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友邦破冰
(1992)

“AIG returns to its roots.”

1992年,AIG的年报以黄色的标题,骄傲地书写道。1992年9月25日,AIG的全资子公司友邦获得一纸牌照。当年12月11日,其上海分公司开业,营运资金1210万美元,办公室设在南京西路1376号上海商城5楼,总经理徐正广。

尘封50多年之后,友邦打破了中国内地寿险市场的坚冰。友邦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一家在中国开业的外国保险公司,并保持这一殊荣长达20年。

回归者友邦却激起了异见。

人保内部曾经撰写一个报告认为“(开放)时机不成熟”。时任人保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何静芝还曾上书高层,建言寿险开放只能采取合资形式,因为“中国人的养老钱怎么能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另外一层意思,何静芝并没有说出口,那就是担心国内的保险行业竞争不过外国保险公司。

但是,决策层站得更高。

1992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保险行业的一个会上表示,我们得让外资进来,带着他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当然你得让人家进来后有钱赚、有甜头,人家才会来。

这场争论如何结局其实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中国商业保险市场的大门就此徐徐打开。虽然自友邦之后,再无一张独资寿险牌照批出,但是合资寿险公司喷涌而出,成为外资挺进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

开放十余年后回头看,何静芝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尝试外资独资的模式,一则事实证明了中资公司的学习能力,二则可以让外资不变形地引入自己特色的东西,不要一合资之后就走样了。

开放之初,市场可没有如此坦然。

彼时,友邦就是一头狼,而且是突然闯入羊群的野狼。它引入的寿险个人营销,锋利无比,开启了中国保险营销的一个新时代。这成为当年影响中国保险行业的最大事件。

对于友邦而言,阔别近50年之后回到上海有特别的意义——这块长江下游的三角地是其创始人科尼利厄斯·范德·史带(Cornelius Vander Starr)的发迹之地。

史带开拓了友邦的事业,但是真正让它如日中天的却是另外一位强人——格林伯格。这也是史带晚年所做两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钦定格林伯格(Maurice R.Greenberg)接班,另外一件则是将个人之全部财产捐赠史带基金会。 nGpiHrvgnxZETKvgBgCrM716z7vB8pFG4jj1g5oR8Eae6p9xwtWpCrtiywqq8X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