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联储的第一次大挑战

1929年“大萧条”发生,这是美联储所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挑战。美国股市在10月29日崩溃,但此次危机并不局限于美国,它是全球性的,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型金融机构也纷纷倒闭。后果最严重的一次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可能是1931年一家大型奥地利银行安斯塔特信用社(Credit–Anstalt)的倒闭,这又导致许多其他欧洲银行纷纷倒闭。经济急剧收缩,“大萧条”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1929年直到1941年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卷入战争为止。

理解“大萧条”有多么严重是非常重要的。图1–3描述的是美国股市,图左侧的一条垂直线表示1929年10月股票价格的一次急剧下跌。这就是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以及众多作家笔下著名的“大崩盘”,他们曾用生动的故事描绘了在“大崩盘”情况下,许多股票经纪人是如何承受不住刺激而跳楼自杀的。但是通过这张图,我想传达的是,1929年的“大崩盘”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股价还经历了更为严重的下跌。我们可以看到,股价指数持续下行,到1932年中期,该指数较1929年的峰值已经下跌了85%。因此,这种情况远比短期的股市下跌要糟糕得多。

数据来源:证券价格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ies Prices),标准普尔500指数索引文件。

图1–3 1929~1933年间标准普尔综合股票价格指数

实体经济,即非金融经济,在这次“大萧条”中同样受到了很大冲击。图1–4a是实际GDP的增长情况。如果柱形在零线以上,表示实际GDP处于增长期。如果柱形在零线以下,则表明其处于衰退期。1929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了5%,并且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是1930~1933年间,经济每年都呈大幅萎缩态势。因此它是GDP的一次大幅下降,这期间美国GDP下滑了近1/3。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还经历着通货紧缩(物价下跌)。正如图1–4b所示,1931~1932年间,物价下跌了将近10%。那么,如果你是个曾在19世纪晚期生活就很困难的农民,试想一下1932年在你身上将发生什么。农作物价格下跌了一半甚至更多,而你仍然要为你的抵押贷款向银行偿还同样多的钱。

注:阴影部分代表“大萧条”的年份。
数据来源:《美国历史统计数据》(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千禧年版(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表Ca9

图1–4a 1925~1934年间实际GDP

数据来源:《美国历史统计数据》,千禧年版,网络版,表Cc1。

图1–4b 1925~1934年间CPI(消费物价指数)

随着经济的萎缩,失业率飙升。20世纪30年代还没有实行如今这种个人家庭调查,因此图1–5中的数据只是估计值,并不精确。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在30年代早期,失业率的峰值接近25%。图中的阴影区域表示的就是这段衰退期。即使是在30年代末,在世界大战改变这一切之前,失业率仍停留在13%左右。

正如你所料想的那样,在经济一团糟的情况下,大量储户到银行挤兑,许多银行随之倒闭。图1–6显示的是每年银行倒闭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银行倒闭的数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

注:阴影部分代表“大萧条”的年份。
数据来源:《美国历史统计数据》,千禧年版,表Ba475。

图1–5 1910~1960年间失业率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银行和货币统计》(Banking and Monetary Statistics),1914~1941年,表66。

图1–6 1910~1940年间银行倒闭数量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重大的灾难呢?在这里,我要重申一下,它不仅是美国的灾难,更是全世界的灾难。德国的萧条比美国更严重,而那次萧条或多或少直接导致了希特勒在1933年的当选。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大萧条”?可以想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引起了许多经济史学家的关注。正如许多大事件一样,“大萧条”背后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包括“一战”所带来的影响、国际金本位制的问题(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在“一战”后重建,但仍有许多问题)、20年代晚期著名的股市泡沫,以及在全世界弥漫的金融恐慌等。因此是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大萧条”的产生。导致“大萧条”的一部分原因是认知层面的,即是理论认知的问题而非政策本身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清算主义理论(liquidationist theory)这种思考经济运行的方式一度得到众多拥护。这种理论认为美国经济在20年代过度繁荣:经济扩张过快,增长过多,信贷过度膨胀,股价过高等。因此,经济需要经历一段通货紧缩的时期,以使过去过度发展的部分被挤出去。该理论认为“大萧条”虽然是不幸的,但却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把20年代所积压的过度发展的那部分挤出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清算劳动力市场,清算股市,清算农场主,清算房地产市场。”这听起来很无情,但是他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想法是,我们需要摆脱20年代的过度发展,使美国经济重新回到一个合理的健康状态中去。

