮齿目和兔形目。鉴别特征:兔形目头骨上颌具有2对门齿,在1对大门齿之后还有1对小门齿;而啮齿目头骨上颌仅有1对门齿,在其后方没有小门齿。兔形目在我国分为2科:兔科和鼠兔科。其中体形较大超过300mm,上颌颊齿6对,耳长形,后肢远比前肢长,尾明显露出毛皮外,为兔科;体形较小不超过250mm,上颌颊齿5对,耳近圆形,前、后肢长度接近相等,尾不露出毛皮外,为鼠兔科。

啮齿动物是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种数的1/3),适应生活于多种生态环境,遍布全球。体中、小型。上下颌各具1对门齿,仅前面被有釉质,呈凿状,终生生长。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间具有空隙,咀嚼面有突起,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咀嚼肌特别发达,适于啮咬坚硬物质。臼齿常为3/3。盲肠特别发达,但无螺旋瓣。咀嚼时下颌可前后或斜面移动。

地球上啮齿目可分为3个亚目:松树形亚科目 (sciurmorpha),有366种;鼠形亚目(myomorpha),有1183种;豪猪亚目(hystricomorpha),约有180种。

(一)松鼠科(sciuridae)

适应于树栖、半树栖及地栖等多种生活方式。头骨具眶后突,颧骨发达,构成颧弓的主要骨骼。代表性种类有松鼠(Sciurus vulgali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大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松鼠为典型树栖或半树栖种类,体毛灰褐,具膨松尾毛的长尾,尾粗而圆大,四肢长,前后肢相差不明显,耳壳较大,尾为树上跳跃的平衡器。耳尖具有黑色丛毛。齿式为1.0.2.3/1.0.1.3。为我国重要毛皮兽,产于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中。食物以松子为主,也吃其他种子和坚果,夏季多吃蘑菇和浆果。秋季储存食物以备越冬。但地栖种类,体形肥硕,尾短,体棕黄色,尾不具丛毛。

达乌尔黄鼠遍布于我国东北及西北的草原荒漠地区,为地栖性种类。前肢爪长,适于掘土,栖息于干燥的沙质土壤的草原和耕地附近,危害农作物、草场、幼林,破坏堤坝,为危害严重的害兽,并为鼠疫的自然宿主(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每年11月入眠,次年3月出眠,4~5月产仔,每胎5~8仔。

草原旱獭体形似短腿的小狗,体长约0.5m,毛褐黄色,栖于荒漠草原地区,也破坏草原和传播鼠疫,是一种草原害兽。以家族为单位群居于一个洞系中,有冬眠习性。每年繁殖1次,每胎通常4~5仔。

表1-2啮齿动物———松鼠科

分布于华南的大鼯鼠和华北的复齿鼯鼠是会滑翔的哺乳动物,自颈侧、体侧有皮膜与四肢相连,可在树间滑翔30~50m(大鼯鼠可滑翔450m)。复齿鼯鼠俗名罕搭拉虫、寒号虫。背毛灰色,具黄棕色毛尖,腹毛灰白色。筑巢于岩缝内,以柏树籽和叶为食。复齿鼯鼠的粪可入药,为著名中药“五灵脂”的原料。

(二)河狸科(Castoridae)

为半水栖的大型啮齿动物,体重可达30kg,全世界仅2种,限在北半球北部水域分布。以树枝、树皮及水生植物的根茎为主食,能以树干筑堤坝以维持洞口水位。我国新疆分布的河狸为珍贵毛皮兽。尾部背腹扁平,其上覆大型鳞片,游水时用以掌握航向。在泌尿生殖孔两侧的鼷部有分泌芳香气体的鼠香腺。

(三)仓鼠科(Cricetinae)

仓鼠类啮齿动物,适应于多种生活方式,在体形上有变异。不具前臼齿,上颌第一臼齿齿冠虽有3列横齿嵴,但每列至多有2个齿突或第一臼齿齿冠无齿突,只有平的三角形齿环。颧骨不发达,构成颧弓偏后方的极小部分。齿式为1.0.0.3/1.0.0.3。我国常见种类有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麝鼠。黑线仓鼠俗名地鼠,体灰褐色,尾短,只有体长的1/4,背具黑纵纹。具颊囊,有贮粮习性,一洞穴中可贮粮1~2kg,为害农作物严重。

中华鼢鼠营地下生活,外观与食虫目的鼹鼠类似,为类似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趋同性。本种为草原害兽,对草原土层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以致严重危害农作物(4~9月)。毛皮柔软,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近年开发出的以鼢鼠骨制成的药酒,疗效显著,也是化害为利的一个途径。

麝鼠为适应于水生的大型种类,与兔大小相仿,体被厚密而富光泽的棕褐色绒毛,后足具蹼。在湖河沿岸挖穴栖居,以水生植物为主食。本种原产北美洲,1927年引入前苏联。我国于建国后在东北及新疆地区均有发现,并普遍引种到各地放养成功。毛皮贵重,仅次于水獭,有重要经济价值。麝鼠在堤岸筑巢,可造成决堤。

