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能说不是本事,会说才叫能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那些特别能说的人,无论讲起什么,他们似乎都能借机插进话来,然后就会顺着这个话题一路延伸下去,最后谈着谈着,很多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们谈话的“俘虏”。这种能说会道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在少数,但是并不是说如此能说的人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相反,很多时候这些人反而会被人们称之为“话唠”,比如那些搞营销工作的,无论是夸起自己的产品来,还是在忽悠众人的时候,好话他们甚至能说一火车,但事实上他们的产品却最终很难有人掏钱去买。所以说,一个人能说固然是好事,也彰显出了他们对知识的猎涉很广,但是还要会说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相比于那些营销人员来说,央视的主持人尽管也是一个个都比较能说,可是他们并没有营销人员那么能说,如果让营销人员与主持人来对弈一下的话,相信再能说的名嘴也很难说得过那些营销人员,但是央视主持人的办事效率却要远远高于那些营销人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误差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人仅仅能说并不是一种本事,只能说是他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并不表明他就拥有了良好的口才,因为好的口才不仅仅包括能说,还要懂得说话的技巧。所以说,能说不是本事,会说才叫能耐。

这就涉及一个人对语言技巧的把握了,而语言的技巧有很多,这一点从那些央视主持人身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柴静,相对于其他主持人而言,在柴静身上,人们看到的更多的并不是她能说,而是一种文静的气质,无论是她主持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栏目,还是她深入到一线去采访,她的话语并不多,并不属于那种特别能说的主持人,但是每一次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柴静无论是在采访还是主持节目时,她十分注重对语言技巧的运用,那就是在与那些被采访人接触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着一个谈话原则——从揭开那些被掩埋的事实真相出发。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探寻真相和公理的心理,使得她向被采访人提问时的话并不多,但句句都讲到了点子上,因为她所提问的每一句话都和揭开事情的真相有关,并且柴静的提问由于有着严密的罗辑思维,在很多时候看她采访别人的节目时总是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她就是一个正在破案的警察,因为她的一个个提问都是一环扣着一环,而在这种环环相扣之中,就像战场上密集的雨箭一样,使得那些被提问者往往很难招架得住,最终因表达上的失误而说出了真相。因此,虽然柴静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但是在她采访过的人眼里,却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威严,而她讲话的语言敏锐而犀利,就像一把刀一刀刀地扎在了那些被采访者的心头。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柴静如此“会说”呢?

是维护大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她所主持的栏目的宗旨。柴静在运用语言的技巧上是走出了一条“不学而有术”的路,也就是说,她是化无技巧而成为了一种有技巧。根据自己所要进行采访的对象,以及采访事件的内容,其在语言运用上抛开了所有语言的技巧,而是直接从事件的结果出发,按着观众收看节目时心理所关心的问题去展开了一系列的提问,因此柴静在运用“说”的技巧上,是让自己的提问直接指向了这一事件的核心,所以才会让那些被采访者感觉到了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在央视,同样是以“用事实说话”为宗旨的《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敬一丹虽然与柴静都是遵从“让事实去说话”的原则,但是在运用语言的技巧方面,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与柴静相比,敬一丹更为注重语言的可信度上,并且是带着自己对所采访事件的思考去进行解说与分析,因此敬一丹的采访往往更多了一个高度的问题,因为她的节目往往不是单纯从一个事件本身去制作节目,而是将栏目所要采访的事件放在了整个社会的背景之下去展开诘问,将因事件而涉及的一些问题直指其核心,所以,敬一丹在语言上更多了几分深度,其可信度与权威性无形之中便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与此同时,由于《焦点访谈》栏目所采访的事件大多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比如网络游戏对时下青少年的危害,比如留守儿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等等。敬一丹往往会从事件本身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或是将整个事件放在全体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思考那些因事件本身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上会带来的某些影响,所以敬一丹在语言方面,往往是用其深刻的语言去拷问整个社会的体制,或是拷问每一个人的良知。因此,敬一丹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她的语言并不多,并且多数都是以一“旁白”的方式出现在节目当中,但是句句却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尤其是节目结束前敬一丹那几句话虽不多,但十分精辟的带着某种思考或是诘问式的话语,更是像一把刀一样深深地扎入了人的心脏。

不同的敬一丹以其高度凝炼又有深度的简短语言,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远远胜过了那些讲起来滔滔不绝的“能说”者,因此,敬一丹和柴静以其不同的语言技巧向人们诠释了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但在央视众多的品牌栏目中,同样有一位主持人,如果仅仅从讲话的方式上,他和敬一丹与柴静猛一看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事实上在运用语言技巧上,他们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他就是撒贝宁。

相对于柴静与敬一丹而言,撒贝宁则更给人一种能说的感觉,但是如果仅仅是从说话的声音上来看,撒贝宁的发音更带着几分南方人的味道,使得他主持节目时的声音上与其他主持人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由于撒贝宁同样有着“会说”的本领,所以使得他在加盟央视《今日说法》之后,很快便成为了观众们所喜欢的主持人。同敬一丹主持的《焦点访谈》和柴静主持的《东方时空》之《时空连线》相较,《今日说法》同样是一档更加注重事实、讲证据的节目,但是主持人撒贝宁却有着与敬一丹和柴静完全不同的主持风格,并且其在运用语言技巧上同样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却依然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欢。那么,撒贝宁又是如何巧用语言技巧的呢?

