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蹒跚学步
(1993—1995)

1992—2001年,寿险进步最快,最意气风发。丝毫没有夸张,彼时之上海就是整个中国寿险业的一个缩影。而来自台湾保险市场、曾任平安人寿总经理的黄宜庚,将此期间的上海寿险业分为三个阶段:

1992—1996年,萌芽期。友邦打开了寿险代理人营销的潘多拉魔盒。本土玩家们——人保、平安、太保纷纷觉醒,学习、复制,以至滥用“代理人模式”。开据点、设机构、拉队伍,寿险规模迅速扩大。萌芽时期,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平安人寿深圳、上海和北京三地的首任“封疆大吏”,都先后成为寿险市场叱咤风云的领军人。

1997—1999年,震荡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七次降息打断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节奏。突如其来的利率风险使得本土玩家们不知所措。面对降息,无知者无畏的本土玩家们不仅没有“斩立决”,反而视其为抢占地盘的好机会,疯狂地做业务,甚至通宵开门收单。恶果很快显现,“利差损”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最为头痛的顽疾。

2000—2001年,调整期。面对利率风险和利差损的“双重围困”,各家公司均希望以新产品突破重围,于是,分红、万能、投连这三大投资型产品先后落地。其中以平安之投连最为惊心动魄。

如果撇开简单地域的局限,这三个阶段亦可以视为解构寿险业的逻辑和时间标点。 bMmTUIN7QuHAQFZ7jKxL0P/SDM1FlqBHTaZj0RGthZy3Xa67KhcE8t0mEvlkdG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