美联储在这个时期做了什么呢?不幸的是,当首次面临此类重大挑战时,美联储无论是在货币政策还是在金融稳定方面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没有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在这个严重的萧条时期放松货币政策。它不这样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它想防止股票市场投机,想维持国际金本位制,同时它还信奉清算主义理论。因此,美联储并没有发挥货币政策的应有作用,来抵御经济下滑。因此,我们看到了物价的暴跌。对于产出和就业下滑,你可能会说这不一定是货币政策导致的;但是当你看到物价下降了10%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货币政策确实过于紧缩了。通货紧缩是整个问题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使得农民和其他一些通过出售产品来偿还固定债务的人们破产了。更糟糕的是,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如果实行的是金本位制,那么汇率就是固定的,美国的过度紧缩货币政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从而导致经济的崩溃。而美联储保持货币紧缩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担心会发生对美元的投机性攻击。要知道英国在1931年就曾经历过那样的事情。美联储担心美元也会受到此类冲击,从而使美国脱离金本位制。因此,为了维持金本位制,美联储提高了利率而不是降低利率,认为保持高利率有利于吸引来美投资同时防止资本外流。但对挽救美国实体经济而言,这却是错误的做法。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废除了金本位制,货币政策突然变得不再那么紧缩,经济在1933~1934年间出现了强有力的复苏。

美联储的另一项职能是充当最后贷款人,然而美联储也没有履行这一使命。美联储对当时的银行挤兑现象反应不足,致使许多银行相继倒闭,银行体系遭到严重破坏。最终,银行倒闭现象遍及全美,20世纪30年代有近万家银行相继倒闭。直到1934年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银行的持续倒闭现象才得以终止。现在来回想一下,为什么美联储当时没有很积极地承担起最后贷款人职能呢?为什么它不借钱给这些面临倒闭的银行呢?在某些情况下,银行确实资不抵债,也确实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助它们。比如银行发放了许多农业领域的贷款,然而由于农业部门发生危机,导致许多贷款无法收回。但在一定程度上,美联储的不积极作为,部分是因为其比较认同清算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当时全美银行数量过多,银行信贷过度,只有让银行体系收缩才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但很不幸的是,这并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肩负应对“大萧条”的重任。他很快付诸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部分措施并不成功。例如,为战胜通货紧缩而发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the National Recovery Act),要求企业将产品价格维持在高位。但在货币供给没有扩大的前提下,这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尽管罗斯福采取的许多措施并没有奏效,但在我看来,他有两项工作确实有效解决了那些由美联储所导致的问题。第一项就是于1934年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从那以后,即便银行倒闭,普通储户仍然可以拿回自己的钱,因此他们就没有动机再去银行挤兑了。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每年的银行倒闭数量由数以千计逐渐下降到零。这的确是一项相当有效的政策。罗斯福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废除了金本位制。废除金本位制后,他允许放松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给,这就结束了通货紧缩,使经济在1933~1934年间经历了一个短期的有力反弹。因此,罗斯福所做的上述两件事最成功,因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美联储未尽责而造成甚至是使之恶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能得出哪些关于美联储政策方面的教训呢?这是一次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全球性的大萧条,因此理解整个事件需要我们考虑整个国际体系。美国及其他国家所犯的政策性错误,是此次大萧条产生或深化的关键性要素。特别是美联储,在应对首次挑战时,没能履行好其两方面的职能。它没能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因此没能履行好维持经济稳定的职能。同样,它也没有很好地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导致许多银行倒闭并引发信贷及货币供给的萎缩。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教训。当我们考虑美联储该如何应对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时,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些曾经的教训。 ZbPsDixrka49gUqRdo8NHvzLP5OdPLZES4P/RcXnNysCu3KeEUf9vYqFqzVkgO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