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一、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人生历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科卡尔迪(Kirkca ldy)。父亲同样叫做亚当·斯密,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科卡尔迪的海关监督,在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知书达礼,教子有方。斯密在母亲的细心抚养和严格教育下长大成人。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14岁(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 iversity of Glasgow),在那里完成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1740~1746年间,因为成绩优良而被推荐到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在牛津,斯密并没获得很好的教育,但是通过自己广泛阅读,深入学习了希腊和拉丁经典学说、外语、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1746年,斯密离开牛津返回家乡从事学术方面的研究,1748年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开始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同时兼职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任教期间,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此书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

1764年,斯密辞去了格拉斯哥大学教师的职务,担任巴克莱公爵的私人老师,并陪同公爵漫游了整个欧洲大陆,欧洲几年的游历让他受益匪浅。1766年返回英国后,斯密开始着手写作《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基本完成,斯密花去三年的时间又对其润色修改后,才最终于1776年3月出版。《国富论》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响所及遍布欧美。斯密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伦敦政界的知名人物,以至于国会讨论法案时,都常常以《国富论》为据。

1778年,斯密与自己的母亲开始在爱丁堡定居,同时担任起了苏格兰海关的五大总监之一,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这期间,他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修订工作上,单是《国富论》就先后修订了5次之多。斯密一生著述很多,但因为在去世前嘱咐朋友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所以很多成绩遗憾地不被后人所知。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工作勤奋,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为此他终身未娶,并且曾经自豪地说:“我只是自己书籍的爱人。”与此同时,斯密又是个大孝子,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亚当·斯密是一位真正在学术上具有卓识远见的大师级人物,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涵盖多方面学科在内的社科体系。《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外加后人整理出版的《法律讲稿》这三本书,有机结合了道德伦理、法律和政治、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学科理论,是斯密思想体系的完美体现。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著作体系进行了详尽深入的研究,他这样评价斯密:“在亚当·斯密那儿,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为一个整体,它所囊括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斯密的经济理论统治欧洲和美国长达两百多年,采用斯密理论的国家,经济通常都会很繁荣,而没有采用其理论的国家,则会贫穷落后。

亚当·斯密之后直至现在,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使得他的一些思想被搁置被低估甚至被遗忘。但毋庸置疑的是,正是斯密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系统的科学,他是当之无愧的 “自由企业的守护神”和“现代经济学之父”。

二、横空出世的《国富论》震撼世界

《国富论》(The Weath of Nations)的全称是《国家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国富论》出版的年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成长的关键时期。整个英国的制造行业虽然已经开始了从传统的手工业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却依然摆脱不了封建残余和传统商业体系的束缚阻挠。年轻的资本家们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理论体系作为后盾,以此来扫清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横空出世,肩负起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批判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藏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还否定了重农主义“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说法,同时提出了“劳动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价值理论。

《国富论》正是从这一观点上展开论述的,其中的重要观点如下所示:

1. 分工的重要性

《国富论》中,斯密通过造针业的例子来证明分工的重要性所在。分工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机器工业的进步,让社会各阶层都变得富裕,从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

2. 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在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看一个人是贫是富,就要看他所能支配的劳动的数量。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3. 自由贸易的主张

斯密是自由贸易的提倡者,反对国家干涉、进出口控制等任何形式的不利于自由贸易的限制行为。同时,他还提倡国家之间应该像个人与个人的分工那样实行产业分工。

4. “看不见的手”

斯密认为,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为目的,正是这样,才有了某个组织甚至国家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推进剂,只有先把个人解放出来,让他自由地谋取自己的利益,这样才更好地调整整个产业结构和增加国家的财富。

5. 规范政府的职责

政府或者君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本国人民不受他国的侵犯和危害,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人民提供充分的收入和建造满足人民需要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

《国富论》发表之前,虽然已经有威廉·配第等人的一些经济思想存在,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和相对完整的思维模式。《国富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恢弘之作,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为经济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其后的主流学派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的。

《国富论》虽然诞生于1776年,但真正进入中国,却是100多年以后。严复先生在1901年将此书缩译,并为之取名《原富》,这算是中国最早的版本。过了30年后,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与郭大力两位先生将这本书全译,并为之取名《国富论》。后来人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多努力,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译本。

改革开放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几个年头,中国人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尽管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国富论》之于当下中国,仍有其非凡意义。

首先,《国富论》阐释了个人的利己性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忽视财产私有化甚至反对财产私有,不仅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肯定财产的私有化,还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去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其次,《国富论》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方向主要是由广大人民来推动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会对经济走势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从而采取利于自己的措施去改变经济发展的走向。

所以说,在当下中国,《国富论》依然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三、西方经济学“圣经”的体系结构

本书是《国富论》的缩译版本,保留了重要的部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本书的整体架构来看,第一篇和第二篇是全书的重点,因为它们汇集了斯密的主要经济理论和观点,而后面的三篇都是对前两篇的解释与扩展。

第一篇中,斯密主要阐述讨论了劳动力的改进原因和劳动产品的收入分配原则。分工是此篇中的一个重要论述点。

第二篇中,斯密主要讨论了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步积累的方式以及由于资本形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劳动量不同等问题。接着讨论了货币的性质和作用,阐明了自己的货币理论和观点。

第三篇中,斯密对罗马帝国溃败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把问题主要归结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发展的顺序这两个方面。这既是对前面两篇的解释说明,又是对其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第四篇在内容上是第三篇的延续,在本篇中,斯密从商业政策的实际影响转到了理论体系的讨论上。他分别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体系: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而论述的重点放在了重商主义上。

第五篇主要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从君主和国家的职能入手展开讨论,整篇分为三个部分,依次论述了君主或国家开支的组成、赋税的募集与使用、公债的发行与使用及其影响力等问题。 L8q7ie4Q5qY2K++uGZx+9TPye2xk81Ik8rTIQfu950OF3Rx4VotH0ivehsP+nHI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