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CHAPTER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

从劳动本身来看,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而劳动力的卖者也由此在实际上成为按劳动力买者的意愿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成为工人。为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中,劳动力的卖者必须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化过程中。因此,资本家使用价值或财物的生产,使工人制造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也就是一定的物品。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过程必须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

收获庄稼

人的劳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在劳动中,人民在改变了自然物体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图中农民每日辛勤地耕作,与土地相互依存。他们在改变了土地的同时,土地也养活了他们。

从人和自然之间的发展过程来看,劳动不仅是自然力与自然物质之间的对立,而且是由人们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物质变换的过程。为了占有自然物质,人们通过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来使用身上的自然力,比如臂、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并通过这种运动作用改变自然和人们自身的自然。虽然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建筑房屋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在这个过程开始时,这种最初的本能劳动形式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而且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引导自然物实现自己的目的。

作为劳动资料的机械榨汁机

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图为一架高效的机械榨汁机。据说它只需两个人就能操作,而一般的榨汁机通常需要10个人操作。操作这样的榨汁机时,其中一个人摇手柄,另外一个则负责将葡萄被榨干后剩下的残渣铲走就行了。

作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都是可以通过劳动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例如捕获的鱼、砍伐的树木和地下矿藏中开采的矿石等,都可以算是劳动对象,即原料。当然,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非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

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属性,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劳动资料,使得劳动资料成为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传导体,就是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综合体。作为发挥力量的手段,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换而言之土地是他的食物仓,也是他的劳动资料库,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活动的器官。当然,土地本身是劳动资料,但是它在农业上要起到劳动资料的作用,还要以一系列其他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发展为前提。一般说来,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劳动者就可以把这些物加工成为其他的物。实际上,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广义地说,那些把劳动作用传达到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就是充当劳动活动的传导体而已。正如土地本身给劳动者提供立足之地,给他的过程提供活动场所一样,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却依旧可以算作是劳动过程的资料,可以算作是一般的劳动资料。当然,这类劳动资料也可以经过劳动的改造,就像厂房、运河和道路等。

从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看,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而资本家为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用得合乎目的,对生产劳动进行监视,尤其是教导工人像为自己劳动那样节约成本。当然,劳动工具受到的爱惜,也不过是仅限于劳动使用上必要的程度而已。

当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以后,劳动就成为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再是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从资本家的观点看来,劳动过程是消费劳动力商品的过程,是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活的酵母,就是充当消费劳动力的要素。因此,资本家把劳动过程看做是各种购买物之间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产品是归他所有的,正如酒窖内处于发酵过程的产品归他所有一样。

价值增殖过程

作为资本家的所有物,产品是一种使用价值,就如棉纱和皮靴那样曾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步的基础。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本身绝不是受人喜爱的东西,而生产使用价值只不过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实际上,资本家不仅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还要生产用来出售的商品,而且要关心商品的价值是否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价值的总和。正如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样,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

众所周知,每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其使用价值中的劳动量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我们把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就必须要计算物化在这个产品中的劳动。假定这个产品是棉纱,那么生产棉纱就要有原料。当然,这里先用不着探究棉花的价值是多少,我们可以假设生产棉花所需要的劳动已经在棉花的价格中表现为一般社会劳动,资本家可以在市场上按照棉花的价值购买。接下来,我们假定棉花加工时消耗的纱锭量代表纺纱用掉的其他劳动资料,价值为2先令,并假定12先令是24个劳动小时或2个工作日的产物,也就是说2个工作日物化在棉纱中。当棉花改变形状和被消耗的纱锭量完全消失的时候,40磅棉纱的价值可以看做是40磅棉花和1个纱锭的价值总和。按照一般的价值规律,10磅棉纱就可以看做是10磅棉花和1/4个纱锭的等价物。在这种情况下,纱锭和棉花不再相安无事地并存着,而是在纺纱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用棉纱体现棉花和纱锭的使用价值,却不会影响到它们的价值,就像它们通过简单的交换而换成等价物棉纱一样。当然,生产棉花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就包括生产棉纱所需要劳动时间的一部分,而生产纱锭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是如此。因此,生产资料即棉花和纱锭的表现为12先令价格,也是棉纱价值或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被压榨的童工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机器的大规模使用改变了生产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状况。妇女和儿童参加劳动成为现实。工厂内充斥着身体瘦弱和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童工,童工问题逐渐成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图为191 1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矿坑里,几十名童工排坐在矿道上。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不断由运动形式转为物质形式,比如一个劳动小时的纺纱运动就表现为一定量的棉纱。当然,劳动小时就是纺纱工人在一小时内的耗费。在正常的即平均的社会的生产条件下,一个劳动小时内a磅棉花应该变为b磅棉纱,那么,只有把12×a磅棉花变成12×b磅棉纱的工作日,才能算是12小时工作日。因此,在棉花变为棉纱时,消耗的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算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时间。

