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赏罚分明,宽严适当

《菜根谭》中有言:“威源于明也。”即领导者的权威是来源于赏罚分明。鬼谷子曰:“用赏贵信,用刑贵正。”其意思是:奖赏别人一定要讲信用,处罚别人一定要公正。

赏罚是否分明,是判断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次,魏惠王问一个大臣卜皮:“你有没有听到百姓对寡人的批评?”

卜皮说:“百姓都说大王很仁慈。”

魏惠王大喜,说:“是吗?果真如此,那么国家一定能治理好。”

卜皮答道:“不,恰恰相反,国家可能快灭亡了。”

魏惠王愕然:“寡人以仁慈治国,这有错吗?”

卜皮回答:“所谓仁慈,包括怜悯、仁心、宽厚、慈祥。大王只想给天下百姓仁慈的形象,如今即使百姓、大臣犯罪,大王在处罚他们时也要踌躇不前。结果有过却不罚,无功却受禄,天下人都会看不起大王,百姓也会放肆。臣说国家快灭亡了,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有句古语:“国之大事,唯赏与罚。”说的是处理好国家大事,不外乎用奖赏与惩罚两种手段。曹操也说:“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拥有权力未必就能够拥有权威,让人敬畏的领导重在赏罚分明,并坚守公平。

赏罚分明,历来是有作为的领导者用来管理下属的一个最有效的权杖。

《汉书·张敞传》中称:“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原来,在汉宣帝时期,渤海、胶东一带盗贼十分猖獗,他们无恶不作,扰乱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于是,汉宣帝派大臣张敞前去治理,张敞临行前,向宣帝请求必须奖赏那些追捕盗贼的有功人员,并严惩盗贼。他到任后,果然赏罚分明,差吏们个个奋勇追捕盗贼,在张敞的有效治理下,当地的社会秩序得到了迅速恢复。

赏罚要做到分明,不能以一己好恶来进行,而应看相关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值得去赏,是否应当去罚,而且要依据赏罚之后会产生一种怎样的结果来定,而不是由着自己的脾性、爱憎去进行赏罚。

1944年,在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前夕,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到前线采访,他被安排到了巴顿将军的部队。没想到,在登陆战开始后,海明威就和士兵们一起参加了战斗,后来他与所属部队失散后,还在巴黎西部领导当地的游击队进行敌后反抗运动,其间屡立战功。

但是巴顿将军却对此事非常恼火,因为根据《日内瓦公约》规定,新闻记者在战场上只可作观察与报道,而不能直接参加战斗。于是,他下令让军法部门调查此事,准备对海明威审查惩处。由于海明威在公众中的声望很高,巴顿将军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让军法部门处境很尴尬。

后来还是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做了表态,他下达命令道:“对于向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取胜的人可以不加追究,但下不为例,否则按军法处置;军法部门秉公办事,值得肯定,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军法部门应集中精力清算纳粹。”

艾森豪威尔的命令,既肯定了海明威的个人作战功劳,也肯定了军法部门的办事态度,在严明军纪的同时,也给双方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处理结果,从而妥善平息了此事。

赏与罚,曾被韩非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各级管理者当然也包括中基层干部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赏罚分明既是治军治国之道,更是当今各种企业组织的管理之道。奖赏可以鼓舞员工的斗志,惩罚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只有赏罚分明才会使人心服口服。只进行奖赏而不进行惩罚的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是没有威严的,而只会惩罚而不懂得奖赏的管理者在员工心中是刻薄寡恩的,只有赏罚分明的管理者,才能在员工面前树立起应有的权威。

做一个赏罚分明的管理者

赏罚分明得当,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也是带好队伍的重要法宝。

笔者的一个朋友管理着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相应的,他也有着较大的权限。开始,他为了鼓励员工按时上下班,就设置了一个全勤奖,每月全勤奖励为100元。刚实施时,这一制度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迟到的人越来越少,出勤率越来越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朋友发现员工迟到早退的现象又卷土重来了。

思考之后,他又做出了一个新的规定:在保留全勤奖的同时,对迟到的员工做出惩罚,每迟到一次罚款20元。从此以后,便在最大限度上杜绝了迟到现象。最后这位朋友不无感慨地说:“有时奖励100元远远没有惩罚20元所起的作用大啊!”

