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话

学生: 您提到1928~1929年间的紧缩货币政策是用来防止股票市场投机的。您是否认为美联储应该采取其他措施(比如提高保证金要求)来防止市场投机,还是说他们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泡沫都是错误的?

伯南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有证据表明,当时美国股市溢价过高,美联储对此非常担忧。他们只想着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而没有考虑到会对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于是美联储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股市狂热,当然他们的确做到了!但是提高利率同样对经济产生了很多副作用。我们当然知道资产价格泡沫十分危险,我们也想尽可能地化解这些泡沫。但若要通过金融监管途径来解决,那就应该采用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而不仅仅是提高利率水平这种带有普遍杀伤性的方法。调整保证金要求等方法就好得多,因为至少还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标准。回想20世纪20年代,经纪商从事着很多高风险交易,就像短线投资者一样。当时小道消息满天飞,监管机构对交易也没有核查和制约机制,没有规定合格投资者,也没有保证金要求等。因此,我认为美联储若要应对当时的股市投机,应首先从银行贷款、金融监管和交易所运行等方面来着手解决。

学生: 我对金本位制有个疑问。鉴于我们就货币政策和现代经济所知道的一切,现在为什么还会有回归金本位制这样的论调?回归金本位制还有可能吗?

伯南克: 这个论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为了保持“美元的价值”,也就是说,保持长期的价格稳定。该论调认为纸币本身是带有通货膨胀倾向的,但只要金本位制存在,就不会有通胀了。长期来看,我刚才所说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对的。但是逐年来看,这一观点就是不正确的了,因此在这一点上着眼于历史是很有帮助的。我认为倡导回归金本位制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取缔了央行的自由裁量权,它不允许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去应对繁荣或者萧条,同时金本位制的倡导者认为最好不要把这项灵活处理权赋予中央银行。

不过,我认为无论从实践和政策角度来看,金本位制都不可行。在实践方面,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黄金总量不足以支持整个国际金本位体系,而要获得足量黄金,代价也是很高昂的。但金本位制在实践上不可行的更根本原因是,世界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当年的英格兰银行尽管黄金储备很少,但依然能维持金本位制。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英格兰银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的重要目标都是保持金本位制,它对任何其他政策目标都不感兴趣。但是一旦有人担忧英格兰银行不能完全履行承诺,就会发生投机性攻击致使其脱离金本位制。如今,经济史学家们认为,工人运动在“一战”后更加强大,使得政府对失业开始有了更多的担忧。19世纪之前,人们甚至都不会去衡量失业,但是自从“一战”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失业和经济周期。因此在如今的世界,承诺保持金本位制就意味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失业情况变得多糟糕,央行都不会采取任何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如果投资者对于央行履行承诺存有一丝怀疑,那他们就有动力拿现金换回黄金。这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已经见识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各种固定汇率制在此期间都受到了攻击。我理解这种想回归金本位制的冲动,但是回顾历史你会发现,金本位制运行得并不是很好,在“一战”后尤其糟糕。实际上,有证据表明,金本位制是导致“大萧条”如此严重、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是,那些较早脱离金本位制并采取灵活性货币政策的国家,要比那些到最后仍在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恢复得更快一些。

学生: 您提到罗斯福总统通过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来帮助结束银行挤兑,通过放弃金本位制来结束通货紧缩。我认为在1936、1937年,直到1941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次衰退并且该衰退还持续了一段时间。正如您所说,今天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摆脱了衰退。您认为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注意哪些曾在“大萧条”期间犯过,而如今应当予以规避的错误?

伯南克: 是的,有一个未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大萧条”期间其实有两次经济衰退。1929~1933年间有一次严重的萧条; 1933~1937年间,实际上经济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增长,股票市场也恢复了一些;而在1937~1938年间,实际上还有一个二次经济衰退,虽然没有第一次那样严重,但是也很值得重视。人们对这一点有很多争议,不过有一个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即二次经济衰退是由于过早收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所致。在1937和1938年,罗斯福在重压之下减少预算赤字,紧缩财政政策。由于担心通货膨胀,美联储紧缩了货币政策。当然,政策的时机选择并不简单,毕竟同时发生着很多事情。但是早期有解读认为,是由于政策转向过早而拖累了整个复苏进程。如果你接受那种传统的解释,那你需要仔细观察经济运行处于哪个环节,是否过快改变了那些有利于经济复苏的政策。

学生: 基于我们如今看到的一些图表和一些其他历史趋势,看起来在一次经济衰退后,经济的复苏通常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如“大萧条”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所呈现的一样。您认为在经济萧条发生5年后,失业率仍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这一现象正常吗?那种批评是否为时过早?在短视的政治氛围中,您将如何处理这些担忧?

伯南克: “大萧条”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事件。19世纪也曾经历过多次严重的经济下滑,但是没有一次像“大萧条”那样严重。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二战”的高失业率是不正常的,因此我们不能下结论认为这是种常态。现在,有研究结果表明,对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危机而言,经济复苏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因为恢复金融体系的健康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最近这轮经济复苏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上述这项研究仍在讨论之中。所以,事实并不总像你刚刚所说的那样。如果你看一下战后美国所经历的经济衰退,你会发现其实复苏来得非常快,往往只需要两三年时间——每次衰退后经常会伴随着一轮更快的复苏。与其他战后经济衰退不同,这次经济危机是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这也许就是此轮经济复苏需要更长时间的原因。再次声明一下,该论断目前还没有定论。

学生: 您已经说过“大萧条”是全球性的萧条,那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全球性合作,为什么各国央行没有采取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修复方式,而是仍然各自为政呢?

伯南克: 美联储和多国央行已经采取了合作,而且合作仍将持续。“大萧条”的问题之一是“一战”遗留下来的不良情绪。19世纪,各国央行曾有过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但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正面临着不得不支付战争赔款的处境,法国、英格兰和美国在关于战争债务的问题上一直有争执,因此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相当糟糕,从而阻碍了各国央行间的合作。同时,对于固定汇率制下的国家来说,国际间的央行合作更为重要。20世纪20年代,各国因为金本位制而形成了固定汇率体系,这就意味着一国货币政策将影响到其他国家。这是个关于国际间央行合作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例子,但这种合作却没有出现。今天汇率制度是灵活的,汇率是可以调整的,这可使其他国家免受一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国际间央行合作的需求——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gm6hy3SrbfA1nJn63wwMXzPVvOH8Lo8gn2d+H+DsdXTo6F98F3I0xY2aPCJDsnS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