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血脂异常的主要检查项目

哪些人需进行血脂异常检查

常规健康体检是一般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所以,具有高脂血症特征的患者应该及早就医确诊,以避免病情延误造成的意外发生。

血脂有利也有弊,对此不必草木皆兵,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检测内容包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以便检查出血脂是否异常。但是由于这种病变具有漫长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早期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与不适感;当出现症状时,往往是心脑血管意外突发的明显症状,轻者留下后遗症,重者直接导致死亡。《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包括: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均应进行血脂检查。

检查血脂前的注意事项

在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检查采血前2周内应保持日常饮食习惯,并保持当前体重。抽血前3日内避免过多食用高脂类食物,但也不可刻意食用素食和节食。因为饮食过饱或者饥饿都会使血脂水平出现短暂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使检测结果不符合平时的基础水平。

(2)在采血前24小时内禁止饮酒,不可做剧烈运动。

(3)在血脂检验的前数日和数周,患者应该停止服用降脂药、避孕药、某些降压药、激素等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药物。如果必须服用,应该详细记录用药情况。

(4)在血脂检测中,除了只检查总胆固醇的患者外,其余患者都应在空腹12小时后(可以饮用少量水)的次日早晨,从前臂静脉进行采血。

(5)采血应该在4~6周内无急性病发病的生理、病理情况稳定情况下进行。如果出现急性感染、发热、急性心肌梗死、妇女月经期和妊娠、应激状态、创伤状况,以及服用了对血清脂质、脂蛋白含量有影响的药物时,不可进行采血。

(6)除不便于起床的患者外,在采血前需要保持坐姿静坐5分钟。

(7)由于血脂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要确诊最好进行2~3次的检测,每次检测间隔以1周为宜,取多次检测的平均值进行判定。

轻松了解血脂常见符号

拿到血脂化验单后,如果能弄明白化验单上记载的各项数据,不但有助于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对于不少患者来说,最头疼的可能就是化验单上的英文代号,这里先介绍几个常用的英文缩写符号。

TG:甘油三酯。

TC或T-CHO:血浆(血清)总胆固醇。

HDL-C:血浆(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浆(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血浆(血清)中的载脂蛋白。

血脂化验单上必不可少的还有化验项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6项(总称血脂六项)。

由此可见,血液的健康与否要看血液循环的通畅程度。通畅程度是由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是否正常决定的,无论哪一种,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血液变黏稠或脂肪、胆固醇含量过高。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是否异常,就一定要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

血浆(血清)总胆固醇:3.36~5.18毫升摩尔/升(130~200毫克/分升)。

血浆(血清)甘油三酯:男性为0.45~1.81毫升摩尔/升(40~160毫克/分升),女性为0.23~1.22毫升摩尔/升(20~108毫克/分升)。

血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毫升摩尔/升(35~85毫克/分升)。

血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毫升摩尔/升(120毫克/分升)。

载脂蛋白A1:1.10~1.60克/升(110~160毫克/分升)。

载脂蛋白B:0.69~0.99克/升(69~99毫克/分升)。

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应首先确定是否严格遵守血脂检查前的准备,同时还要排除季节变化及自身疾病的因素,最终从血脂化验单中得到准确结果。这一结果在临床上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血浆(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易患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等。

(2)血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卒中。

(3)血浆(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易引起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胆管梗阻、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等。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下降,载脂蛋白B升高,会出现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还易引起冠心病。

温馨提示:

正常情况下,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比值应高于1.30,如果降到1.0以下,则是高脂血症的表现。

一般性检查和体脂肪率检测

人体内的脂肪,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包括皮下组织、肌纤维间、腹腔等,约占体内总脂量的95%。血浆中也有脂肪,它们能参与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超重或肥胖主要是脂肪聚集在以腹部为首的人体组织中,可通过体重指数和腰围来确定超重或肥胖程度,但无法测定血液中脂肪的多少。人体脂肪测定仪不受这两方面的影响,它具有早期发现超重、观察脂肪量减少等优点,也就是说通过测定体脂肪率,可动态记录脂肪量的改变,达到观察确诊以及降脂等效果的目的。

体脂肪率是指人体脂肪,包括腹腔脂肪等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即人体脂肪百分率(%)=人体脂肪/体重×100%。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体脂肪率对体重划分了标准:体重指数<18.5为体重过轻,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为肥胖。我国对BMI的界限值为:体重指数<18.5为体重过轻,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体重指数≥28为肥胖。

