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CHAPTER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又相当于剩余劳动同必要劳动之间的比例。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在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就是预付资本C的价值增殖额,就是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价值总和的余额。由此可知,资本C可以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c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v两个部分,并且c代表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代表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因此,生产过程可以表述为C=c+v,而商品的价值可以用c+v+m(m是剩余价值)。比如500镑的预付资本包括410镑c和90镑v,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而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额使得原来的资本C变为C’,就是由500镑变为590镑,产品的价值远远超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形成的总额。

劳动力创造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可变资本增加,资本家预付资本也随之增加,好像剩余价值不是由可变资本生产的,而是由预付资本生产出来的,这种假象,掩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图中是一电器加工厂工人忙碌的身影。

实际上,剩余价值只是资本发生价值变动的结果,而现实的价值变化和价值变化的比率却是被这样的事实掩盖,认为资本可变部分的增加会导致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从v+m=v+△v(△v是v的增长额)这个公式来看,全部预付资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由此可知,我们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纯粹的分析,必须把产品价值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完全抽去,就是假定不变资本c=0。此时,预付资本就从c+v简化为v,而产品价值c+v+m就可以简化为价值产品v+m。如果假定产品价值180镑,那么我们可以用90镑可变资本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期间流动的劳动,还可以用90镑表示所生产剩余价值的绝对量。至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我们可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就是用m/v来表示,而且剩余价值率就是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

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工人不仅能够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生产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而且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当然,工人不需要直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只需要通过生产某种特殊的商品来获取同他生活资料价值相等的价值,就是获得他用来购买生活资料的货币。至于需用工作日的多少,完全可以取决于他每天平均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取决于每天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如果工人每天生活资料的价值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的话,那么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就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需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维持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然而,只是资本家已经支付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就是用新创造的价值来补偿预付可变资本的话,工人在生产劳动的工作日部分就只能表现为再生产,而且可以把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当然,这种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很必要的,是要以劳动的社会形式为转移的,而且是工人存在的基础。

生活陷入困境

资本主义社会,是通过剩余价值的形式在工人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是资本家的剥削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列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方式来摆脱危机。图中是全球性经济危机时等待发放救济物资的人们。

当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它所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时候,工作日的必要部分就决定着这个劳动力的价值,而由工作日剩余部分决定的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就等同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间的比例。换而言之,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当然,这两个比率就是把同一种关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而且一种是物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因此,剩余价值率才为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WI0QOduCtHUrN8OrpPZJkKbH7Ea1qsm6YvD4m+r2sDkJHyYcGRIZELULLLjsmh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