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分工是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资本家手中为前提,而社会分工则是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手中为前提。
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在工场手工业上,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取得自己的典型形态,而且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占据统治地位。一般来说,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工场手工业主要是以下面两种方式为主。第一种方式就是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者在同一个资本家的指挥下,在一个工场里生产产品,比如马车是马车匠、马具匠、裁缝、钳工、铜匠、旋工、饰绦匠、玻璃匠、彩画匠、油漆匠和描金匠等众多独立手工业者联合在一个工场内,协力地生产出来;第二种方式就是许多从事同一个或同一类工作(例如造纸、铸字或制针)的手工业者,在同一个工场里被同一个资本家所雇用。当然,第二种方式就是最简单形式的协作。虽然这些方式仍然要求工人按照原有的手工业方式进行劳动,但是外部情况很快促使人们按照另一种方式来利用他们的劳动,就是同时进行的劳动。举例来说,同一个场所的工人能够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大量完成的商品。由此可见,劳动分工必须是这种情况,就是使各种操作不再由同一个手工业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而是分离开来,孤立起来,在空间上并列在一起。虽然每一种操作可以分配给一个手工业者,全部操作都可以由工人同时协作进行,但是这种偶然的分工一再重复就会显示出它特有的优越性,并逐渐地固定为系统的分工。
工人变成生产机构的一个器官
为了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大量的商品,资本家把制造一件产品的各种操作分配给不同的手工业者,共同完成一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局部操作逐渐成了特殊工人的专门职能,最终把人变成生产机构的一个器官。图为卓别林在影片《摩登时代》中,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讽刺并揭示工人被资本家榨尽最后血汗的残酷现实。
从一个要完成商品来看,许多独立手工业者的个人产品都可以变成各个手工业者的联合体,使他们不能只完成同一种局部操作的社会产品。由此可见,工场手工业的产生方式,的确是由手工业形成方式转化而来的,是二重的。当然,工场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分工或进一步发展分工,甚至是把过去分开的手工业结合在一起,但是它的最终形态总是一样的,就是一个以人为器官的生产机构。
工人及其工具
通过仔细的考察,终生从事同一种简单操作的工人,会把自己变成这种操作的自动器官,而且他花费在这一操作上的时间,会比循序进行整个系列操作的手工业者要少。然而,构成工场手工业的总体工人,完全是由这些片面的局部工人组成的。与独立的手工业者相比,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较多的东西,就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快速发展的应用电器
在工作过程中,工人重复做同一个简单有限的动作,缩小了劳动流程中的空隙,增加了劳动力的支出。同时经常使用工具使劳动工具简化、改进和多样化。从而为机器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图为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展台前争论当年包括洗衣机、吸尘器及冰箱在内的家庭电器的快速发展。
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艺,而且也取决于工具的完善程度。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可以通过劳动工具去适应局部工人的特殊职能,并使劳动工具简化、改进和多样化。由此可知,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如同创造机器物质条件一样,而机器只不过就是由许多简单工具结合而成的。考虑到局部工人及其工具的简单性,我们的研究应该从工场手工业的全貌来考察。
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般来说,工场手工业组织的两种基本形式可以交错在一起,但仍然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类别,特别是在工场手工业转化为使用机器的大工业时,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实际上,这种二重性起源于制品本身的性质。一般来说,制品可以是由各个独立的局部产品纯粹机械地组合而成,或者是依次经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过程和操作而取得完成的形态。
既然工场手工业时期所特有的机器始终是由许多局部工人结合成的,那么总体工人具备的技艺程度最好能够经济地使用。这些生产素质使总体工人本身的所有器官分离而成为特殊的工人或工人小组,各自担任一种专门的职能。虽然局部工人可以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他的片面性甚至缺陷就成为他的优点,但是从事片面职能的习惯会使他本能地起作用,并准确地以机器部件的规则性发生作用。由于总体工人的各种职能都比较简单,即使有些比较复杂,也不过是低级和高级的组合而已,总体工人的器官即各个劳动力,需要极不相同的教育程度,从而创造出具有极不相同的价值。当然,工场手工业不仅能够发展劳动力的等级制度,而且能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工资等级制度。因此,在等级制度的阶梯旁边,工人被简单地分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当然,凡是能够缩短劳动力再生产的事情,都会可以扩大剩余劳动的研究领域。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就劳动本身来说,社会生产可以分为农业和工业等大类,叫做一般的分工;如果按照生产大类来分的话,就是按照特殊分工的原则,社会生产可以分为种和亚种;如果按照个别分工来分的话,社会生产可以分为生产工场内部和生产工场外部。
虽然社会内部的分工以及个人都可以被相应地限制在特殊职业范围内,但是却可以同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一样,从相反的两个起点发展起来,甚至是在家庭内部发展起来。实际上,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氏族内部的分工不过是在纯生理基础上的一种自然分工。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不同公社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是各不相同的,而且不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使得这种自然的差别引起产品的互相交换。在早期文明出现的初期,个人不能以独立资格互相接触,只有家庭和氏族可以互相接触,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成商品。当然,交换没有造成生产领域之间的差别,而且使不同的生产领域发生关系,并把它们变成互相依赖的社会总生产部门。实际上,社会分工是由原来不同而又互不依赖的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产生的。至于那些以生理分工为起点的地方,直接互相联系的各个特殊器官不仅可以互相分开和分离,尤其是在同其他公社交换商品成为主要推动力的时候,不仅可以使不同的劳动通过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甚至建立起联系,而且可以使原来独立的东西丧失独立,也可以使原来非独立的东西获得独立。
资本家的悠闲时光
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它是以资本家对人的绝对权威控制为前提,工场这个社会生产机构只是属于资本家。而社会分工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只承认竞争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图为马奈1863年的画作《草地上的午餐》,新兴的资产阶级正在迅速积累财富,他们有了闲适的生活,也有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趣味和审美。
城乡的分离,就是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基础。换而言之,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可以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提的时候,工场手工业的分工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虽然工场手工业分工会引起反作用,比如推进社会发展和增加社会分工,但是劳动工具的分化的确可以促进生产这些工具的行业日益分化。一般说来,一旦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扩展到这种程度,就是把主要行业或辅助行业和其他行业联系在一起,由同一生产者经营的行业就会立即发生分离和互相独立的现象;一旦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扩展到特殊的生产阶段,该商品的各个生产阶段就会变成各种独立的行业。尽管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场内部的分工有着许多的相似点和联系,但是二者之间不仅有程度上的差别,而且有本质的区别。
总而言之,不论是否以商品交换为媒介,整个社会内的分工都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而工场手工业分工却完全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创造的。
5秒钟经济学
>>>工场手工业>>>
16~18世纪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在手工工场主雇用下进行生产。早在14~16世纪中叶,西方的工场手工业已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以及尼德兰、法兰西、德意志和英格兰各地萌芽和成长,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和毛纺织业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