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体脂肪率测定时,应避免以下情况,以免影响检测效果。

(1)发热、透析、妊娠、月经前后、水肿等不宜进行测定。

(2)进餐、剧烈活动、洗澡、饮酒或大量饮水均会影响体脂肪率的测定值。

(3)体内安装起搏器或其他置入医学装置的患者不要使用仪器检测。

高脂血症还应当进行一般性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体重指数、基础代谢、体脂肪量、非脂肪量、体水分量,以便详细了解身高、体重、血压、体内脂肪含量。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查

血脂正常值是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等各项数值,均在健康标准范围内,可以以此作为标准判断是否患有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血脂检查中较重要的四项,同时也是定期检查的血脂四项,在检查时可遵循医嘱进行。

1 血清总胆固醇

正常值:2.9~6.0毫摩尔/升。边缘升高:5.18~6.19毫摩尔/升。升高:大于6.22毫摩尔/升。

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昏迷、总胆管阻塞、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等。

降低: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晚期肝硬化及肝细胞损害、消耗性疾病等。

2 血清甘油三酯

正常值:小于1.70毫摩尔/升。边缘升高:1.70~2.25毫摩尔/升。升高:大于2.26毫摩尔/升。

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阻塞、急性胰腺炎、肥胖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过量进食高脂饮食等。

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死、营养不良。

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正常值:大于等于1.04毫摩尔/升。升高:大于等于1.55毫摩尔/升。降低:小于1.04毫摩尔/升。

增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长时间的需氧代谢等。

降低:冠心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正常值:小于0.5毫摩尔/升。边缘升高:3.37~4.12毫摩尔/升。升高:大于4.14毫摩尔/升。

增高:家庭性Ⅱ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及高脂肪饮食、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多发性肌瘤、肝病、妊娠、卟啉病、糖尿病等。

降低:遗传性无β脂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等。

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多数人认为,应当清晨空腹抽血,其实,在常规血脂检验的指标中,甘油三酯受饮食的影响最大,检验餐后血脂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甘油三酯代谢的状况。

除此以外,血脂检查还有以下几个项目:

磷脂(PL)

磷脂的正常范围在1.3~3.2毫摩尔/升,在肝脏合成最活跃,主要由胆汁和肠分泌,自粪便中排出。同时,磷脂还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

脂蛋白(a)[Lp(a)]

健康成人血清中脂蛋白浓度小于300毫克/升,浓度增高,可见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创伤、炎症、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和除肝癌外的恶性肿瘤等。浓度降低,可见于肝脏疾病。

游离脂肪酸(FFA)

正常情况下,游离脂肪酸在血中含量极微,而且易受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故不能凭一次检测结果来评判,要作连续的动态观测。

游离脂肪酸正常范围在0.4~0.9毫摩尔/升,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肥胖、重症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胰岛素瘤、脑垂体功能减低、艾迪生病。

了解运动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是受检运动过程中得到的心率、心电图以及其他一些指标变化情况图,对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药物的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例如,运动心电图能对患有冠心病者进行判断,还能通过运动试验中的最大运动耐量、心绞痛或ST段出现异常时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判断药物或手术的疗效。

常见的获取运动心电图方法是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

1 平板运动试验

受检者在有一定斜度和转速的活动平板上行走,运动量可由改变平板转速和坡度而逐渐增加,分为1至7级,每级运动时间3分钟。仪器根据受检者选择的运动方案,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速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受检者心率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根据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的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2 踏车运动试验

踏车运动试验是在可调节运动量的固定自行车上,用脚蹬车。踏车运动试验让患者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也分为1至7级,每级运动3分钟。可以根据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的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根据受检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目标心率,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做运动心电图前应记录受检者卧位和立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运动中通过监视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监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钟再终止运动。运动终止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如果6分钟后ST段缺血性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

此外,做运动心电图前必须了解一些指标(图像及数据变化情况)。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且至少持续2分钟以上。这种情况出现越早,ST段(是指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压低越重,则冠状动脉病变越重。如ST段明显抬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R波振幅增高,多认为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U波倒置是冠脉病变的诊断标准,其特异性较ST段压低更高。当血压下降为强阳性指标。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及(或)心电图ST-T异常,而收缩压下降≥1.3千帕(10毫米汞柱)者,提示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除运动员、病窦综合征或服β-阻滞剂者,运动后心率<120次/分为阳性,常提示为多支血管病变及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应当注意的是,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严重残疾不能运动的患者,都不宜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可检测的患者在进行运动心电图时,应坚持运动达到适宜的试验终点,即患者心率达到目标心率=190-年龄。但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典型的心绞痛、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降≥0.2V或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做运动。