《今日说法》与《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之《时空连线》相比,尽管都是注重事实性,但它更为偏重于法律层面,在向观众介绍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的同时,则更为注重于让观众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去剖析这一个个案例,从而达到普法的目的。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撒贝宁除了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注重对整个案件在叙述过程中根据画面的切换,在解析案件上做到了一步步引人入胜之外,他更为着重于透过案件本身从法律的角度去解读,使观众在被整个案件扑朔迷离的侦破过程中吸引的同时,又能从法律层面得到启发,所以在撒贝宁看似漫不经心、不慌不忙的讲述中,其实却牢牢吸引了观众的视觉,将观众不知不觉间带入了他事先所设计好的彀中。因此,从语言的发音上来看,撒贝宁的普通话虽然给人一种略为“夹生”的感觉,但事实上也正是他这种独特的声音,加上他在故事讲述上能够抓住观众的心,以及他对法律知识的娴熟,所以同样成为了央视主持人中“会说”的一位主持人。

事实上,无论是敬一丹和柴静也好,还是撒贝宁也罢,如果仅仅论起能说来,他们比起毕福剑、李咏等娱乐节目主持人来,其实要相差很远,更别说那些在社会上的营销人员了,但是尽管他们都不怎么能说,但是他们却凭借着自己对工作的那种认真态度,各自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会说”的人,最终在打动亿万观众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们各自的事业,拥有了无人能敌的“能耐”。 9X7ChC/Q3RP0JBNCKmwJl5g4WRY+HkXITPbLs19c3/K7MTRn0XMwgM92NWvOxN9z



2
谈话交际,会说话才可以收放自如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新闻记者或主持人在进行实地采访的过程中,由于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了解,加上被采访对象的个性使然,要想达到彼此之间能够做到快速而有效地沟通,双方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方式进行沟通,成为了那些新闻记者或主持人们最为重要而关键的元素。这是因为,彼此由于互不了解,即使是那些新闻记者或主持人在事先已经对自己所要采访或是请来的嘉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每个人都有他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性格,加上很多被采访者或嘉宾大多不会像主持人那样,由于工作性质的使然,自然不会层场。因此,如果新闻记者或是主持人要想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采访,那么首先就必须做到“会说话”,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彼此打开心灵的闸门,顺利地完成节目的录制或是采访任务。

“会说话”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一个人只要懂得察言观色,那么就可以通过对方的一些外在表现而窥见其内心的变化;只要是顺着对方的心思或个性及当时的情绪变化,对方所关心的话题,自然就能勾起对方谈话的欲望,从而敞开心扉。

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语言是一门艺术,如何讲话、讲什么话、用怎样的方式讲,这三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实际真正做起来时要想做好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CCTV的主持人来说,为了加强新闻的实效性,很多节目并不是提前录制的,大多是以直播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综艺类节目或每年一次的央视春节晚会,观众们坐在电视机前看到的,如朱军、李咏、毕福剑等主持人,他们看起来一个个在台上表现得很轻松,讲起话来也很自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他们的内心同样十分紧张,即使是像朱军这样曾连续主持过数年春晚的老主持人,尽管有着十分丰富的主持经验,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全国亿万观众,哪怕是自己无意之中所说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都是要先在大脑里回放几次后才会讲出来的,否则一句话不慎,就可能导致整场晚会的失败。因此,这些主持人不仅要保证自己在台上讲话流畅,还要会说话,以应对那些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这种情况每一位主持人都遇到过,而这种临场救急的情况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他智慧的体现。但是无论是作为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也好,还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聪明,他的头脑转得有多快,最终要想完成与人的顺利交往,还必须通过语言来达出来。因此,只有会说话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收放自如,看似凶险的场面,轻轻松松就过去了。

