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不然会有人爱上它。
——题记
01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召集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轴心国伙伴,展开“巴巴罗萨”行动,闪击苏联。前半年,德军进攻比较顺利,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截止1941年底,苏军损失兵力高达313万,其中死亡80万,被俘和失踪233万。此外,苏军损失坦克20500辆,作战飞机17900架。不过,因为苏联领土广袤,导致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方案落空。遭受了一连串惨败的苏军,终于在1941年年底的莫斯科保卫战中站稳脚跟。当时德军过度消耗,却没有稳定的补给线,加上严重缺乏冬装,被苏军阻挡在了莫斯科城下,苏军乘机在部分地区展开反攻。
但是,当时苏德战场的主动权,仍在德军一边。苏联其实没有实力反攻,不仅是因为兵力和装备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苏军将领的指挥水平不值一提。苏军作战时,除了以无数战士的生命为代价去争取胜利外,战术乏善可陈。二战后一直被神话的朱可夫元帅,在同行眼中根本就名过其实。叶廖缅科元帅在回忆录中曾讲到,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敌人五六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的显赫地位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
叶廖缅科如此评价朱可夫,他自己又怎么样呢?基辅保卫战前,包括朱可夫在内的许多将领都认为基辅守不住了,西南方面军侧翼有被合围的危险。斯大林找到叶廖缅科,问:“如果我把中央方面军配属给你,并给你一些炮兵预备队的话,你能不能阻住古德里安,掩护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呢?”叶廖缅科无比自信地说:“我不但能阻住古德里安那个流氓,而且要消灭那个流氓。”然而,事实证明叶廖缅科的自信没有任何根据。他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突击前进了十几公里就停滞了,仅仅是轻轻扯了古德里安的大腿一下。而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却直取西南方面军侧后,导致了基辅会战红军的惨败。
再举一个例子,1941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派遣第五十八坦克师进驻莫斯科城下,这个师刚从远东调来,没有来得及做好战斗准备就跟德国人开仗。结果,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坦克和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员,但是敌军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当时,罗科索夫斯基还组织第十七和第四十四骑兵师发动近乎疯狂的进攻,结果几乎全军覆没。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后拥有苏联和波兰两国元帅军衔,被誉为“常胜元帅”,在战场上却毫不吝惜部下的生命!
苏军统帅里,盲目自信、依靠人海战术胡乱指挥者,大有人在,普通士兵死伤枕藉也就不足为奇。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苏联元帅是这样打仗的,底下的军官又是怎么指挥的呢?
在德国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回忆录中,总能看到苏军毫无意义地让士兵去送死的场景。比如,1941年8月,后来的苏军叛将弗拉索夫率领第三十七集团军,在基辅向德军占领的一处高地发起进攻,他的战术先是徒劳无益的炮兵轰炸,但是德军阵地毫无损伤,然后发起一拨接一拨的冲锋,冲锋的士兵都倒在了德军的机枪前面。一位指挥官还试图让自己的部队再次发动毫无意义的进攻,结果被德军打死。苏军向这个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高地发起进攻,居然持续了3天3夜。德国人完全无法理解,一拨人倒下,另一拨人还继续来送死?德国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傻的,一个地儿打不下来就绕过去,干吗跟这地儿死磕啊?苏联人就是这么一根筋!
这种送死式的进攻,搞得德国人都筋疲力尽。一个德国军人在战后评论,我跟我的同伴们感到最震惊、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苏联人的进攻,方法如此生硬,场面又这么宏大。苏联人为取得一点儿进展就投入这么多兵力,如果目标真的十分重要,苏联人将会投入多大兵力,发动多么频繁的进攻?
实际上,德国军官根本想不到,苏军这么干的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别的打法,只会搞人海战术。跟德军或者美军、英军相比,苏联红军是一支落后于时代的军队,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要求的技战术水平,让教育水平不高的苏军大部分指战员无法掌握。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