经颅多普勒

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能穿透颅骨较薄处及自然孔道,获取颅底主要动脉的多普勒回声信号。它可探测到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及颅外各血管及其分支,并测定各支血管的各个节段,对每支血管可进行跟踪检测,进而提供较为广泛的动态血流动力学资料,并及时发现脑血管上因血脂异常造成的细微的病变。

到目前为止,经颅多普勒用于血脂异常检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脑动脉硬化,明确判断脑动脉硬化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2)脑供血不足,判断脑供血不足的部位(血管)及其程度。

(3)脑动脉狭窄,判断脑动脉狭窄的部位(血管、节段)及其程度。

(4)脑血管痉挛,判断其部位(血管)及其程度。

(5)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脑血管意外的部位(血管)及其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可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便判断预后。

(6)头痛,诊断头痛病因包括神经血管性头痛及其类型引起的症状性头痛。

(7)头晕、眩晕,确定头晕、眩晕的病因包括功能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等。

(8)对脑血管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包括病理状态下选择脑血管手术时机等。

腹部彩超

腹部彩超是针对腹部进行的彩色超声显影技术。主要对腹部各器官的形态进行查看,早期发现器官病变。

对于血脂异常来说,腹部彩超检查的器官主要有肝、胆、胰、脾、双肾,看其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脂肪肝现象。

进行腹部彩超时,应当注意:有的项目需要憋尿(膀胱充分充盈),有的项目需要空腹,请与医生沟通后确定需要检查的项目。

(1)一般来说,做肝、胆、胰、脾、双肾的彩超检查时需要空腹,检查前一天饮食要清淡,不要饮酒。

(2)女性做下腹彩超检查前,腔外彩超检查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开水1000毫升左右,检查前2~4小时不要小便;腔内彩超检查需要把膀胱尿液排空。男性检查只需要膀胱内有一点尿液即可。

眼底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高脂血症会发生特征性眼底改变,通过观察眼底的细微变化,可从中发现脑动脉硬化的迹象,从而为全身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眼底检查

(1)视网膜动脉痉挛期:见于高血脂的初期,表现为视网膜动脉普遍性或局限性狭窄弯曲,动静脉比例失常,由正常的2:3变为1:2或1:3,动脉变直,分支角度变锐;动静脉交叉后之小静脉曲张,尤以黄斑部周围小血管可呈典型的螺旋形弯曲。

(2)视网膜动脉硬化期:主要表现动脉变细,反光增强。

(3)视网膜病变期:包括出血、软性渗出物、硬性渗出物、黄斑部星状图谱,并可能伴有视网膜病变加视乳头水肿、静脉怒张、动脉显著变细。

2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在高血脂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见视网膜动脉及毛细血管狭窄,严重时视网膜出现棉絮状白斑围绕毛细血管缺血区,可见扩张纡曲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渗漏及硬性渗出,视乳头水肿和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渗漏,也可有微血管瘤;脉络膜血管显影不规则、血管充盈延缓,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玻璃疣。

在进行眼底检查前,如果患者患高脂血症还兼有糖尿病,并已经诊断或者怀疑患有青光眼,散瞳前一定要告诉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做散瞳检查。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时,最好先检查眼压,排除青光眼,再进行散瞳检查。

心肌酶检查

心肌酶检查主要是针对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下面对心肌酶检查化验单项目进行分析。

心肌酶检验项目分析

温馨提示:

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所检测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也是筛选高脂血症患者有无糖尿病的测定。

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空腹血糖的参考值为: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4)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出现空腹高血糖情况,有可能是以下三种因素引起的:

(1)晚间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造成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数值相近。

(2)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这种激素能够升高血糖。不过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达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3)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苏木杰反应的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

餐后血脂检查

一直以来,临床及科研多集中观察空腹血脂水平的变化,而忽略人体在24小时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餐后血脂动态变化之中。据研究表明,餐后高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纳入血脂异常检查的范围内。

首先要介绍的是餐后状态及餐后高血脂。餐后状态是指从进食到血中葡萄糖、氨基酸和甘油三酯等营养物质恢复到餐前水平这一段时间的生理、病理变化。正常情况下,餐后代谢状态仅持续餐后1小时左右。如果高脂肪餐后4小时血清甘油三酯>2毫摩尔/升,就可以确定为增高。

在这里,要特别提出一个概念——高脂肪餐,据最新研究显示,总热量为800千卡(kcal),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分别为56%,14%,30%,就可以称之为高脂肪餐。高脂肪餐负荷试验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越高,餐后高TG血症(血中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代谢异常的疾病群)就越显著,持续时间越长。 rWPtMRHbTInpTFZgA/1j0xgVelDlC0QxSv/NDFw6aq0Gki1D3B/WTWIoekwWxh8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