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元素,就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时候,社会财富主要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也就成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作为外界的对象,商品首先是一个依靠自身属性来满足某种需要的物品。当然,商品体本身的有用性,也就是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这种性质所耗费劳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考察商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在使用或消费中,总是以一定量为前提的。
作为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环节,交换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当然,同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不仅可以表示为一个等同的东西,也可以表示为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形式。总而言之,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而且可以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举例来说,小麦和铁两种商品二者的交换比例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说明有一种等量的东西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物品里面。当然,这种东西既不是小麦,也不是铁,而是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学例子来说明的。在几何学中,为了确定和比较各种直线形的面积,就需要先把它们分成三角形,再通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把各种直线形化成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需要化成一种共同的表现形式。当然,这种共同的表现形式绝不是指商品的物体属性,而是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考虑。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比例关系适当,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可以和其他任何一种的完全相等。正如老巴尔本说的:“只要交换价值相等,交换价值相等的商品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
虽然商品有质的差别,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别。如果把商品使用价值撇开来看,也就是把劳动产品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可以感觉到的商品属性都会消失掉,不再是木匠、瓦匠、纺纱或其他某种生产劳动的产品,也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有用物。此时,作为劳动产品商品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随着劳动产品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劳动的有用性质也相继消失,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可以抽象为人类劳动。当然,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考察这些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考察它们作为社会实体的价值,无须考虑人类劳动力的凝结形式。
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可以表现为同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抽去使用价值的话,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可以称为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商品本身单纯凝结人类劳动的度量。由此可见,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单个商品只不过是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而已。实际上,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比如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总而言之,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该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而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由此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力成反比。
商品的诱惑
工业化的资本主义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基本元素,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并占据着人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