央视那些主持人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朱军,在主持各种现场直播的晚会上,他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尤其是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他就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场面,虽然每一个节目的出演都有着其固定的时间,但是其间每一个上台表演的演员其实都无法做到对时间的准确把握,这就使得在临近午夜零点钟声敲响前的那段时间,很容易出现一定的误差,而这种误差也只有依靠主持人来弥补了。比如,安排在零点前的节目如果提前五分钟就结束了,那么主持人们就应该出来救场,让这五分钟平安渡过。这对于那些即使是第一次主持春晚的主持人来说也并不难,因为他们毕竟都有着多年主持其他节目或是大型晚会的经验,但由于是突发状况,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尽管那些主持人临危不惧,都会挺身而出,运用自己能说会道的本领将其化解,然而由于他们主持的是春晚,并且并不是由一两个人主持的,所以有一年的春晚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当导演通知他们救场时,台上的每一个主持人都拿出了自己能说会道的看家本领,几个主持人争相讲话,结果使得当年的春晚在零点钟声敲响之前的数分钟内出现了杂乱的景象。虽然每个主持人都在尽力弥补这一时间差,但由于他们都“会说话”,结果造成了你争我抢的一种混乱局面,使整台晚会留下了一大瑕疵。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其实在一些特定场合,太过能说会道了反而也不是一种真正的“会说话”,这是因为,无论是讲话做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少一分则不满,多一分则易溢。无论是一个人在交际中的谈话,还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现场,要想做到真正的“会说话”,并不是指一个人只要能说就可以了,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掌握讲话的分寸,然后再去赞扬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还有,同样是一句话,用什么语气、以什么方式讲出来,很多时候会起到不同的两种作用。仍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在当时新年钟声敲响之前,虽然是为了救场,如果几个主持人能够冷静一下,等一名正在讲话的主持人说不下去的情况下,或是讲话有些显得急促的情况下,再去选择接过对方的话头来讲,那么怎么也不会出现你争我抢的混乱局面。另外,在春晚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尤其是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前的几分钟,人们辞旧迎新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可以说到处充满了一种新年的喜庆氛围,人们此刻最大的幸福其实就是能够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家里,吃着年夜饭,收看中央台的晚会。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主持人来说,无非就是讲一些新年祝福的吉祥话,只要做到声情并茂即可。关键是这几位主持人一心只想着导演下的“救场令”,而出现了一种焦急的心理,所以此时他们的“会说话”“能说话”反而成为了影响他们正常发挥自己说话本领的绊脚石,使得彼此都乱了阵脚。而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原因的考虑,在其后的春晚上,导演都会将这种情况直接交给有着丰富主持经验的朱军来统领,其他主持人只要做到适当地配合即可。因此,在后来几年的春晚上,尽管这种情况也曾发生过几次,但是每一次都被朱军巧妙而又不着痕迹地给应对过去了。作为电视机前的观众而言,那种“混乱的局面”不见了,每到即将断档情况发生的时候,朱军总会挺身向前,用他那声情并茂的话语打动着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而观众只看到了了台上的朱军从容自如的表情和神态。

因此,主持人要想做到在主持节目时收放自如,除了要有良好的说话功底之外,还要不断地加强自我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磨练自我,才能够做到在台上与台下的统一和应对自如。比如赵忠祥,和其他主持人相比,他不仅没有读过系统的播音学校,并且连大学也没有读过,虽然说他有着别人所无法比拟的先天条件,声音很独特。但是作为主持人或是播音员而言,每一个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有着自己在声带上的先天优势,否则根本无法进入到这个行业,但是为什么唯独赵忠祥在当年所有男播音员中一枝独秀地成为众多观众心目中的偶像了呢?这就是后天学习给他带来的命运转机。

18岁便做了播音员的赵忠祥,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好嗓子外,在其他方面他根本一点资本都没有,包括自身的知识储备,但是他却一直在通过读书来弥补着自身在知识方面的不足,并且还经常去广播学院向那些声乐老师请教,最终使得一个本来并不会说话的赵忠祥成为了在他那个年代甚至是至今很多主持人和播音员都无法超越的一座丰碑。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赵忠祥由于自己所主持的节目不同的原因,在作为嘉宾去客串某些节目时,与其他主持人相比,他少了如宋世雄那般流利而快速的吐字速度,但是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赵忠祥却用他带有磁性的声音以及讲话的音调,成为了另一种“会说话”的楷模,那是一种儒雅的“会说话”,并且在掌握讲话的分寸上,他更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

由此可见,不管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是否会说话,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同样是表达一个问题,不会说话的人讲了出来,可能会使得本来对方可以轻易就帮你做到的事情,结果由于说话者表达的方式甚至是语气、场合的不同,最终没能办成。相反,那些会说话的人,哪怕是在不适宜的场合,如果找准了最佳的时机,在对方特定的一种情绪之下,将事情讲了出来,反而会收获成功。这就是会说话与不会说话的最大区别。因此,一个人只有会说话,才能够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做到真正的应对自如,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SaB4JiJhWlXAIwmtOneHfZ2m4v81aX7x1d9ey2fEvMtt/t7Bibc2gLbSQzLfu8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