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那时的先生们,少专家,多杂家,即在多个领域都是专家;不擅评职称,更擅长个性教学法;有知识,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更倾力爱护学生;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学贯中西,更想回中国致用;热心时政,更能为国家担当。
跟有血有肉的先生们相比,作为思想资源和社会武器的两位“先生”影响力更大更广,直到今天,即“德先生 ”(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 ”(Science,科学)。这两位“先生”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由陈独秀通过《新青年》引进的。《新青年》云:“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
先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拥护和争取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并将其传给一代代学生。“赛先生”在今天比“德先生”更有地位,但“德先生”也落到实处,才是国家和公众的福祉。
说到底,先生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让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并真正地享受到这个国家的美好、这个世界的尊重。
(文 /何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