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奖励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惩罚的作用,这里面蕴涵的管理思想就是保证公平。只奖励全勤的人,却不惩罚迟到的人,时间一长,就会在员工心里留下一个不公平的感觉,原因是奖励往往会被人看做身外之物,得失与否,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得到了感觉是幸运,得不到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损失。但是惩罚就不一样了,它会使人感觉那是在掠夺自己的利益,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人就不得不把惩罚看得很重,不得不遵守公司的规定。

宽严要适当

日本江户幕府时代,备前冈山的藩主叫池田光政,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当政者,要想统治好一个国家,必须要德威兼备,宽严得宜。如果只施以小惠,而没有威严,国民就会像一群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不听教诲,将来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相反的,如果对任何事都采取严厉的态度,或许在表面上能使人遵从,但绝不能使人心服,事情也就很难顺利进行了。所以一定要有公平的赏罚,施恩于人,如此才是真正的威严。没有恩只有威是没有用的;而没有威只有恩也不会发生效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百姓的想法,如果无法做到,即使恩威并施,也不会发挥真正的效用。”

这是一段至理名言,作为管理者的你也要去仔细品味。威是严格、责备,恩是温和、奖励。身为一个管理者,对于恩、威要能配合运用。

对一个组织和团体来说,如果欠缺严格的管理,一味温和相待的话,员工很容易会被惯坏,其言行也会变得随便,没有规矩;但若过分严格,往往又会导致员工的心理畏缩,表面顺从,实际对抗,对工作没有自主性,也缺乏兴趣。如此一来,不仅员工的潜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整个部门也将毫无生机。

管理者对员工做到宽严得宜,恩威并用,才会事半功倍。

(1)要把握好宽严的尺度,严中有爱,并让员工了解你的良苦用心

对员工,你要把握好宽严的尺度,在严格管理中,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你的爱心与良苦用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你将这些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员工,他们会理解你的苦衷的。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的带兵之道就是严中有爱的一个典型。他既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又是一名出色的教练,向以善于练兵著称。1947年10月,孙立人奉命在台湾凤山训练新兵,有一天,突降大雨,由于训练正在进行,士兵在雨中被淋得全身湿透,当然孙立人自己也不例外。但他仍不许士兵结束训练,也不许他们使用任何雨具。他本人也拒绝卫士为其打伞与披雨衣。但是,训练结束后,孙立人马上命人煮好姜汤,要求士兵每人喝一碗,以防着凉。士兵们的心中都感到很温暖。

中基层管理者带的虽然不是兵,而是自己的员工队伍,但其管理理念却是和孙立人将军的带兵经验如出一辙的。该宽时宽,该严时则严,要妥善把握好宽严的尺度,并做到像孙将军那般“严中有爱”,才能让你成为一个让员工敬畏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是宽是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定要注意按照宽严适度的原则去管理员工,太宽松了员工会心不在焉,不当回事;太严厉了他们又会心惊胆战。因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宽严之道。

诸葛亮之所以以严治蜀,正如他回答李严时所说:“刘璋国弱,自刘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百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十人士,专相自恣,君臣之道,渐以浚替。”可以看出,诸葛亮用重典治蜀,是因为前代治理太宽松,所以他才审时度势,遵循儒家“世轻世重、宽猛相济”的原则,使蜀地得以大治。

后来清代人赵藩还专门为此写了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是在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查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管理员工也是一样的道理,用宽还是用严,需要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根据人、事、势的不同而灵活决定。

(3)如果宽严难以抉择,则应该选择严

自古爱人之道,以严为主,宽则心驰气浮。身为管理者,你对员工真正的爱,也是要以严为主。不能像有些管理者,将部门氛围营造得相当轻松愉快,像“慈母”一般对待员工。岂不知,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员工失去的将是压力和进取心,是难以得到快速成长的。 +gI7VxYpEviJ5zz3lQnLMs72fObNfTYB1z0ILSivhu9fS1P454KHSWzwgN3/jB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