在这里,原料和产品同劳动本身一样,只是一定量劳动的吸收器。通过这种吸收,劳动力以纺纱形式耗费并加在原料中,原料事实上变成了棉纱,而产品棉纱现在只是棉花所吸收劳动的测量器。由经验确定的一定的产品量,现在只不过代表一定量的劳动,是一小时、两小时、一天社会劳动时间的化身。

在出卖劳动力时,我们曾假定它的日价值,就是表示出工人每天平均的生活资料量所需要的劳动量。如果我们假定纺纱工人在1个劳动小时内可以把1磅棉花变成1磅棉纱,他就可以在6小时内把10磅棉花变成10磅棉纱。因此,纺纱劳动时间的价值可以表现为3先令。在10磅棉纱的总价值中,我们可以看到5/2个工作日的物化结果,2日包含在棉花和纱锭量中,1/2日是在纺纱过程中被吸收的。因此, 10磅棉纱的价格是15先令,而1磅棉纱的价格是1先令6便士。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而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

制作丝绸的日本纺织厂

日本的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工业开始,机器统治代替了过去农村的季节性变化。图为一张19世纪末浮世绘作品,描绘了一群身穿和服的女工在东京一家丝绸厂的织机旁工作。门户的开放使日本妇女不满足于做家庭主妇,相对高的工资和工作机会吸引她们走出家庭。

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考察一下,假定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而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并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耗费,就是包含在劳动力中的过去劳动和劳动力所能提供的活劳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劳动力本身就物化着半个工作日,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换而言之,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它的交换价值,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构成它的使用价值。因此,资本家正是看中这个价值差额,才去购买劳动力,而劳动力能制造棉纱或皮靴的有用属性,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当然,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上,劳动力的卖者和其他商品的卖者一样,通过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实现劳动力的交换价值。正如卖出油的使用价值不归油商所有一样,货币所有者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本身的使用不归它的卖者所有。考虑到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劳动一整天,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要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

我们的资本家不仅懂得用劳动力的低价值去换取劳动力创造的高价值,而且更懂得用延长的劳动过程去换取更多的价值。如果10磅棉花可以吸收6个劳动小时,变为10磅棉纱,那么20磅棉花就会吸收12个劳动小时,变成20磅棉纱。因此,在这20磅棉纱中物化着5个工作日,其中4个工作日物化在已消耗的棉花和纱锭量中,1个工作日是在纺纱过程中被棉花吸收的,而5个工作日表现为30先令或1镑10先令。然而,投入劳动过程的价值总和是27先令,而1磅棉纱仍然和以前一样值1先令6便士,棉纱的价值是30先令,27先令变成30先令,带来3先令的剩余价值,工人遇到的不仅是6小时而且是12小时劳动过程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货币终于转化为资本。等价物换等价物,资本家对每一种商品—棉花、纱锭和劳动力—都按其价值支付,丝毫没有违反商品交换的各个规律。然而,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是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消费它们的使用价值,又回到市场上来出售商品。并从流通中取得比原先投入流通多的货币。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中,资本以流通为媒介,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实际上,如果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价值增殖不外是超过盈亏平衡点而已。当价值形成过程持续到这一点的时候,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就恰好可以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长时间劳作的日本女工

资本家用劳动力的低价值去换取劳动力创造的高价值。通过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延长一般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图中生丝打包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日本女性却要承担每天1 2至16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当经济衰退来临时,就连这样的工作机会也很难找到。

另外,从质的方面来考察,从生产的方式和方法,从目的和内容方面来考察,构成劳动过程的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实际上,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包含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或者是由劳动力加进去的劳动,劳动过程只是表现出量的差别,就是劳动操作所需要时间的差别,是生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必要时间的计算。进入劳动过程的商品,已经不再作为劳动力有目的地发挥,而是执行一定职能的物质因素,是通过一定量的物化劳动来计算的。当然,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5秒钟经济学

>>>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所具有的,并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亦称劳动能力。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劳动力是生产的能动性因素、主导因素,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能没有劳动力。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力的运用下,才能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制衣业也随之慢慢成长,人们在满足了对衣物的基本需求之后,开始注入更多的精神需求,时尚也就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精神产品。图为1 986年,“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时装摄影家”—尼克·奈特为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设计的时装拍摄的照片。 wv8yZfAfvBs4nFrURyQrv4Fx/7HQuFczNMurF4lCzycA0i8eo1eDlsMFlk3cmD1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