(四)鼠科(Muridae)

中小型鼠类,种类极多(全世界在450种以上),分布极广,繁殖及适应能力均强。多具长而裸、外被鳞片的尾。颧弓结构似仓鼠科。不具前臼齿,上颌第一臼齿齿冠有3列横齿嵴,第一、二列有3个齿突,第三列有1~3个齿突;如上臼齿齿冠无齿突,则具3列横板条状的齿嵴。齿式为1.0.0.2~3/1.0.0.2~3。

常见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黄毛鼠、板齿鼠,均为广布于农田和居民区内的害鼠。褐家鼠体形粗壮,喜栖息于阴暗潮湿地区。它们的繁殖力强、数量多,对农作物及粮仓、器皿、电缆等均可造成严重破坏;秋末则大举迁入农舍,可将自然界流行的某些动物病传染给人体。

(五)竹鼠科(Rhizomyidae)

体粗壮,眼小,耳退化仅留有隐于毛内的耳孔,尾短而无毛或仅被稀疏的短毛。四肢短,爪略扁,适于挖掘。上下颌颊齿无前臼齿,上下颌臼齿齿冠有孤立的岛状齿环。上门齿极粗大,臼齿咀嚼面形成珐琅质齿环。齿式为1.0.0.3/1.0.0.3。适应地下生活,为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竹林与山地农田的害鼠。主要有大竹鼠、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等。

银星竹鼠全身毛色为深烟灰色,较长的毛尖端为银白色,因此烟灰色中浮露着银白色,成为毛色最显著的特征。背毛长度为30mm,柔软有丝光。吻端毛色较深,吻周白色而略带灰色。腹面颜色和背部一样,但毛较稀少,色泽较浅。前后足灰棕色,后足趾灰白色,尾黑色。

头骨较模式种重,鼻骨曲度很小,鼻骨后部较窄。前眼窝略呈三角形,眼眶略呈方形,但前方宽而后方较窄。最前面1对臼齿磨损较多,咀嚼面低于后2对臼齿。

竹鼠分布于西南、华中和华南产竹地方或山区草坡,这一亚种在广东省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如连阳大东山、连平九连山、曲江、潮汕等地区。

(六)跳鼠科(Dipodidae)

荒漠鼠类。后肢显著长于前肢,跖骨及趾骨趋于愈合,适于跳跃。尾长而具有端部丛毛或毛穗,有助于跳跃时用甩尾方法传递信息,及改变行进方向,以摆脱天敌追捕等。齿式为1.0.0~1.3/1.0.0.3。跳鼠的形态与袋鼠有某些类似,也是同一生活方式所引起的趋向性适应。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三趾跳鼠主要危害固沙植物。

(七)豪猪科(Hystricidae)

豪猪多栖息在灌丛或高草坡中,特别是在半开发的坡田旱地附近的草丛中。体粗壮,重5~10kg,长500~750mm。全身披棘刺,尾部还生有许多用以防御天敌的角质长刺。体前部棘刺较体后短,臀部最长,可掩盖尾部。全身披黑色或黑褐色硬毛,仅耳上毛较稀少而带灰白色。颈背有一小簇细长白色的硬毛,硬毛的下段为深棕色。自颈部以后直达尾部密生长棘。后半身的棘刺特别粗长而圆,但肩侧的棘刺具有浅沟,长棘刺的基部和尖端为白色,中间为黑褐色,长达230mm,粗长棘刺中间散生着少数更长更细的白色刚刺(长达380mm)以及尖端白色而基部黑褐色的较短棘刺。尾很短,隐藏在臀部棘刺之下,尾上有几十枚开口的小羽状管,连接在一条毛茎上,振动时能发出嘎嘎声。鼻骨较长,一直延伸达到眼泪骨。齿式为1.0.1.3/1.0.1.3。

豪猪分布于中国东南、南部各省,北至陕西省南部。在广东省分布很普遍,以粤北、潮汕、西江下游两岸等山区或半山区最为常见。

(八)睡鼠科(Gliridae)

分成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睡鼠亚科(Glirinae)和分布于非洲的笔尾睡鼠亚科(Graphiurinae)。睡鼠科成员有蓬松多毛的尾巴,外形酷似肥胖的松鼠,体形多比较小,树栖性,食植物,偶尔吃动物性食物。齿式为1.0.1.3/1.0.1.3。

温带地区的睡鼠夏天在树上筑巢,冬天主要在贴近地面的树洞中冬眠,也利用穴兔遗弃的洞穴,冬眠前将身体吃得很胖。睡鼠科基本上是夜行性动物,但是生活在比较阴暗的热带雨林中的笔尾睡鼠白天活动。 uSuXzi+3Y8Y85ngnUDrB4AvA7qxWZQOciCpqbmPmcBvOl7gEyoYCF0Cal9nwrG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